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讨论,中国发展中医药的阻力来自哪些方面?

任人说道


发展中医没有下功夫。

中医的学习周期比较长,中医学的高等教育应该一次设定12年,西医学5年,中医学7年,毕业直接是博士研究生。同时,在县以上行政单位都要设中医院和中医研究所,中医院也要设外科,外科包括针灸、刮痧、手术等。

中医学是实证性的医学,脱离了临床治疗,一切都是空谈。



旭照荷塘


中医阻力,不在中医本身,而是技术,加代替品,重点还有风险,76年我和一个有明的老中医谈过,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病情你说对了,为什么治不好,他说了两点,一没有他要的原药,二是风险。只能减量而为。我提了很多问题,两人,从喝酒到喝茶,再喝酒,只为我爱人治病。很多,很多问题。噢,最后他说,很多药材是经过处理,而我学的是用原药材…。


老侯


先讲个人对中医的观点,再分析问题,最后结论。不同意观点的不要往下看,没时间和缺乏基本逻辑和常识的人磨时间。我承认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1、如何看中医?中医是传统医学,是经验积累。所以中医中的药方,是有有效的,这不用质疑,这是几千年用人命堆出来的疗效。当然里面也有无效的,原因很多诸如安慰剂、幸存者、传播学等效应。穿山甲能通、蝙蝠粪便能明目就是典型的糟粕。其次、基于经验总结出的理论,与传统文化中的五行阴阳的结合,那就是一种世界观而已。但用这种理论来指导研制新的药方,呵呵那就是搞笑。

2、中医的发展,主要有这几个问题。1、更好的治病效果,不讲疗效讲爱国的都是耍流氓。2、寻找更多的药材和药方,不然谈什么发展?3、更有效的培养人才,没人继承就没了。4、整理传统,留精华去糟粕。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新的理论。

3、现状:

3.1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个不清楚。但中成药确实是一大进步。吃药更方便有效,药质量稳定,也证明了中药可以标准化,也有了双盲检测的可能。所以说中药不能双盲的也是在耍流氓,不是不能而是不愿。 至于现代技术检测手段,当然要用啊。降低医生诊病的门槛,拿刀的打不过拿枪的,这是战争打出来的经验,无需质疑。

3.2新的药材和药方,这个很差。现在放眼全球,中国以外的植物动物有多少入药了?有多少基于这个的新药方?估计西洋参是最后一个新药材了吧?不要说没有,金鸡纳树皮就是典型的东西。还有东南亚的土方、非洲巫医的有人去看过一眼吗?

3.3更有效的培养人才,这个只能说有在培养,但基本还是传统的医书,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几百年上千年了,又不是哲学书籍,要治病救人的应用学科,这些书作为中医史学没问题,用来看病?是不是太过时了?学一辈子也学不透怎么去看病? 目前中医院教大量西医(其实是现代医学)知识,这个对中医发展是有好处的,学贯中西,睁眼看世界才能成为大医家。

3.4整理传统,留精华去糟粕,这个极差。老祖宗的书不敢改啊。我去,出个勘误,补遗不行吗?蝙蝠粪便入药是不是应该注明有可能存在大量病毒,84消毒液或高温杀毒再用?

至于新理论,以现代医学、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中医,识别有效成分难道没有意义吗?虎骨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总不至于中医就等动物园的老死的老虎骨头吧?人参皂酵素到底是不是有效成分?是的话直接人工合成就不用野山参了啊。

最后,中医针剂直接打进静脉的别用,99%以上都不是有效成分,打进血管里。这个和血管里打洗衣液也没多大差别。就算按现有的据说先进的理论解释说中医的有效成分是大分子聚合物,那也不是应该注射进血液里的。因为大分子聚合物不可能通过消化系统(内服)和皮肤(外敷)原样进入血液!

所以针剂弊大于利。

建议双盲检测药方,分离药材有效成分,中成药,以现代医学解释和提高中医才是正路

所以,制约中医发展的是在中医传统路上抱残守缺的专家(不肯改进医书,又阻止他人去改,这个涉及地位和话语权),把中医和爱国等同的脑残粉,为了解释而牵强附会又不肯做实际的双盲大数据检测的伪研究者。生硬的中西结合,发明中药针剂的从商业利益出发的急功近利者。

至于不信中医的,连理都不理你怎么可能成为中医发展的阻碍,压根不在同一个维度啊。


懒爸爸育儿日记


这个话题特别好,俗话说,久病成医。

估计这就是中华民族,中医的博大精深。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云南白药”,传说,一个上山採药的民间老中医,发现两只老虎打架,受伤较重的那只老虎,找到了一种野草,用嘴咬碎后吐在伤口上,这种草药被採药的老中医发现后,添加到外伤用药的方子里,疗效显著,成为了一种神药。

由此可见,中医不是单纯的书本理论,主要是实践,人们常说的久病成医,估计就是这个道理。

要问中国发展中医药阻力来自哪些方面?本人觉得,主要是来自于文凭,因为现在是一个文凭定终身,没有敲门砖什么也干不了。

如果像古代打擂台一样,每年搞一次中医擂台赛,一定能够促进中医中药的健康发展


好讲俗话实话


这个时候能不能放大一些?如果可以放大,我真的想好好说说。

医者父母心。

没有这种想法绝对做不了国医圣手,中医自古就是穷人看病,富人花钱。中医的没落我一直想找个理由,那就是标本兼治。而兼治就已经不适合这个快节奏的生活。

我很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庸医也治病"。

小时候我清楚记得,很多病是不用吃药的,也更清晰记得很多江湖医生治疗疑难杂症。

那个时候大凡中医,不用看什么检查结果,三个手指就能知道八九,再加问几句话就敢抓药,母亲那个时候总是说吃别人的中药不管用,只有焦庄焦连举的,只是比别的地方贵一点,而药包也比别人的看起来大一些。后来我明白,他是把药剂量加大了!!!

