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里明显有很多鱼,但是不吃饵怎么办?

钓鱼郎大刚


窝里有很多鱼,钓不上来,已经确定窝里有鱼,却钓不上来,有这几个原因,饵料,调漂,窝料多造成鱼不吃饵,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饵料,重新调漂,注意打窝量,可以改变上鱼情况。



1、饵料不对路,味型,状态,

2、调漂的问题

3、窝料过多,鱼已经吃饱

只要知道这几个原因了,那么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下手,一个一个的克服,不怕有鱼钓不上来。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克服窝里有鱼,却钓不?上来。


一、饵料不对路,味型,状态

我们知道窝里有鱼,但是鱼就是不吃饵,怎么也钓不上来,我们首先分析饵料是否对路,首先明确钓位的鱼种,针对水里的鱼开饵料,如鲫鱼就开鲫鱼料,鲫鱼个体偏大的喜欢奶香味饵料,个体小的鲫鱼喜欢腥香味。

大个体鲤鱼喜欢清淡的饵料,特别是谷物味,如谷麦,薯香味,藻类,是大个体鲤鱼的最爱,偏小的鲤鱼对螺味。只要摸透鱼种,针对鱼开饵,这样离上鱼又近一岁。

知道了鱼种,选好了相对的饵料,接下来就是开饵,对个体小的鲫鱼,鳊鱼以开拉饵,饵料要雾化好,松散,入口性好,拉的饵团要小,鱼才容易入口,针对个体大的鲤鱼,草鱼饵料要硬,以防小条鱼闹食,饵团偏大,以花生粒大小为宜。也可以直接挂虾,螺肉。垂钓鲤鱼。



二、调漂的问答,重新调漂。

窝里有鱼,饵料选择好了,依然没有口,那么就考虑是不是漂没有调好,调漂也是一大重要因素。

如果水底有鱼,钓不上来,是不是鱼已离底,饵料还在底,鱼无法找到饵,这样就是造成无法钓上来的原因。遇这样的可以试试钓浮,离底10公分试试,把浮漂向下拉10公分,然后剪铅皮,上饵,抛竿入水,观察浮漂,如果浮漂入水,继续剪铅皮,直到带饵浮漂出面一二目为止。

除了鱼离底以外,造成鱼不吃饵的还有水底有很厚的酱层,饵料入水后直接入酱层,导致鱼无法找到饵料,鱼在窝里吃不到饵,克服这样的方法是在开饵料时添轻麸,调节饵料的比重,让饵料入水后在酱层之上,或者是选择钓离底。


三、窝料过多,鱼已经吃饱

排除了以上问题,鱼还是不吃饵,考虑一下是不是打窝不对?很多时候翁钓友一到钓点就是重窝,先是颗粒饵料,再是垂钓饵,狂打窝发现有鱼不吃饵,又是窝料轰炸,这时候窝里有鱼了,但是窝料也多,鱼在水里有足够的窝料吃,找不到饵料吃,这也是窝里有鱼,却钓不上来的原因之一,克服这样的是先打少量的窝料,当有口了,再补窝料,每次少补,少打,每二十分钟补窝一次,窝料主要是留鱼。


除了窝料过来,还有就是窝料比饵料更适合鱼的口味,鱼选择了适合口味的窝料,而不吃饵料,克服这样的办法就是重新调节窝料与饵料的味型,让钓饵更适合鱼的口味。

总结一下,当窝里有鱼,不吃饵料,调节饵料味型,状态,让鱼吃适口性的饵料,除了饵料,调漂也是很重要的,当钓底无口,可选择钓离底,如果钓离底无口,可以试试钓底,随鱼情选择适合的调钓方式,另外注意打窝,打窝料不宜过多,可以多次打,每次少量打,让鱼在窝里有吃的,又吃不饱,可以留鱼在窝,只要注意到这几点,上鱼应该是可以的。

在窝里有鱼,钓不上来,钓友们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呢?不防分享出来大家一起学习。


野钓小宫


凡是钓鱼人都有碰到鱼,不吃饵的这种情况。窝中鱼泡四起,明明有鱼,可就是不食饵。浮在水中的漂,就像一根钉,在水缸里的木桩一样,一动不动。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开动下脑筋,想下应对的方法。然后要注意仔细的观察与分析,应该要果断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要花最短的时间使鱼就饵。说得容易做得难。下面给大家介绍窝里有鱼,但就是不吃饵的原因及应对的策略,供钓友们参考参考。

一、水质的问题

鱼儿生活在水里,所以它们的活跃度和水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说肥水水域,里面的食物比较丰富,水中的溶氧量比较低,而且水底还有比较厚的淤泥层,这种地方是特别难钓的。因为鱼儿不缺吃的,所以觅食的动力会大大降低。如果饵料开得不是特别吸引人,那多半是钓不到鱼的。又比如说溶氧量低的时候,鱼儿也没有觅食的欲望,鱼饵再给力也没兴趣吃。又比如说淤泥层很厚,饵料却陷入泥里了,鱼儿想吃也吃不到。

