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擁有五千多年的浩蕩歷史,至今仍屹立於世界不倒。在新石器時代,中原地區就開始出現部落組織,在公元前27世紀左右出現方國,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到前20世紀開始,古代中國開始進入世襲的王朝階段,到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的大一統。此後兩千年來的中國格局基本沿襲秦漢所奠定的結構運作著,經過多次的統一和分裂,直到近代辛亥革命以後中國才廢除了君主制,實行共和制。中華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流傳下來的文明,中國人歷經磨難,在今天準備再次迎接屬於他們的時代。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中國”這一稱呼最早見於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相對的區域概念,之後由於文化的擴張,中國逐漸用來指代從夏朝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各政權。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夏朝是史料記載中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而秦朝則是第一個封建制國家。下面以秦朝為界線來了解先秦時期的古代中國的歷史。

上古時期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有元謀人、藍田人、巫山人等,中期以北方的北京人和南方的長陽人為代表,晚期有山頂洞人、柳江人、資陽人等;中石器時代有下川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有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龍山文化、仰韶文化等。晚期智人的到來對應的是中新石器時代時期,即兩三萬年前便從雲貴高原進入中國境內,此後不斷遷徙融合,形成早期部落組織的雛形。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在上古時期,即在文字記載出現之前依靠世代口耳相傳所描述的遠古歷史時代裡,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造人,伏羲教民漁獵畜牧、創造八卦文字,神農開創農業以及醫藥,燧人為人們帶來火種,描述了早期中國的情況。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一般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黃帝與炎帝部落與古羌人有著密切的聯繫,而在東部的蚩尤、三苗部落則與古越人有關係。古羌人的一支進入關中後,不斷壯大勢力,之後以炎黃為首在逐鹿之戰中徹底擊敗東夷部落中的蚩尤部落,此後各部落間不斷融合,至遲在夏朝的時候在中原一帶形成了華夏族。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黃帝樹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後來黃帝的孫子顓頊和玄孫帝嚳繼任部落聯盟的首領。帝嚳的兒子堯繼位,創立禪讓制,傳位給舜。在舜時期,黃河洪水氾濫,鯀採用堵塞的方法,結果洪水更厲害了,鯀被處決,他的兒子禹採用疏導的方法治水成功,因此受舜禪讓繼承帝位。

夏朝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多年世襲王位之先河。夏朝共傳十四朝,十七王,延續了約471年,最終被商朝滅亡。夏朝作為中國傳統歷史的第一個王朝,擁有較高的歷史地位,後人常常以“華夏”自稱。夏朝始劃九州,後人常以九州的稱謂代替中國。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與夏朝並存的還有周邊的許多方國和部落,這些方國和部落時而與夏朝發生爭端。夏啟死後,其子太康繼承王位。太康只顧遊玩,不理政事,在位期間,夏部族權威削弱,東夷部落趁機西進。東夷部落有窮氏一位善弓射的首領羿奪得夏朝政權,史稱太康失國。羿沉迷射獵,不善治理,而後被同屬有窮氏的寒浞奪權,寒浞大肆剷除舊有的夏部族勢力。此後,逃亡在外的夏室遺臣聯合此時在有虞氏棲身的少康等夏族部眾擊敗寒浞勢力,至此控制中原近百年的東夷有窮氏覆滅,夏由此復國,史稱少康中興。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少康之子杼繼位,他在位期間是夏朝最鼎盛的時期,此後夏族與東夷逐漸和平共處,其中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居住於淮河流域,合稱九夷。之後東夷部落與華夏部落逐漸同化,於是夏朝開始向西邊用兵。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夏朝後期夏室與周邊方國的關係惡化,夏的最後一位君主桀常常討伐不順從的部落方國,與此同時山東的商部族逐漸強大,大約在前17世紀末前16世紀初,商部族首領湯利用夏2民恨桀,聯盟方國部落討伐桀,最終在鳴條大戰中擊潰夏軍,在各方國的擁護下,建立商朝。

