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不能強國,李蘭娟院士建議把高薪給一線科研人員,你認同嗎?

中學教育研究工作室


認同,盲目追星有什麼用,只能給那些明星帶來賺錢的機會,你自己又能得到什麼,還不如多去關注那些為國家做貢獻的人,因為他們我們過的日子才踏實,有了他們國家發生任何困難,他們能夠出現在第一位。


信陽小哥


其次, 我先表個態,明星不能強國,我非常認同、贊同和奢同李蘭娟院士的觀點。

第三、通過這次疫情,我們真的急需重塑偶像觀!

前段時間看到一句話:懷念明星佔據頭條的日子,因為那個時候至少國泰民安。

是啊,不可否認,只有大環境穩定,人們富足安樂的時候,人們才會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娛樂上。

也因為明星、網紅們很多都名利雙收,所以更多的人想盡辦法進入這行,把成為明星網紅,當成夢想。

可經過這次的疫情,或許很多人的三觀被重置了。

我們開始思考:偶像這個詞,除了能滿足個人情感訴求之外,是否也該有更多的價值?

我們追捧、尊重、捧得高高在上的偶像們,在真正危難時刻到來之時,他們的唱歌跳舞演戲,好像都失去了意義。而那些以前被稱為是“服務員”,治病救人卻被苛責“服務態度”,被毆打,被謾罵,被砍殺的的醫生護士們,在支撐著人的生命。

科學家在研究病毒、研製疫苗,軍人在護衛/運送物資,建築師建築工人在搭建醫院......

企業公司,以億為單位捐贈,空出生產線緊急趕製醫療物資,利用他們全球的資源運送物資回國,架網線裝器材,小企業或個人,上噸的蔬菜、免費運送支援。

可看了看數據,個人年收入抵得上一家中型公司的明星,可能只捐出了半集片酬。除了韓紅在第一線之外,其他的好像除了發條微博,大多都銷聲匿跡了。

不是說追星就是錯,只是在這次疫情災難面前,我們開始思考:

真正能在危難時期撐起國家的人是誰?真正該稱為榜樣、偶像的人除了明星還有誰?

前幾天看到了一段話:

一個國家的興衰,衡量標準不是明星收入的高低,而是這個國家的教育、科技、醫療水平。

教師、醫生、軍人、科學家,這四類人,相比唱歌跳舞的明星來說,更撐的起國家的脊樑。

他們值得更高的收入,他們配得上,大眾的崇拜,他們也該得到,更多的尊重。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一點幫助!


許你一生安好1


首先說明我的觀點:理解這個想法,不贊成這個說法,反對這個做法

第一:為啥理解這個想法,因為在關鍵的時候,總是一線科研人員特別付出解圍,尤其在重大疫情面前,一線科研人員體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救災,甚至救國,救人類,這種難能可貴的奉獻精神我們有目共睹,所以這個想法應該大家很多人也是能夠理解的,同樣我也持相同的觀

第二:為啥不贊成這個說法,其實本來想說反對這個說法的,但這個說法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所以就說是不贊成了,那麼為啥不贊成呢,【1】明星不能強國不贊成 ,強國分為很多種,一線科研人員固然做出很大貢獻,起到強國的根基和基礎作用,咱們都必須承認,但同樣很多明星也起到很大的宣傳推動,同樣強大了我們國家的形象,發揚了我們的文化,這也是一種強大,就包括今次的疫情,韓紅帶領的基金會為疫情做出的貢獻同樣也有目共睹,在國外很多的明星通過關係募捐物質,紛紛投入疫情現場,我們更不能視而不見,再就說沒有疫情災難時候,同樣很多的明星大腕也同樣在各自的領悟以不同的方式在“強國”,讓我們的中國🇨🇳形象越來越有彩,越來越光輝,不用舉例吧,再者其實科研人員和明星本來就不是矛盾的稱謂,儘管明星不一定是科研人員,但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卻成為了”明星”!你能說屠呦呦不是明星?袁隆平不是明星?所以說都在強國!都在不同的領悟和行業越來越強大著我們的中國🇨🇳。【2】高薪給科研人員不贊成,因為首先現在科研人員薪水就不低,可能和所謂的明星收入有差距,但不代表收入低薪,因為國家從來沒有忘記科研和教育的投入,無論科研設備還是人員待遇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再者說了,強大國家不僅是科研人員一群人可為,還有很多其他群體共同才可為。

【3】高薪和高收入不僅是一個概念,明星的收入是自己努力的結果,科研人員同樣鼓勵科技轉化,當今市場經濟,經濟收入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市場,而不僅是財政支出決定。