所以建议新手钓友还是钓瘦水,肥水水域能避开的尽量避开。反正看到水体是黄绿色,甚至绿色的水域,就要小心了,这都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志。如果非要挑战一下,那建议钓雨后,刮风天。尽量避开晚上,饵料比重轻一点甚至可以钓离底。

二、饵料是否雾化过"度"

若果饵料雾化的太好,就会引诱来很多鱼,随而来的就是窝会很大、窝内也会很乱,从而导致水比较浑浊,鱼类只能味道很难咬到饵。所以如果是这种情况,就需要换饵料,控制好雾化的度,使引来的鱼可以吃到饵。

三、饵料味道是否过腥、过香

如果饵料的味道过重的话,引诱到窝中的鱼很比较杂,也比较乱。鱼类可能只是在窝边来回游动,而不入窝吃饵。所以需要调整饵料的配制,在调制过程中喜欢加一些羊油、麝香等小药时要注意它的量。

四、鱼是否被钓"猾"或已偏食

由于每天来钓鱼的人不胜其数,有一些鱼已经产生免疫,它们不会轻易去咬钩,被我们称作"滑头鱼"。在种水域如果再用普通的钓饵和钓法是很难再中鱼的。所以我们要用不常用的钩饵和钓法,对于鱼获才可能会有所帮助。钓这种鱼的时候,可以采用调调钝钓钝、浮标为调2目钓3目的状态。

五、钓饵是否对路

如果遇到用平时可以中鱼的钩饵再钓鱼的时候发现鱼却不上钩这种情况,不用觉得奇怪,由于天气、水情和季节性等的变化,应该是鱼的口味发生了也发生了变化。如果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可以根据这些变化来找不中鱼的原因。如果在自己不熟悉的区域,但可以确定有鱼的情况下,首选可以对鱼钩的饵料做一下调换。

六、野生鱼也有偏口的现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道理套在鱼的身上也是没问题的。如果一直在自己熟悉的水域作钓,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在陌生水域作钓就不一定了。在大环境下往往也有小环境,尤其是一些相对比较独立的水域,比如说半山水库,比较偏僻的野塘,很多地方都只对天然农作物和蚯蚓之类的饵料感兴趣,用商品饵料就是不吃。所以在陌生水域作钓的时候,建议你带上一盒蚯蚓。

另外饵料的味型也会影响鱼口,比如说有的地方就是喜欢腥味,有的地方就是喜欢香味,切不可主观地认为鱼儿就该喜欢什么味型和不喜欢什么味型。否则就会和标题里表达的一样,窝子里有鱼星但浮漂就是不动。











时间的流浪者wo


你好,我是眼镜哥,一个有八年台钓经验的钓鱼人,很荣幸能为广大钓友来解答钓鱼方面的疑问。如果认为我的回答靠谱,请伸出你勤劳的手指给我点个赞,欢迎大家关注并留言交流,下面进入正题。


窝子里有泡但是鱼不吃饵,这是你的描述,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描述并不一定完全正确,至于原因我接下来会说。对于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可能性,我列举出来你自己去排查。

可能性一:钓得太钝

首先请你考虑这样一种可能,鱼已经吞饵,但是没吃死口,由于你钓得太钝所以浮漂不出信号,让你误认为鱼不吃饵。这样的例子我见过很多,冬季鱼的吃口本来就轻,还有人使用吃铅量超大的浮漂,漂尾也非常粗,调平水钓2目或者直接钓跑铅,所有的细节都非常迟钝,鲫鱼等中小体型的鱼咬钩时浮漂完全没有任何信号。

可能性二:饵料有硬伤

如今的钓鱼人非常喜欢走捷径,总是幻想着在饵料中加入某一种添加剂就能够渔获翻倍,于是在饵料中加入的添加剂种类越来越多,加入的量也越来越大,这样一来就很有可能导致饵料出现硬伤,由于饵料的刺激性太大,所以鱼进窝之后不吃饵。当然,也存在其他可能,例如饵料已经变质,或者是使用了一些劣质的,有腐蚀性的饵料。

可能性三:水底有障碍物

有时候水底会有很多杂物,例如树枝、生活垃圾、腐烂的树叶等等,或者是有很多石头缝。当钩饵到底之后就会陷入障碍物的包围之中,鱼进窝之后想吃饵但是吃不到,就会出现窝子里有鱼但是鱼不咬钩的情况了。

可能性四:鲢鳙闹窝

如果窝子里进了鲢鳙,就会出现很多鱼泡,鲢鳙的鱼泡不仅多而且密集,但是鲢鳙属于虑食性鱼类,只对雾化的食物感兴趣,如果饵料的雾化很慢或者是使用一些完全没有雾化的饵料,也同样会感觉到窝子里有鱼但是鱼不吃饵。


眼镜哥说鱼


很多钓友都会遇到这种情况,钓点选好了,窝子也打好了,可是就是不见鱼儿开口,或者开始口还行,到后来浮漂几乎没有了动作,但是,水中时不时的却会有鱼儿翻动。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挑逗在这个时候,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以下是3种常用来挑逗鱼儿开口的方法,也是许多老钓友使用最多的方法,实践证明效果还是很好的。

