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文 | 葫蘆爸

ID:Hulupapalove


主講:葫蘆爸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醫者仁心”是指做醫生的人,都有一顆仁德的心。


如今我們非常多的醫務工作者都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的一線,還有很多逆行者在義無反顧地向湖北前行。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我們除了應該敬畏自然,更應該尊重他們。他們在保護我們每個人,特別是孩子,在用自己的生命與病毒博鬥,從死神手裡搶人,給我們千千萬萬個家庭帶來希望。


“醫者仁心”有很多近義詞,比如“懸壺濟世”,是一個成語,出自《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


費長房是一個管市場的官員,發現有一個賣藥的老翁,門前掛一個大壺。有人來看病,就從中掏出藥丸,給人吃了,就好了。休市了,就跳進壺裡。


費長房覺得奇怪,就去拜訪老翁。老翁看他心很誠,就帶他進入壺中,裡面別有洞天,雕樑畫棟,美酒佳餚。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老翁向他道出真相:“我是世外之人,前來救世。”


費長房決心拜老翁為師,就跟著老翁學藝,就算是進入深山也不怕。


老翁笑道:“孺子可教,你可以醫治民眾了!”


我們可以看出,對於“醫者”的傳承,不是那麼簡單的,需要敬重生命,有高明的醫術,還需要有一顆濟世仁心。


正如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大醫精誠》裡說過:“人命至重,貴於千金。”在《備急千金要方·診候》裡還說過:“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


這兒的“中醫”和我們平時所說的“中醫”不一樣,我們說的“中醫”與“西醫”相對,指的中國醫學。所以,“中醫”既包括中醫,還包括上醫和下醫。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在非常早的《黃帝內經》裡的《靈樞·師傳》說:“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無病,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傳於後世,無所終時。”


明代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序》也說:“夫醫之為道,君子用之以衛生,而推之以濟世,故稱仁術。”


這也是我們今天說的衛生的由來,推廣開來就是濟世,也就是公共衛生 ,是國家安全。


道理是這些道理,那麼古代的醫生們又是如何做的呢?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這裡有兩個境界。


第一個境界,將心比心,體會病人之難。


據清代《友漁齋醫話》裡記載,浙江嘉善縣的名醫唐介庵,因為善用中藥“大黃”,被百姓們親切地稱為“大黃先生”。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大黃先生”非常仁德,給人看病,只要別人來請一次,下次就自己登門。出診時自備筆墨紙硯,自開藥方,免得病人還要出門去借。如果病人實在沒錢,他還搭上藥費。


有一次,看到一個病人天冷了還睡在竹蓆上,“大黃先生”就提醒:“別睡竹蓆了,為什麼不睡草蓆呢?”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病人不好意思,說因為沒錢買。


“大黃先生”回到家後,幫著買好了草蓆,派人送去。


第二個境界,醫人疼痛,更醫人之心病。


又有一次,有一個病人來請“大黃先生”,他已經寢食難安、臥床不起好一陣了。


“大黃先生”開了藥,發現服用幾天後沒有效果,就換了思路,打探這人生病的原因。


原來,這是一個手藝人,好容易攢了十兩白銀,藏在臥室,有一天居然不見了,所以憂鬱成疾。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大黃先生”知道後,在衣袖裡帶了十兩白銀,藉著看病之機,悄悄塞到病人枕下。第二天早晨,病人起來發現白銀還在,喜出望外,病就一下好了。


這就是我們說的醫者仁心的第二重境界,除了醫治正常病痛,還要醫心。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就是這個道理。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無獨有偶,很多在歷史上享譽盛名的醫者,都非常注重這兩個境界的結合,既治病,更醫心。


被尊為“藥聖”的李時珍,有一次遇到了一對慕名而來的夫婦。男子衣衫破爛,躺在地上不住呻吟,女子面容憔悴,淚眼朦朧。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李時珍得知他們一路乞討而來,讓他們不用擔心診療費,還讓徒弟給他們端來飯菜,非常仁德。


給男子診脈之後,李時珍覺得很奇怪,從面相和脈象來看,不像病勢沉重之人,就問女子:“這病什麼時候患上的,有什麼症狀?”


女子說道:“幾年前,他幹活回來,吃晚飯時,房簷上一隻壁虎掉到湯碗裡,他不小心喝了下去。後來聽說壁虎有毒,就覺得心裡堵得慌,說不出話,飯也越吃越少。”


李時珍點點頭:“好!我去去就來。”


不一會兒,李時珍出來了,端著一碗熱騰騰的湯藥:“趁熱喝了吧!”


女子扶著男子喂下湯藥,不多久,男子臉色一變,嘔吐起來。


李時珍叫徒弟拿來一個鋪著黃土的大瓦盆,讓男子吐在瓦盆裡。


吐過後,男子長舒一口氣,病好像好了一大半。


李時珍這時取出一根長長的銀針,在瓦盆裡撥拉,突然從裡面撥出一隻小壁虎!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這就是你吞下去的那隻壁虎,現在好了,取出來了,所有的病都好了!”李時珍大笑起來。


“都好了?”男子居然能開口說話了,又驚又喜,拉著妻子一起跪倒:“您真是神醫!大恩大德,永世不忘!”


