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浮山所”有不少蘇姓人,祖上是明代的“千戶”

在膠東的姓氏當中,不少與明代的衛所軍戶有關。這些衛所,有的後來發展為市區,有的仍為普通村落,但不管怎樣,當地的一些大姓,追溯歷史,大多能找到與衛所的淵源。青島浮山所的蘇姓,就是一個例子。

如今的浮山所,已經地處鬧市區,姓氏種類自然也比較多,即便只統計原來的浮山所村,也有幾十多種姓氏,多的數百戶,少的一兩戶,其中蘇姓就屬於規模大的姓氏,有好幾百戶的規模。

青島“浮山所”有不少蘇姓人,祖上是明代的“千戶”

(浮山所位置示意)

蘇姓人在清代曾修撰譜書,序言收錄在後來修撰的《浮山所志》當中,因此家族淵源較為清晰。根據族譜記載,蘇姓先祖跟隨明太祖朱元璋征戰有功,開國之後被封為武德將軍(五品),世襲千戶並賜御券,即族譜所說“分封鰲山衛浮山所,食採於屯,世世無替。”

不過,浮山所在清代裁撤,留存後世的史料很少,明代武將任職世系也沒有記載。因此,曾擔任過浮山所千戶的蘇姓人的名諱也記錄不全。蘇姓族譜也只是簡單提到:“同封千戶者九,我族及餘、楊、焦、亢、毛、張、兩王:同封百戶者四:丁、詹、侯、葛。共封十三戶。”

青島“浮山所”有不少蘇姓人,祖上是明代的“千戶”

也就是說,當時的浮山所內共有九個千戶世襲家族,除了蘇姓和兩支王姓之外,還有餘、楊、焦、亢、毛、張等姓。如今浮山所附近有個亢家莊村,當年建村的亢姓人,就是浮山所亢姓千戶的後代。

青島“浮山所”有不少蘇姓人,祖上是明代的“千戶”

這些軍戶世家與明朝休慼與共,明朝滅亡之後,他們也失去了世襲的職位和俸祿,成為普通的民戶,大多以種地為業。清乾隆年間,蘇姓族人在修譜時就感慨:“曾伯祖年邁力田自食以終天年。我祖行父行農業度日,及我叔侄兄弟等僅百餘歲,而先世規模竟蕩然無存矣。”

青島“浮山所”有不少蘇姓人,祖上是明代的“千戶”

浮山所在明代為所城,在清代變成普通村落,且古代海邊的村莊,土地大多貧瘠,難以承載太多人口。為了另謀生路,不少軍戶後人陸續從所城遷出,如之前提到的亢姓等。蘇姓也有分支遷到他處,但大支仍留在浮山所。乾隆修譜時,浮山所“至今各族寥寥,甚者一丁僅存,惟我族較為綿長”。當時,不少其他的軍戶後人已經族弱丁稀,但蘇姓的人丁卻比較興旺,對此,修譜人感慨道:“其亦祖宗忠厚之貽乎!”(祖宗有德,子孫有福)

可惜的是,根據族譜記載,明朝御賜給浮山所蘇姓的券書,在清代就已經遺失,否則券書應該算是蘇姓家族歷史一個最好的見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