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和薛宝钗虽有名副其实的婚姻,但他们是不是谁也没看上谁?

当代诗人李秋忠


题主说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虽有婚姻,但是他们二人之间谁也没看上谁,我并不是十分的认同,贾宝玉对薛宝钗在前期只是把她当做亲戚家来往的姐姐,到了后期有了夫妻之情。对于薛宝钗而言,贾宝玉首先是亲戚家的弟弟,其次则是最符合条件的夫婿人选。

先来说贾宝玉,贾宝玉自出生便带着一块玉,而他在第一次见到薛宝钗时得知薛宝钗也有这样一块玉,这个时候的贾宝玉对于这个亲戚家的姐姐还是觉得很好的,因为这样的他就不是只有自己再带着玉了,只是到了后期,因为和林黛玉之间感情逐渐稳定,便也只认为薛宝钗只是一个亲戚家的姐姐,是外人,而林黛玉不一样,适合他一样的,是自己人,《红楼梦》 第二十七回中写道”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 何必当初?”黛玉听见这话,由不得站住,回头道“当初怎么样?今日怎么样?” 宝玉道:“嗳!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玩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 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收拾的干干净净收着,等着姑娘回来。一个桌子上 吃饭,一个床儿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替丫头们都想到了。我 想着姊妹们从小儿长大,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别人好。如今谁 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里,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倒把外四路儿的什 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儿上。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妹妹,虽然有两个, 你难道不知道是我隔母的?我也和你是独出,只怕你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 了这一番心,有冤无处诉“这个时候贾宝玉对薛宝钗不能说看不上只是觉得终究是外人,而这个状况一直维持到他成亲,黛玉去世之时,在黛玉去世后,一方面性格使然,另一方面薛宝钗的大方,温柔,也吸引了贾宝玉,第九十八回中写道“那宝玉心里虽不顺遂,无奈日里贾母王夫 人及薛姨妈等轮流相伴,夜间宝钗独去安寝,贾母又派人服侍,只得安心静养。又 见宝钗举动温柔,就也渐渐的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在宝钗身上”,而这个状态则一直维持到贾宝玉出家,在贾宝玉成亲之后,出家之前,他对于薛宝钗也是有了爱慕之心的。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现实的人,首先来说,薛宝钗作为一个女孩,她的姻缘本就不是他自己可以做主的,因此对于她而言,嫁给贾宝玉反而是相对更好的结果,首先来说,贾宝玉家位高权重,薛宝钗家中是商人,但是如果能借上贾府的权势,对于薛家而言则是可以更上一层楼的,这是其一;其二,在薛宝钗到贾府后,很大程度上是他们一起长大,多少有一点青梅竹马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嫁过去后,贾宝玉对薛宝钗不管怎么样都会有一丝旧情可念;第三,薛家与王熙凤的婆婆是亲戚,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在面临婆媳问题时,有王夫人帮忙从中周旋,也会过的比较轻松,因此,不论薛宝钗对于贾宝玉是不是看不上,至少这段姻缘,他是很满意的。


一屉汤包


是的,他们两个志不同道不合,薛追求的是功名利禄,青云之上。贾追求的是淡薄名利,明月松间照,清心淡如水的生活境界。

生活的态度决定一切,所以说不可能幸福。确实是谁也看不上谁。





风雨萧萧


贾宝玉和薛宝钗事实婚姻,也有青梅竹马的感请。只是爱情是没有先来后到之分的。爱就是爱了,无怨无悔。不爱就是不爱,不纠不缠。不存在谁看不看得上谁。不论什么样的情,都是深植骨血,所以贾宝玉能与薛宝钗互相尊敬,举案齐眉。一边又痴心不改,深深的怀念林黛玉,随着时间的推移,愈久愈深,终致后来,堪破红尘,孑然一身,归佛从道!


