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面为什么刘备那么爱哭?

大国布衣


大家好,我是隽永柴扉,一位热爱文学尤其是中华诗词和世界名著的文化领域创作者,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国演义》里面为什么刘备那么爱哭呢?

我觉得无外乎以下原因:

一、《三国演义》毕竟是演义小说,罗贯中用‘哭’来生动地塑造了刘备,这样一个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英雄形象。使得小说情节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二、其次,刘备的出身决定了他早年创业的艰难苦恨、惊心动魄,所以每到关键时刻、转危为安之际他总会动情落泪,这也是人之常情。所谓:“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见七律《夜奔》

作者:明朝 李开先
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愁赋。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 我们看看与刘备三分天下的曹操、孙权,及刘备这三个人的出身、际遇和实力。

和曹操、孙权两人对比,刘备的差距太大了。

曹操是宦官世家出身,《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汉桓帝时,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虽然比不过袁绍、袁术兄弟的“四世三公”的高贵出身,但也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当时的京城出身。

而孙权,运气算是最好的一个,继承父兄(孙坚和孙策)开创的江东基业,不需要自己像曹、刘二人一样出生入死、过关杀将,惊心动魄才有了一席之地。他早有父兄为他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一块丰饶稳定的地盘。一路有惊无险地过来,他是三分天下的三人中,过得最幸福的一位。

再看看刘备,他的出身最寒苦,实力最差,后来被天下诸侯称为刘皇叔,其实也是占着皇族的光。到他这一代跟汉献帝皇族的血缘关系已经疏远得不能再远了。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刘备的父亲早亡,他少年时跟着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

后来碰到黄巾军暴动,刘备参与了镇压黄巾军的义军,并获得了战功,从此开始了行军打仗生涯,直至建立蜀汉。

  • 刘备与汉室宗亲的关系

刘备是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汉景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

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看看刘备的这位先祖刘胜吧,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哥,这身份着实厉害,然而可惜得很,刘胜生了太多的儿子,《汉书》记载刘胜生了120个儿子。

而刘备的祖上刘贞,是这120多个儿子中的一个,刘贞的运气还可以,他赶上了汉武帝颁行推恩令。但刘贞作为庶子,又能分到多少寸土地呢?

所以一代代传下来,刘备祖上这一支血脉逐渐衰落,跟皇室这一支逐渐远离。

三、其实,刘备的哭既符合他的现状又是一种秘密武器。

前面讲了,刘备跟当时的皇室血缘关系已经极远了,然而皇室那些宗亲里边的手握重权的诸侯们,比如: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与扬州牧刘繇,一个个都是手握重兵的汉室宗亲。然而他们不过都是些酒囊饭袋罢了,在汉室危乱之际,起不了任何作用。

反而是一个出身草履的汉室远亲的刘备脱颖而出,乱世下,能者上。刘家这么多宗亲重臣,都保不住汉室江山,反倒是没有一兵一卒的刘备守住了基业,分得了三分天下其一。

可见刘备是相当不同意的,他遭受的挫折和困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因此哭成了他的一种发泄,一种真情流露(刘备的哭很多时候是十分感动人的),同时也是一种秘密武器。给他同各路诸侯争夺天下换来了很多利益。

  • 刘备的哭为他换来了哪些收益

1、哭来了仁义信义忠孝之名

2、哭来了各路猛将谋士臣服: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最重要的是哭来了诸葛亮。

3、哭来了老百姓的拥戴。


我认为,大概就这些吧。

谢谢阅读,祝大家健康快乐。


隽永柴扉


emmmm.....五、六岁看三国的时候(其实啥也不懂),那会儿很不喜欢刘备,觉得一个大男人整天就知道哭,当然,现在也不是很喜欢他.....

不过想想人家哭的还是很有水平的。人常说,“你光哭有什么用?能解决实际问题?”唉,刘备一哭还真能解决不少实际问题,简直是一哭天下开,文武百官滚滚来。

用哭:博得同情,换来桃源三结义

表忠心(以退为进),换来了徐州

去感化,换来了卧龙、黄忠

表惭愧,安抚赵云七进七出,换来赵云誓死效忠

去感动,换来岳母的态度软化、孙夫人的死心塌地,(超额完成了政治联姻)

卖惨(欺负老实、仁义的鲁肃),拒还荆州

表不甘,关羽死后,刘备多次哭泣,非要说目的,那就是想拿回荆州

表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顺利的完成白帝城托孤),换来诸葛亮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别看刘备的武艺不及吕布、赵云、典韦.....

