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慢性病患者,要更加注意预防新冠病毒肺炎?

张之瀛大夫


对于慢性病来说,这是长时间聚集并发的症状,是消除不掉的一种长期的病,在新型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能会产生并发症,几种症状一起对人体,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抗击功能讲大大降低,这种情况就是症上症,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是不堪一击的


最新热点放送


来说说肿瘤患者。

肿瘤是个慢性病,这个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经把它界定好了。

但是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不同,肿瘤往往具有更强更大的侵害性。大多数积极治疗过肿瘤的患者不出意外都是进行了放化疗,放化疗对肿瘤有效,对人体的危害比控糖药、降压药更大,肿瘤患者处于特殊免疫状态下,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更应关注疫情期间的肿瘤患者。


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在新冠流行期间的相关感染预防事项如下:

1.有发热症状的肿瘤患者

72小时内有发热的肿瘤患者,前往当地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排查;如确诊新冠感染,应立即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肿瘤疾病相关问题可经肿瘤专科医生会诊后,综合诊治;

如明确排除新冠感染,建议综合医院系统诊治病情平稳后,转入肿瘤专科,进行抗肿瘤治疗;

对于明确由于肿瘤放化疗等肿瘤治疗后因免疫状态下降,导致发热感染的患者,建议肿瘤专科联合感染科、呼吸内科等多学科会诊后进行系统综合治疗。

2. 拟行手术肿瘤患者

对于近期内不影响身体健康良性肿瘤患者,和经综合治疗处于恶性肿瘤缓解期的患者,建议适度暂缓手术治疗;

对于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应在全面详细评估患者身体状态及手术风险后,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开展手术治疗;

对于恶性肿瘤危重或恶性肿瘤严重并发症,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应在充分评估患者免疫状态,及充分保证术后辅助治疗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建议加强传染病防护,确保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3. 拟行化疗肿瘤患者

对于身体状态正常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此详细评估化疗风险后进行系统化疗,同时避免化疗后免疫状态低下。

对于年老体弱、多次化疗免疫状态欠佳的患者,建议在提升免疫能力至正常状态后进行化疗治疗;

对于术后辅助化疗或肿瘤缓解期化疗患者,建议在确保不影响肿瘤预后的前提下,适当延缓化疗。

4. 肿瘤复查患者

对于恶性肿瘤常规复查患者,建议在不影响疾病预后的前提下,延缓复查;复查提倡网络会诊,建议门诊复查,复查过程中尽量简化复查程序及手段。

肿瘤患者如何就医更安全?

就医原则1:就近原则。减少长途奔波,尤其尽量避免跨市、跨省等跨地域就诊;尽量选择乘坐私家车或出租车的出行方式。

就医原则2:防护原则。全程戴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减少在外逗留时间,勤洗手,勤消毒。

就医原则3:独立原则。尽量选择远离发热门诊及非疫情定点医院。


PS:针对乳腺肿瘤的专家线上问诊已经开通,欢迎大家私信叨扰。


乳腺医生雷秋模


新型肺炎的易感人群为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也是慢性病的主要群体,根据新型肺炎的疫情状况来看,与普通人相比,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死亡风险更大,而且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其感染风险更高,而且这个季节还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期,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与患者一起居住的家人或照护者,更要注意加强自我防护。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加强疾病的自我管理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药不足,又不能外出,就随意减少药量,或停药,药不够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到药店等先调配一部分,外出时做好防护即可。密切关注自身的疾病发展状况,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出现异常时,不要惊慌,症状较轻时可以联系医生询问方式,尽量避免去医院,以免发生交叉感染,但是如果出现意识或行为改变,胸闷胸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外出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2.饮食合理

春节加上假期延长,很多人宅在家中,对自我的管束也放松了,但是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在饮食上一定要合理,少吃油腻、高盐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食物尽量丰富,注意营养的搭配。

3.适当锻炼

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在家也要坚持锻炼,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人群,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更好的管理自身疾病,同时还可以增强抵抗力,控制体重。

4.调整心态

对于新型肺炎不要恐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息规律,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吸烟不饮酒。

疫情特殊时期,既要做好多通风,勤洗手,外出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也要管理好自身的疾病,如果出现不适或是原有症状加重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联系医生。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新型肺炎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所有人群都易感,但慢病患者感染后更容易发展成重症肺炎,感染之后发病更急、病情恶化更快,治疗难度更高。

患有慢性病的人,特别是老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和免疫力的低下,会导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时更为脆弱。

几个事实

李医生举几个事实来说明:

①国家卫健委23日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新数据,同时介绍了17例死亡病例病情。死亡病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89岁,多有既往慢性病病史,如肝硬化、粘液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②1月24日,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曹彬及北京协和医院王建伟共同通讯的文章《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文章统计了截至2020年1月2日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41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73%)。13例(32%)有慢病、基础性疾病,包括糖尿病8例、高血压6例、心血管疾病6例,患者平均年龄49岁。

③武汉同济医院专家组根据武汉各大医疗机构第一批患者资料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

指南认为,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主要集中在40-60岁的中老年人;危重症约占15%,且多为老年人、有基础病者及肥胖者。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的人,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

④1月28日,国家卫健委印发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里,将易感人群描述为:“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哪些慢性病会造成免疫力低下?

