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兩漢、隋、唐、宋、明七朝開國第一將都是誰?

精英也無奈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數百年。可以說每一朝都有名將。但說誰能排第一,這就是個人看法各有不同了。既然題主說的開國而非區全部,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下面清水就把個人的看法說一下。

秦朝開國名將有人說白起,但白起在秦國開國前就自殺了,所以說秦國的開國第一將應該是王翦。由於先秦的資料比較缺乏,歷史對王翦記載不多,生卒年都不詳盡,僅知道是今陝西富平人,秦國後期第一名將、為秦國統一天下立有巨大功勳。王翦是秦始皇嫡系出身。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但四大名將裡他是最低調一個,也是功績“最小”的一個。在王翦的身上體現那句話,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王翦一生最大功績上就是與兒子王賁,統兵六十萬大敗滅楚之戰,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王翦作戰最大的特點就是“穩”,就是我首先不出錯,沒有什麼花哨,出奇制勝的謀略。所以歷史上對他推崇不高。司馬遷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被秦始皇尊為太師。可惜,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兩漢裡的西漢第一開國名將當屬韓信。歷史上的名將不少,但既軍事家,戰略家於一身真不多,但韓信就是其中之一。有戰神之說。韓信初封齊王,後貶為淮陰侯。韓信軍事能力怎麼說都不為過,為歷代兵家所稱頌,韓信絕對是大軍事家,自言用兵“多多益善”給後世留下十大經典戰役,許多經典戰列至今也是津津樂道。韓信用兵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用兵無常,不拘泥於兵書所桎梏。完全是天馬行空,用兵詭道。劉邦得天下,一半的功勞應歸於韓信。但韓信為人孤傲,不善謀己。最後死於呂后這手,夷三族。死的是時候不過34歲。劉邦評價韓信是:”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兩漢裡的東漢第一開國名將當屬鄧禹,東漢大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官拜大司徒、封高密侯。百官之首很早就追隨光武帝劉秀,有“既定河北,復平關中”之功,劉秀稱讚鄧禹”功勳卓著”。應該說,東漢的武將功勳都不大,總體印象比較弱,主要是劉秀能戰,打天下主要是劉秀自己,而就實際功勞而言鄧禹不如岑彭和馮異。鄧禹最大功勞是戰略性的,確定了劉秀集團戰略方向,先西進後定關中的原則。真正就戰功而言,應該是大樹將軍馮異,受封徵西大將軍、陽夏侯。雲臺二十八將第七位。劉秀評價馮異:”將軍之於國家。義則君臣。恩猶父子”。

隋朝第一名將當屬史萬歲。隋朝立國時間太短,名將不少,韓擒虎,賀若弼,楊素,都是一代名將,而史萬歲卻是應該排第一的。史萬歲是世家出身,自幼長於騎射,好讀兵書,15歲隨父從軍。滅南陳可謂功勳第一,就此拜上大將軍。 隨後竇榮征伐突厥,大敗突厥部隊。史萬歲在率部南征雲南,經過諸葛亮紀功碑,見其背刻銘文:“萬歲之後,勝我者過此"。讓人豪氣鬥生,隋滅陳之戰,平定江南叛亂。因得罪權臣楊素,被隋文帝杖斃。李世民評價史萬歲:“隋將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以罪致戮。

唐朝第一開國名將當屬李靖,唐朝開國的時候,李淵父子都是能征善戰之人。而李靖其中屬於功績顯赫在的,為大唐的立下巨大功勳,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是大唐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封衛國公,陪葬昭陵,入武廟。韓信和李靖都一樣,既是軍事家也是軍事戰略家。李靖在大唐開過的 時候平定江南,大唐立國以後,擊吐谷渾之戰是李靖的成名之戰,幾乎使得突厥族滅。李靖用兵如神,精於謀略,無論是在實際的軍事指揮上,還是軍事理論上,他的造詣在將星閃耀的唐朝都是首屈一指的。趙匡胤評價李靖是:”唐李靖、郭子儀,皆出儒生,立大功”。