挑逗其实就是用来刺激鱼儿,把鱼儿的目光吸引过来,从而达到鱼儿咬钩的效果,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水库,鱼塘等水域,挑逗常常能给钓友们带来意外的收获。

一、抖动竿尖

在垂钓的时候,一旦遇到鱼儿不开口的时候,尤其是水中有鱼的情况下,持续长时间的没口,实在是让人很烦躁。这个时候,如果确认窝子没有变成死窝,而且窝中有鱼在游动,窝点周边还有鱼泡,那么,此时可以利用挑逗的方法,来刺激水中的鱼儿开口。

可以利用竿尖的弹性,轻轻挑动即可,在挑动竿尖的时候,切记掌握好鱼竿的幅度,幅度过大很有可能吓跑鱼儿,更加不要急速的挑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轻轻挑动竿尖,看见浮漂稍稍下沉即可,如还不见鱼开口,可隔1分钟反复挑逗,此时,水中的鱼儿必定认为,鱼钩上饵料为活物,而且就在眼前,促使鱼儿有进食的欲望,从而达到垂钓目的。

二、左右挪动

通过将水底的饵料,左右挪动或者上下挪动,以移动鱼饵的位置,来充分吸引窝子里面的鱼饵进食,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掌握好挪动幅度以及频率。

另外,还可以利用挂活虫的方法,来刺激水底的鱼儿开口,大家都知道,野外垂钓的时候,鱼儿最喜欢的还是天然饵料,比如蚯蚓、红虫、蚂蚱等,但是这些饵料,往往会遭遇小鱼的疯狂抢食,在运用的时候,只要感觉鱼儿开始重新吃食了,即可换回饵料,继续作钓,守候大鱼咬钩。

三、改变线组

垂钓的时候,遇到鱼儿不开口的情况,其中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饵料的味道、状态、气温等等,最重要的还有线组的原因。很多水域还是小鱼较多,如果使用大号线组继续垂钓,灵敏度将大大降低,一些小的鱼口几乎很难准确的表现出来,此时,可以更换小号的线组垂钓。

除了更换线组,我们还可以将子线的长度加长,让饵料在入水的时候变慢速度,从而让鱼儿及时的发现饵料,找到饵料的落点,增加鱼儿的进食机会。子线的长度,可以选择在30-50公分左右,在遇到鱼儿不开口的情况时,很有可能是大鱼进窝了,大体型鱼儿生性谨慎,尤其是一些“库底子”,“老滑鱼”,铅座离饵料太近,会让鱼儿产生警觉,不敢进食,子线加长铅座远离饵料,减少鱼儿的恐惧感,鱼儿便会很快的开口。


行者热水


大家好,我是小青年。水里有鱼可就是不吃饵,我相信很多钓友都应该经历过,甚至有的直接空军。现在是初冬,天气渐渐变冷。鱼儿的生活习性也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在钓鱼的时候也要相应地做出改变,下面就由小编来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哈

第一就是线组搭配不当

有鱼不吃饵很有可能是线组用的过大所导致,因为这个季节的鱼口比较轻,过粗的线组灵敏度不高,即便鱼有吃口也很难传递到浮漂上,所以冬钓时期,如果碰到窝内有鱼不吃饵,在保证不跑鱼的前提下,最好还是将线组放细,然后搭配较轻的小号浮标,以此来组成轻巧,并且灵敏度较高的钓组。

第二就是天气原因

冬初的天气变化大,气温的变化影响着水温变化,水温的变化太大会降低鲫鱼的觅食欲望,这就不难解释初冬野钓鲫鱼不开口的情况。很多钓友都知道:"北风呼呼一夜知冬冷",这足以证明冬季的气温变化快,钓友一般都知道冬季骤然降温,鲫鱼不太会觅食,鱼口会变差,通常会选择暖和的深水区或者草洞水域作钓,气温的突然下降,水温也会随之变低,而深水区和草洞等水域,水温变化较慢,但也会对窝点鲫鱼的食欲有所影响,就会出现窝点有鱼不咬钩的情况。

第三、水质问题就是水太肥,老钓鱼人都知道,肥水的含氧量低,所以鱼开口都不好,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肥水中的水生物多,它们食物充足,也就不那么在乎你的饵料了。所以肥水钓鱼,钓饵的味型很重要,一定要足够诱惑到鱼才行。选择钓位方面,建议选在浅水区、流水区或者风口处,相对来说这几处地方含氧量比较高。如今秋季,天气变化快,在阴雨天气肥水区的鱼相对好钓一些,气温下降,水中的含氧量升高,鱼儿比较活跃。饵料尽量选择天然的素饵比较好。

还有就是饵料了饵的问题无非就是香型、状态、比重两种,有些钓友估计是新人,人云亦云之下,什么饵料都混合到一起,无比例,无顺序,反正麝香、酒香、薯香乱七八糟的都加进去,做窝的时候因为香型浓郁,鱼到是能吸引过来,但是因为香型杂乱,鱼反而不敢下口。其次则是状态,我们说状态主要就是说雾化程度,这是要分鱼种的,比如鲢鱼就不吃颗粒料,只吸食雾化料,鲤鱼喜欢吃颗粒料,雾化太好全然无爱么。

