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嬰兒時期究竟是媽媽帶好還是奶奶帶好呢?

大寶小寶150420614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自己比較好的

1、自己帶想怎麼帶就怎麼帶

自己一個人帶的話育兒觀點不會有衝突,比如穿不穿尿布溼呀,喝不喝奶粉呀,要不要綁腿呀,要不要提尿呀,睡著了是放著還是抱著中,太多太多了等等

2、不用跟婆婆共處,減少矛盾的發生

不用想著怎麼跟婆婆相處,減少婆媳關係的矛盾,我婆婆之前給我帶到了5個月,我非常感激她,但是我們的育兒觀念不一樣,進而婆媳矛盾就來了,老公也成了夾心餅乾

3、自己帶孩子才跟你親呀

我老公的哥哥的兒子從3個月開始就是我婆婆在帶,他爸媽常年不在家,現在12歲了,跟爸媽可以說是沒啥感情的,反而跟他奶奶感情很好,這個很正常誰帶跟誰親嘛!

所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自己帶吧!


慧慧媽媽


嬰兒時期是媽媽帶好還是奶奶帶好?我覺得要是自己有條件,當然是媽媽帶好。

我家大寶自己帶到六個月就斷奶了,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給奶奶帶,可沒成想奶奶給他傳遞的都是些不好的習慣。每次一回到家,一天沒見著寶寶多想抱抱他,可她奶奶一下就搶過去,不讓我抱。更氣憤的是寶寶11個月的時候,他爺爺喝酒,居然用筷子沾酒給寶寶添,嚇得我趕快制止了,這麼小的寶寶能沾酒嗎?結果他爺爺奶奶還把我說一通。當時我心中就在想,不會把寶寶留給奶奶帶了,再苦再累都要自己帶。


經歷過大寶的事件後,二寶一出生就是我自己帶,不管是給寶寶洗澡還是換尿布,在月子裡這些都是我做。奶奶沒有插手任何一件事,因為大寶都沒要她帶,二寶想帶都是不可能了,她心中一直耿耿於懷。遇到這樣的婆婆,我也無可奈何。

畢竟老一輩的思想觀念陳舊,和年輕一代有差距,她們會過分溺愛孩子,護著孩子,這樣會給以後自己教育孩子帶來難度。所以,如果有時間,有條件,還是媽媽帶孩子好。


羽妞媽


從題主描述中不難看出,題主雖累但很快樂,陪伴孩子的樂趣無窮,錯過的話就會永遠錯過了。我始終認為媽媽帶的孩子遠比奶奶帶的孩子更好。

第一、依賴性

媽媽本身就和孩子有著特殊的關係,在嬰兒時期,孩子看到媽媽的臉會微微一笑。直到孩子會認人,會爬會走等,孩子第一時間找的是媽媽。假如,將孩子給奶奶帶的話,會如何呢!

第二、自律性

我兒子從小到現在一歲六個月一直是我自己帶的,雖然精神上有些累,但心裡很快樂,尤其是現在過年期間,走親戚時和其他孩子(奶奶帶的)對比過後,我非常自豪,兒子自覺性比較好,非常有眼色,親朋好友都誇兒子攢勁。

第三、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嬰兒時期,陪伴孩子的人對孩子的性格影響非常大的。多多大多數是奶奶陪伴的,別的不說,就說吃飯問題,從來都是從人前吃到人後,經常是奶奶追著孩子餵飯吃,一頓飯吃下來就得一個多小時。而我兒子吃飯時,搬個板凳坐上吃飽了就去玩,我不會跟他屁股後邊追著喂。從小事就能看出孩子的性格和習慣。

我一定會堅持把孩子帶大的,累點苦點沒關係的,只要能陪伴孩子童年最美的時光就好,對他對我們自己都非常重要。


果果的媽咪


當然是媽媽自己帶好。



為什麼?

原因一:媽媽和孩子是最親密的人,從懷胎十月一直相伴,媽媽的聲音是寶寶最熟悉的,媽媽的味道是寶寶最喜歡的,在媽媽身邊才有安全感。

原因二:現在都講究科學育兒,奶奶那一輩有奶奶自己的代法,媽媽們有自己新的育兒觀,育兒方法和觀念上存在衝突,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還是自己帶,這樣婆媳關係會更加和諧,家庭會更加和睦。

原因三:媽媽自己一人帶娃,勢必比較幸苦。這樣寶爸才能更多的參與進來,如果有老人幫忙,爸爸們就會推卸責任。爸爸的參與能增加成就感,對孩子成長有很大益處。

孩子的成長需要媽媽細心的呵護,在孩子出生的前六年,多多陪伴孩子,一轉眼孩子就長大了,孩子成長無法重來,我們做父母的要珍惜這短暫的美好時光。


飛魚育兒筆記


當然是媽媽帶好啊。

小孩子要帶才會親,誰帶的多就跟誰親,你想讓孩子和媽媽親就多帶帶。

小孩子才幾個月大不要以為他們感受不到哦,孩子是有高度感知能力的,誰帶了他對孩子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別的人怎麼買東西都有生疏感。

我就發現啊不管是媽媽奶奶還是外婆,帶的最多的人是對孩子最兇的那個,因為瑣事很磨人。但怎麼兇孩子還是最黏帶得最多的人。可見孩子對大人的需要。
再說了孩子的嬰兒時期那麼可愛,媽媽錯過了想補都補不回來了。我現在都經常想起我孩子幾個月的時候,最萌最可愛就是嬰兒時期了。媽媽們不要錯過哦。


