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型肺炎,有哪些可以自我评估是否应该就医的办法吗?

Gviwin


首先,我们先要预判下是不是新冠病毒肺炎。

第一条,就是流行病学史,最近半个月你去过哪里,接触过谁非常重要。国家的颁布的标准里湖北省和其他省市的诊断标准不一样。鉴于某些地区发病人数多,比如天津的宝坻,我们可以放在一起。就是:发病前14天内有疫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接触过确诊病例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者是聚集性发病;或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

第二条,就是临床表现。包括:(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2)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即可怀疑感染新冠肺炎。

好多人因为去过外地,不知道接触的人是否是病毒携带者,加上有人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会产生恐惧心理。临床症状如何判断呢?一般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下面几种:

1、 普通感冒,多有咽干咽痒,可能会有打喷嚏流鼻子。一般没有发热或者仅为低热,可以伴有轻微的头痛。大概5~7天自愈。

2、 病毒性的咽喉炎。一般会有声音嘶哑、咳嗽,咳嗽时候疼痛,可以伴有发热。有时候有局部的淋巴结肿大。

3、 细菌性的扁桃体炎。可以出现明显的发热,体温高达39度以上,扁桃体肿大,可以出现淋巴结的疼痛,咽痛。

如果是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时间不长,感冒大概一周左右自愈。如果新冠病毒,症状一般会逐渐加重,咳嗽不止,伴有呼吸困难等。新冠肺炎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如咳嗽、干咳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除了以上症状,还有可能出现以食欲不振、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以神经系统头痛为首发症状;以结膜充血、眼部分泌物增多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或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钟南山等人对1099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发热(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但就诊时有发热症状的患者不足一半(43.8%)。

第二,如果患者体温超过38.5,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自行服用解热镇痛药没有好转,那就要去医院就诊。

第三,不管哪种情况,都在家要居家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赵伟大夫


先说结论:针对新冠肺炎的自我评估,通过与我省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的成员的交流并结合实际经历,我们一致觉得这次的疫情并不是很适合患者完成病情的自我评估。但也并非只有去医院一个办法:可以适当求助网络问诊平台,或排除一些明显不是新冠肺炎的其他情况。

专家:本次疫情不适合自我评估

1.关于旅居史和接触史 目前在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依旧是疫区相关的旅居史,但这个标准已经不是绝对标准了。在前几版《诊疗方案》中,由于彼时全国尚未出现大量病例,新冠肺炎发病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且发病前多有武汉等地旅居史,因此疫区的旅居史和感染者的接触史是确定疑似病例的重要原则。

但在第五版中,《诊疗方案》关于疑似病例特别强调了两点:湖北省以外的省份如果出现临床表现高度符合,但没有相关旅居史和接触史的也需要纳入疑似病例排查。而湖北省内的居民,无论是否有感染者的接触史,只要有发热和/或呼吸系统症状,加上血常规的改变,就可以被算作疑似病例。

这次关于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的更改,使得旅居史和接触史的排除作用相对下降了,对病情的判断难度显著提高。

关于疑似患者的界定更加细化

2.关于新冠肺炎的临床症状 新冠病毒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岀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对于自我评估来说,重症不用说了,无论是不是新冠肺炎,都需要送医院治疗。而对于轻症,则要注意,发热指的是37.3~38.5℃,甚至更高。但包括乏力、干咳等其他症状都不算特异性表现,无论是感冒还是流感,都会有类似的症状。来自发热门诊和抗疫一线的医生们反映,通过临床症状区别是否是新冠肺炎难度极大。


3.关于诊断标准 目前的诊断标准中在临床表现上一共提到三点,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除了症状以外,影像学检查(CT)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等)都需要去医院完成,因此自我评估也几乎没了意义(都已经去医院检查了)。


据统计光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就多达100余种,其中病毒约占30%,这些病原感染人体后表现出来的症状几乎没有明显差异(少数疾病在痰液等细节有差异),而普通的感冒和流感症状也与本次的新冠肺炎症状类似。就连《诊疗方案》都表示,单从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难以鉴别,需依靠病原学检测来区分。

