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五首其三賀蘭進明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開心147362962


君不見芳樹枝,春花落盡蜂不窺。

君不見樑上泥,秋風始高燕不棲。

蕩子從軍事征戰,蛾眉嬋娟空守閨。

獨宿自然堪下淚,況復時聞烏夜啼。

應當是這一首吧?

這明顯是向樂府致敬的作品,樂府原詩為《青青河畔草》,摘取如下:

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不僅是漢樂府,還有南北朝樂府詩歌,比如《子夜四時歌》,全詩如下: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同時也借鑑了樂府裡的《戰城南》以及《十五從軍行》,以及當時流行的閨怨詩。

也就是說,這是一首“組合”詩。詩以閨中怨婦做為主角,表面上抒發了自己孤枕難眠的幽怨和寂莫,實際上是說對丈夫從軍的擔擾和牽掛。

第一句是說晚春,所以雖有“芳樹”,然而“春花落盡”,來渲染整首詩的情感基調。(另一版本是荒樹,但小可認為是芳樹,否則與下一句形不成對比),此句以一字形容,便是“怨”

第二句說深秋,借用了隋朝薛道衡的名句“空梁落燕泥”,第一句說春,第二句說秋,產生了時間上的跨度,更加襯托女主人公的幽怨,同時因為秋季,在幽怨之上又加了一個情感標準——寂寥。

第三句是說夫君從軍,所謂從軍,自然不是將領,只能是小兵,而且是被迫徵役,所以妻子只能留在家裡。此詩中的嬋娟不是指月亮,而是形容眉毛的美好。女主人因為寂莫,所以在鏡子中看著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自己,卻只能瘋狂地相思。

第四句是說思念到睡不著覺,擔心,害怕,牽掛,萬種情緒纏上身,不由落目,何況還聽到了烏鴉在啼叫。愈發顯得悲傷。

這裡的烏夜啼,小可不認為是樂府曲子,因為大半夜時分,不可能有人彈琴,女主人睡不著覺,而且還是普通的女子,不是歌妓,也不是大家閨秀,不可能在閨房彈琴按簫。所以正解為烏鴉的叫聲。

烏啼者,怨也!


亦有所思


愚以為,

其詩三層而兩折。

前四句,

論人生,

含光混世,

不務虛名

誡圖虛名而無益。

中八句,

舉子胥,屈原,陸機,

李斯,華亭,上蔡之實例,

言功成不退而殞身者,

以求功名者戒矣。

結句,

贊張翰

唯求適意人生之態度。

且樂生前一杯酒,

何須身後千古名?

這是詩人人生感悟,

一為避禍,

二求適意人生矣。

詩中窺出詩人,

人生哲學基調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