如果是塘底淤泥过厚,则应改用载铅量大的,能托得住饵的漂;或者减少铅皮,把漂调到能把饵称在淤泥之上;或者改用较轻比重的饵料,总之,要把饵团落在淤泥之上,否则,饵入淤泥,犹如石沉大海,鱼想吃吃不到,自然也就不会出鱼讯。希望小编所讲能帮到大家,有哪里不对的请大家指出哈





小青年钓鱼人


你好。

窝里明显有鱼,但是不吃饵怎么办?

我们钓鱼的时候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鱼情,鱼儿不吃钩的情况最常见,尤其是窝里有鱼泡,但是没有鱼吃钩,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光头觉得首先要分清楚是什么鱼泡,然后根据鱼泡再去应对鱼情。

一、辨别常见的鱼泡

鱼泡多种多样,不同鱼儿大小不同,不同鱼儿种类鱼儿大小也不一样。

1、鲤鱼、鲤鱼属于底层鱼类,嘴唇朝下拱食,在水底觅食会翻动水底淤泥,从而形成鱼泡。鲤鱼在游动觅食翻动淤泥,在水面形成成串细密的鱼泡,并且成串有规律有方向移动。

2、鲫鱼、鲫鱼鱼泡较小且数量少,多为单泡,或者一大一小的双泡出现,小鲫鱼鱼泡黄豆大小或者绿豆大小。鲫鱼鱼泡位置不固定,鱼越多鱼泡越多。并夹杂着密集细小的鱼星出现,有时候很小,这是鱼泡在水中层破裂所致。

3、草鱼、草鱼鱼泡但是数量较少,一般是单个出现或者一次性上来2-4个。草鱼个体越大鱼泡越大,鱼泡在水面指甲盖大小,或者更大。鱼泡出水后短时间破裂,不太容易分辨。草鱼泡没有鲤鱼泡多,不成条状,也不成鲢鳙泡团状。

4、鳊鱼、鳊鱼气泡比较的小,范围也比较的小,陆续上浮分散的不够集中,很容易和大鲫鱼泡搞混。大个体鳊鱼很少,鱼泡也可以小,一般黄豆大小,或者小拇指指甲盖大小。

5、鲢鳙、鲢鱼属于滤食性鱼类,鲢鳙进窝后,鱼泡非常密集,成大片团状,鱼泡大小不一样,鱼泡大大小小一片。鱼泡越多面积越大,鱼儿个体越大,鱼泡一般在窝子旁边成片上浮,很容易分辨。

6、沼气、沼气泡在水面停留的时间不长,很快破裂,水泡固定在某处水面,不会移动,水泡出现的频率很高,成串出现,出水既碎,和鱼泡很容易区别。


鱼泡不同,鱼儿的种类大小都不一样,根据鱼泡的大小,形状来分辨是什么鱼,然后根据鱼泡再去针对性做出改变。

二、根据鱼泡合理应对

鱼泡不同,垂钓方式不同,在用根据鱼泡选择合理的垂钓方式很重要。

1、鲤鱼、如果确定窝点内鱼泡是鲤鱼泡,就要根据鱼泡做出应对,鲤鱼个体比较大,比较精明。饵料太小的时候频繁抛竿提竿容易引起鱼儿的警觉,从而不吃钩,这时把拉饵换成搓饵,减少抛竿的频率增加饵团大小,有可能效果更好。

2、鲫鱼、鲫鱼个体较小,鱼嘴也比较小,如果饵团太大则不太适合,饵料状态不好对于鱼儿的吃口也有影响。拉饵的饵团要饱满,小鲫鱼饵团黄豆大小,大鲫鱼饵团指甲盖大小,饵料的状态饵料的雾化要好,饵料既不能雾化太差,也不能雾化太好,提竿后鱼钩有一点残留既可。


3、草鱼、草鱼进窝后或者在窝外徘徊,有时候有鱼泡有时候没有鱼泡出现,不太容易分辨。假如能分辨是草鱼进窝,可以用搓饵钓底,或者挂玉米钓离低20公分左右钓草鱼,不一定有效果,但是试试总有机会。本文由头条号光头鱼司令原创,一切名字不一样均为抄袭。

4、鳊鱼、鳊鱼进窝后的鱼泡和大鲫鱼鱼泡相差不大,不容易分辨。鳊鱼虽说是中层鱼类,但是钓底也是可以的,挂玉米或者搓饵钓鳊鱼效果都不错。钓底鳊鱼吃钩后一般是送漂,中鱼后立刻把鱼儿牵出窝外,因为鳊鱼是成群活动,中鱼后挣扎很容易吓跑其他鳊鱼。中鱼后立刻牵出窝外有可能多钓几条。