①慢性胃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症状,常常导致食欲不佳、全身营养状况不良、体力下降等问题,机体防御功能会明显减退,病毒后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肺炎。

②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佳者,由于长期高血糖所导致的全身营养状况不良、免疫功能减退或并发血管或神经系统并发症,机体防御功能会明显减退,病毒后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肺炎。

③慢性肾病、肝病:慢性肾病、肝病患者由于基础疾病的原因,常常出现肾功能、肝功能的异常,具体表现为血肌酐、尿素,肾小球滤过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异常,进而出现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贫血症状;胸闷、憋气、 喘憋、不能平卧、血压进行性升高等心血管系统症;还可以出现皮肤瘙痒、手足感觉异常、骨痛、 易发生骨折、感染等情况。这些方方面面都会致使免疫力低下,致使患者面对新型冠状病毒都更为脆弱。


厦大中医李大胖


疫情肆虐,慢性病患者为什么要特别注意防护?

随着疫情肆虐,张大夫发现有一个群体,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些天张大夫在网上看到很多慢性病患者在网上咨询,问为什么慢性病人,尤其是老年慢性病人,如果被感染会更加危险?今天张大夫就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所有人群都易感,但是在所有人群中,最为易感的人群还是老年人。同时如果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别容易发展成重症患者。具体原因也不难理解,老年人由于各项生理机能退化,自身免疫力不如年轻人。尤其是老人慢性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

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由于长期血糖异常会导致免疫力降低,更加容易并发感染,感染后不容易控制,更加容易发展成重症患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可能不如糖尿病患者这么明显,但是也都是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慢性病患者人群都需要重点做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要比普通人更加谨慎,因为这群人一旦感染,后果更加严重。


张之瀛大夫


一直以来 冬季和春季都是老年人以及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人群都是最容易被病毒细菌感染。

为什么会被感染是因为这些人群,身体的免疫力基本非常弱,尤其是长期依赖药物的人,过度的用药会干扰影响正常的免疫细胞的工作,滥用药物破坏了身体 的免疫系统那么就当病毒进入身体就会失去正常的免疫防守功能,没有能力来对抗病毒。病毒就非常容易打到这类人群。

我们身体的免疫细胞,比如说巨噬细胞、NK细胞。还有这个中性粒细胞、B细胞、T细胞,这些所有的细胞的。主要的构成全部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所以如果你平时饮食当中的蛋白质的来源不足的话,这些细胞的完整性和数量都会减少,都会打折扣。

中国人的长期米面为主食的饮食习惯,精制米面除了高碳水化合物,吃了一碗米 面 肚子就饱了 ,这吃下去就是一碗糖,其他的有营养的比如 蔬菜 水果 鱼肉 就吃不下去了,直接会导致身体的营养得不到均衡,从而让身体的细胞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和清除,

由于制作细胞需要的营养原材料得不到及时补充,那么新细胞就无法及时更新替换老旧死去的细胞,时间久了,这些死去的老旧细胞得不到及时清理就堆积在哪里,给病毒细菌提供了养分,而进行繁殖。

我们天天抓蟑螂 ,从来不把那堆垃圾清理掉,蟑螂肯定会永远打不完,那要想真正消灭蟑螂就是把那堆垃圾给清理干净。


你要自己去尝试你才会有感觉!那如果你发现你平时工作比较累,伤口愈合比较慢,比较容易疲劳,你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

对于慢性疾病的人 营养要均衡 最好不要以精制米面食物为主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以及鱼虾鸡蛋来补充蛋白质和营养素 来为身体免疫细胞提供营养 。

要你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基本上慢性疾病就会慢慢好起来,和大病就无缘了。你身体这些抗病毒的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你其他的系统一定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好,这是肯定的。所以预防疾病,不管是什么疾病,想让他好起来第一部就是提高你的免疫系统的工作水平。


惜缘微健康


你好,你问的这个问题是慢性病患者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因为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慢性病患者本身就更容易被传染,被传染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就算新冠状病毒治愈了,后期也可能合并更严重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




1、慢性病患者为什么要更加注意预防新冠状病毒肺炎?

首先患有慢性病的人偏向于中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本身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在走下坡路,身体免疫力也下降了很多。就像一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出现的白内障、高血压、肿瘤、男性前列腺增生、脑动脉硬化等老年病;就是说,就算没有外界的刺激,人体器官组织也会慢慢老化。而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平时更是从生活到用药,都要讲究合理、规律,可能天气稍微凉点儿、热点儿、饮食稍微没注意,原有的病情就加重了。更不要说最近的新冠状病毒感染了,它的传染性比SARS的传染性强,不幸罹患了以后,很容易发展成重症病例,致死概率比较高,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


2、很多老年人对于预防措施接受吗?

