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的日常生活 「行程记录:2020年1月20-22日 」


疫情之下,我的日常生活 「行程记录:2020年1月20-22日 」

2019年12月29日的武汉光谷世界城一角

最近两年时间,因为单位工作安排,暂时在武汉工作,而我的家远在500公里以外的蚌埠。

以往每逢假期,从武汉回蚌埠的车票总是一票难求,都不得不提前30天网上预约购票。

鼠年春节长假更是如此,然而从开始售票之日开始就没有买到,虽说当时没有买到,但心想还有那么多天呢,总会有机会吧,然而随着身边的同事陆陆续续购买到回家的车票,心里不免有些着急,因为武汉到蚌埠的火车本来车次就少,一天只有两个车次,真有点着急,好在智能的购票系统终于在1月7日帮我买到了1月22日武汉到淮南东的车票,淮南东到蚌埠南站全程不过13分钟,这样心里就不慌了,剩下的行程我补票得了。

安心上班,这一段时间虽然在新闻里有报道武汉华南城海鲜市场的事,自己也没在意,更没有特别关注这件事,那一段时间都在传武汉美团快递小哥杀人事件,因为工作地也在洪山区,当时身边人也没有关注新冠肺炎一事。

只是到了1月20日,新闻里播出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然后钟南山院士和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与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其他成员一起面对媒体,向公众解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

1月21日,上班的班车上已经开始有人戴上口罩,到了单位以后不久,有专人逐个办公室派发一次性口罩,并要求立刻戴上,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餐厅吃饭的时候,大家不在跟以往一样有说有笑,大多是快速吃完,匆匆离去。

因为是次日22号上午的车票,当天晚上却有点睡不着觉了,家里人打电话说疫情的严重,自己已经从新闻里知道,武汉站安排了红外测温仪器,每一位进站的乘客都要逐个测量体温,也没有经历过这事,心里也没底,我体温是不是超高啊?到底是多高才是正常体温,这些我都是糊里糊涂的,还听说如果发烧还要到医院开具不是新冠肺炎的证明才能进站等等,一晚上辗转反侧,决定明儿一早吃过饭就去武汉站。

公交车上戴口罩的人明显多多了,偶尔没带口罩的猜测是当地的大爷或大妈,中途陆陆续续下车了。

武汉站人跟往常一样多,远远地看见高高悬于进站口的红外测温仪闪烁着红光,心里扑通扑通的直跳,自己暗暗念道:冷静,冷静,不超高,不超标......;没有感觉到就轮到我了,快速摘下口罩,快速通过,正常安检、进站。

我的心一下子放松下来,比平时整整提前快三个小时的时间进站候车,车站里的每个人都带着口罩,不放心的家长不时地在叮嘱自己顽皮的孩子,戴好口罩,以往在车站里吃零食的、吃泡面的少了,偶尔也有,也都是避开人群,快速吃完又戴上口罩。

一路上我不敢摘下口罩,我知道车站人多,更怕被传染上,三个小时的时间没有觉得多长,感觉很快就检票了,快速上车找到自己的座位,摆好行李就这样安静坐着,我所在车厢的乘客没有不带口罩的,乘务员也是,就看见餐车的服务员来来回回抱着几盒高铁便当在例行工作,也不知道有没有售出几份。

车一站站的停了又开,乘客大多是戴了口罩,历经三个半小时的时间,G1748次列车正点到了终点站蚌埠南站。

公交一趟趟的进出南站候车站台,每一位公交司机都标配一次性防护口罩,我乘的那路公交车就三四个乘客,除了我和司机戴着口罩,其他人貌似没戴,坐的比较散,也没太关注。

心里想,这里毕竟不是武汉,也许情况没那么严重,但愿是我紧张过度吧。

到家里,心里那一块石头落了地。

文章待续,让心情平复一下,请友情关注 ,原创手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