5、鲢鳙、鲢鳙鱼泡很容易分辨,钓底层鱼的时候虽说能碰到鲢鳙吃钩,但是并不多。鲢鳙进窝后建议用雾化好的饵料,或者把饵料从新加一点水,增加雾化,改用大饵团。鲢鳙属于滤食性鱼类,饵料的雾化更能吸引鲢鳙咬钩,钓底效果也不错。

6、沼气、沼气泡不管用什么饵料,都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不是鱼泡水底没有鱼,怎么钓?虽说沼气泡很容易分辨,但是有些钓友不一定能够分辨出来,看到鱼泡总以为窝里进鱼了,或者进了大鱼,其实不然。




分清什么鱼类冒出的鱼泡是什么样子,根据鱼泡去改变鱼饵的状态,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收获,钓鱼最忌讳死等,随着鱼情的变化去变化。本文由头条号光头鱼司令原创,一切名字不一样均为抄袭。

三、根据不吃钩原因去应对

为什么窝内有泡但是不吃钩呢?这也很正常,特别是大鱼很精明进窝后很大几率不吃钩,主要有几个因素。

1、天气原因、天气、气压、风向原因鱼儿不吃钩,这种情况没有办法!化老师有一期视频说的也是这个问题,天气原因造成的没口,没办法!这就和人们一样,明明生病了不想吃饭,这能怎么办?咱不能掰开鱼嘴在鱼嘴上挂鱼钩啊。

2、大鱼精明、大鱼进窝后吃钩的几率太小了,大部分不吃钩,不管你用什么饵料它就是不吃,特别是大鲤鱼。农村有句俗话“鲤鱼精、精鲤鱼”,说的也是鲤鱼的聪明。特别是大个体鲤鱼,让你看着鱼泡激动了半天,然并卵,浮漂动都不会动,这种情况不是饵料的问题,鱼儿精根本没办法。

3、老滑鱼、有些地方每天都有人去钓鱼,使得鱼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肯轻易咬钩,成为老猾鱼。在这样的水域钓鱼,难度较大,用普通的钓饵和钓法想要钓到它们不容易,可以用调钝钓钝的方式试一试。

4、饵料不对路、饵料不对路的情况很少,但不是没有,光头野钓碰到几次,收获很差,有泡不吃钩。这种情况可以在河边问问其他钓友鱼儿偏爱什么味型的饵料,向它们取取经。真正钓友都很好客,还是很容易交流的。

5、自身原因、自然水域鱼儿胆小谨慎、害怕干扰,特别是浅水区钓鱼或者钓近。岸边嘈杂的说话声、来回走动的脚步声、抛竿频率很快的声音,或者太阳照射的人影,都会造成鱼儿惊吓从而不吃钩。钓鱼的时候最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才会有一个更好的收获。

6、钓点环境复杂、钓点环境复杂也是鱼儿不吃钩的重要原因,水底环境复杂,鱼儿根本找不到鱼饵怎么吃钩?抛竿水深过深或过浅相差很大,或者水下有暗草饵料落不了底。如果钓了几个小时还是没有鱼,而附近钓友鱼口不错的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要更换钓位。

7、水情复杂、有些河流、水位频繁地涨落,鱼儿受惊后就向深水区聚集,浅水即使有鱼收获也很差。有时候是肥水水域,肥水钓鱼很难钓,特别温度高的时候,肥水水域食物很多,鱼儿想吃什么有什么,根本看不上钓友用的饵料,不吃钩很正常。



8、窝料太好、有些钓友为了为了窝料更诱鱼,而不惜成本,泡制的窝料味道很好。有可能造成窝料吸引力大于饵料,导致鱼不咬钩。这种情况下就要尝试换一下饵料,用本味饵料试试有没有口,这也是“浓诱、淡钓”的方式。没口的时候试试就有一个机会。

9、窝料太多、有些钓友在小水面钓鲫鱼,打窝的时候就怕鱼儿不进窝,打了很多窝料,殊不知这种只有反效果。小水面鱼儿本来就不多,窝料打了这么多,很容易造成鱼儿吃窝料而不吃饵料。兄弟窝料也是要花钱的,合理打窝才是最好的,要不然就是浪费时间去喂鱼了。

10、水底酱层、水底有酱层的水域很难钓,特别是野钓。这种水域除了鱼儿根本不缺食物外,钓友调钓的时候过钝,或者鱼饵比重过大,双饵陷入酱层鱼儿吃不到饵料。建议调钓灵一点,饵料用本味,有可能效果好。不过这种水域冬季钓鱼效果很好,特别是晚上打窝第二天钓鱼,效果不错。

鱼儿不吃钩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这10点外还有其他原因,野钓鱼情复杂,根据自己垂钓的水域,根据鱼情来变化有可能会有更好的收获,还是那句话,不要死等。


最后:碰到水底有泡鱼儿不吃钩的情况,钓友们多多观察,找出原因,根据原因再去改变自己的垂钓方式。钓鱼是和鱼儿斗智斗勇的过程,钓鱼人是很享受这个过程。和鱼儿战斗的过程中胜利是一种很有成就感的过程,也是钓鱼的魅力所在。找出鱼儿不吃钩的原因,战胜它。