宋代第一開國名將當屬曹彬,官居中書令,樞密使。自宋以後,武將的地位越來越低,無論功績和名聲都不如前朝了,曹彬排第一有點牽強。曹彬頗受宋太祖趙匡胤信任。作戰的最大特點是重軍紀,嚴於軍紀。聽話,願意給皇帝背黑鍋、在北宋統一戰爭功勞不小。參與攻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公元974年滅滅南唐,以不濫殺聞名。實際上功勞真不大。忽必烈評價曹彬:古之善取江南者,唯曹彬一人。

明朝第一名將當屬徐達。徐達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最大功績是滅張士誠,帶兵北伐,收復被“佔領”四百餘年的燕雲十六州,攻入大都,滅亡元朝。為大明統一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徐達作戰以謀略見長,為人剛毅勇武的性格。為人謹慎,不善言辭,愛兵如子,同甘共苦。朱元璋評價徐達:”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秦朝開國第一將是王翦,此將攻滅魏國、趙國、燕國、楚國,可謂滅國戰神,被秦始皇尊為太師。西漢開國第一將乃韓信,韓信擊滅三秦,收復三晉,平定燕齊楚,可謂西漢第一戰將。東漢開國第一將鄧禹,此將乃雲臺28將之首,被劉秀“恃之以為蕭何”。鄧禹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既定河北,復平關中”,功勞卓著。

隋朝開國第一將韓擒虎,此將死後化身為閻羅王,人人畏懼。隋文帝楊堅早有統一中原,滅掉陳國的想法,他就把這個艱鉅的任務給了韓擒虎來完成。韓擒虎沒有辜負楊堅的託付,用500兵力很出色的完成了收復陳國的任務,並且在陳國地區宣揚教化,陳國百姓對韓擒虎十分佩服。隋朝攻滅陳國,意義著隋朝完成了南北統一的大業,而韓擒虎也成為隋朝開國第一名將。

唐朝開國第一將是李靖。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他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改封李靖為衛國公,授濮州刺史,依舊命他世襲爵位。李靖薨後,唐太宗詔令墳塋規格依照漢代衛青、霍去病的舊例,把墳墓修築成突厥境內的鐵山、吐谷渾境內的積石山的形狀,以此表彰李靖特殊的戰績。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宋朝的第一名將,史稱他憑藉一根齊眉棍,打下八百座軍州,又說太祖長拳是武林神功。明朝開國第一將自然是徐達,陳友諒、張士誠、北元這幾個強大的割據政權都是徐達率兵平定的。徐達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徐達死後,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


大秦鐵鷹劍士


秦朝:王翦 (籍貫:陝西富平)

西漢:韓信 (籍貫:江蘇淮陰)

東漢:耿弇 (籍貫:陝西扶風)

大隋:楊素 (籍貫:陝西華陰)

大唐:李靖 (籍貫:陝西三原)

北宋:潘仁美 (籍貫:河北邯鄲)

南宋:岳飛 (籍貫:河南湯陰)

大明:徐達 (籍貫:安徽鳳陽)

題主說的是秦朝而不是秦國,因此大秦第一名將唯有王翦,我看爭議比較多的是東漢,我個人認為東漢第一名將是耿弇,史書記載耿弇“下郡四十,破城三百”,被劉秀譽為自己的韓信,“有志者,事竟成”就是劉秀評價耿弇的。




慕容楚楚


浩然闡史觀,闡述浩然歷史。

秦,兩漢,隋,唐,宋,明。七朝開國第一將。這裡從殺敵,地位,成就來解析不考慮政治。

秦朝

秦朝開國最為難以說明誰第一,因為秦是奮六世而在始皇時期終於一統六國,所以說都是有鋪墊的,我認為秦國之所以能夠建立,能夠統一開國第一將除了,王翦父子掃滅五國,還應該給”人屠“白起,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敵人將近120萬人,將六國打的元氣大傷,特別是趙國和魏國,可以說戰國後期,真正能夠威脅,秦國統一中國的只有趙國,魏國和楚國,而這三國都是被白起大的萎靡不振。秦國戰功第一,我首推白起,其次王翦。