第三:為啥反對這個做法,因為如果這麼做,全國僅僅靠科研人員就能強大起來嗎?不可能吧,同樣需要各行各業齊心協力,共同團結一致精誠合作,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強大起來,所以我們可以有側重,但決不能以點概面,一定要顧全大局,宏觀調控,國家強大才會日新月異,突飛猛進,成為全球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共同打造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說的這些你贊成嗎?敬請留言討論


米嫂拉米嫂


這是好事呀。

科研人員和明星都是在做事情。

明星目前可以多賺錢,只不過是因為她/他們離用戶、離市場更近一些,受關注更多一些。

如果我們的分配製度因為誰離市場更近一些就可以多分一些錢,這本身就不公平、不合道理。

很多人在幕後默默做事,他們的業績不一定能夠完全用當前市場流通的價值來衡量,所以國家應當對收入體系有適當的調節,使得:即使離市場較近的人可以多接觸到錢的流動,但是要通過稅收進行調節,讓那些在背後做事的人、在做技術創新和科研的人可以安心工作,不必為了錢而丟下自己的專業——術業有專攻,不要因為某幾個科研人員下了海辦起企業來,就寄希望於大部分科研人員能夠自己從市場上賺錢,因為他們不是幹那個的,賺錢是經濟組織如企業的事。

此外,也不能說搞科研就一定可以得到高薪,還是應當有一套考核體系,把高薪給那些多出成果、為國家和社會貢獻大的人,這樣整個社會才能豎立起積極向上的風氣。

如果把國家看作一個巨無霸企業,那麼,技術(科研/開發)、管理、經濟、藝術、行政,只是不同的職業路線而已。在前進的道路上,可以給有能力、貢獻大的人更多的機會和責任,當然也應當給他們更多的報酬。

所以,我們期待著,國家能夠有一個更公平、更能促進全社會創造力的職業收入分配體系,既能保障國計民生的事業發展,又能與市場結合,而不僅僅是臨時為了解決一些抱怨,就調一調某些人的收入水平,這樣不解決根本問題。


瓏荃堂


認同。科學研究人員付出的辛苦,為人民做出的貢獻,是偉大的,他們應該享受高的代遇。


何昌錄


科研人員只是社會的一部分力量。科研成果依然需要轉化,而推動社會發展,國家富強的力量應該屬於無數中小企業,那麼是否考慮給這些企業家高薪呢?一線科研人員費用已經夠高了,國家給了科研人員大量科研經費,對他們而言,科研幾乎就不缺錢。相比較明星來說,他們收入確實低,但是對於科研人員來說,真正出成果的科研人員,專利費這些也不低。我覺得對於科研人員,社會應該給予的是更多的關注。


小戴商業論壇


我也認可這樣的建議,畢竟明星只是靠臉吃飯,科學家是為國作貢獻,有時還會獻出生命的。

明星有時把握不住誘惑,還會給社會帶來負面的影響,現在許多年青人拜星族太嚴重了,這對社會的影響也會有的,我認為。如果國家把高薪水補在科技人員項目中是對國家強盛的基料。





Y水仙花


我認同。“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只有把自然力和自然科學併入生產過程,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鄧小平同志又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論斷,綜觀世界和我國實際,只有科研投入精力大,科研成果尖端,才能轉化成為現實,國家才能強大,世界頭號強國就是強了科技。所以要把高薪給科研人員,科硏人員付出的代價太大。明星的工作,也有付出,屬於意識形態領域,不可能強國,強國只能靠科學技術的力量。


祁發亮


就我個人而言非常贊同李蘭娟院士的觀點,我們這個時代需要英雄,需要真正的大明星,如鍾南山院士,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們是真正的國士無雙,我們國家需要更多想他們一樣的人,我們國家應該更加尊重人才,呼籲現在的明星認識到什麼是真正演員和藝術,科學的引導大眾,為中華的偉大復興而努力,而不是盲目追星!


嘆逍遙


院士說得這句話只是代表了她本人和部分民眾的心聲,關於片籌的多於少,這是某些企業和片方的一種炒作,一種名人廣告效應,就如同電視廣告一樣,虛假傳銷廣告不是還在熒屏上每天滾動嗎?高額的廣告費誰買單,還是消費者。對於院士提出把高薪給科研人員,這話很實際,只要對國家和民族有突出貢獻的都應該重獎,超出明星片酬十倍百倍,讓大眾能夠看到什麼是精忠為國,什麼是正能量。至於明星高片酬,出臺個最高片酬限額就可解決,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中國不確的就是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