好了钓友们,这是光头对于鱼儿不吃钩的几种理解,以及改变方式,不对之处各位兄弟多多指出,光头一一改正,希望对钓友有所启发,大家觉得有用的话可以收藏,点赞,转发了解更多关注头条号《光头鱼司令》谢谢大家。


光头鱼司令


窝内有鱼但不吃饵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现象,我相信任何钓鱼人都会遇到此类情况,我们知道任何现象都有其原因,那么如何正确的判断原因继而准确的采取应对手段呢?这个就需要从下面这几个角度来给自己提问。

  1. 是自己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大多数人都有类似问题?
  2. 是否是惊恐鱼、鱼体不适造成的原因?
  3. 是否是饵料不对路或者状态偏差造成的原因?

从上述三个角度先做一个基本的判断,如果不找到根源问题,盲目的调整通常是无效的甚至会加剧不吃饵的现象,所以此时可以先暂停垂钓,冷静的考虑一下情况,观察一下周边钓友的情况,为下一步应变做好准备。

是自己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大多数人都有类似问题?

通常我们一定要首先判断是否这个情况存在普遍性,这样就给我们下一步应对提供了依据,鱼类的行为都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如果你钓鱼的时间比较长,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鱼开口的时候,这一个水域普遍都会开口觅食。如果停口的话,整个水域鱼口都不太好,可见鱼有多么高的敏感程度。

那么先暂停一下垂钓,观察一下周边人的情况,看是否存在相同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如果这个情况是普遍现象,那说明鱼整体出现了应激、不适和惊恐。如果不适普遍性,只是你一个人出现了这个问题,那么问题就出在饵料不对路或者状态有问题上,这样就初步找到了原因,如何解决请继续往下阅读。

惊恐鱼、鱼体不适造成的原因该如何处理

当这个现象具备了普遍性后,那么说明鱼因为某种原因造成了惊恐、不适。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不外乎天气、水温、压力(陡然的涨落水)、下网、电等意外因素造成的,这是后要采取的应对方法需要从饵料上做彻底的改变,还要适当修正一下钓鱼的手法。

1、通常我们对待应激性比较强的鱼情,避免大腥大香的饵料是首选,当然这也需要结合当前的季节来决定。多使用雪花粉类饵料是比较有效的方式,这类马铃薯粉为主的饵料比重轻,味道清淡,我通常会准备九一八大野战和速攻2号+麝香红鲫混合好的饵料,平时很少使用,就是为了应对这类鱼情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

2、活饵也是比较好的一个改变方法,不管什么季节,活饵都是非常好的饵料,只不过可能因为夏天杂鱼多,活饵更容易吸引小鱼罢了,但特殊情况下,使用活饵这类没有雾化的饵料,加上丰富的动物性蛋白是促使应激鱼开口的良好手段。

3、要增加逗鱼的频率也是非常好的办法,这种逗鱼可以大幅度让饵料动态的运动,可以刺激鱼追食的天性,我个人是很偏好逗鱼这个方式的,往往很快就能抓到鱼的截口。最夸张的一次,是今年4月份在江边夜钓,鱼明显出现了题主所说的现象,我当时判断出来是鱼是惊恐引起的,大量的采取逗鱼的方式,钓获30多斤鲫鱼,80%都是通过逗鱼后抓的截口钓获的。

是否是饵料不对路或者状态偏差造成的原因?

如果发现题主这个问题不具备普遍性,其他人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问题显然就出在自身上,那么只有两种可能,就是饵料不对路,或者说状态出现了问题,这样就比较好解决了。注意到题主提到了鱼有蹭线的现象,偶然抬竿还能锚到鱼,那么说明鱼有一定的摄食欲望,起码在窝子内转圈,只有达到一定密度了才能锚到鱼。那么从下面两个方面调整,会有一定效果。

1、饵料同样需要变化,和当前相反的方向进行调整,因为鱼已经进窝了,说明有摄食欲望,不吃你的钩,说明饵料不对路,可以反向调整,如果是香饵就换成腥饵,如果是腥饵就换成香饵,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思路,具体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调整。

2、状态,更重要的是状态,通常这时候可以适当降低雾化程度,甚至可以给饵料多加些水,多拍打一些,让饵料更软黏一些,改成搓小黏豆,增加一些逗鱼频率,来一点点验证是否有效。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野钓,低雾化的软黏饵更容易对路。

关于最后的总结

当窝内有鱼的时候,不咬钩或者经常锚鱼是非常困扰钓鱼人的,怎么才能有效的去改变不是一篇回答能解释清楚的,但我可以阐述一个思路给大家,无外乎上述这几种情况,重要的是要先分析,不要上来就盲目调整,胡乱调整饵料往往是无用功,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先分析其根本,这样才是有的放矢。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你,给您提供一个思路上的启发,如果觉得有帮助,请关注我,一起聊聊钓鱼的那些事!