智谋不及诸葛亮、郭嘉、荀彧、周瑜.....

但人家天生就是“影帝”啊,哭绝对都得哭在刀刃上,这要文不成武不就,再不会装弱卖惨,还怎么收拢人心。


喜欢我的回复,请点点我的关注哟~


萌鱼聊生活


刘备这个人,初一看,老实人一个,老实人通常被认为没有能力,没有本事。 我原来也一直以为他没有本事,对他能当诸葛亮、关云长、张飞的老板一直耿耿于怀。 诸葛亮、关云长、张飞、赵子龙那么厉害,凭什么当他的手下啊,我原来一直以为他有些不配。 我觉得不配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水浒》里面的宋江,一个是《西游记》里面的唐僧。 打虎英雄武松那打虎的姿势多潇洒啊,豹子头林冲十万禁卫军总教头多牛啊,还有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结果呢,被一个婆婆妈妈的宋江给统领了,最后还被他出卖了。想想都窝囊。 还有那到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组成的四人帮,论本事,哪一个不比唐僧强,可偏偏就是他来当班长。最可气的是还给最有本事的孙悟空带了一个金箍圈。 刘备最显得搞笑的一件事情是《三雄战吕布》,看见两个结拜弟弟打得过瘾,他也手痒,没等他出手,吕布就立即拍马屁股溜了。吕布想的也有道理:两个老弟都这么厉害,那老哥不是更厉害了。可谁知道这个老哥是一只纸老虎呢。 可有人觉得刘备连一只纸老虎都算不上,纸老虎至少表面上很吓人,可刘备看上去老好人一个,遇到事情就哭,于是就有人总结: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能把江山哭到手,这份哭功也算了不得。 可是刘备得江山真是哭出来得吗? 刘备是真的没有本事吗? 没有本事,刘备怎么又成功了呢? 难道刘备的成功是运气? 可以肯定的是:运气只能造成暂时的成功,能力才是永保成功的法宝。 刘备从一无所有,到成为一方霸主,历时数十年,可见,不是运气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那么,刘备应该是有能力了,他有哪些能力呢? 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他的成功呢?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成功学的书籍在叫卖,告诉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要立志,要确定目标,确定理想。 说什么“目标决定层次”。 说什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我看不对! 我看每个人都想当总统,总理,成为一方霸主、诸侯;每个人都想家财万贯、富可敌国。 “鸿鹄之志”,每一只麻雀都有的,扶摇直上九万里来遨游世界,那感觉肯定不错,但是麻雀不会去说,更不会去做,因为它很清楚自己的翅膀有多长多宽、自己有几斤几两,这就叫有自知之明。 大多数人都有自知之明,都明白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们把鸿鹄之志埋在心底,安天乐命,不做非分之想。 只有少数人,他们把鸿鹄之志不仅放在心里,而且还挂在嘴边,更有付诸行动。 这少数人有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有能力的人,一种是自认为有能力的人。 自认为有能力的人,为了他们的鸿鹄之志,去创,去博,去拼,结果当然是头破血流,在别人的谈笑间灰飞烟灭。象扑火的飞蛾,过去的也就过去了,留不下任何的记忆。 我也做一回“事后诸葛亮”来下一个论断:刘备肯定不是扑火的飞蛾。 那么刘备是有能力的少数人了? 这句话错了! 正确说法是:刘备是有政治创业能力的少数人! 为什么这样说? 我认为,有能力的人是大多数的,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 譬如一个厨房,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能力,锅子可以炒菜,电饭煲可以煮饭,碗可以盛菜。。。 关键在于,找到自己有哪方面的能力。 “知道了自己有哪方面的能力,你就成功了一半” 怎么知道? 三个方法: 第一, 如果你会照镜子,那就自我评估; 第二, 如果你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妨让别人评估; 第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还没有过时。“是骡子是马,牵出去遛遛”这句话也很实在。 刘备的能力,首先在于他知道自己有哪方面的能力,他知道自己有政治创业的能力。 刘备的能力之一在于:他有“识己”的能力!


