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看展|关于“海珠桥”,你知道多少?

日前,广东各大博物馆陆续发布公告,继续推迟开馆时间,不少实体展改为线上展览推出。

那么,纷繁复杂的线上看展应该看什么、怎么看?小南为你划重点。

本期文物主持人:“海珠桥”横幅

云看展|关于“海珠桥”,你知道多少?

要知道,1933年建成的海珠桥,是广州第一座连接市区珠江两岸的跨江大桥。海珠桥以其历史地位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广州的标志性建筑。

对于老广来说,海珠桥并不陌生,但桥上镶刻的“海珠桥”三个大字的由来,恐怕鲜有人知晓。

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藏文物中,就包含着这样一幅“海珠桥”横幅,同时也是馆内“德厚流光——馆藏捐赠文物选展”中的文物精品。

云看展|关于“海珠桥”,你知道多少?

这幅字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先生题写的。当年,胡汉民曾写下了两幅“海珠桥”作品,一幅被制成匾额,挂在海珠桥上,另一幅则送给了时任广州市长刘纪文。海珠桥曾经遭遇炸毁和重修,原桥上的匾额早已不知去向。

刘纪文逝世后,这件“海珠桥”横幅由刘纪文二女儿刘恩华珍藏。2012年,刘恩华女士目睹海珠桥历经80年沧桑,依旧雄伟地横跨在珠江上,发挥着沟通珠江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深有感概,于是将父亲保留下来的这件珍贵文物赠予祖国。这件胡汉民书写的“海珠桥”横幅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云看展|关于“海珠桥”,你知道多少?

小南发现,在经典电影《秋喜》中,海珠桥也是重要场景之一。导演孙周回忆,在还原海珠桥时,制作团队用电脑特效配合实地拍摄来再现历史。在炸桥片段中,一个空中俯拍桥面爆炸的全景是用电脑完成的,孙淳逃跑的镜头以及爆炸殃及渔民的镜头则是在新海珠桥实地拍摄的。

名人介绍

云看展|关于“海珠桥”,你知道多少?

胡汉民,原名衍鸿,字展堂,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是公认的“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曾经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广东省省长,是孙中山先生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期间的核心助手之一,曾代替孙中山行使大元帅职权,有“代帅”之称。

云看展|关于“海珠桥”,你知道多少?

刘纪文,原名兆熔,字兆铭,祖籍顺德,生于东莞。他早年留学日本,曾先后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华革命党。1923年,刘纪文曾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审计局局长兼金库长,后奉命赴欧洲考察经济状况,入伦敦经济研究学院、剑桥大学深造。1931年他参与成立广州国民政府,1932年任广州市长兼广东省政府委员。他担任广州市长期间,着力抓市政建设,主持市政建设委员会草拟全市道路系统和交通规划。海珠桥的建造,就是在他任内完成的,他还主持了盛大的落成通车典礼。1945年5月,刘纪文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57年4月12日在美国洛杉矶病逝。

历史回顾

云看展|关于“海珠桥”,你知道多少?

自古以来,珠江上没有架设桥梁,两岸来往全靠舟楫。近代,广州市区不断扩展,形成被珠江分割成三大部分的格局,不仅对民众交通来往不便,而且遏制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珠江南岸的商业与一切建设事业远难与北岸并驾齐驱,芳村一带更是一片村野。清光绪年间曾有建桥之议,1920年当局又再次提出。但局势动荡,资金缺乏,计划终未能实施。

云看展|关于“海珠桥”,你知道多少?

1929年,陈济棠主粤,林云陔出任广州市长,再有建珠江桥之倡议。1929年12月,海珠桥动工兴建,到1933年2月正式竣工通车。该桥桥身是两扇电动开合式活动钢桁架,利于来往大轮通过,开启或闭合一次仅需5分钟。规定每天定时开合三次,如在非指定时间欲开桥者,须交开桥费10元,军舰可以例外。

云看展|关于“海珠桥”,你知道多少?

海珠桥的建成,结束了两岸只能舟楫往来的历史。该桥落成之际,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胡汉民亲自为之题名。广州市政府将“海珠桥”三字镶刻在桥上,以纪其盛。

云看展|关于“海珠桥”,你知道多少?

如今的海珠桥上悬挂的“海珠桥”三个大字,正是根据此件文物制作的。

【整合】黄堃媛

【来源】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 黄堃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