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力量叫堅守

有一種力量叫堅守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11日訊 2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頻連線湖北武漢抗擊疫情前線。他說,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歷史上從來沒有被艱難險阻壓垮過,只要同志們同心協力、英勇奮鬥、共克時艱,我們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鬥爭的全面勝利。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英勇的武漢人民戰鬥在城市的每一個街巷、醫院、社區和樓宇。他們恪盡職守、勇於擔當,他們不懼危險、不辭勞苦,他們敢於犧牲、敢於放棄,他們守望相助、萬眾一心……正以各自的英雄行動,堅定地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抗疫前線,每個崗位都是陣地,大家恪盡職守,盡心盡責

江漢區漢興街民航里社區黨委副書記童嵐,身為一位殘疾人,累病了好轉後,又到一線戰場。期間發熱,他把自己隔離在辦公室工作。

從大年三十開始,全天候迎戰。1月28日夜間,童嵐突感發熱,走路都困難,低燒37.5度。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把自己隔離起來,同時還通過手機密切聯繫工作。經過休整和醫院檢查,原來是虛驚一場,只是連續工作後的感冒症狀。

最近,童嵐在得到醫生的許可後,再次穿上戰服,回到一線,回到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場上。“我要和社區群眾在一起,這個時候,我們社區工作者也不能輸啊!”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不哭,我只能把8個月的女兒記在心間。”武漢協和醫院婦產科醫生李薇薇正堅守在防疫一線,她將女兒託付給河南項城孃家老人照顧,心中的思念化作了“打贏疫情阻擊戰”的必勝信念。

李薇薇在得知要支援疫情一線,她和老公連夜把孩子送給姥姥照看。臨別時只能抹淚轉身,毅然下樓。連續工作數日,李薇薇說:“工作很辛苦,口罩、護目鏡戴著臉都是疼的,一天都難上廁所,但想到能讓更多的孩子與父母平安相見,一切都是值得的。”

江漢區萬科園方小區值班經理劉倩,一個90後姑娘。小區正處在疫情中心地帶,人手嚴重緊缺,她需要每天在小區處理緊急事情,還要為獨居和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送菜送藥送物資。“業主安居樂業,幸福安康,就是我們工作的目的。”

抗疫前線,每個人都在堅守自己的陣地。市公安局江岸區分局臺北派出所的民警王倩,在得知防控形勢嚴峻後,主動請戰,從老家武穴緊急趕回武漢,途中經過5道路卡,最終回到工作崗位; 90後西安人李惠潔,一個人生活在武漢,是G-Super綠地優選超市武漢綠地繽紛城店的店長,仍就帶領全體超市員工保障超市供應;25歲的於海濤,是哈囉出行的一名單車獵人,在每天早晚高峰前半小時,都會到醫院附近把散亂的車擺放整齊,給醫務人員出行提供方便讓出綠色通道……

克難攻堅,每個人都勇於擔當,大家犧牲小我,挺身而出

為了能夠隨時進入最危險的感染區工作,疫情暴發以來,武漢協和醫院超聲科的女醫生們你幫我、我幫你,都把頭髮剪短了。

11日,超聲科主任謝明星說,超聲對新冠肺炎病人部分致命性併發症的診斷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對排除非新冠肺炎的發熱也能起到一定鑑別作用。協和醫院西區是收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定點醫院,超聲科的醫護人員要到隔離病房對病人進行診斷。

“實話實說,因為要面對全院各個科室,接診的病人數量也多,超聲科醫生檢查時,與病人零距離接觸,接觸時間長,加之目前醫用物資緊缺,職業暴露風險甚至超過了臨床醫生,這個專業在疫情中的作用與相應的防護,也是一個不易引人關注的灰色地帶。”謝明星說,在這樣的現實狀況下,科室200多名職工沒有退縮,讓誰上收治確診病人的隔離病房,誰就立即接下任務。有的醫生過年前回了老家,也主動想辦法,最終返回武漢加入戰鬥。

在這場看不到硝煙的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無數人挺身而出,與這座城市一起戰鬥,展現了各自的擔當。

“我們是2月8日中午接到的黃陂盤龍城省委黨校隔離收治點的建設任務。”11日,武漢地鐵集團副總經理王金峰說,接到任務的那一天,已經是他把辦公室當家的第四天,此前他已參與多個類似項目的改造建設任務。

任務就是命令。王金峰率領的武漢地鐵建設團隊再次轉戰,僅用時28小時,他們就完成了6層樓114間房20公里電纜的敷設,為隔離收治點及時投用打下基礎。

地鐵停運,但武漢地鐵6號線司機劉欣一直戰鬥在社區。他下沉到保利城社區服務,該社區此前已發現多例確診和疑似病例,人手緊,任務重。到社區報到那天,有戶隔離居民家裡食物存量不多。劉欣馬上主動承擔這一任務,乘坐社區保障車前往超市購買大米、麵粉、水果、雞蛋等400多元的生活物資,總重量約為20公斤。