恶魔之毁灭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哭戏不多,但每次哭泣都是有感情的。1、是在公孙瓒处与赵云泣别,赵云武艺高强,谦虚谨慎,忠勇诚实,是个难得的将才,又得不到公孙瓒的重用。刘备志在天下,多么需要像赵云这样的人才相助,当时刘备自己没有名望地位,赵云回家赴丧,怕赵:云一去再无缘相见,只能依依不舍,洒泪而别,仍是伤感。刘备的真诚深深地打动着赵云,最后还是凝聚在一起了。。。2、与军师单福洒泪而别:名士徐庶到荆州化名单福对刘备试探性的相助,但二人相处十分融洽,徐庶决定相助刘备,大破曹仁进犯新野。曹操探知是徐庶帮助刘备出谋画策,盗取徐母笔迹写信让徐庶回许昌,徐庶是个大孝子,不得不回。3临别时徐庶都没道破身份,刘备特别伤感,自己颠沛半生,好不容易有个有能力的军师相助,取得初次大胜,未来大有希望,军师单福又要离开自己,能不让刘备伤心吗?只能与单福互前道尊重,绝望流泪而别。徐庶似有所悟,又回马而来,刘备大喜过望,徐庶只是向刘备推荐南阳隆中诸葛孔明,刘备问及孔明比先生如何,徐庶说诸葛孔明才能胜过我十倍,并保证回许昌不为曹操设一谋,刘备感谢,惆怅而回。。。3,鲁肃过江索讨荆州:孙权协议借荆州给刘备,没多久周瑜又差鲁肃前来讨要,诸葛亮与鲁肃交涉不成,刘备只能出面。借荆州时说等刘备取了西川再归还,孙权周瑜不想刘备势力在荆州壮大,趁刘备势力弱小逼迫刘备归还荆州,实是言而无信。刘备以需等待时机取了西川再还,还得求鲁肃在吴侯面前美名几句,以孙刘联盟为重。鲁肃是奉命而来,不拿到荆州无法复命。刘备实在无法,大哭不已,一来自己年近半百,事业无成,又无立足之地,东吴实在逼迫太甚,怎能不叫人伤心呢?鲁肃劝慰刘备,自己又是主张借荆州给刘备的,又是孙刘联盟的发起人,只能请刘皇叔宽心,尽量早取西川归还荆州,鲁肃只得回东吴复命。此次不是刘备真心伤感,是与诸葛亮合作演戏给鲁肃看的,荆州是大汉的,刘备不是真心归还。。。4,关羽被杀后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隐瞒了一段时间刘备才知,不禁号啕大哭,还哭至昏厥。想刘关张兄弟三人自桃园结义,誓同生死,几十年影形不离,云长情深意重,屡立战功,在刘备集团举足轻重,闻此噩耗,刘备伤心欲绝。足见刘备的兄弟感情之深。。。5,永安临终洒泪托孤:是刘备对夷陵之战大败的忏悔,也是对自己未完成复兴汉室伟业的遗憾,还有对未来继承人的担忧。希望以泪水浸润丞相诸葛亮的心田,来完成自己未竞的事业,把蜀汉发扬光大。





刘坤忠120


在《三国演义》里面刘备确实很爱哭,在不同场合都哭过,我们可以说刘备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但是刘备真的简单只是爱哭吗?




说真的,蜀汉君臣都是性情中人,不仅刘备,包括诸葛亮,五虎将都曾在不同公开场合哭过。张飞得知二哥关羽被东吴所害后,哭的稀里哗啦的,完全颠覆我们对张飞鲁莽形象的认识,诸葛亮在先主白帝城托孤和赵云去世时,哭的也是情真意切,让人无不为之动容。哭是蜀汉独有的文化,反观曹魏,东吴,哭的场面就少了很多。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对蜀汉的着墨最多,对刘备的人物刻画,重点就写到他爱哭,有人做过统计,刘备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面一共哭过36次,比如:



为赵云不能“良臣择主而适”哭。当时刘备屈身辽东公孙瓒,遇到了年轻的赵云,两人相见恨晚,分别之时,刘备拉着赵云的手而垂泪说:“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说完洒泪而别。后来赵云执意离开公孙瓒投奔刘备。

为徐庶的天性仁孝哭。徐庶是刘备发迹前的第一个军师,在荆州素有贤明,刘备求贤若渴,徐庶也以明主事之。曹操知道徐庶天性仁孝,就把徐母骗到许都,以假书信诱骗徐庶离开刘备,刘备闻知大哭道:“子母乃天性之亲,元直(徐庶字)无以备为念。待与老夫人相见之后,或者再得奉教。”两人依依不舍,相对涕泪,徐庶最终离开刘备投奔曹操,但从此没有为曹操献一计一策。