西漢

西漢建國如果說官方說法是曹參第一,因為曹參是最早跟隨劉邦的,更是劉邦的發小,論感情當屬第一,對於劉邦來說十分忠誠,劉邦也十分信任他,

西漢開國後,論功行賞將第一位置給了蕭何,第二就是曹參,蕭何屬於文臣,曹參屬於將領,但曹參隨後也接任了丞相一職,大家心裡都有疑問,那韓信哪,這裡就涉及到了政治

韓信排名二十多,因為韓信曾經威脅劉邦給他封王,所以說這裡劉邦十分忌諱就給他拉低了名次,但楚漢之爭如果沒有韓信,最後結果真的不好說,雖然項羽的性格對上劉邦是必敗的,但那也要看是誰在指揮。所以說西漢能夠建國,韓信論軍功第一。

東漢

東漢的建國簡直像是遊戲出了bug,劉秀在眾多虎狼之師中憑藉其位面之子的能力調來流星,閃電,造成王莽軍隊打亂,而後一向文弱的劉秀更是一馬當先衝入敵營,使將領感嘆,隨後軍心大振王莽四十萬大軍就這麼崩潰了,往後可以說真的沒什麼說的上厲害的對手,劉秀就一路升級,最後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東漢,東漢雖然有云臺二十八將,但是真的存在感極低,倒不是他們不厲害只是開掛的人生總是讓後來人覺得創業之路沒那麼難,也就沒那麼傳奇,和劉秀相比,曹操簡直要哭暈了,為何在三國時期,英雄那麼多,統一箇中國就那麼難,看看劉秀簡直了,人民幣玩家就是不一樣,劉秀雖然是帝王,但我認為開國第一將的要給劉秀,因為他真的是悍將。

要非說將領那麼應該是鄧禹, 東漢協助劉秀建立東漢平定河西,出擊關中,雲臺二十八將第一位。劉秀曾說:深執忠孝,與朕謀謨帷幄,決勝千里。……斬將破軍,平定山西,功效尤著。河西是我們中國大公雞的腰部十分重要。

隋朝的開國將領我認為是賀若弼,隋朝南下滅陳之戰,賀若弼打的第一槍,有勇有謀,為滅陳立下開國之功。

唐朝要是按照凌煙閣算是李孝恭,其有皇族身份,當時對於誰位列第一李世民很是頭疼,因為就像我們開國十大元帥一樣,背後都代表這眾多關係。所以就把李孝恭頂上去了,畢竟代表的是皇家。大家不能說什麼,其實真正意義上開國第一將,無可厚非當是李靖,這個李靖不是哪吒他爹,而是十分厲害的全能型將領,他最大的功績是打贏了突厥,這使唐朝真正意義上成為了當時軍事實力最為強勁的王朝。當然要說軍功第一李世民才是實至名歸,論皇帝中最會打仗的李世民第一,朱元璋第二,第三就有很大爭議,當然成吉思汗不算進來。

宋朝當屬曹彬,對也是姓曹的

宋朝給大家的印象裡是軍事實力很弱,其實宋朝開國時期軍事實力很強,後周留下的班底,滅南唐,後蜀曹彬都有參與。而且是主要指揮。

明朝第一將當屬徐達,可以說徐達是上天送給朱元璋稱帝最好的禮物,朱元璋雖然軍事天賦很出眾但畢竟是統帥,不能事事靠前,也不能遠征,徐達的出現就彌補了朱元璋的不足,徐達總是能更好的完成朱元璋佈置的任務,徐達參與了機會所有的明朝戰爭。穩紮穩打,徐達是被歷史低估的名將。


闡釋君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確實有難度,而且有跨度,咳咳,我就來賣醜回答一下吧,僅僅是個人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一、秦國“人屠”——白起

說道秦國第一將,我認為是白起。白起綽號“人屠”,頂峰之戰是“長平之戰”,在長平之戰之前,經過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的趙國有著非常強勁的戰鬥力,可以說是秦國統一六國之中最大的阻礙。在“長平之戰”中,白起打垮了趙國,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因此個人認為白起的功勞最大。

二、西漢“兵仙”——韓信

要說到西漢第一將,我認為就是韓信了。韓信作為“兵仙”,深諳軍事,平生幾乎未嘗一敗。在西漢統一過程中,韓信先後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最終擊破項羽,擊敗了劉邦最大的敵人,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功勞。

