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戰“疫”群英榜(三):物資保障隊的“娘子軍”真贊

花都區發改局擔負疫情防控物資保障任務,保障醫務、一線執勤等人員及時領用到防護用品。

在隊伍裡,有這麼一群特別能戰鬥、工作響噹噹的“娘子軍”,她們發揮著女性特有的優勢:認真、細緻、能吃苦、有耐心,每天與時間賽跑,確保將疫情防控救治前線最需要的物資最快送達。


江靜: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

花都戰“疫”群英榜(三):物資保障隊的“娘子軍”真贊

江靜,花都區發改局局長,兼任區物資保障組副組長。她既當“指揮員”,統攬物資保障工作的各個環節;又當“戰鬥員”,帶領黨員幹部高標準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保障任務,加班加點到深夜是“家常便飯”,滿負荷的任務、連軸轉的工作,讓她感到能抽空“小眯”一下,都難能可貴。

對待保障工作任務,她的信條就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她鼓勵大家:“我們所有人要時刻與黨中央一條心,緊緊地與全國人民站在一起,做到‘組織呼我,我必應’!堅決完成物資保障任務!”


曾潔珍:心繫百姓“菜籃子”

花都戰“疫”群英榜(三):物資保障隊的“娘子軍”真贊

曾潔珍,花都區發改局總經濟師,負責對市場價格秩序進行監測。她每日帶隊深入各街鎮、各大超市和農貿市場,對糧、油、蔬菜、肉、蛋等生活必需品進行監測。

有一次,她帶隊到某超市監測,發現貨架上已經沒有洗手液等物資可賣了,這引起了她的警覺,她立即找到經理,告訴經理一定不能囤積民生必需品,缺貨時一定要想辦法拓展貨源,確保供應。為保障市場價格秩序和供應秩序,她牽頭制定了《花都區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米袋子”“菜籃子”保障工作方案》。


劉牧峰:全力保障物資供應

花都戰“疫”群英榜(三):物資保障隊的“娘子軍”真贊

劉牧峰,花都區發改局副局長,負責防控物資的跟蹤管理!平時愛笑的她,對防控物資管理,卻最嚴肅、最鐵面,在檢查中發現問題,她總是毫不含糊,糾住問題不放,必定當場解決!

一次,當她在檢查中發現某單位存在管理程序不夠規範、存放條件不夠衛生等問題時,她當時就撂出最“硬核”的話:“必須馬上改過來!防控物資就是救命物資!誰出問題,我就和誰死磕到底!”她說到做到,並當場指導整改,第二天,還殺了個“回馬槍”,檢查落實到位情況!工作人員無不為她對工作較真的作風點贊。


陳煥宜:堅守物資保障一線

花都戰“疫”群英榜(三):物資保障隊的“娘子軍”真贊

陳煥宜,花都區儲備糧管理中心主任,協助完善物資從接收到發放的全流程管理,讓物資保障工作向專業化水平靠攏,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縮減了物資保障到一線的時間。

每天,她都要將物資入庫、出庫、庫存等情況掌握得一清二楚,要求賬實相符、收發規範,她笑著說:“只有這樣,才能睡個安穩覺!”


程柳紅:哪裡有需要,我就在哪裡!

花都戰“疫”群英榜(三):物資保障隊的“娘子軍”真贊

程柳紅,花都區儲備糧管理中心職員,是保障隊伍裡的“機動兵”,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有呼必應”,不管是物資發放、臺賬記錄,還是到農村協助開展防控工作,她總是欣然接受,並且做得有聲有色,沒有出現任何差錯。

有一次,她被安排下村工作,發現村口設卡工作不嚴謹,馬上與村幹部聯繫,對工作進行了規範;發現村民使用口罩、溫度計方法不正確,她便耐心向村民講解使用要領,村民們聽明白了,會使用了,她才感覺踏實了。


蔡潔慧:確保物資發放“零差錯”!

花都戰“疫”群英榜(三):物資保障隊的“娘子軍”真贊

蔡潔慧,花都區價格認證中心職員,一個有著兩個孩子的年輕媽媽,在年幼孩子最需要她的時候,她舍小家、顧大家,一心放在保障物資的發放上,平時做事風風火火、大大咧咧的她,對待保障物資可細心了,她總是一遍遍地清點,一項項地登記,反反覆覆地核對。

有一次,某單位領取物資時,實際領取數與申報數有出入,她堅持一定要查清楚,並說服該單位修改申領表格後再領取。據瞭解,經她手發放的物資,沒有出現一例差錯!


羅燕君:身體抱恙,仍堅守崗位

花都戰“疫”群英榜(三):物資保障隊的“娘子軍”真贊

羅燕君,花都區發改局財務人員,負責物資的入庫、出庫登記,建立物資管理臺賬。早在去年底,她就因一場大病住了院,身體一直還在恢復中。當疫情防控任務開始後,她覺得物資管理工作自己最熟悉,也最合適,便主動請纓!

從1月26日至今,她沒有請過一天假,每天工作超過14小時,對所有物資做到一本賬、一口清。連續十多個工作日以來,本來體弱多病的她,為了工作,又瘦了一圈。同事們心疼她,讓她“悠著點”,她都簡單回覆:“任務緊要!我頂得住!”


徐穎華:為疫情防控貢獻一份力量

花都戰“疫”群英榜(三):物資保障隊的“娘子軍”真贊

徐穎華,花都區發改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做著大量繁瑣而具體入微的工作,每天既要負責將防控物資的配額逐一通知到70多個單位,又要協助做好單位的消毒、幹部職工的防護用品的分發等工作,她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普通黨員在重大任務面前的擔當。

每天早出晚歸,沒有時間照顧生病的孩子,只能通過視頻相見。但她還是堅強地說:“沒事的!現在是非常時期,欠孩子的以後可以補上;工作耽誤了,可不能補!”


正因為有她們的傾力付出,才讓防疫物資供應更加有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