为诸葛亮的“倾心辅佐”哭。刘备三顾茅庐,得见诸葛亮,他求贤若渴,诸葛亮以隆中对卜天下大势,刘备大喜过望,求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却位置可否,急得刘备是双膝盖跪地泣告:“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袖袍,衣襟尽湿,孔明感动致极,终于“愿效犬马之劳”。夷陵之战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也是握住诸葛亮的手,泣泪告曰:“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惊的诸葛亮是顿首再拜,泣泪表忠心。

另外,刘备在刘表去世,献帝被害,刘封去世,法正去世,庞统被杀,关羽被杀,张飞被杀都曾哭过。由于影视剧的传播,刘备被刻上了“爱哭”的烙印,不仅刘备爱哭,在蜀汉君臣之间,诸葛亮哭的水平仅次于刘备。



“白帝城托孤”这一段,相信大家在电视上面都看过无数遍,我也是深深的被唐国强老师的演技所折服,当刘备于病榻之上用尽最后力气说出:“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段话时,诸葛亮的反应何其激烈,那是汗流遍体,手足失措,顿首泣拜于地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罢,叩头流血。刘备这一哭,使到诸葛亮一直辅助无能的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诸葛亮在法正去世、黄忠去世、赵云去世、张苞去世后都在公开场合哭过。



那么,为什么刘备爱哭呢?

笔者以为,刘备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很容易触景生情,这是他的性格使然,同时,刘备不管哭谁,因为什么事而哭,都能给他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不管刘备是装的也好,还是真的是出于内心,刘备爱哭已然成为了他的标签。蜀汉多忠臣良将,能一路追随刘备的,必定也见过刘备哭,作为三国一代枭雄,刘备的哭确实给他的个人形象加分不少。


大国布衣


答:刘备的哭,貌似家常便饭,自《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起至“白帝托孤”止。从“泣”中开始,至“泣”中结束。

好像多愁善感,又似推心置腹、荣辱与共、肝胆相照!

刘关张,一哭三拜;赵子龙分别之泣;张飞丢徐州的感慨把老婆当衣服(😄);曹操竟然也被哭诉身世不幸所感动😹;徐元直的生离死别;诸葛被“泣”出山;吴国太面前的诉状;就连诸葛的锦囊妙计都用上了,孙仁(夫人)面前的泪如雨下😭。没完!

张松这个王八蛋也因为“潸然泪下”献出了西川;关羽之死节约用水,以泪洗面;造谣惑众,大恸刘协给活人开追悼会;白帝托孤,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为什么爱哭?哭出了仁政的名望、哭出了手足心腹、哭出了智囊、哭出了悍将、哭出了水平、哭出了高度、哭出了“汉室”江山、哭出了境界。

(副军将军刘封)

然而,这一切都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真实的刘备不是没有哭过,却没有出现在《三国演义》。谁能让刘备为之流涕?

《三国演义》说刘备在得知刘封大战徐晃、夏侯尚、孟达之后,对于杀刘封很是后悔。然而,这次刘备是真哭了!

《三国志·刘封传》: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中行偃1


民间常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话看似有些无厘头,却也是一语道破天机。仔细想想,刘备的江山还真是“哭”出来的。只不过,这个“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哭”,而是刘备为经营人心、凝聚力量所采取的一种直观手段。

  实际上,刘备到底是不是真的爱哭,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却是真的,那就是最初的刘备名头大、身份低、力量弱。如果说这些特点分散到不同的人身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一旦归于一人身上,其内心肯定是很纠结的。不巧的是,刘备先生就是处在这样的矛盾状态下,埋没市井乡野心有不甘,振臂一呼又没有那个实力。因此,为了凝聚人脉,成就事业,必然会时时渴望别人的帮衬和提携。

  刘备爱哭,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这也怨不得刘备。自古成大事者,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纵观曹孙刘三人,在用人的问题上都是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的。曹操靠“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手下人才济济,不请自来。这些人,大都是冲着曹操的正统地位来的。因此在人才问题上,曹操不存在“请”,而在于怎么“纳”。这种格局决定了,曹操理政治军一向森严,属下多有畏惧。孙权与曹操有所区别,主要靠的是吃老本,尽管没有曹操在政治上的独特优势,却也勉强说得过去,父兄基业,三朝元老,尽在麾下。有老底子,想干点事也不是很困难。刘备就可怜了,除了头上有一顶“皇叔”的帽子,其他一无所有,刘备不哭还能靠什么争取人心呢?