商朝


商王朝在當時的世界上無論是經濟、文化、科技還是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商代甲骨文文獻非常豐富,此時商朝亦形成十進制系統,商代的數學系統比同一時代的古巴比倫、古埃及更為先進、更為科學。商朝的青銅器、陶器、絲綢業非常發達。商朝幅員遼闊,考古證據表明,在商朝時期中國的疆域東邊就已延伸到海,南部已延伸至湖南一帶。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商湯滅夏之後,定都地址時常隨著黃河洪水的變化而改變。在盤庚時期,興建殷都,並將首都遷至殷地,至此商朝國都未曾變更過,而後人亦將商朝稱為殷商。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商朝政局動盪起起落落,至武丁時期,迎來盛世,史稱武丁中興。目前發現的甲骨文文獻,是從武丁時期開始大量出現的。武丁可以被確信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力君主,具有一統黃河流域的實力。武丁曾令其妻婦好率軍西擊來自高加索遷徙至甘肅邊陲的古印歐人,這從考古出土的證據可以證明。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商朝晚期,東夷十分強盛,且與西邊的周方國的關係惡化。商紂王帝辛從小跟著父親帝乙南征北戰,認識到眾多貴族的腐敗無能以及各民族內外的深重矛盾。他繼位後,採取一系列措施改革,經過多次的苦戰和安撫,終於使東夷屈服,但由於連年發動戰爭,且帝辛的幾個兄弟對自己無法繼承王位感到不滿,使得商朝遭受滅亡危機。周人聯合眾多方國以及殷商內部的人員,討伐帝辛,一直打到朝歌,由於此時商朝軍隊精銳皆在山東,又有商朝內部人員作為內應,周軍殲滅了帝辛的軍隊。牧野之戰後,帝辛自焚,商朝滅亡,周朝建立。

西周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歷時最長的朝代,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周朝從周武王滅商定都鎬京起,至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除周赧王,歷時八百多年。西周是華夏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影響著而後世。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周武王滅商後不久去世,此時天下初定,周成王尚未成年,周公旦便以王叔攝政。而此時以帝辛之子武庚的商朝殘餘勢力仍然強大。武庚為了復國便聯合周朝內部不滿周公旦攝政的大臣以及東方的方國發動叛亂。周公旦花了三年的時間平定了叛亂,而後為了穩定局勢,周公旦建立禮樂制度、完善分封制、宗法制,最後還政與周成王。此後周成王及其子周康王開創了周朝的黃金時代,史稱成康之治。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西周中期,井田制崩壞,社會混亂,同時東方的淮夷與西北狄不斷進攻周朝。周厲王時期,內政實行專利政策,引發國人不滿。最後鎬京爆發國人暴動,將周厲王逼出王室,周王室由掌政大臣管理,史稱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前841年,中國歷史有了明確而且連續不斷的帝王紀年。前828年,周厲王去世,其子周宣王繼位。宣王前期勵精圖治,西周國力得到暫時恢復,史稱宣王中興;後期宣王對外屢戰屢敗,且改動周公旦定下來的制度招致諸侯的不滿,在前782年時周宣王去世,其子周幽王繼位。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周幽王時期,周王室走向瓦解崩潰。周幽王廢立太子將西周推向深淵。周幽王廢正後西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及其子伯服為太子。宜臼只得投靠西申國,而申侯聯合西戎、犬戎擊敗周幽王,犬戎亦攻入鎬京,殺周幽王,西周滅亡。而宜臼在秦襄公等諸侯的擁護下東遷至洛陽,史稱平王東遷。秦襄王因力戰犬戎收復岐山有功被封到岐周,建立秦國。此後中國進入諸侯爭霸的時代,周王威嚴掃地,僅有天下共主的虛名。

春秋時期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平王東遷後,周王室漸漸衰落,周王室放棄了原本的關中地區,只有洛邑周邊一小塊地區,從此周王室失去了對其他諸侯國的控制。此時鄭莊公不尊周室,使得周軍聯合陳、蔡、衛等國討伐鄭國,在前707年爆發了緒葛之戰。鄭莊公打敗王師,一箭射中周桓王,諸侯爭霸時代正式到來。

