都是初次做人,你憑什麼是“大師”?我的感情不需你教

我是一個情感領域的寫手,文章自然也是情感方面的,並不是我苛刻,而是自媒體的推薦方向受限,咳咳!

當然了,文章標題中的“大師”便是“情感大師”或“情感專家”。

都是初次做人,你憑什麼是“大師”?我的感情不需你教


為什麼要提到這些隱世的“大師”們呢?

我本無意叨擾,不過“大師”橫行,惑人心神,我有必要甚至不得不提及一二,僅願看到這篇文章的人能不受“大師”蠱惑。

“大師”的舞臺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和發展壯大,給這些“大師”們提供了相當大的舞臺,這樣寬廣的舞臺,滋生了“大師”們的肆意妄為。

誰都可以自稱大師

在自媒體時代,誰都可以自稱大師,不用執照,也無需資歷。

都是初次做人,你憑什麼是“大師”?我的感情不需你教


大師有錢賺

幾乎我們所有人都會認為“大師”說的對,並且用大師的觀點來左右身邊的人,甚至對大師的言聽計從。

在大多數人的追捧和信賴下,“大師”二字可謂是賺錢利器。

所謂“大師”

試問: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有什麼資格去教別人愛與被愛?

心理學、行為學是一個情感大師起碼具備的專業知識,還應有豐富的情感閱歷,並非自己親身經歷,起碼閱人無數。

鄙人不才,是本科學歷,工商管理專業,在大學時學習過相應的心理學和行為學,並且也涉獵過相應的課外心理學知識。

僅此而已,我萬不敢去指導別人的感情觀。

都是初次做人,你憑什麼是“大師”?我的感情不需你教


然而,你何德何能去指導別人愛與被愛?

  • 你有相關的知識基礎嗎?
  • 你有相應的感情閱歷嗎?
  • 你傳達的感情觀正確嗎?

某些“情感大師”,說是跳樑小醜也不為過。因為他們傳達的感情觀純屬無中生有,一派胡言。

此舉或多或少是對別人的感情觀有所影響,甚至會改變一個人對愛的追求和被愛的權利。

感情觀的扭曲

所謂的“大師”不過是利用人性的弱點,獲取別人的信任。

因為我們的貪婪和自私助長了不利的感情觀念。

如果男朋友做不到這幾點趕緊分手:

(一):身上只有100元會為你花99元。

(二):秒回你的所有消息。

(三):你需要時第一時間會出現你在身邊。

(四):永遠把你當女兒一樣疼愛

這樣情感博主的類似言論反而會被絕大多數人信以為真。

都是初次做人,你憑什麼是“大師”?我的感情不需你教


知道為什麼我們會輕信這樣的言論嗎?因為三點:

(一):滋生我們的自私

因為我們都喜歡如這般被別人寵愛,都喜歡別人能像這樣毫無保留,義無反顧的愛自己。

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不站在別人的角度何嘗不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

(二):滋生我們的貪婪

因為這樣的感情觀看著很浪漫,不僅自己過的無憂無慮,還可以作為向別人炫耀的資本。

我們貪婪的虛榮心允許我們去接受這樣的觀念,也支持這樣的觀念。

都是初次做人,你憑什麼是“大師”?我的感情不需你教


現在第一條“身上只有100元會為你花99”卻備受爭議。

為什麼?因為我們貪婪和自私變強了,我們的慾望成為了無底洞。

身上只有100元的那個男人就算不遺餘力的愛你,你也不會感覺到幸福了。

因為,月入二萬以下的人根本養活不了你,更別說支撐一個家庭了。

我想問:到底一個人的感情觀扭曲成什麼樣子才能理所應當將自己置身於家庭壓力之外?

都是初次做人,你憑什麼是“大師”?我的感情不需你教


自作自受

感情觀的扭曲有一部分是聽信“大師”,也有很多自身原因。

你的感情觀就這麼脆弱?難道自己就沒有思想,不會判斷嗎?

反問:“大師”的感情觀是我們幸福的標準嗎?

生活在自己手裡,感情也是自己左右,為什麼要讓別人決定自己怎麼活?讓別人左右自己怎麼去愛呢?

這些容易被左右的人,說是“生產線下來的機器”再準確不過。

可悲!!!

都是初次做人,你憑什麼是“大師”?我的感情不需你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