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三十年教龄自动晋升高级教师吗?

Na1703


支持。

以前很多教师兢兢业业,一直坚持在一线教学,很有能力也很有水平,但苦于没有晋升的条件,被拒之门外。

干什么都可以作假,唯独教学不可。因为坐着听课的是活生生的思想和灵魂。教师的教学工作,根本实质是思想的交流,你讲的不好,学生有直接的反馈,教师自己都会不好意思,也没法继续教学。这也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从另一方面讲,如果讲的不好,学生不喜欢不接受也不会继续尊重老师,课堂也无法继续进行!

其实老教师与老医生一样,在管理学生和教好课上真的名副其实。资质丰厚,是年青教师无法比的。

以往教育,行政化较浓。当前国家对教育费了很多心思,也在逐步放宽条件让在职一线教师早日评上应有的职称。所有条件逐步向辛勤的一线倾斜,同时更加注重教师地位的提升。有些省份也实现了按年制来晋升工资,这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讲更是好消息,为一线教师,教好学,上好每一堂课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和环境。


不穿鞋的隐士1


绝对支持这个提议,问题是什么时候能政策落地。

现在老师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高级老师评职称需要满足以下几点:1.获得过市级荣誉一次,例如市优秀班主任。如果是市优秀党员类得荣誉,需要获得两次才算满足条件。2.必须获得市级公开课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3.必须有课题,而且在前三名。(这个比较难)4.有执教经验。5.有评中级以后得3年班主任工作经验。

前3条对于一般得一线老师来讲,不打破头去争去抢,根本得不到这些荣誉和奖励。如果要获得这些奖励,必须投入大量得精力和体力,必须协调团结好上下得人际关系,才能够尽快得获得到评职称有用得条件。

职称评审,搞的教师心浮气躁,老师们要搞按职称评审要求整材料、整获奖证书,而不是专心教学,过于注重评审而忘记了教育初衷!

老教师被边缘化是普遍现象,没优势,职称无望。30-40年教龄的教师如果还是初级职称,教学也挺好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教学成绩也挺好,但是就是因为缺少一些条件,而没法评职称,这也是一种可悲。

当然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讲,容易出现职业的倦怠心理,容易安于现状。这本身就很难达到职称评定的要求。因此,老师们要想获得职职称的评定,必须要下一番功夫。对于老教师来讲,要想评职称,还需要越早越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年轻教师在一起比赛,真不一定占有优势。

希望这个政策早日落地。


贝哥教物理


有条件支持。

如果真的一直在一线教书,没问题,因为三十年教龄大都五十多岁了,有的都快退休了,尤其是农村教师,论文、课题不会写,区级以上荣誉很少,省级荣誉基本上没有,优质课由于多媒体不熟几乎也没有,如此等等,自然考核也上不去,年年合格,没有优,总之条件不够,评不上。我们学校今年有一个,31年教龄,现在临夏某校支教,已经一年了,挺好的一个人,总算解决了职称问题。

如果是长期不上讲台的,我反对到三十年自动晋升职称。什么人不上讲台?一是部分领导,当然领导的职称往往早解决了,不用等三十年。二是水平太低,教不了书,上不了讲台,我经历的几所学校都有这样的人,课太烂,就安排当干事,反而成了红人,该有的几乎都有了。三是一些“聪明人”,不想干活,还想拿好处占便宜,像学校的读书室,阅览室都是最好的工作岗位,对学生一周开放两个半天,老师很少借书,因为没什么好书,真是太轻松了,让这样的“老师”三十年自动晋升职称,我不服。

唉,只要是政策就有漏洞,有漏洞就有人去钻,比如条件之一就是名师推荐,人家都找到你了,能不推荐?不能啊!所谓名师就是同一学科的高级教师填写一个推荐表,认为你虽然没有论文课题市级以上荣誉,但水平确实够一个高级教师的,所以推荐你,有点类似中医的师承评定医师资格证,但这中间往往就有了人为操作的空间了。

不管怎么说,政策整体上挺好的,我们去年是第一次执行,真的解决了很多老教师的职称问题,评上以后,真是热泪盈眶,我都感动了。


愚哥有话说


三十年,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这个老师马上就退休了,没几年的工作时间了。

我知道的一个学校,就有几个已经30年教龄的老教师。因为她们还一直都是在最一线工作的,教着主课,带着班主任,但是,因为高级教师名额非常少,要求高的还特别高。他们如果要评职称,就得想办法,去写论文,讲课比赛等,他们已经力不从心了。

本身的本职工作已经让他们非常疲惫不堪了。

他们最好的年华已经过去了。再实打实地竞争,他们已经受不了那个压力了。

完全就是只有“苦劳”的那一部分了。

我的理解是,已经在教师工作上,拼搏了30年了,真应该自动晋级为高级了。30年,人生有几个30年呢?!