  其实,对于这种处境,刘备内心也有着说不出的苦痛。他知道,自己与这些人根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想成就事业,就必须另辟蹊径,而经营人心、凝聚人脉显然就成了刘先生的首要选择和当务之急。有了这样的定位,刘备在后来的发展中也就处处以此为准则,并一发不可收拾。

  最初,先是望着官府榜文发出一声叹息(还没哭),成就了与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并借助张飞和当地富商的雄厚财力招兵买马,打造根基。后来遇赵云,刘备发现又是一个得力干将,顿感相见恨晚,分手时恋恋不舍,眼含泪珠,惹得赵云几次欲辞公孙瓒投到刘备跟前。把赵云拉到身边后,为了进一步巩固与赵云的关系,刘备更是边哭边将自己的儿子摔在地上——“为了这个小东西,险些损我一员上将”,直接把赵云感动的泪水滂沱,心似融冰。从此追随左右,披肝沥胆,甘冒矢石。

  老将黄忠最早效命于长沙太守韩玄,因为刘备兵至,长沙失守。黄忠作为守城的将军,自然羞愧难当,城破之日,闭门不出。刘备敬重黄忠忠义,立即带人登门拜访,一边温言软语,一边抹着眼泪劝说。此时情景,纵使黄忠铁石心肠,也断难不归降了。最后黄忠是嚎啕大哭,翻身起床,扑倒在地。从此追随刘先主,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后来的定军山一战,连夏侯渊也被斩于马下。

  马超是西凉太守马腾之子,因马腾被曹操杀害,马超起兵为父报仇,兵败后投奔张鲁。后来刘备率兵征讨张鲁,马超出战,结果与张飞大战几百回合,难分胜负。刘备爱才,不忍伤害,用计收取马超。见了马超,不提阵前作战厮杀,单道自己与乃父马腾的交情,说到动情处,又是眼睛发红,鼻子发酸,声音哽咽。三下五除二,就把马超的心征服了。至此,“五虎大将”全部收于麾下。

  对待武将是这样,对待谋士也无不如此。

  想当初刘备穷困潦倒,无处安身,偶遇徐庶,立即拜为军师。从此是日夜交谈,言听计从。后来因为徐庶老母被曹操赚到曹营,徐庶才不得已辞别刘备。军师要走,刘备送行。半路之上,刘备几次三番拉住徐庶之手,依依难舍,至情真处,免不了又是失声痛哭、难分难舍。徐庶见此,更是无所适从。君恩似海。至此,也就有了“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深情报答以及后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无言支持。

  对待诸葛亮就更不要说了,三顾茅庐,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尽管诸葛亮一再拿捏,最后出来相见的时候却也是满含泪花了。正是有了刘备的三顾之情,才有了诸葛亮的建功立业;也正是有了刘备的托孤之重,才有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对待庞统也是如此,进取西川的路上,刘备洒泪相别,拉着手是千叮咛、万嘱咐。临行,又将自己的坐骑赠送给庞统。如此的主子,哪个属下不感动。庞统眼含热泪,率众出征,结果半路被张任射死于马下。临死,庞统还在抚摸着刘备的战马呼唤着刘备的名字,一双哀伤的眼镜至死都在遗憾不能再为刘备效力。

  后来,益州张松奉命出使曹操,因言差语错,被曹操乱棍打出军营,又是刘备半路相邀,好言宽慰,倾诉衷肠。送别路上,更是极尽煽情之能事。最终,张松感念刘备大德,主动献出了西川地理图,为刘备进取西川形成了军事上的优势。为讨回荆州,周瑜献美人计,刘备东吴相亲。与孙尚香孙夫人成婚之后,刘备为摆脱东吴陷害,急于赶回荆州。为了争取孙夫人的支持,刘备又是一番啼哭诉说,直接惹得孙夫人连兄妹情意都不顾了,瞒着母亲,违抗军令,一路安全护送刘备回到荆州。

  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无一不是贯穿于刘备的政治军事生涯。也正是有了如此的用人态度以及坦诚的大胸怀,才让刘备有了与曹操孙权抗衡的资本,并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作秀也好,真实情感也罢。但如此的用心和举动,一般人又怎能做得了呢?或许,这就是刘备爱哭的真正原因吧!