丁丁姐姐妈妈


你的这种论点站不住脚,就宝钗而言,没有看不上宝玉的理由,他她们都是直近亲属,从小可以说在一起长大,也可谓是青梅竹马,彼此都了解。

只可惜他她们一生,就一次翻云覆雨。没有二次,纠其原因,责任不再宝钗而在宝玉。宝玉是吃着盆里的想着锅里的。也可以这么讲:宝玉根本就不懂什么爱情,什么责任,在他的脑子里就是玩皮,多愁善感。

虽然娶了宝钗,还想着黛玉。葬花吟之后并无心在家里呆着,总想出家。

这里面最冤枉的是薜宝钗,名分有了,其实空守活寡,葬送了一生的大好青春年华。一辈子孤独苦闷,无人问津。

那时的女人,既然过了门,不管男人死活,是不许别嫁人的。可真应了那句话,生是贾家的人,死是贾家的鬼,不许越过雷池半步。这就是封建枷锁吧。

所以我说:不是谁也看不上谁,而是宝钗想有所为而不能为。因为宝玉的心跟本没在她身上,跟死去的黛玉走了。欢迎你的点评,谢谢!


弘法2


谢谢提问

我们从爱的角度去说吧

1 . 薛宝钗是爱贾宝玉的

她不是多次去怡红院吗,她凭什么多次去怡红院,那里好玩吗,即使好玩也是那里的主人允许的、营造的,而它的主人确是贾宝玉呀!她甚至中午大家休息的时候去怡红院,她去怡红院的时间是有选择的,人物也是有选择的,她到怡红院以后,不是多次有袭人在场吗,并且还接受袭人安排的宝玉的针线活儿。

2 . 贾宝玉是不爱薛宝钗的

第28回不是写贾宝玉看到薛宝钗的膀子,以后他想到这个膀子,如果长在林妹妹身上多好啊!这里贾宝玉爱谁应该是一目了然的了。另外通过侧面描写,我们也了解到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志向是不一样的,薛宝钗曾经劝过贾宝玉要参加科举考试的,这却是被贾宝玉所深恶痛疾的。

3 . 薛宝钗的爱与婚姻。

薛宝钗的爱与婚姻她自己是非常明确的。她爱贾宝玉这无疑问。但是婚姻是由她母亲来主导的。在后80回薛宝钗回答母亲所问的婚姻时,她说,这事由母亲做主。宝钗的掌握的是自已的爱,她的母亲掌握的是她的婚姻。

而贾宝玉只是爱林黛玉的,这个也是无疑的。


文学与教育


宝玉与宝钗的婚姻,看似是一桩金玉良缘,实则是一曲终身之误。正如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看到的那首《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早已在小说第五回,曹雪芹用这首《终身误》,就将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交待清楚。只不过,金玉良缘误终生的“到底意难平”,是属于三个人共有的悲剧,而不单单属于有情人未成眷属的的宝玉与黛玉。对于宝黛来说,“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固然令人悲痛。可对于“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钗来说,嫁给一个一时疯疯癫癫,一时痴痴呆呆,尤其在心里永远念着“俺只念木石前盟”的宝玉为妻,难道不也是一件令人感觉的悲凉的事情吗?

这桩看似是金玉良缘的婚姻,最让人感觉到悲凉的事情,正在于谁也没看上谁。宝玉娶宝钗为妻,是在凤姐“掉包计”的运作下,形成的悲剧。宝钗嫁给宝玉,是服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婚姻制度下为了冲喜和联姻的牺牲品。

宝玉没有看上宝钗,是因为心里只有一个林妹妹,就连在睡梦中也高喊着,“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那么,宝钗为什么也看不上宝玉呢?