三、東漢“光武帝”——劉秀

關於東漢第一將,我認為是劉秀。可能有人認為劉秀作為皇帝,不能當將領看待。但是個人看來,在東漢的建立中,一般都是劉秀自己充當大將,在前衝鋒。

先是在滅亡新朝的昆陽之戰中,劉秀率人殺出昆陽城去求援,並且身先士卒帶領援軍回援,在裡應外合下大破王莽軍主力。後來劉秀又帶著幾個下屬在河北打下了自己的基業。可以說,劉秀是很優秀的軍事家,個人認為綜合武勇和統率來看,劉秀應該是東漢第一將。

四、隋朝“太師”——楊素

關於隋朝第一將,我認為是楊素。在滅陳之時,楊素獻計獻策,作為主帥而進攻,為滅陳立下了大功勞。滅陳之後,楊素又積極參與了剿滅匪患的戰鬥,再次為隋朝鞏固了江山。後楊素又參與了針對突厥的戰爭,給突厥以重大傷亡。因此綜合來看,楊素不僅能打江山而且能守江山,因此認為他的隋朝開國第一將。

五、唐朝“太宗”——李世民

關於唐朝第一將,我認為是李世民。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李世民最早也是作為李淵手下的將領在作戰的,雖然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和父親李淵都是不錯的統帥,但是相對於李世民來說還是遜色不少。李世民平定薛式父子之亂,鞏固了後方;又大破宋金剛、劉武周,鞏固了北方;又大破竇建德、王世充,平定華北;又打敗劉黑闥軍隊。而且李世民憑藉自身的軍功,居然可以跟太子平起平坐,可想而知李世民立下的軍功有多麼可怕了。因此我認為李世民的唐朝第一將。

六、宋朝“太祖”——趙匡胤

關於宋朝第一將,我認為是趙匡胤。趙匡胤本人的江山可以說是有些“來路不明”,繼承自郭威、柴榮。但是趙匡胤也不是吃軟飯的,他的江山也可以變相說是他自己打下來的。趙匡胤首先本人武藝高強,作戰英勇,有太祖長拳和太祖長棍為證;趙匡胤在前期多次跟隨柴榮南征北戰,打出了諸多地盤;後期平定西蜀江南,統一全國。個人認為趙匡胤以自己的武勇和戰績,可以被視作宋朝開國第一將。

七、明朝“中山王”——徐達

可以說,在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中,徐達被描繪為了一個不出世的名將,在群星璀璨的元末明初戰績絲毫不遜色於任何一個人。徐達大敗陳友諒,率軍消滅張士誠,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攻入大都,滅亡元朝。以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徐達為明朝立下戰功無數,因此我認為他是明朝第一將。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一個王朝的建立,往往不止需要英明神武的君主,臣子的輔佐也是很重要的。最為典型的例子便是劉邦,他雖然文不如蕭何、張良、武不如韓信、樊噲,但他的能力體現在對他們的使用和駕馭上。那麼,中國古代的幾個重要朝代秦、兩漢、隋、唐、宋、明七朝,它們的開國第一將都是誰呢?

想要對建立社稷的各大武將進行比較並找出第一,是個非常有爭議的行為,筆者在這裡姑且綜合各方面的條件對各朝開國第一將進行選擇。先說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筆者認為是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名將王翦。

太史公司馬遷對王翦評價道:“王翦為秦將,夷六國,當是時,翦為宿將,始皇師之。”而他的戰績也確實十分輝煌,他和其子王賁攻滅趙都,橫掃三晉,並大敗同樣用兵有方的楚將項燕,滅亡了六國中最為廣大的楚國。

王翦可說是秦始皇一統六國的最大功臣,當之無愧。

西漢開國第一將,筆者認為是韓信,當然,許多人會認為他更適合被當作“帥”。秦末天下未定,諸侯們掀翻秦國後紛紛各自建國,韓信先後攻滅魏、代、趙、燕、齊、楚,在劉邦建立漢朝的過程中可謂是居功至偉,當時的人們評價他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strong>

東漢開國第一將,有人認為是攻取四十六郡、三百餘城的耿弇,但永平三年(60)時漢明帝為表彰紀念開國元勳們所繪的“雲臺二十八將”中,耿弇只位列第四,排名第一的是“既定河北,復平關中”的鄧禹,可見,在漢明帝眼中,東漢的開國第一將是鄧禹。

