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大片,叫“流浪高速”

文 | 王远方

日前,针对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有关情况,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表示,严禁擅自封闭高速公路出入口,严禁阻断各省干线公路,严禁硬隔离或者挖断农村公路,严禁阻碍应急运输车辆通行,严禁擅自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省界和各省干线公路设置疫情防控检疫点或者检测站。

有一种大片,叫“流浪高速”

沪昆高速江西省上饶段 艾世民 摄/光明图片

此前,湖北货车司机肖红兵遭遇了现实版“人在囧途”。1月7日,肖师傅离家前往外地送货。因为自己的车是湖北车牌,服务区不让进,高速路不让下……最终,“流浪”一个月的肖师傅得到了陕西汉中交警的帮助。

有一种大片,叫“流浪高速”

最近,这样的“囧途”案例并不少见。温州一餐厅的负责人陈先生是安徽人,身份证上住址是四川的,年前前往江西上饶看朋友。因为当地临时进行封路,陈先生在外流浪了十几天后,才返回了温州。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严格的管控措施,尤其是针对当前人口流动性大,疫情容易扩散的现实特点。但是,措施的落地执行需要有全局意识。动辄堆土、断路、劝返,表面是防控疫情的硬核措施,实质上切断了运输道路,给全国一盘棋的疫情防控造成困难,导致许多“流浪高速”的悲喜剧。

有一种大片,叫“流浪高速”

想象一下,如果肖师傅和陈先生是此次疫情的患者,这样被迫流浪在外真的有助于疫情防控吗?面对疫情,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一盘棋的思路,而不是以邻为壑的处理方式。某一地区、某类人员本身不应当被冠以特定的标签。防范疫情需要科学的精神,管控措施也需要严谨的态度。

面对疫情,许多地方都出台了临时性措施。这些措施本质上是为了尽快遏制疫情扩散的趋势。但在防控的措施下,相应的保障机制如何到位?权力的范围又如何进行界定?这些都需要管理部门进行考虑。

高速路口不封闭,然而下了高速却立刻被劝返;火车站、机场不关闭,然而包含公共交通在内的机动车却不允许上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关闭大量店铺,开放的少量大超市却人满为患;进出小区,动辄需要登记一系列个人隐私,排队登记还造成了人员聚集。

有一种大片,叫“流浪高速”

车辆通过京沈高速公路秦皇岛东ETC口 曹建雄 摄/光明图片

为了自身的疫情防控工作,选择性地逾越法律法规来制定措施,是否过于激进?措施的出台,需要依规,也需要有足够的精细度。“一刀切”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过激式的防控,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当前,在全国各地疫情防控之下,人们对于疫情本身的焦虑已经有了缓解。然而,“上了高速下不来”,没有回头路的返程同样会带来焦虑。

当前正值返程、复工的高峰,这给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如何让人们的返程路走得顺畅,同时也遏制疫情借人员流动进一步扩散,需要各部门、各地方的通力合作。


文字:王远方

朗诵:王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