首先,宝钗入住贾府的初衷,是入京备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珍珠如土金如铁”,薛家作为四大家族之一曾经也是煊赫一时。只不过薛父死后,薛蟠因为被薛姨妈过分溺爱,而老大无成。因而孤儿寡母的薛家,在四大家族之中也是存在感最低的一个。薛家此番进京,宝钗“待选入宫”,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

最初的“金玉良缘之说”,与其说是因为宝玉,倒不如说是薛家为了宝钗入宫的造势之举。对于宝钗来说,只喜在内帏厮混的宝玉,并不是自己的心中所爱。因为薛姨妈的金玉之说,宝钗“所以总远着宝玉”,并未见有丝毫僭越之举。后来元妃省亲之后元宵节赐礼,宝钗“昨日见了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倘若宝钗对宝玉有意,断不会有如此想法,“幸亏宝玉被一个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黛玉,并不理论这事。”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不像黛玉一生为情所困,宝钗心有青云之志。只不过这青云之志,未必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入宫待选,而是为了家族的前途命运考虑。哥哥薛蟠一事无成,宝钗心中所想,更多是如何为母亲分忧解劳。

其次,宝钗的“热毒冷香”,使得她对宝玉姐弟之情多于男女之爱,“任是无情也动人”。

安分随时的宝姐姐,即使客居在贾府,也以娴雅大方的处事方式赢得了众人的喜爱。而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使得宝钗只有服用“冷香丸”才能保全自己的身体安康。药如其名,冷香丸不仅驱除了身体里的热毒,也去除了宝姐姐对于尘世爱欲的贪恋之心。

历尽甘苦炎凉,服用了冷香丸的宝钗,对于情爱不以为意。林妹妹眼里的宝哥哥,史湘云口中的二哥哥,到了宝钗眼里,只是一个“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淘气兄弟。所以宝钗每每劝说宝玉走经济仕途之道,都是出于表姐的立场来谆谆教导。

而这些读书上进之言,在宝玉看来是林妹妹从不说的混账话。宝钗与宝玉也因此缺乏心心心相印的精神基础,纵使有了婚姻,也无法成为令人艳羡的神仙眷侣。宝钗对于宝玉为数不多的一次忘情,也就是宝玉午睡的那个午后,她一针一线地绣起了红肚兜。

这仅存的一点男女好感,也被宝玉“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的梦语,给冲了个烟消云散。这份始于兄弟之情的关心,也只能止于手足之情的照顾。宝钗无欲则刚,自然确认了宝玉钟情黛玉的事实之后,本就谈不上爱宝玉,也不屑去争个长短高下。

最后,屋子里一片雪白的宝钗生性空无,对宝玉只是“山中高士晶莹雪”的无欲无求。

宝钗虽有艳冠群芳之姿,却不喜装饰,穿衣打扮一向素净。如雪洞般的闺房,就连贾母都看不去。宝钗生日宴上,为宝玉极力推荐《寄生草》唱词里的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何曾不是自己早已开悟的写照。当宝玉为之流泪,宝钗却说“坏了,这个人悟了”。

早就将“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彻悟的宝钗,才不会将儿女私情萦绕心间,更不会将宝玉视为钟情之人。倘若宝钗对宝玉有半分的真情,也不会对林妹妹如此豁达与宽容。因为金玉之说,每每黛玉言语刻薄,宝钗也从来不放在心上。

素日只当宝姐姐心里藏奸的林妹妹,最终也会因宝姐姐所感动。不管是对于禁书《西厢记》诗文的维护,还是雨夜里送人参燕窝的情谊,林妹妹终于明白宝玉并非宝姐姐所爱之人。对于宝姐姐来说,喜聚不喜散的宝玉终究太过幼稚。

生性空无的宝钗,早已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悲剧所看透。她不会看上宝玉,她只想安分随时地活着,随遇而安地活着。对于宝钗来说,她绝不会像宝玉和黛玉那样沉迷于伤春悲秋,因为她知道不断叩问生命的本真远没有活着本身更有意义。总之,宝玉和宝钗只有婚姻之实,却永无爱情之缘,这才是“怀金悼玉”的红楼一梦。“俺只念木石前盟”,那是宝玉对于黛玉“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情有独钟;而“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则是宝钗“知著甘苦,历尽炎凉,虽别离亦能自安”的心之所在。

纵使宝玉最后遁入空门,这位“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宝二奶奶,也能很快从悲痛之中清醒过来,甚至不忘去安抚伤心欲绝的王夫人和薛姨妈。宝玉从来不是宝钗的情之所钟,身在闹市却心处方外,“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才是她如雪洞般的灵魂所在。