Longsuixinyuan


支持,条件怎么样大家说了,必须是三十年一直在一线教学工作的,中间任何中断一年以上都不行,尤其那些一看要评职称了就来上一阵子课,评过了就不上了,还有行政人员比如某些校长,本来没上过课,确要折个工作量,巧立名目繁多,挤占职称指标,大家注意到最近这些年评高级职称多数是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一般老师没什么机会


布衣之觞


必须支持。理由很简单。第一教学水平跟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师的教授水平有关,而这两个目前是采用教师发表文章教材和才加比赛获奖来体现,而实际上这些早已被功利化,很难反应教师实际水平,而教龄是正相关指标,当然也有蒙混过关滥竽充数的败类教师,采用教龄自动晋级的方法,可能也会使教师丧失动力而熬资历,但我们想如果能让教师从繁冗的写作和比赛中解放出来的话,才有可能使教师有时间提高自我,至于激励教师进步要靠更多方法。


Marx资本论


同情,谈不上支持。因为职称评定是国家划分教师能力的标准,不是福利,有了这个标准,能够激励教师有前进的动力。获得称号的人有幸福感和终生荣誉感。大家心里都明白,如果这份荣誉货真价实,所有人都心服口服没有一点意见。(不服就比)说句实话,业务能力与年龄工龄关系不大,有人做了几十年饭菜还是不好吃,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熟练了,给他高级厨师大家愿意吗?让他主厨饭店能赢利吗?

靠年头得职称对吗?现在人们对职称评定的意见不是对职称本身,而是对没有实际工作能力,靠关系跑职称而获得实际利益的这样的群体的意见。所以职称(不仅仅是指教师)评定的公开性 公信性 标准连续性 货真价实 非常必要。标准具体透明 执行严格规范 指标宁缺毋滥 。相信人们是不会有意见的。


布道188


自动晋升不可取,不受名额限制,达到高级标准才行,标准中以工作成绩和工作量为重要内容。试想想,一个每周只上五六节课的能和每周上十五六节的比吗?一个教学效果常倒数的能和中等以上的相比吗?三十年只是个时间长度,必须要有教学质量的深度和工作量的强度来支撑。现在广大教师认为现行职称制度不合理,主要是限定名额,付合条件的人没有机会;评上的在工作数量和教学质量上没有要求,起不到引领作用;一评定终身,评上就养老,尤其是领导岗位,随便挂个虚职,极大的影响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设置职称的原意背道而驰。


到处逛逛123


支持!每一个人民教师,对待教师职业都是兢兢业业,负责任的!为什么呢?因为每位教师都首先父母,然后是学生的“父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果让教师把经历放在写论文,做课题,参加比赛,评聘职称上,那么再好的老师留在课堂上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多少呢!!



2区11县


这还真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我原则上当然支持,毕竟这有符合我的利益,但我还是要说两句。

第一,不优秀的老家伙也有资格升高级?

我读书的时候,就发现有些老家伙平日不怎么改作业,去办公室问他问题他也很敷衍,感觉得过且过,教学成绩长期垫底,反正有选择的话,我是不愿意让我的孩子去给这些老师教的班!如果这些老师到了指定年龄也可以升级,公平吗?他们配吗?凭什么?

第二,如何评价教师工作是否优秀?

恰恰这一点是最难的!可能外行会觉得,看教学成绩就行了呀!举个例子,我教五个班的历史,上次中段考,全级第一名的班是我教的,全级倒数第一名的班也是我教的,两个班平均分差了十分!那我的工作是否优秀?那看参与比赛和发表论文的数量?这绝对跟时间有关,非中考科目的老师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这些教研活动,理论上可以获得更多的奖,所以对中考科目的老师公平?那职工投票总可以了吧?现实情况是,投票时往往参杂着私人喜好,有些人投票是看亲梳程度,而不是看工作能力的,小团体里实行投票制,问题多多!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真无法判断对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