至於隋朝開國首將,筆者認為是隋文帝楊堅的族弟楊素。隋朝建立經過了滅北齊、滅南陳兩個主要階段,而楊素在這兩個階段都立下不少功勞,在南討陳朝時,楊廣是名義上的元帥,而楊素才是行軍元帥,後來他幫助楊廣繼位,更是地位尊崇。

和漢明帝類似,唐太宗李世民也在貞觀十七年(643)時為表彰功臣而設置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其中排名最高的武將便是河間王李孝恭。他是李世民的從兄弟,在李世民南征北戰時,他平定巴蜀,又率領李靖等名將平定了江南。當然,其他將領如尉遲敬德、李靖也是這一稱號的有力競爭者。

筆者心目中的北宋的開國第一將,和其他朝代那些被世人稱頌的名將比起來可能並不是非常著名。他就是攻滅後蜀、南唐、北漢,大敗遼軍幫助北宋統一,且以軍紀嚴明,不濫殺無辜著稱的曹彬。

明朝開國第一將的爭議要少很多,因為連明太祖朱元璋都評價徐達為:“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幫助朱元璋大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並北伐大都滅亡元朝的徐達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明朝開國第一將。


鄧海春


這個回答因人而異,畢竟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每個人心裡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七朝開國第一將。這裡就來說說澳古君心中的秦、兩漢、隋、唐、宋、明這七朝的開國第一將吧!

秦-王翦

若問秦朝開國第一將,我想非王翦莫屬。不說其他的,就說他率軍滅趙、燕、楚三國,就足以當得起“秦朝開國第一將”的名頭,要知道戰國七雄王翦一人就獨自滅掉了三國,而剩於三國,魏、齊兩國也是王翦的兒子王賁所滅。

可以說秦朝能統一天下,王翦和王賁父子居功至偉。若沒有他們 ,雖然秦朝依然能夠統一天下,但在時間上卻是會推遲,也許是數年,也許是數十年。

西漢-韓信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也是三人之中唯一的武將,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稱之為“兵仙”、“神帥”。

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乃至最終擊潰西楚霸王項羽。這就是韓信的豐功偉業,這就是韓信名震天下的資本。可以說他是劉邦開國之前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人物,若無他劉邦斷不可能擊潰項羽的軍隊,乃至最終滅掉西楚國。

自韓信加入劉邦麾下後,他數次挽救劉邦於危難之際。前205年,彭城之戰劉邦數十萬大軍被項羽擊潰,僅率數十騎逃脫,此時若不是韓信在蕭索擊敗西楚的追兵,從而讓劉邦有了喘息之機,若不然後果會如何無從得知。前202年,垓下之戰,是韓信的誘敵深入戰術,讓西楚軍損兵折將,陣亡四萬人,並最終促成了垓下之戰的勝利。

可以說若無韓信,就無劉邦的後來,也就無後來的大漢王朝。韓信對於西漢的建立絕對是居頭功的。

東漢- 鄧禹

鄧禹位列“雲臺二十四將”之首,葉居升曾言“世間奇才,罕有如顏回、耿弇、鄧禹者,固未可拘於常法。”。鄧禹的功績集中在“既定河北,復平關中”上。

公元24年,鄧禹大破王匡數十萬大軍,遂定河東,同年鄧禹在夏陽,又大破更始中郎將左輔都尉公乘歙所領的數十萬大軍。公元28年,鄧禹率軍擊潰敗將延岑,遂定關中三輔地區。

隋朝-楊素

在這裡我看到有人說隋朝的開國功臣應是高熲,實則不然,高熲乃是文臣,而非武將。正如李世民言“高熲有經國大才,為隋文帝贊成霸業,知國政者一十餘載,天下賴以康寧。”,在當時高熲的功勞集中在後方治理國家上,即使到了前線更多也是作為監軍,亦或者謀士一樣的存在。

所以綜上所述,隋朝的開國第一將非高熲,而是楊素。楊堅初期能夠較安穩的繼承北周的天下,很大程度源於楊素替楊堅掃除了眾多反對他的政敵。如580年,楊素率軍平定北周宗室宇文胄的起事。