此笺


宝钗嫁给了宝玉,人人都知这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但是黛玉已香消玉殒,宝玉也是只剩下一身皮囊娶了薛宝钗。

薛宝钗乃是一个信奉封建道德规范的贵族小姐形象,她做事周全、行事小心,对于生活的各种安排,她好像有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淡然与无奈。薛宝钗一直努力塑造个封建淑女的形象,身上更多的是“认命”和“随缘”的表现。

但是贾宝玉却是一个“行为怪癖性乖张”的主儿,两人的三观不合,除了家族的联姻以外,我想宝钗是最默默付出和爱着宝玉的一位女子。

至于宝玉,多半是把宝钗当做一个好姐姐,多了几分敬畏之心。爱慕之心,早早许给了黛玉。这种婚姻就算后来的贾府不被抄家,两个人在一起也不会走的长远。





阳明山下青藤狗


一直以来读《红楼梦》最被感动的是宝玉和黛玉之间纯粹真挚的爱情,对于一直掺和其中的宝钗,心中满是讨厌,可是后来长大了才懂得宝钗在这场婚姻里的无奈和委屈,她也有选择喜欢宝玉的权利,只是她始终没有得到宝玉的喜欢。她和宝玉的婚姻更像是一场贾府和薛家的交易,不管他们之间是否有真感情,这都是必须践行的婚事,身为局中人的他们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他们都不是彼此心中的爱人,但是婚姻他们也无从选择。

第一,宝玉对宝钗的感觉更像是姐姐而不是爱人,他们只是这次联姻中的木偶

宝玉无从最开始入贾府还是到最后黛玉去世,他心目中最爱的人一直都是黛玉。因为他和黛玉之间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宝玉所有的不好和别人笑话的怪癖都是黛玉能够接受的小瑕疵,在黛玉面前宝玉可以简单的做自己,不用遮掩也不必担心,这或许就是相爱的样子。

不必在乎你是谁,只是在意你在我面前能够做谁,宝玉心中所爱唯有黛玉。

宝玉对宝钗虽然是爱人,但是他们之间却更想姐弟。宝玉对宝钗有很多的欣赏,喜欢她的博学、喜欢她的肤白貌美、喜欢她的温柔大度,可是宝钗值得爱却不是心中所爱。特别在黛玉去世之后,宝钗不管多好她也无法成为宝玉心中的挚爱,因为她无法超越宝黛之间最美好的岁月里爱恋。

宝钗嫁给宝玉是家族的选择,亦是命运的牵连,他们二人都无法选择,虽然是借着王熙凤的一句话主导了“掉包计”,但是他们都只是这场婚姻里的牵线木偶,宝玉对宝钗爱不起来,只有敬重。

第二,宝钗对宝玉的感觉很复杂,从讨厌慢慢到喜欢

宝钗对宝玉的感情很复杂,她最开始的时候对于宝玉是亲戚家的弟弟,正如对贾环是一样的,她甚至还有些看不起宝玉,宝玉的整日无事忙是宝钗最看不上他的地方。

可是慢慢的相处里,宝玉待人宽厚与细心一点一点温暖了宝钗的心,所以宝钗慢慢喜欢上宝玉。

所以一向不多话的她老是念叨宝玉让他读书向上,才会不自觉的坐在袭人的座位上给宝玉绣肚兜,不知道何时起宝钗就是喜欢上了宝玉,后来元春特意给二人赏赐相同的礼物更让她坚定了喜欢的心意。

只是后来的婚姻生活里,宝钗终于走到了宝玉身边,可是宝玉还是不喜欢她,所有的伤心和失望加到一起,宝钗对宝玉也慢慢死了心,但是女子出嫁从夫宝钗对宝玉也无可奈何,只能爱了。

第三,他们都不是彼此心中的完美爱人

宝钗心目中的爱人是传统意义上出仕做官的有为青年,或许宝玉的哥哥贾珠更加的符合,总的来说宝玉是做不到也达不到宝钗的要求的,所以最后宝玉出家,宝钗独自一人守着空房子,支撑着贾府的日子。