女儿一岁左右口腔溃疡,吃了几天西药也没好,我抱着女儿去了焦庄还有一个江湖郎中家,我清楚记得人家看了一眼女儿的嘴里,回去拿了一个铜鹤,让女儿含着铜鹤的嘴,然后一按机关,女儿哭的声音我都想打人,人家告诉我不用来第二次了。

大约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和弟弟每天吃很多梨,结果我们两个都出现了像现在说的带状疱疹一样,一圈一圈的向外套,我们那里有个中医叫"光举",光举给配了一种药,开始抹上忘记了什么颜色,但半个小时后就开始变黑,漆黑那种,两天就好了,只是后来那种颜色在身上待了十来天。

那个时候好像发羊癫疯的人很多,你见过或者听过把病人头朝下吊起来在树上的吗?我真的知道。

这些后来不让治疗了,是因为某一年国家实行了医师资格证才能行医,没证的看病要犯法,所以,,,,

都是证书害了中医,因为那个时候中医都是言传身教,代代流传。

其实中医真的很简单,三个手指就知道木火土金水,心里就明白肝胃心脾肾,什么是亢,衰,平,弱,丝。

中医作为国学,国医,国粹,早就被哪疼医哪的西医替代,而现在的医生也忘记了阴阳调和,制约均衡。

很多时候我都想,如果哪天放开政策,我也会真的开个私人诊所,或者开方不卖药,只卖有钱人那种。

当然了,我更会重新写一副千百年流传的对联"但愿世人皆无病,不怕架上药生尘"横批






山昌正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肚子疼为例,中医问吃什么,啥时候吃的,再看难受程度,角色,还会脉象,有八九成的把握再让你去拍片或者抽血,西医先去抽个血,再去拍个片,看不清再去核磁共振,这里没事,再拍别的地方片子。区别太大了。去趟医院跟去地狱走一趟一样,钱不少花,病也不好查。


一梦醉千年80708926


我个人认为,限制中医发展的是政策,古代没有行医资格证,但是那时候遍地医生,名医辈出,现在一个小小的证件就阻挡了中医的发展,有资格证的不一定就是良医,只不过它是符合了发给它资格证的条件,没有资格证的也不一定就是庸医,它只不过是不符合发资格证的条件而已,古代华佗、孙思邈、扁鹊、张仲景、李时珍他们都有行医资格证吗?医术不是有理论就行,还得有实践和经验,行医资格证只是根据医学理论和医学常识来判定是否符合发放资格证,所以行医资格证不是医术的护身符,它是医者的通行证。


纵横D捭阖


约束中医发展原因是:例一:广靠书上的知识,不实践药性掌握不是很明白……例二:…例三:很多中药材是生长大山中,一种药会随气候丶地域丶不同季节药性不同,书上只讲一些,大部分知识还是自己去山中找,可靠书读本知识好的人拿到行医证后还会吃苦去认真学中医吗?(绝大部不可能)……例N……总之制约中医发展原因专家们他们是知道,不愿改或有人想改变阻力大,2020年新冠状病毒横行霸道,按中医几千年精华是能极时控制住病情,可事实却不如愿,原因有二:〈1〉多年轻视民间中医,不发证,不给他们出路!一旦发现行医,疗效好也立马抓,定性为非发行医,把别人药方偏方强迫居为己有,(可没想到拿到方子你也不会用)!〈2〉民间中医多年打压,造成大量药方消失,新的医方无人去研究(因:许多植物药性没有记录在药典中),疫情发生时不向民间征寻偏方,药方!总之以上制约中医发展一些因素!


归来的海王星


中医药是中国历史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说发展阻力,其实这个用词不太准确,在中国并没有多少人去阻碍中医药的发展,只是传统的中医药治病模式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中医诊断没有完全结合现代的科学诊断技术,在诊断过程中应该根据印象诊断结论开出针对的科学检测和相关的辅助检测来准确地断定病因病状,二,在中药应用上须要大大的改进,西药不仅品种比较多,而且都是具有针对疾病的特效药,见效快,还可以通过输液进行大剂量用药,但它有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而中药的安全性是最大优势,但老的用药方式不但麻烦,而且病人也难咽,可以将老式的一病一处方使用方法进行改进,针对各种病证制定各种安全的小配方,并用现代加工工艺制成药片,然后由医生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大组方,这样既方便又实用,用药也规范,而且比西药更安全,市场竞争力也就更强,三,加大中药提取物静脉注射的研究,提高中药的疗效水平,把这些事都完成了,中医药发展就没有了阻碍,想不发展都难。


为进步而奋斗


中国文化,不管是中医,还是道教,还是各种文化,基础就得学10年,实践还得10年,学的范围广还深,不是什么人都有毅力坚持下来的。这个时代都喜欢快餐,恨不得抖音一分钟世界全知晓。

有个节目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师傅说,古代的制作的盘子现代不是制作不了,但是手工需要一个人专心做20年才能做成一个盘子。现代人谁有这么大毅力和心性。谁会牺牲20年换个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