小美妞的老媽子1


肯定是媽媽帶更好了,這是毋庸置疑的。自己一個人帶兩個孩子肯定會很累,能不能讓爺爺奶奶隔段時間過去幫忙(我一個人帶孩子,有時婆婆過來做做飯,孩子都是我負責),但教育孩子方面還是主要媽媽負責。 原因如下:

1.寶寶安全感的建立至關重要

孩子成長的頭三年是非常重要的,媽媽作為孩子最親密的撫養人,對孩子安全依戀的形成至關重要。小嬰兒生來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他在和媽媽的互動中逐漸形成依戀模式。如果頻繁更換撫養人,則他不知道和誰建立安全感。很多小孩喜歡粘著媽媽,她其實就是在確認媽媽是否愛他。

2.育兒觀念差異

新一代的父母和爺爺奶奶在育兒觀念上不可避免會有很大差異。我們崇尚科學育兒,如果是愛學習,積極接受新事物的爺爺奶奶還好,否則在育兒觀念上的分歧會引發很多矛盾。與其自己累一些也不要增添這些煩惱。

3.孩子的成長不可逆,享受孩子完全需要我們的時光

不必羨慕那些扔給爺爺奶奶帶孩子而自己瀟灑的父母,他們偷的懶也遲早是要還的。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而且孩子真正完全需要我們的時光並不長。等孩子不粘我們的時候,等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圈子的時候,我們或許還會有些小失落呢。


Emma成長記


如果條件允許,當然是媽媽帶孩子更好啦。

首先,媽媽和寶寶之間有著最天然最純粹的情感連接。早在十月懷胎的日子裡,寶寶和媽媽就緊密聯繫在一起。寶寶熟悉媽媽的聲音,熟悉媽媽的氣味,甚至對媽媽喜歡吃的東西也早有了解。40周的相依相伴讓媽媽自然地成為寶寶出生後最依賴最信任的那個人。


其次,寶寶出生後的幾年裡是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時期。天性使然,媽媽全心的愛會讓寶寶感到安全。而這種安全感的建立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所以千萬不要認為你的陪伴是無用功,對寶寶來說這絕對是寶貴的財富喲。

最後,媽媽帶寶寶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大好時機。在這個時期內該上的親子課如果因為媽媽沒辦法親自參與而失去機會,那麼將來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修補,實在是得不償失。

總之,只要條件允許那麼一定要珍惜機會。對了,最後還有一句,寶寶的爸爸一定也要參與到育兒大軍中來哦。


漠小西育兒時間


我也覺得是媽媽帶好。

我的寶寶就是我自己帶到1歲半的,雖然不能說養的很好吧,但是我自己很滿足了。

第一,寶寶很健康,抵抗力很好,很少生病,愛玩,愛笑,見到陌生人會主動叫爺爺奶奶(不會叫叔叔阿姨),去廣場上會跟著奶奶們跳舞,很快樂。

第二,養成了好的吃飯習慣。從他六個月起我就把他放在餐桌椅裡,讓他習慣坐餐桌椅,給他水果,餅乾讓他邊玩邊吃。現在一到吃飯時間,他就很興奮,乖乖的坐在椅子裡自己吃飯。雖然弄的滿身都是,但是沒關係,不就多洗幾件衣服嘛,總比追著寶寶餵飯要好很多吧。

第三,寶寶很乖,有安全感。每天早上出去上班,寶寶都會給我們搖搖手,說再見。奶奶帶起來也很順手。

不過,也要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了,不能一概而論。總得來說,媽媽帶更有利於培養寶寶的好習慣。


曲水流觴98


孩子在嬰兒期,一般在一週歲左右,斷奶時是一件很痛心的事情。為了給孩子斷奶,往往要採取多種措施才能完成。孩子的哭鬧,母親的躲藏,又是抹辣椒……終於斷下了,如果自己帶恐怕會出現前功盡棄的結果。因此,斷奶後的一年時間讓老人帶是正確的。理由是:寶寶的生活已經能獨立,吃喝拉撒睡都行了,更多的需要是如何快樂的成長。這期間如果你既要工作,又要帶孩子,你想一下你有那麼大的精力嗎?即便是你沒有工作,是個全職媽媽,你自己就能帶好孩子嗎?是不是還需要老人和你一起帶?假如和老人一起帶孩子,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往往會出現意見上的分歧,造成婆媳或母女之間的矛盾。得不償失。

另外,老人帶孩子,首先能保證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保證孩子大腦的良好發育;老人的性格大多溫和,孩子易接受,也有到於孩子心理的成長;老人帶孩子,可以減少兒女的負擔,讓兒女安心工作,多創造相應的價值,為孩子後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現在的社會是經濟社會,趁著老人能幫你帶孩子,你在社會上多打拚幾年,多積累經驗,多創造價值,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更何況自古就有“隔輩親”的說法,讓老人帶孩子,你還會有什麼不放心的?

我覺得,只要老人身體條件允許,願意幫你帶孩子,你就應該放一百個心地交給老人,你就不用有半點糾結。

但是,為了建立好母子(女)的感情,在老人帶孩子期間,你要經常到老人家裡看看,這樣既對老人是一種安慰,讓老人覺得子女對自己工作的肯定和讚許,同時莫讓孩子疏遠了你。

你覺得我回答的有道理嗎?有,那就放心地交給老人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