宝玉心中的挚爱,是敢作敢为、聪慧可爱、真诚坦率的黛玉,宝钗即便是妻子可终究也不是他所爱的人,他奉命接受了婚事,但是在内心里他依旧是自由的,他最后出家的决定也是做好俗世的所有之后遵从内心的抉择,宝钗非他所爱亦然留不住他。

总得来说,宝钗和宝玉之间一定会有有夫妻的缘分,可是求不来爱人的情分,他们二人被家族和命运牵绊成为夫妻,可是他们都不是彼此新中最爱的人,所以他们之间也没有爱情和故事,所以最后的分开也是理所当然。寺庙是宝玉的归宿,贾府的二奶奶就是宝钗的宿命,两个人都是被伤害的人。



小说红楼


宝钗是爱宝玉,或者说是爱过宝玉的!而宝玉,对上“山中高士”的宝钗,不爱是真,但绝对没有“看不上”!

对于黛玉后来的“孟光接了梁鸿案”,宝玉是欣慰且认可的!“她竟真是个好人”!这也是宝玉对宝钗的态度!宝钗跟他即便观念不同,也是“牡丹花”一般的大气女子,何来“看不上”?

宝钗是担负着重任出场的。“处处留心时时在意”,黛玉初入贾府时的小心机,却是宝钗长达数年的行动指南!在任何人任何事面前,她几乎都在刻意小心的藏愚守拙,维护端庄!

除了一个人!

那就是宝玉!

在宝玉面前,她是随意轻松且真实的,至少曾经是!

也许早在父亲过世时,她便像穿上了小凯伦的红舞鞋,为了达到入宫或联姻的目标,她绷紧了全身,脚步不停的舞蹈着!或许在她的整个青春里,只有宝玉,是她穿过的唯一的旧拖鞋!

(一)那些“不正经”的书!

诸如《西厢记》《诸子百家》等,宝钗读过很多!这件有损闺誉的事,早在黛玉之前,只怕宝玉便知道了!

在十五岁生辰宴上,她给宝玉念了一曲《寄生草》。喜得宝玉大赞宝钗:无书不知!这“书”,是何书?

能得宝玉如此赞美,那绝不可能是正经书啊!只是,宝钗“无书不知”,宝玉是如何知道的?

只可能是宝钗自己说的!

之前,从进贾府那一天,宝钗便成为怡红院的常客了!晨昏午间,日日谈讲!谈的什么呢?能吸引宝玉这个“时代草莽”?

袭人每常讨好他时,说的是“风月女儿”!宝钗断不会谈这个。最大的可能,便是那些“不正经”的书了。在宝玉心里,那“真真是好书”!宝钗口里排斥,但读过数年后,黛玉一句露出,宝钗便立即警觉。可见其兴趣,不在宝玉之下呢!这,才是两人共同的兴趣点吧!此等知己,在那个年代。已属难得了!

(二)宝钗频繁造访宝玉谈讲闲书,也引得众多读者争论不休!

黛玉跟宝玉不顾男女大防,同行同止。这不假。但黛玉言行一致啊,她从不否认跟宝玉的情愫!

但宝钗不一样。她处处维护自己的淑女形象:珍重芳姿昼掩门!却又跟在怡红院生了根一般,毫不避讳!

……

但恰是这时候的宝钗,我觉得,是难得的至情至性,未动心机!

此时的她,目标是入宫待选。对宝玉的感情,便难得的纯粹。正因为纯粹,才无所顾忌!

如果她此时在谋求金玉良缘。那只应该远远避开宝玉,日日对贾母王夫人晨昏定省,就像后来做的那样,才对!

断不会像现在这样,大剌剌坐在床上绣鸳鸯。连湘云黛玉都能抓到把柄,握着嘴偷笑!

只能说,此时的宝钗,此时的言行,是受内心的指引,情不自禁!