之後楊堅代周建隋後,楊素更是東征西討,為隋朝屢建大功。589年,楊素同楊廣等人攻破陳都建康,陳遂亡。599年,楊素領兵大敗突厥對隋朝的入侵。

唐朝-李孝恭

《舊唐書》曾言“自大業末,群雄競起,皆為太宗所平,謀臣猛將並在麾下,罕有別立勳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聲名甚盛。”,可以說唐朝開國將領中擁有最大功勞的因是李世民莫屬,當時李世民作為日後的皇帝,自然不能算是功臣。而在李世民之下的我想非是李孝恭莫屬。

李孝恭乃是唐朝宗室。618年,李孝恭率大軍攻佔巴蜀地區三十餘州,並俘隋末軍閥朱粲。619年,李孝恭獻策並親率大軍南梁,俘蕭銑。623年,輔公祏反唐,李孝恭率兵平之,並俘輔公祏。

宋朝-曹彬

趙匡胤曾言“不欺其主者,獨曹彬耳”,曹彬可以說是北宋開國第一武將。961年,曹彬率軍攻克北漢樂平縣,並擊破遼漢聯軍。964年,曹彬率6萬大軍大破漢遼聯軍,同年北宋伐後蜀,連克峽中郡縣。

974年,曹彬率水陸十萬大軍南征,次年克南唐首都金陵,滅南唐。978年,與宋太宗親政北漢,攻克太原,滅北漢。可以說從北宋建國到統一中原,曹彬的功勞尤為的突出,他幾乎參與了北宋開國以來所有的戰役,且幾乎以全勝而告終。當然曹彬也有大敗的時候,如986年就於岐溝關一戰大敗於遼國。但不管如何,曹彬的功績足以位列北宋開國功臣之首。

明朝-徐達

徐達,朱元璋欽定的開國第一功臣,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位列開國六王之首,朱元璋曾這樣評價過徐達,其言“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

1363年,徐達率軍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1365年,率軍攻克淮東。1367年,徐達率軍滅張士誠,並攻克平江。1368年,徐達率軍攻入大都,滅元朝。1369年,徐達全殲王保保大軍8萬餘人,進而佔領山西,同年生擒張良臣父子,平定陝西。

可以說明朝開國之時的半壁江山都是由徐達率大軍攻佔了,也難怪就憑這等功績貴為六王之首實屬正常。


孤城影隨


秦朝的開國第一將必是王翦無疑。自秦始王嬴政親政,拉開了秦朝統一戰的序幕,除了韓國提前滅亡,剩下五國幾乎都是王翦父子攻克的。而白起雖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為秦國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由於早就被秦昭襄王賜死,算不得開國將領。

西漢開國第一將有官方與非官方之分。官方的第一位是曹參,他是劉邦在沛縣的老班底,身經百戰,忠心耿耿,總共為劉邦打下了兩個諸侯國和一百二十多個縣,劉邦稱帝后論功行賞,曹參位列第二。非官方的第一位自然是兵聖韓信,韓信的功勞就不用說了,在楚漢戰爭中,曹參就是韓信的部下,就這一點,可知韓信的功績。只可惜韓信稱過王,劉邦對他有看法,官方排名只排到了21位。

東漢的開國將領中,功勞最大的有28位,史稱“雲臺二十八將”,排名第一的是鄧禹。不過范曄的《後漢書》認為,功勞最大的是馮異和岑彭。

隋朝開國功臣非楊素莫屬,先助楊堅建立隋朝,隨後又四處平叛,滅陳國、敗突厥,人稱常勝將軍。可惜後來楊廣繼位,對楊素心有防備,並不給他實權,最後楊素鬱鬱而終。

唐朝的開國功臣都在凌淵閣裡面,排第一的武將是李孝恭,唐高祖李淵的堂侄。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開國初期,各地反叛不斷,李孝恭經常率平叛,軍神李靖也只是他的屬下。

宋朝得國最易,所以名將不多。第一將是石守信,這個一般沒有爭議。後周時參與高平之戰,淮南之戰,與趙匡胤結為異性兄弟,關係非常親密。後宋太宗趙光義伐遼,他也是其中一員。

明朝開國第一將徐達,這個是公認的。當時朱元璋最大的敵人陳友諒、張士誠、元朝,幾乎都是徐達領兵滅掉的。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死後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


