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近日一张疑似运油-20空中加油机照片现身,机翼外侧很明显可以看到空中加油吊舱,从以往公开消息显示该机型早在2018年前就已实现首飞。以运-20的产能看目前虽然没有办法一次性大规模生产很多,但我国关于各式先进机型的预研总是走在前头,所以运油-20真正面世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运油-20空中加油机

空中加油被称为战斗力的力量倍增器,我国起步较晚手头上能用于改进的大型飞机只有轰-6,因此早期改进而来的轰油-6作为歼-8配套加油机更多倾向于测试并保持拥有该技能。但是轰油-6先天较弱的载重造成改装后的油量相当有限,最大起飞重量75.8吨,可载燃油37吨、可供油量18.5吨,就算以腿短的歼-8为例大约可以为4-6架供油。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轰油-6

包括早期为歼教-7练习空中加油,更多是让大家练手。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歼教-7练习空中加油

到这里为止我们看到的都是软管加油技术,虽然已经打开了空中加油的门槛但太小的空中平台、以及软管加油方式对于战略空军的打造还是有一定制约。目前世界上硬管加油能力是作为战略空军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由于硬管加油具备高速燃油传输能力以及高加油成功率是软管所无法替代的,现实中也只有美国大量采用该技术。

那么问题来了运油-20上任后是继续延用软管加油还是采用硬管技术呢?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运油-20

其实这两者在技术上不是特别高精尖,只是看需求以及是否拥有合适的空中加油平台。以硬式加油为例6500升/分钟的输油速度可以快速完成加油,特别对于空中高价值目标或者需要快速执行任务战机,美国空军由于承担全球空中战略威慑任务。所以很多战略轰炸机、运输机、高空侦察机等都有长航程以及大载油量的要求,都要求有快速输油的系统作为支撑。

美国空军现役KC-135以及KC-10A是硬管加油机,最大起飞重量都达到110吨以上、最大航程7000-11000公里之间,最大载重量约40吨。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大型预警机空中加油

空军陆基飞机的远程机动,或者转场都是陆地到陆地或者横跨大洋等,出于任务紧迫性以及飞行安全考虑,凡事都争分夺秒空中加油也一样。所以我们所看到硬式加油都用在空军飞行中,包括下面B-1B、B-2、SR-71等。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B-1B战略轰炸机空中加油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B-2战略轰炸机空中加油

和美国空军相比海军的需求完全不同,由于海军航母战斗群的存在主力舰载机可以全球四处移动,对于空中加没的目的无非是增加作战半径,以扩大航母编队外层截击防空圈。前面说了海军以战术舰载机为主对于油量的需求不是非常庞大,反而是对一拖几的加油方式更感兴趣,因此以KC-130软管加油方式更受欢迎。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KC-130为F-18空中加油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KC-130为F-35战斗机加油

当然在大虫子F-18一统航母甲板之后,美国海军也普遍采用更加方便快捷的空中加油方式——伙伴加油,有点像空中计程车随叫随到。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空中加油的F-18战斗机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F-18给E-2C加油

总体而言选择哪种加油方式以本国实际战略需求为主,我国空军飞机目前来说没有远离陆地远洋作战需求,就算是轰-6系列需要前出第一岛链目前不需要空中加油,配属战斗机最多一次空中加油也可以满足需要。而海军航空兵目前已经实现了伙伴加油,可以确保正常任务需要,海空两军也就没有很迫切的硬管加油需求。

但是随着战略空军建设步伐加快,未来大型军用飞机对于远程作战需求的增加,虽然时间可能并不急但必然要求配套硬管加油技术。对于运油-20来说军工们早就展开了类似研究,大家可以看下图歼-20的空中硬管加油研究。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加油显控台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歼-20硬管加油模拟匹配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硬式加油

一切都以运-20的产量为准,如果运-20能够快速大批量生产,包括空中加油型号、预警机型号、侦察机型号等都能迎来井喷式发展。至于运油-20未来都有哪些加油方式,其实以目前战略空需建设需求软管、硬式我们都要。

运油-20服役后,未来将采用软管还是硬管加油方式

运20批量生产才是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