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書?日本人捐贈的口罩包裝給了我們答案


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病毒期間,時不時收到國外一些辱華言論的消息,同時,也得到來自國際間的關懷。尤其是和我們的關係最微妙的日本的表現,頗為可圈可點。


而日本人的捐贈物資,也因為包裝箱上的一句漢語而被刷屏:


為什麼要讀書?日本人捐贈的口罩包裝給了我們答案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字面並不難理解——雖然我們相距很遠,但我們在同一片天空下。這麼優美的句子出現在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局的捐助物資箱上,令中國人感到汗顏。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通過日本的這項考試。

這個詩句是日本人寫的,日本長屋親王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繡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的一行小字。鑑真法師在東渡東瀛之前,也曾引用這句詩詞,他發誓東渡,應該也是受了這句詩的影響。

難道只是因為物資是漢語水平考試局發出的,所以這麼有文化嗎?讓我們再看一張圖。

為什麼要讀書?日本人捐贈的口罩包裝給了我們答案

日本舞鶴市的捐贈物資,也有一句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兩句詩選自於王昌齡的《送柴侍御》,意思同上面的差不多,就是要表達我們是在一起的。

為什麼要讀書?日本人捐贈的口罩包裝給了我們答案

上面的日本某協會的捐贈物資箱,上面寫的是引用自《詩經》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表達了戰友間同披一件戰袍,共同戰鬥的情義。引用得確實恰到好處。

由於最近在做東山書院線上書院,所以也在登錄各個作圖網站,網站首頁基本上都是“戰疫體”圖片,而我們看到的最多的一句標語就是:“武漢加油!”至今未見引用一句古詩文。

所以有了以下這個段子:

為什麼要讀書?日本人捐贈的口罩包裝給了我們答案

隨著日本標語的刷屏,以下的一些圖片也被刷屏了——


為什麼要讀書?日本人捐贈的口罩包裝給了我們答案

為什麼要讀書?日本人捐贈的口罩包裝給了我們答案

為什麼要讀書?日本人捐贈的口罩包裝給了我們答案

為什麼要讀書?日本人捐贈的口罩包裝給了我們答案

看到這些接地氣的標語,我們知道來到了中國,可是為什麼在這個時刻,會有些許令人感到很悲哀呢?

誠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並無不妥,反而都是民間俗語老百姓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對控制疫情更有效,沒必要搞得風花雪月,但我們的標語簡單中更透著粗俗,乃至暴戾,不僅讓人隱隱感到憂慮。淺近處更能反應社會人心。看著別人把我們祖先的詩詞用的視為己出,而你卻不明白背後的真正出處。你的心不會痛嗎?

日本人對漢字和漢文化情有獨鍾,對華夏文明懷著深深的情感。所以在發動甲午侵華戰爭的時候,是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的,他們提出,真正的華夏在日本,戰爭是為了驅逐夷狄。當然,這更大程度是日本軍國主義為了給日本民眾洗腦所施的伎倆,但這也說明了,華夏母國情結是打動日本人的重要手段。

歷史源流我們就不梳理了,此時此刻,想說的是,作為華夏真正後裔的我們,真的就只剩這一句“武漢加油”,甚至“串門就是害人,聚會就是找死”了嗎?那個曾經詩意的國度,無論在兵荒馬亂或顛沛流離中,都能吟詠出美好詩篇的民族,去哪兒了?

看著那些或淒涼或低俗,令人膽寒的標語,我們是不是真的該開始思考,活著的意義。如果這次戰疫結束,我們是不是可以真的沉靜下來,過有回味的人生,而不是,繼續幹澀貧乏、荒無頭緒。我們是不是該告訴我們的孩子,讀書的意義,不在於出人頭地,而在於,雖然山川異域,但是風月同天,腹有詩書的人,永遠都不會孤獨,永遠都懷著無限的希望,因為,你知道,時空的迢遞無法阻抗生命的永恆,你的每一個瞬間,都不荒度,都無遺憾,都遠離恐懼,都真的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