正能量心语qy


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个说法传得久,传得广,但不确切。 其实,史书对刘备的评价是很高的,本传说他为人「弘毅」,「折而不挠」。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写吕布月夜袭取徐州,使刘备失去根基,他只是「叹曰:『得何足喜,失何足忧!』」听到夫人失陷,也只是「默默无语」,并没有哭。即使被曹操打得大败,关、张失散,妻子生死不明,只落得匹马落荒,凄惶地逃奔冀州,他仍然没有哭,确是坚强得很哩!当然,《演义》中也写他哭了好几次:当阳县大哭,是为了收揽民心;鲁肃来讨还荆州时大哭,是逢场作戏;只有关羽、张飞死后的痛哭,则是出于兄弟之情,方算是真哭。看来,坚韧不屈才是刘备性格的主导方面,哭则是他用以进行政治斗争的「武器」。难怪曹操、孙权等人都称他为「天下枭雄」! 诚然,刘备的武艺确实不及关张赵云,智谋也远逊孔明庞统,但我认为,他有一个最大的本事──善于识鉴和使用人才。他三顾茅庐,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之事早已成为千古美谈。那时他已四十七岁,而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庞统的才能一旦被他了解,他就马上责备自己:「屈待大贤,吾之过也!」立刻「敬请庞统到荆州」,「下阶请罪」,并且「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当阳之败,糜芳自称亲眼看见赵云去投曹操,张飞也动了疑心,他却斩钉截铁地说:「子龙是我故友,安肯反乎?」真是知之深,信之坚,难怪赵云要那样忠心耿耿地追随他。有了这批文臣猛将,才使他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尽可与天下豪杰争雄。否则,仅凭一掬眼泪,无论如何是创立不起江山的。 刘备之善于识才和用才,连诸葛亮也往往不如。长沙之战,魏延救了黄忠后前来归顺,诸葛亮要斩魏延,刘备不允,后来又封魏延为汉中太守,仅次于五虎大将。结果,魏延为蜀汉立下许多战功。马谡为诸葛亮所爱重,刘备却明确指出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由于诸葛亮没有认真记取,致有街亭之败。 善于识才和用才,是一个领袖人物最重要的本领。刘备的老祖宗刘邦,运筹不如张良陈平,用兵不如韩信彭越,但他却善于使这些文臣武将各得其所,各施所长,终于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天下。连心高气傲的韩信都不得不承认:「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刘备不也是这样的创业之主吗?



乖乖单眼皮xo


先主哭的功力乃历届皇帝之最,哭的目的都很明确,哭的技艺也相当高湛,有哭兄弟之间离别的,有哭百姓的,有向对手哭同情的,莫不体现先主心理学高手。

一是与兄弟之间哭。

张飞失徐州哭。

送徐庶哭

三顾诸葛亮哭

对赵云也哭

对关羽哭的最厉害

但是这些哭中,明显看出先主有的哭的厉害,有的垂泪,有的大哭,体现了感情真挚,另一方面体现了情感丰富。

二是对手哭同情

面对性格憨厚的鲁肃时,哭的尤为动情,东吴的要账最后作罢。

三是哭百姓疾苦

哭百姓主要是能让百姓感觉君主仁厚,同时收获声誉,这样广大百姓才支持他,才有他的成功。


春九哥电影混剪辑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哭的场景颇多,以至于很多人误认为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其实,不然,刘备驾驭他人的智慧在于,他会"变脸"。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哭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三国里,刘备为一介草民,身份卑微,在识关羽,张飞之前,也只是一个卖草鞋的。说起刘备的武功,只能算武艺平平,与张飞,关羽,他们没办法比。那么,刘备为什么能够做老大呢?为什么能够三分天下,坐上蜀囯名的位置呢?其原因,很简单,刘备善用心计,懂得用"哭"功来感化他人。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我们都知道关羽,张飞,诸葛亮都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他们之所以对他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就是因为刘备深得人心。

刘备弃新野小城的时候带城中百姓一起,扶老携幼,日行不过十全里。曹军在后追杀,生死存亡之际,刘备却不愿拋弃百姓,愿与百姓共存亡。单是这份气魄不是谁都有的,真可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备有气魄,有理想,有抱负,任人唯贤,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才促成了他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