趣史大爆炸


這個問題設定兩個前提條件,第一個是"開國",第二個是"第一將",以下是我認為的各朝第一將:

秦朝王翦

公元前229年,王娟,王翦率軍攻擊趙國,但遇到了同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秦軍,與趙軍僵持一年多,最後,王翦使用反間計殺死了李牧,失去禮貌的趙軍很快崩潰,被王翦一舉攻入邯鄲,趙國滅亡;

公元前227年,荊軻刺秦王失敗,秦王大怒,派王翦進攻燕國,王翦領軍在易水河邊大敗,由燕太子丹統帥的燕代聯軍,並乘勢奪取燕國都城薊,燕王喜雖然逃走,但燕國已經基本滅亡。

公元前224年,秦國伐楚,秦王認為,王翦已老,不用,派李信統兵攻楚,然而卻大敗而回,秦王得悉消息,知道伐楚需要王翦,於是,親自乘車趕到王翦府上致歉,並答應王翦領兵攻楚,王翦用一年時間與楚軍對峙並示敵以弱,在楚軍鬆懈之時率軍猛攻楚軍,楚軍大敗,主力幾乎被全殲,其後一年時間進攻楚國並活捉楚王,讓楚國成為秦國版圖,並順勢攻破南越,徹底平定南方。

秦滅六國,王翦獨滅其三,且是最強之三國,秦朝開國第一將實至名歸。

西漢韓信

淮陰侯韓信,漢初三傑之一,後世稱之為"兵仙""神帥"。

韓信起初投奔的是項梁,項羽,但未能被任用,後來得到了夏侯嬰引薦,成為劉邦麾下一名都尉,被蕭何保舉為大將。

彭城之戰時,漢軍十多萬大軍被項羽楚軍擊潰,劉邦僅帶領數十騎逃脫,幸被韓信於京,索之間將楚軍擊敗,助劉邦安然脫險,後又拿下魏國,攻取代國,背水一戰大勝趙國,逼迫燕國使其投降,東出攻齊國並滅之。

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戰中全殲項羽西楚軍,項羽自刎,西楚滅亡,可以說若沒有韓信歷史將不是今天的樣子。

東漢鄧禹

漢雲臺24將中有八位顯得更為突出,分別是鄧禹,吳漢,耿弇,寇詢,賈復,馮異,朱祐,岑彭。雖然有人說耿弇,岑彭,馮異功勞也很大,但鄧禹的存在卻相當於西漢韓信和蕭何的集合體,即能為劉秀出謀劃策,也能帶兵殺敵。

公元24年,鄧禹在同年分別擊破王匡和乘歙的數十萬軍隊,公元28年又擊潰延岑,為東漢建立立下不世功勳,開國第一將名符其實。

隋朝楊素

因為楊堅是代周建隋,因此武將相對沒有那麼多表現機會,突出的也就是楊素,公元588年領兵滅亡了陳朝;公元599年到601年,楊素先後三次大破來犯的突厥,致使突厥再也不敢輕易來犯。

唐朝李靖

作為唐朝大將軍,李菁靖指揮作戰無數,功勳卓著,其中平定蕭銑的江陵之戰,丹陽平叛之戰,以及滅東突厥之戰,堪稱李靖一生中最了不起的三大戰役。

李靖不但善於帶兵打仗,精通謀略,戰功卓絕,而且還著有《六軍鏡》《陰符機》《玉帳經》等兵書,進一步完善了古代的兵法理論和軍事思想。

宋朝曹彬

曹彬治軍嚴格,在北宋統一的戰爭中,戰功卓越,曾參與攻滅後蜀,戰爭中以不濫殺聞名。

公元974年領兵十萬出征南唐,第二年攻陷金陵,滅南唐;公元978年隨宋太宗出征,攻克太原,滅北漢。北宋統一戰爭中,曹彬幾乎參與了所有戰役,表現尤為突出,稱得上是北宋戰將一人

明朝徐達

徐達善治軍,征戰一生,率軍為明朝打下半壁江山,位列開國六王之首,是明朝第一功臣。

公元1363年鄱陽湖之戰,助朱元璋殲滅陳友諒60萬大軍;公元1366年,徐達統20萬大軍東征張士誠,公元1367年攻取平江,張士誠滅;公元1367年11月,徐達率軍25萬北伐元朝,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公元1368年徐達攻克大都,元朝滅亡。