钓鱼人乌兰


钓鱼看似一个简单的户外运动,但是鱼情的千变万化却又及其复杂,如果讲窝内无鱼钓不到鱼就算了,可就是有这么一种情况,明明窝内鱼星四起可偏偏就是不吃钩,类似复杂的鱼情总是让很多钓鱼人猝不及防,苦思冥想也不知道如何解决?

遇到这种窝内有鱼就是不开口的时候,先不要着急找找鱼不吃钩的原因,锁定鱼情变化的导火索,对症处理这种情况依然会有所改善,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鱼自身的改变、生活环境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两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鱼自身的改变

鱼自身的改变是导致窝内有鱼不吃饵首要原因,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身体病变、外界因素影响下的身体受伤及受惊过渡的精神变化。

身体病变导致的身体变化

鱼和其他的动物一样都会生病,导致生病的原因很多如寄生虫感染、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等,生病后的鱼会出现食欲不佳严重的会导致它们失去觅食能力直至死亡,且这种病变往往具有传染性,使得同一水域的鱼种都处在生病状态,从而产生窝内有鱼但是不吃饵的情况。一般常见于家养塘、黑坑、竞技塘这种密度特别大的封闭水域,野河中并不多见。

判断鱼是否生病很简单,往往生了病的鱼颜色发污、动作幅度不大且身体伴有红点,如果遇到这种因为病变导致的鱼不吃饵是没办法进行解决的,只能人为的去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康复后再钓。

外界因素影响下的身体变化

这种身体变化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如电鱼、炸鱼、下网等导致的鱼身体受伤,最直接的影响会导致鱼在几天内都不会张口觅食,偶有吃钩动作也不明显,常见的浮漂动作几乎都是缓慢的阴漂顶漂,这种情况下使用一些有动作且让它们感兴趣的活饵如蚯蚓、红虫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受惊过渡导致的精神变化

鱼受惊状态下同样也会造成食欲不佳不开口觅食,常见的就是最近比较兴起的可视锚鱼,去年比价好的钓点,因为今年兴起的锚鱼,同样的钓点同样的饵料确实不一样的效果,也是鱼星四起就是不吃钩,主要原因就是锚鱼过程中的声音过大,导致鱼受惊过渡不敢张口吃饵。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调整饵料的味型进行应对,清淡、本味、谷香类的饵料更亲近自然的味道,鱼才敢放心的觅食,如本来采用的蓝鲫+918改成918+酵香鲤,鱼吃钩信号明显增多。

这种因为身体变化或精神变化的导致的鱼不吃饵,一般还是通过改变饵料搭配进行应对,就如同人生病不喜欢吃味重而喜清淡的食物一样,遇到这种情况时饵料的搭配也应该避大腥大香高雾化,选择本味、谷香、果香这类清淡的饵料进行作钓。

生活环境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水温、溶氧量、水质三个方面,鱼对水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当环境变化超过了自身的适应能力,它们就出现身体不适从而不开口觅食。

水温的变化

随着冬季的到来,水温的急剧降低导致很多钓友反应窝内有鱼但是不吃钩,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水温的降低导致鱼活性不高,吃饵动作很轻或不吃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从饵料到线组进行改变。

饵料使用高蛋白含量且游动的活饵蚯蚓、红虫,从味、颜色、动作三个方面刺激它们吃口,减小线组线号,让鱼吃口更方便信号传输更灵敏,从而改善这种不吃口的情况。

除了温度突然降低,本来低温突然的温度升高也会造成鱼不开口,解决的方法几乎一致,改变饵料味型线组搭配进行应对即可。

溶氧量的变化

水中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关乎着鱼的活性好坏,溶氧量高鱼的吃口积极性高,反之则会出现觅食不积极,常见于高温的夏季、初秋,当水中溶氧量较低时,鱼经常会出现浮头现象,绝大部分的鱼不会贴底觅食,所以这时候应该以浮钓为主。但并不是钓浮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还要配合着饵料的味型改变,味型偏清淡、果香这种清爽的味型,且饵料的状态要尽量松软入口性好更容易使其开口

水质的变化

水质直接关乎着鱼的生活环境,如脏水、浑水、过肥都能导致鱼不开口,而有鱼星不吃饵很大成分是因为水质过肥导致的,过肥的水质往往不缺食物且伴有酱层过厚的情况,所以这种情况下想要钓到鱼,饵料搭配和作钓水层上也要进行调整,味型以谷香、果香为主,配合着钓离底避免饵料陷入酱层中鱼找不到饵料。

生活环境变化导致的鱼不吃饵,往往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并针对性的改变饵料味型、浮漂调钓、线组搭配对症处理。

写在最后

除了身体变化和环境变化导致的鱼不吃饵,还有可能是饵料的味型不对口、窝料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根据不同的鱼种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环境,实时调整改变饵料、窝料、线组、调钓,如夏季高温使用本味谷香效果非常好,但是寒冷的冬季使用效果就一定不好。


垂钓大咖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窝里有鱼,鱼不吃饵鱼星直冒这个问题,我相信包括我在内肯定有很多人遇到过。首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