前685年,齊國君主齊桓公繼位,以管仲為相,實施變法,廢除井田制,寓兵於農,將基層行政組織和軍事組織合為一體,迅速成為華夏各國中最富強的國家。然後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號,多次大會諸侯,並討伐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自此,齊桓公建立了會盟霸主的制度。齊桓公死後,齊國內亂不斷。此時南方的楚國興起,而宋襄公欲效仿齊國,在前638年討伐楚國,隨後宋楚交戰於泓水,宋軍大敗,宋襄公中箭,次年因傷重而死。楚成王稱雄一時。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在北方的晉國,與周王室同宗。晉獻公時期晉國向四面擴張,領土和國力大增,但晉獻公寵信愛姬,廢嫡立幼,致使國政大亂。前636年,晉獻公之子重耳在秦穆公的軍隊護送下繼承晉國王位,是為晉文公。晉文公時期,改革政治、發展經濟、整軍經武,友好秦國,在諸侯中威信很高。前633年,楚軍包圍宋國都城商丘,次年初,晉文公率軍救宋,在城濮之戰大敗楚軍,成為中原霸主。

晉文公死後,秦晉聯盟瓦解,秦穆公謀求向東發展,但被晉所阻。唯有轉向西邊發展,吞併了一些戎狄部族,寬地千里,獨霸西戎。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楚國在城濮之戰後,向東發展,滅了許多小國。楚莊王改革內政,發展經濟,國力更為強大,在前597年與晉國的戰爭中大敗晉國。前594年,楚軍圍宋,晉不能救,宋遂與楚言和。這時中原各國除了晉、齊、魯之外,盡尊楚莊王為霸主。晉國與楚國兩大國之間連續不斷的戰爭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苦難,兩大國勢均力敵,誰也不能擊垮對方,終於在前579年與前546年在宋國的主持下兩國弭兵會盟,此後戰爭大大減少。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當中原諸侯爭霸接近尾聲的時候,地處江浙的吳國和越國開始發展。吳王闔閭重用孫武、伍子胥等人,在前506年統兵伐楚,攻至楚都。而後在前496年南攻越國,越王勾踐迎戰,吳王闔閭受傷去世。第二年,吳王夫差興兵敗越,勾踐求和。吳國轉而向北大敗齊國,成為小霸。勾踐臥薪嚐膽,終於在前473年消滅吳國,吳王夫差羞憤自殺。勾踐北上與齊晉會盟與徐,成為最後一個霸主。

戰國時期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經過春秋時期的長期鬥爭,晉國國君在春秋末期已經淪為傀儡,實權由幾個卿大夫家族掌握,其中智氏、範氏、中行氏、韓、趙、魏六卿又相互兼併,最終形成了韓趙魏三家分晉的局面。這標誌著戰國時代的到來,最遲至戰國中期,中原大地上只剩下七個主要諸侯大國齊、楚、秦、燕、趙、韓、魏,稱為戰國七雄。戰國時期,鐵器開始出現與使用,取代了石器而與青銅器同時使用,商業的繁榮促進了貨幣的發展。與此同時,中原周邊少數民族不斷併入華夏族,逐漸形成漢族,而其他北方的一些部族則合併到日益強大的匈奴部族,形成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對峙的局勢。

為了應付社會變化,各國採取了不同的變法,最早開始改革的是魏國。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李悝在魏國的改革使魏國走向富國強兵的道路。此後趙國改革、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國鄒忌改革使國力大增。齊國以孫臏為師,發動桂陵之戰(前354年)、馬陵之戰(前342年),戰勝魏國。韓國初期曾進行改革,但不徹底,造成一些混亂。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兩次進行變法。商鞅變法嘗試用公正的法治來取代世襲的宗法制,廢除舊貴族特權,以耕戰立國,重農抑商,把國家變成了高效的軍事機器,而且使得秦國在思想和制度層面領先於東方諸侯,秦國由此成為戰國後期最為強大的國家。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前307年,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使趙國軍事實力大增。前286年,齊國攻滅宋國,招致五國聯軍的圍攻,此後齊國國力逐漸衰落。秦楚之間亦展開了長期的戰爭,前280年,楚國逆長江上游攻秦,欲攻佔巴蜀,遭到秦軍反攻。前279年白起率軍大破楚軍,前278年楚國首都郢被攻陷,楚國遷都至壽春,再也沒有能力對抗秦國。而楚國詩人屈原痛感國家淪亡,投河自盡。