緊要關頭,不容絲毫懈怠,大家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10日上午10點多鐘,武漢開發區沌口街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李莎在下班的路上,特意繞到父母居住的社區,透過一樓的窗戶,看到不到4歲的兒子隔著玻璃,嘟著嘴巴眼巴巴地盯著她,“好像很生氣的樣子。”

1月29日,大年初五,李莎和同事們投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鬥,已經14天沒有見到兒子了。武漢發起戰“疫”總攻,對確診、疑似、發熱及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收治和隔離,“應收盡收、不漏一人”。9日下午4點到10日上午8點,李莎上夜班。在這12個小時內,她和同伴轉運了15個病人到集中隔離點和定點收治醫院,“忙得像個陀螺”。特別是有時候在社區門口一等就是一個多小時,感覺都冷到骨頭裡了,“送完病人返回時,我都是蜷縮在轉運病人的公交車座椅上來保暖。”

這幾天,李莎一共轉運了54個病患。“每天一趟一趟地往返於社區、隔離酒店和定點收治醫院之間。雖然身體並不是很好,但也沒聽說她叫過苦、說過累。”在沌口街衛生服務中心,包括離退休人員在內的50多名醫護人員都衝上了第一線:預檢分診分流病人,為病人打針輸液……

在江岸區永青街瀋陽社區,居民們稱王銳端和她的先生李龍是“最美逆行小兩口”。

王銳端,永清街道瀋陽社區副書記,今年是她和李龍結婚的第一個新年。投身戰“疫”,王銳端一天沒停歇。李龍做好一日三餐送到社區,有時還搭把手當起志願者,忙到深夜再陪她回家。社區66歲居民曾某發熱求助,救援車輛到達,十幾分鐘不見患者下樓。曾某體重150斤,神志不清,已無法自主下樓。無論誰來揹她,都承擔極大風險。危急時刻,王銳端想到了老公。李龍穿上簡單的防護服衝上樓,把老人從五樓背下、送上救援車。

所幸老人雙肺並未感染,因癲癇發作在醫院昏迷不醒,如果再遲一步,後果不堪設想。

疫情當前,每個人不做局外人,大家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31歲的邵勝強,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第一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自2月3日以來,他在網絡上義務當起了有關新冠肺炎的諮詢師。平均一天十幾個諮詢,關於症狀、關於注意事項、關於治療手段等,有時凌晨一點還會接到問詢電話……

“想告訴大家的是,不要盲目恐慌,放平心態,理智積極面對。冬天一定會過去,春天也一定會到來。”24歲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賈娜在微博上發表長文,回顧自己11天內從發現感染,到居家隔離,最後依靠藥物和自身免疫力成功痊癒的故事,鼓舞了很多正在同病毒抗爭的人們。

自助者天助之。疫情突如其來,正身處暴風中心的武漢人,在不可抗拒的壓力之下,互相鼓勵打氣,助人與自助,彼此支撐。

前不久,志願者小宋發的一條朋友圈,感動了不少網友,“天很灰,但心很暖”。那天,小宋最後的任務是送一位同濟的護士去醫院。

“你們志願者只有口罩,沒有防護服嗎?”“沒有,物資比較緊張,口罩夠了!”“出來做志願者不怕麼?特別是還要跟我們醫護人員這種高危群體一起。”

“說不怕那是假的,我知道你肯定也害怕,但你甚至都沒有選擇的機會。我選擇做志願者,是希望你們在戰場一線感到孤獨和恐懼的時候,回頭一看,身後還有許多勇敢的人,陪你們一起在戰鬥。”

這位護士小姐姐沒有說話,車裡正好響起《夜空中最亮的星》,她低聲哼唱著,小宋從後視鏡偷瞄了一眼,她正望著車窗外,臉上早已佈滿淚水。

到了同濟醫院,“你等一會。”幾分鐘後,護士小姐姐提著一袋口罩和幾件防護服放在了小宋的車後座,便回頭走進醫院大門。

在城市的另一個街區,43歲的楊斌載著沌陽街新民社區的楊婆婆,輾轉三家醫院,兩個小時來回奔波,終於將急需藥送到了婆婆女兒手中。而後,楊斌又順路從朋友那裡拿了一些蔬菜,讓老人帶回家。楊斌是神龍公司的老員工,年前招募社區網約車司機,他主動加入,服務至今。(記者陳誠 張晟 高萌 李金友 統籌胡孫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