1.自然条件问题

我们出钓的天气不好,气压低导致鱼离底不开口在窝里只转。

2,窝料的问题

打窝的时候就怕鱼儿不进窝,打了很多窝料,很容易造成鱼儿吃窝料而不吃饵料。或者使用的饵料味型没有窝料的味型好也会导致鱼儿只吃窝料不吃饵料的结果。所以说合理的正确的打窝才是最好的。


3,饵料问题

饵料开的味型不是鲫鱼喜欢的,或者饵料的状态开的有问题。比如说你拿钓草鱼的饵料去钓鲫鱼,它肯定不会吃钩。或者说你饵料开的特别硬试想下鱼怎么吃?不管钓什么鱼饵料的状态一定要把握好。

在对应复杂的鱼情时学会及时改变钓法,现在钓鱼鱼不复杂,复杂的是钓鱼人的心。我们要不忘初心,娱乐开心,交朋友钓鱼,钓鱼交朋友。我是钓鱼人松哥,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所帮助,感谢点赞关注。我会继续分享我的钓鱼心得给大家,谢谢!


钓遍天下野河沟


很高兴收到问答,这是一个有意思并且钓鱼人经常说的一个问题。有鱼,但我就钓不到然后我们就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来给自己找慰藉。那么我们今天聊聊这所谓的“窝点有鱼”但我们钓不到的这点事吧。


你是怎么知道窝点里面有很多鱼的?

1:窝点附近有许多“鱼星”,大部分时间我们看到的所谓的鱼星都是沼气或者泥鳅放屁形成。兄弟你观察过吗?我们爆连时其实窝点里并没有泡!

2:看到水面上翻花,大家要明白鱼为什么会翻花。我们海钓,海钓时如果发现水面炸水我们今天收获肯定好,但我们平时淡水看到鱼翻花要么它缺氧,要么它生病想通过拍打水面甩掉身上的寄生虫。

3:曾经在这里爆连过或者看到其他钓友爆护过,兄弟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鱼既不会排队等着让你钓,也不会一直待在某个地方所以今天爆连明天白板这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4: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如果您有这想法那么我在此跪拜大师!


为什么窝点有鱼闹漂但是不中鱼!

1:浮漂有黑漂或者顿口但是提竿却不中鱼!

这个好理解,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小鱼闹漂或者你使用的钩子大了导致挡口造成的。解决办法:可以更换小一号钩子或者调顿处理,如果是因为小鱼我们可以搓饵或者挂玉米/麦粒作钓。

2:浮漂没动作但水面有鱼翻花

在北京每年6~~9月期间正是最热的季节时,经常会出现有大鱼跳出水面但我们很难钓获它。很大原因是因为鱼个体越大,耗氧量也就越多。它们缺氧难受,想呼吸一下空气!

3:边上蹭蹭上,我却“稳如泰山”。

别闹兄弟,窝点没鱼怎么可以异想天开的认为:怎么也得有几条游过来吧!如果遇见这事情建议提早搬家或者收杆。一般别人连竿的原因要么提前打窝,要么坐在了上游,要么坐在鱼窝等等,你很难这时候能从他窝点里诱出鱼来!


为什么窝点有鱼蹭线,但是不吃钩?

春腥,夏淡,秋香,冬浓这古语虽延用至今有些许的改变,但您也不能忤逆其根本是不是。一般这种情况不是鱼不饿而是它不爱吃,所以我们此时更换一种钓法、饵料、味型也许就会有奇效。

春天:春天时如果鱼蹭线说明张不开嘴,我们可以加重味型或者使用红虫蚯蚓进行作钓。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鱼类经过一冬天的消耗此时对腥味或者动物蛋白会更感兴趣。我们此时要根据鱼的习性加以改变才能有所收获。

夏天:夏天时如果鱼蹭线多数跟温度过高和气压有关,我们此时可以降低味型同时增加抛竿频率来加大对鱼的诱惑力。

秋天:秋天时如果鱼蹭线说明他找不到饵料,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高钓目让饵料轻触底即可。因为秋天时水草以及微生物的衰减会严重影响当下的水质,导致水中能见度很低鱼很难在这种水中寻找到饵料。

冬天:冬天作钓时如果鱼蹭线说明鱼活动较小,我们应当时常引逗一下激起鱼的觅食欲望。同时使用红虫或者蚯蚓或蛆等动物饵料进行作钓。


能锚到但是无正口的原因。

离底:很多时候当浮漂有动作我们提竿后锚到鱼,但是很难打到正口多数原因都是因为鱼离底了。一般情况夏天天气炎热后,底层微生物会大量消耗氧气导致水底层严重缺氧鱼在此时会前往氧气更充足的水面上层进行栖息,那么我们自然会锚到鱼。

躁动:当鱼多到一定数量后,鱼会发生抢食现象。抢食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子线或者主线从而造成锚鱼情况,此时我们最好能够钓顿处理同时降低我们的抛竿频率从而压制鱼躁动的小心脏。


总结:钓鱼时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只需要明白其真正原因加以应对就可以迎刃而解。钓鱼就是一项人与鱼智慧的斗争,关注我更多钓鱼小技巧与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