塞科說歷史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幾位是新中國偉人提及的偉大君王,他們的青史留名離不開文臣武將的輔佐,那麼就題主所言的這七朝開國第一將都是誰?今天不妨一起分析一下。

秦-----王翦

其實說到秦,他所產生的武將還是比較多的,王翦,白起,蒙恬,司馬錯,魏冉等,說到開國,那就得說到秦始皇,之前也只是諸侯國,那麼秦始皇的時候,名將都有誰?蒙氏將軍(蒙驁,蒙恬),章邯,王翦。那麼這幾位誰是秦的第一將?筆者以為是:王翦!<strong>軍功方面:滅燕、趙,滅楚。之所以將他排在秦開國第一將的位置,是以為他懂進退,最後得以善終,是一位智商和情商均不俗的名將。

西漢-----韓信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這是劉邦給予韓信的評價,韓信從一介遊俠到齊王,淮陰侯,可以說實現了人生質的飛躍,在劉邦與項羽的對戰中,他的成功得益於蕭何的舉薦,在劉邦的一眾老弟兄當中,他能從治粟都尉一舉成為登壇拜相的大將軍,開始了他施展抱負的機會,幫助劉邦東征西討,步步蠶食項羽的勢力地盤,最後得以成為“漢初三傑”之一,雖然他最後被呂雉處死於鍾室之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軍事傑出才能,西漢開國第一將實至名歸。

東漢-----耿弇

東漢的開國皇帝為劉秀,為漢高祖劉邦第九世孫。在王莽新朝崩塌之際,亂世而出。那麼東漢開國第一將應該是誰呢?筆者以為是耿弇,位列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後漢書·耿弇列傳》中劉秀評價道: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今將軍攻祝阿以發跡,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韓信襲擊已降,將軍獨拔勁敵,其功乃難於信也。<strong>這段話那他與韓信想比較,重點在最後幾個字:難於信也!意思是比韓信都不容易,可見耿弇在東漢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隋-----高熲

隋朝開國第一將該是誰?筆者以為是高熲。他父親是隋文帝楊堅老岳父獨孤信的幕僚,這樣看來,想比較其他的將士其關係多少親近點,隋朝建立後,隋文帝想一統江山,在高熲的舉薦下,賀若弼和韓擒虎這兩位猛人得以嶄露頭角,在隋文帝與隋煬帝兩任皇帝手上做官十幾年的官,在宦海沉浮中,他注意保護有功之臣,是文武全才的代表,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為人謙遜,有功不自傲,實在堪當隋開國第一武將!

唐-----李靖

其舅韓擒虎,號為名將,每與論兵,未嘗不稱善,撫之曰:“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

這位李靖可不是神話演義裡面的總兵,他是韓擒虎的外甥,時任吏部尚書牛弘的稱讚他有“王佐之才”。比較傑出的戰功有:擊滅東突厥,遠征吐谷渾!李唐江山的建立者李淵是這樣評價他的:李靖是蕭銑、輔公祏膏肓,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宋-----潘美

是的,就是眾多文學作品中提及,揹負殘害“楊家將”之名的潘美。王夫之在《宋論·卷二·太宗》這樣寫道:潘美之陷楊業而不肯救,以避功也。正史中潘美在陳家裕本來是要接應楊業,不管是出於回去後的邀功還是怕被敵人“一鍋燴”,他的撤離導致楊業孤軍奮戰,他要不要對楊業的死負責?顯然是要的,但是不是所有責任,因為他背後還有一位“大佬”監軍王侁,此人才是應該為其買單的人,潘美為大宋王朝建立的功勳不應該被監軍王侁所拖累。

明-----藍玉

洪武大案之一的主角----藍玉,曾經是大明江山的締造者之一,他能打仗不假,但是惹事也是不爭的事實,《明史》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慚自經死,帝切責玉。初,帝欲封玉梁國公,以過改為涼。一個梁改成另外一個“涼”,音同字不同,其意思也就差了十萬八千里,藍玉這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狂。最後爆發的藍玉一案牽涉的人員竟然達到一萬五千多人,雖然其執行的過程中,多有冤枉無辜之輩,但是也在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藍玉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