前271年,秦昭王接納范雎的遠交近攻策略,於前262年出兵伐韓,韓向趙求救,此後秦趙在長平僵持。秦國施以反間計,使趙國以趙括代替廉頗,同時調來白起,最終長平之戰趙國慘敗,四十萬投降的兵卒被坑殺,從此東方六國再也沒有能力抵抗秦國的進攻。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前256年,秦國攻入洛邑,周朝滅亡。此後秦國開啟一統中原之旅。前230年,秦滅韓;前228年,秦滅趙;前225年,秦滅魏;前223年,秦滅楚;前222年,秦滅燕;前221年,秦滅齊,一統中原,建立秦朝,中國進入封建時代。

先秦時期中國的經濟成就


中國古代的經濟曾長期佔據世界之首。中國是一個農耕文明,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農業、手工業高度發達。先秦時期中國實現了從刀耕火種向鐵犁牛耕的轉變,同時土地制度由井田制轉變到土地私有制商鞅變法之後,奴隸制度逐漸瓦解,封建土地制度逐漸確立。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培養水稻和粟的國家,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的原始農業就已相當發達。中國農業獨立發展,自成體系,奠定了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基礎。耒耜是最早的農耕工具,耕作技術亦不斷進步,中國人已經懂得開溝排水、除草培土,用雜草漚制肥料,治蟲滅害,這樣土地可以連續耕種,土地的利用率就大大提高。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大力提高了中國農業的生產率。中國逐漸形成小農經濟。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在商朝時期,中國的青銅文化燦爛,這由許多出土的商周青銅器可證明。進入諸侯紛爭的時代,冶鐵生鐵和鋼的技術產生,中國亦步入鐵器時代,中國的鍛鐵技術領先世界。此時官營手工業亦很發達,瓷器在商朝開始出現。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中國的商業也很發達。周武王滅商後,商朝的遺民為了維持生計,東奔西跑地做買賣,日子一長便形成一個固定的職業,周人就稱他們為商人,販賣的物品為商品,從事交換的行業為商業。春秋戰國時期,私商逐漸成為商人的主體,各國紛紛鑄造貨幣,形式多樣,種類繁多,黃金和白銀也開始用為貨幣,其中秦國使用圓形方孔錢。

先秦時期中國的文化成就


先秦時期的華夏文化為後世的中國奠定了根深蒂固的基礎。商朝的甲骨文與商周的青銅器蘊含著大量的文化遺存,包含宗教、禮樂、歷史等許多內容,而甲骨文是漢字的祖先。周朝確立的分封制與宗法制,更是直接奠定了中國的社會結構,我們流傳至今的姓氏文化大多就出自於周朝。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春秋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逐漸崩潰,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眾多的學派,史稱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學派的影響最大。百家爭鳴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後世有著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併、殘害生命。他還提出要選舉賢能的人治理國家,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同時墨家是一個重視發明創造的學說。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係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孟子主張國家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荀子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繫社會秩序。孔子語錄《論語》及其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他主張“無為而治”,人們與世無爭,就能天下太平,其思想在《道德經》中得以體現;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莊子,他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與民心,他認為人生應當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獨立的人格。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法家主張君主治國要靠法令、權術和威勢,以使群臣懾服。戰國末期的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華夏文化的文學非常燦爛。《詩經》《楚辭》分別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代表著中國很高的文學水準。此外還有許多文學鉅著,這些書籍都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

歐亞大陸東端的巨龍——華夏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