这就是我们很多家庭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一般观念比较陈旧,经历的事情比较多,总感觉年轻人虚张声势,而他们正好又是这次灾难的弱势人群,所以说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给他们细心讲解,讲下现在疫情的患病人数,病重的比例、怎么传播、目前诊断的病例、一线的医生工作的辛苦、防护物品的奇缺、政府的努力、自己不注意会传染给自己的家人、播放电视上的疫情广播等等方法,让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病做好防护,切不可掉以轻心。


3、慢性病患者这个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

除了预防新冠状病毒的防护措施必须到位以外,现在是冬季,是慢性病容易反复和加重的季节,而现在恰逢疫情事态严重的时候,交通管制,就诊人多、交叉感染风险大等问题,都给慢性病患者的就诊带来很多不便,所以慢性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营养均衡、适度活动,遵医嘱服用药物,要注意宅在家不是1天24小时躺在床上,老年人使不得,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更使不得,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的作用,也降低形成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部感染的风险,所以一定要下床走走、活动活动。


小结:慢性病患者中老年人巨多,本身抵抗力就弱,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后更容易被传染,被传染后更容易发展成重症病例,致死率也高,所以一定要避免受凉、合理膳食、适度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心情放松、勤洗手、室内通风、出门戴口罩等方面做好防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以医院为准!用心码字,认真回答问题,感觉还可以的话,点个关注吧!

有温度的住培医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对有慢性疾病患者更要认真的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新发疾病,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患者,请特别注意自我防护。

与普通人相人相比,慢性疾病患者感染概率比较大,

身患慢性病患者一定要特别注意自我保护。

(1)一定按医生要求治疗和管理好自己的慢性病,要备齐药品按时服药,要密切观察所换慢性病的症状变化和病情发展,加强与医生的联系。

(2)有高血压患者应每天测量血压,若出现收缩压高于180或舒张压低于110的有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等危险情况之一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3)糖尿病患者应自我监测,血糖和血压,若出现血糖,低于3.9mmol/L;收缩压大于180和舒张压小于110的,意识或行为改变,或有其他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的情况,请及时联系医生或到医院就诊。

(4)大家要注意营养,尽量做到食物多样话,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食蔬菜与水果.兼食畜禽和鱼蛋、奶类、坚果类、进食有规律七八分饱,少吃油腻,少吃盐、不吃烟熏和腌制的肉类。

(5)适当运动慢性病患者根据身体情况,选择适当锻炼方式,建议每天要中等强度的运动,锻炼30分钟以上,最好是身体稍微的出点汗,每天记住开窗通风。

(6)保持乐观心态很重要,对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要恐惧,但是一定要做好必备的防护工作。

以上就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疾病,队友慢性病朋友们的提醒,请大家一定认真对待。


哥们王炳权


这个主要从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来看

首先会发现新冠是作用于患者的肺部并带来一定的症状。

呼吸窘迫,以及血氧饱和度降低,严重的可能无法自主呼吸,需要借助呼吸机。

都知道很多慢性基础疾病比如像高血压,气管炎等在我们的呼吸系统不能够正常工作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病症,同时以现在的临床表现来看呼吸系统的衰竭会带来其他器官因缺氧等因素而出险衰竭,比如心脏等。

所以现在的重症,危重症患者中有基础疾病的占比非常高,同时死亡人数60岁以上的比例也是很高的,年龄大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相应的特征,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新型病毒作用与肺部,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呼吸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都知道人的生命机体的运行离不开氧气,慢性疾病患者相应的对于这方面也更敏感。

所以疫情的防控除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渠道以外还要保护易感人群。




橙子每日趣闻


同样是密切接触者,有的人可能没有被染病,有的人可能染病后病情相对较轻,而有的人可能会成为重症患者,甚至死亡的可能。这是为什么?

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老年人、具有基础病、慢性病,尤其是多种慢性病的人群,免疫力相对偏低,接触病毒后更容易被感染,而且一旦发病,演变成重症患者的风险更高,所以更应该增强防范。

从目前的疫情形势来看,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还是比较强的,而且人群普遍易感,也就是说不管是老年人、年轻人,还是儿童,都有被传染的可能。

一、病情轻重和被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

病毒虽然普遍易感,但也不一定每个接触者都会发病,这里面,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是有一定关系的。

比如我们能够看到的伤口,一个小的伤口发生感染了,大多数不用处理也能自行痊愈;一个较大的伤口,需要适当服用服药,有些身体素质好的人没有服药,最后也痊愈了;如果是大面积的的创伤,感染后的后果就很严重了,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其实,这是和被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伤口越大,感染的程度越严重。

被病毒感染后,我们看不见、摸不到,所以感染的严重程度在开始时很难预判,轻微感染可能会自愈,比较重的感染会逐渐出现症状。

二、患者的免疫力,是决定预后的另一个因素

在同等感染的条件下,患者的体质及抗病能力(免疫力)就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同样是感染者,免疫强的人可能不会发病,或者患病后症状较轻,较短时间就痊愈了;而老年体弱或有多种基础疾病的人,可能就会病情进展较快,甚至是演变成重症患者。

所以,对于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加强防范,尽可能不外出,减少不必要的接触,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