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坚定全民战“疫”必胜信心!

时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魔正在中华大地肆意称狂,武汉封城,温州实行紧急管制,为了迅速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个人到村屯,从街委到城区均采取了相应的应急办法和防控措施,一个全民参与,全国联动,大防控、大战“疫”的大格局已经形成。

今天,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品读毛泽东1958年7月1日,满怀深情写下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定然会在感受毛泽东心系百姓,关注民生以及他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讴歌领袖情怀的同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泽东诗词中极其罕见的以民生问题、祖国医疗事业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可以说《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创作是有历史、有背景的。

重读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坚定全民战“疫”必胜信心!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曾经有一种“疫病”在我国一些地方流行肆虐。这种“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南部和长江沿岸十二个省市,患者轻则丧失劳动能力、妇女不能生育,重则死亡,它就是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中发现过虫卵的有血吸虫病。据相关资料记载,1949年的渡江战役过程中就有许多北方籍战士感染血吸虫病,导致大规模非战斗性减员。毛泽东对此一直挂心并且忧心如焚:“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疫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

解放后,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重视和关心下,1950年4月20日,卫生部向华东区、中南区下发了《关于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1951年9月9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提出“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打响一场史无前例、历时数年的人民防疫战争。

1958年6月30日,当毛泽东读到《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这篇报道,联想着“棺材田”变丰产田、“寡妇村”变幸福村、枯木又逢春、百姓得新生的现实场景,慨然提笔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重读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坚定全民战“疫”必胜信心!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这首《送瘟神》写的是旧中国瘟神猖獗、人民遭殃、万户萧疏的凄凉景象,反映了旧社会对瘟神和疫病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绿水青山枉自多”,祖国山河壮美,然而,在小小的血吸虫面前,一代名医华佗也只能徒发:“如之奈何?”的感慨,使得一处处大好河山萧杀黯淡,一片片凄凉景象,纵然是牛郎有心,也只能无奈地眼看着这人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凄风苦雨都随着时光的流逝成为不堪回首的过去。

重读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坚定全民战“疫”必胜信心!


毛泽东由祖国现实山河之壮美和历史的无奈产生勾连,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超然境界与胸怀,横跨古今,飞越云天,捕捉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的无力,他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着墨无痕。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首《送瘟神》描写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新中国全体人民焕奋精神,争天斗地,战胜瘟神,祖国“无处不江山”的新景象。在这里毛泽东抑郁、沉闷的情绪一扫而光,用高亢的语调,饱含感情抒写新的制度,新的人民和新的变化。

重读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坚定全民战“疫”必胜信心!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华大地处处生机盎然,气象万千;每一个人都豪情满腔,都有创造人间奇迹的智慧和力量。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送走“瘟神”也不过点燃蜡烛,烧烧纸船般轻而易举,小事一桩,可见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面前,“瘟神”何其渺小,表达了对瘟神的蔑视和嘲笑。

今天,再次品读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可以说对进一步激发我们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必胜信念,汇聚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场阻击战,攻击战,歼灭战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