综合以上论述,再考虑到还有潜伏期患者、病毒携带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想在家自我评估、鉴别,似乎等于天方夜谭。


只要不舒服就去医院,这么说来也似乎武断了。虽然上面说到自我评估几乎不可行,但有一些明显的不符合诊断标准的表现我们还是可以排除的。给大家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就在前些天,群里的一个大姐向我询问她的病情:武汉人,无发热,近期身体酸痛,尤其是胸部和腹部,乏力。乍一听可能跟新冠肺炎有点关系,但是经过询问之后发现,她是因为武汉公共交通停运,戴口罩骑了两个小时自行车,疲劳所致。戴口罩骑车,呼吸相对困难,加之长时间骑行,造成呼吸肌和腹肌等相关肌肉过劳,乳酸堆积引起酸痛。让大家虚惊一场。

再举个例子,在第五版中专家们也把腹泻写进了早期症状中,又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恐慌。但其实当我们面对拉肚子时先想想最近是不是吃坏了肚子,是不是心理压力比较大,是不是在家呆久了没注意运动,往往这些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也会引起一过性的腹泻。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可以对号入座的表象都需要我们小题大做的跑一趟医院。


吴医生给你支一招

综上所述,吴医生和其他的专家一样,并不建议疑似发病的患者在家自行评估,但可以按照以下的建议来做:

当体温没有达到37℃,没有气短、憋喘等症状(先排除自己是孕妇和胖子…),我们可以先保持情绪的舒缓,多饮水,注意保暖,家里勤通风并做好自我和家人的个人防护。

如果有疑似新冠病毒肺炎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各大医疗平台或医院提供的网络、电话问诊,再决定是否去医院就诊。

最后,《诊疗方案》中提到了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才会病情危重,而且病情危重者绝大多数为老年人或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因此年轻力壮的人应该稍微放松一下心情,而对于家里的老人则要格外地关注。

希望大家都能够经受住这次新冠病毒给我们的考验,携手同进,取得最终抗击新冠病毒的全面胜利!


五号医生吴昊


新冠肺炎期间,出现这些症状请立即就诊

特殊时期,大家应该减少去医院的次数,道理大家都懂。作为心脏科的医生,我来跟大家说说,出现什么样的症状,需要警惕心脏病急性发作,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呢?

  • 第一种症状:持续胸痛

胸痛的感觉类似压榨感、闷压感、烧灼样感,位于心脏区域、或者胸骨之后,大面积范围的疼痛。

而疼痛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如果超过15分钟不缓解,且伴有大汗淋漓,甚至濒死样感时,就需要警惕急性心梗的发作。此时,不必多想,一定要立即就诊,如果症状严重,需及时拨打120求助。

另外,还要注意一种剧烈的撕裂样胸痛,它可放射到后背部,一但发作,痛感即达顶峰,此时别忘了监测双上臂的血压,如果高压差超过20mmhg,需警惕主动脉夹层,也要立即就诊。


当然,大家也不必要恐慌,如果您是如下症状的胸痛,多数不是急症

1.疼痛部位只限于一点,按压此处疼痛加剧。

2.位置不固定,呈游走样。

3.与活动无关,且发作时可自由活动,甚至活动后症状减轻。

4.症状描述不清,忙碌时能忘却不适,休息时不适再次出现。

5.频繁咳嗽后出现症状,咳嗽时疼痛,疼痛非持续性。


  • 第二种症状:腹痛

导致腹痛最常见的是胃肠道疾病,比如胃溃疡、急性胃肠炎、胆囊炎等。但是,这也可能是急性心梗的表现。

所以,如具备如下症状,就需要注意了:

1.疼痛常位于上腹部,可伴胸闷、胸痛、心慌,或有恶心、呕吐。

2.与饮食无直接关系,活动后腹痛加重,且伴有大汗。

3.心跳明显减慢,并伴有头晕、黑朦、甚至晕厥。

4.疼痛局部没有压痛。

5.血压明显下降,甚至高压低于90mmhg。


  • 第三种症状:气短

气短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在心脏病方面,最常见的病因是心力衰竭。

如果出现如下表现,需要警惕并建议及时就诊:

1.气短伴有明显乏力,活动能力明显下降,甚至在休息时气短发作。

2.气短伴有明显且快速进展的下肢浮肿(不包括单一出现的颜面浮肿)。

3.被迫坐位休息,平卧后气短明显加重。

4.感冒后气短加重,伴有心跳增快,血压明显升高或降低。

5.气短同时,伴有明显的持续性胸痛。


以上三种情况是心脏病急症的常见表现,出现后不要惊慌,放平心态,平稳情绪,立即就诊即可。



惠大夫在江湖


新型肺炎正在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括去医院看病。尤其是出现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的情况下,到底该不该去医院就医呢?

在不方便去医院的情况下,可以先自我评估一下,做到既不恐慌,又不延误病情。

首先了解新型肺炎的主要表现:发热、干咳、乏力、逐渐加重的呼吸障碍。

记住了新型肺炎的主要症状后,该不该去医院,自己评估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点:身份和症状。

第一,确定自己的身份。

1.确定自己不是疫区人员并且绝对没有接触疫区来的人员,也没有症状,应该是绝对安全的;即使有症状,一般也是安全的。

2.如果不是绝对确定以上的条件,比如接触过行踪不清楚的人员,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则需要做好就医的准备。

第二,观察自己的症状。

也就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主要包括发热、乏力、咳嗽、气喘等呼吸障碍等。

需要注意的是:观察是一个动态过程。如果症状很快好转,也一般问题不大,不需要马上就医;反之,持续不好转甚至加重,则需要尽早就医。

有一点可能帮助你更容易地自我判断:感觉本次症状与以往的感冒不同,虽然说不出来哪儿不一样,但总能觉得不太一样。

最后,无论是否需要就医,也要做到自我科学隔离,响应国家号召,为战胜疫情做出应有的牺牲和贡献。

另外,如果是出现了其他系统疾病,只要是急症,及早就医,否则可以密切观察。



医路风情


#战疫必胜#

#关注新型肺炎#

#把健康带回家#

春返大潮的序幕已经启动,毕竟我们除了抗疫,还要抓经济,一个都不能少。旅途劳顿,以及办公室空调的关闭,对我们的健康都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春季,感冒和流感也是高发季节。最近咨询的患者明显增多,毕竟大家的健康素养和意识提高很多,多掌握一些健康知识,恐慌就会少一点。

1.体温:是否大于38°。不是所有的发热都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就像不是所有的感冒都是细菌引起的,

这其中还有大约一半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有些细菌和病毒就存在我们的鼻腔咽喉部位。

2.有没有呼吸困难?如果发热还伴有呼吸困难,这个要高度注意,仔细回忆自己是否参加聚餐、聚会,或者是有武汉旅游史?如果有呼吸困难,可能影响了肺功能,所以一定不要隐瞒旅游史和接触式。根据钟南山院士的研究成果,新冠病毒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

3.自己是否有基础病,比如长期、严重慢性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肾病等。高龄、孕妇、产妇?如果身体状况欠佳,还伴有发热,务必及时就医。

4.仔细回忆是否有武汉旅行史,接触史,参加过大型聚餐、聚会、逛商场等。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关注当地新闻,对发病患者轨迹的报道。

5.跟你有同样经历的朋友或者群体,他们是否也发病?

假如上述情况都不存在,那么可以居家观察,监测体温,不必去医院,但是最好能够与医生联系,网络咨询,因为不能轻易排除那种检测阴性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咳嗽,头痛,嗓子痛,鼻干,没有鼻涕甚至没有痰或者咯不出,这个有可能是流感,一般体温也会高,超过或达到38°,一般不会有呼吸困难,如果有基础病,比如肝病、肾病等,则需要格外重视。这种情况也要积极治疗。中医治疗流感,效果不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