她说“袭姑娘从小只见宝兄弟这样……哪里见过……”同样的道理,宝钗从小接受的是“男尊女卑”的道理,是处处委屈自己周全别人的教导。

哪里见过宝玉这般,把众女儿放在至尊位置,处处体贴小意的男儿?况且,宝玉还是有貌有才(若宝钗认为无才,不会借机便劝读书上进了)有家世的贵三代!

(三)看宝钗一系列的情不自禁,便明了了!

看到宝玉挨打,情不自禁出口“别说太太,就是我们,看着也疼……”话刚出口,又情不自禁娇羞无限!

因了金玉良缘的传播,心里想着“远着宝玉”,却又情不自禁一路行来。

宝玉无心一句“怪不得拿姐姐比杨妃”,宝钗登时勃然大怒。若是别人,少不得装听不见。但是对宝玉,却一句也不想忍,顾不得贾母等人俱在现场,只管明嘲暗讽,发泄一通!好脾气都是给外人的。只有心里近了,嘴上才不肯容让!

宝钗对贾府,是“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也唯有在宝玉这儿,是例外!一再的借机劝学,哪怕宝玉“拿脚就走”,丝毫不给她留情面,她也一如既往,逮住机会便冷笑一声劝说几句。皆因为,她认为那是很好的,她就希望他能得到那份好!对错不论,用心却实是良苦!

“我知道我命小福薄,不配吃那个”这份女儿家难以诉说的情怀,也唯有宝玉面前可说一二吧!

由不得想起宝钗那一夜痛哭。就因为呆霸王薛蟠那一番话吧“好妹妹,你也不用和我闹,我也知道你的心了……你如今行动护着他……”。这霸王又呆又萌又蠢,但于情事相思人性上,却是经历过的,正因为各方面

约束甚少,才有着最本能的直觉!女儿家的心,只怕他比妹妹看的真呢!

(四)爱情是出于心的,不是人为能控制!但婚姻却由脑来决定!发展到现代,也是一样。

婚姻里可以没有“爱情”一词,但一定要有“适合”俩字。适合的婚姻,即便没有爱情,也能恒定持久!

宝钗跟宝玉,是否恩爱不知道。但“夫妻不到冬”,恐怕是一定的!即便曾经有爱情,也许后来仍然有。也改变不了“相离相弃”的结局!究其原因,皆在“适合”俩字吧!

宝玉跟宝钗,是不适合的!怕是宝钗一直都知道。那是个太过冷静的女子,万不会为情爱迷了眼!

明知不适合,却仍要努力去促成!

明知不适合,明知努力也可能促不成,却不得不继续。

这番努力,苦矣!


悠然庐


都说贾宝玉和薛宝钗,一个有玉,一个有金,很是般配,但是其实不然,贾宝玉先见的林黛玉,后见的薛宝钗,虽说姊妹们经常在一处,但上天注定,贾宝玉的心里只有林黛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前期贾宝玉对薛宝钗也是很好的,但是在我看来只是亲戚之间的姐弟情谊,并且对于贾宝玉的不爱仕途也只有林黛玉懂他,林黛玉会为了贾宝玉不挨骂而替贾宝玉写功课,会因为贾宝玉和别的姊妹感情好就吃醋,更是为了贾宝玉忧心伤神,这些都是薛宝钗没有的,更重要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心灵相通,奈何,林黛玉并不受王夫人喜欢,奈何薛宝钗选秀取消,奈何天公不作美,林黛玉死了,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虽说二人和和气气,但却没有夫妻恩爱,琴瑟和鸣的意境。而薛宝钗其实也是看不上贾宝玉的,因为她是为了选秀而借住的贾府,她的眼界很高,是奔着进宫做娘娘去的,只是没有办法,才选择了贾宝玉,二者,薛宝钗对于贾宝玉的不学无术也是非常不满,所以才会有劝贾宝玉的那番仕途经济学问的话,怎奈,她自以为的一番劝说,贾宝玉并不领她的情,当着丫头的面,她也是感觉很难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