“快請起!”李時珍扶起他們,送二人離去。


他們走後,徒弟問李時珍:“您是用什麼藥逼出那隻壁虎的呢?從來沒教過我啊!”


李時珍笑了:“他吃了壁虎後根本沒得病。”


徒弟傻了:“沒病?那怎麼會飯量減少,變成啞巴呢?”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李時珍回應:“那是被嚇出了心病,整天擔驚受怕,所以才這樣。”


徒弟還是不明白:“可那隻壁虎是您撥出來的啊!”


李時珍哈哈大笑:“那是為師事先把它埋到黃土裡的!”


徒弟不解:“您這不是騙人嗎?”


李明珍意味深長地說:“心病還需心藥醫,下等大夫治病,上等大夫醫心啊!”


徒弟茅塞頓開,一下子明白了“下治病,上醫心”的道理。

李時珍和徒弟還有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先後有一老一小來找李時珍看病,二人病情大致相同,都是發燒怕冷。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要是依著徒弟,直接開一張方子,再抄一份給另一個就好了。


可李時珍開的用藥量卻不一樣,給老人的輕,給孩子的反而重。


徒弟很困惑,就問李明珍為什麼。


李時珍笑著解釋:“老人已是風燭殘年,剛才一直說自己病重難好。所以,他回去後必定多喝藥汁,生怕好不了,藥量輕些,合適。而這孩子還小,一直煩躁啼哭,大人喂藥時一定哭哭鬧鬧,能喂進多少呢?所以,他的藥量反而要大些。”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這就是醫者仁心,要以仁心醫心,得先懂人心,才能對症下藥。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除了李時珍外,歷史上還有不少這樣的仁心之醫。


清代的程鍾齡,有兩部非常出名的作品,《醫學心悟》和《醫中百誤歌》,提倡人們不要諱疾忌醫,重在養護預防,在今天來看仍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當時,有一個富人,身患足痿,也就是我們說的腳部萎縮,必須抓著東西才能緩慢行走,有點兒類似《海蒂與爺爺》裡的克拉拉。他遍求名醫,服了很多藥,都沒什麼效果,最後找到了程鍾齡。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程鍾齡給他號了脈,見他六脈調和,也沒多說,安頓他住下。


這之前,程鍾齡在病人住的房間裡擺上許多古玩,並特意在供病人常坐的凳子旁邊放了一個大瓷瓶。


他向病人介紹說:“這是我的古董收藏室,都是珍品。尤其是這個瓷瓶,好多代的傳世之寶,價值連城。”


實際上,這些都是贗品,是他刻意準備的,他也打聽了病人不懂古玩,所以佈置了這些。


病人悶在房裡好幾天,見程鍾齡既不開處方,也不抓藥,心裡煩躁,就想出去走走,因為手裡必須抓著東西,所以只能小心翼翼地抱著瓷瓶,慢慢起身。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其實,程鍾齡一直在旁邊看著呢,忽然出現:“大膽!竟敢偷我的寶瓶!”


病人大吃一驚,鬆開手,瓷瓶一下摔得粉碎。


病人慌了,手足無措,呆呆站著。


程鍾齡看見病人不靠支持物已經能夠站立,心裡高興:看來,這病已好了一半,再加把火就好了!


於是,他對病人說:“你別害怕,跟我來!”


結果,病人竟然跟在程鍾齡身後走出屋外,舉步平穩,行走正常。


多年的頑疾,一下子就治好了。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程鍾齡這才笑著告訴病人,他剛才摔碎的瓶子不是什麼稀世珍寶,是為了解除心病的設計。


病人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腳,又走了幾步,恍然大悟,叩謝程鍾齡的高明醫術和用心良苦。

清代還有一個名醫葉天士,是中國最早發現猩紅熱的人。


有一次,他遇上一位患眼病的人,兩眼通紅,不停流淚,還一直用手去擦。


葉天士詢問病情後,說道:“你的眼病不要緊,吃上幾帖藥就會好。可是,你的腳底七天後會長出毒瘡,這很麻煩,非常危險!”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病人大驚失色:“大夫,既然紅眼病不要緊,我也沒心思管它了。你快告訴我怎麼對付這個腳瘡!”


葉天士激將他:“辦法有,就怕你不能堅持!”


“一定能!”病人拍著胸脯保證。


葉天士說了一個奇怪的辦法:每天用左手摸右腳底三百六十次,用右手摸左腳底三百六十次,一次都不能少。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病人半信半疑,但想到這是葉天士,就照著做。


七天後,病人的腳底沒長出毒瘡,而且紅眼病也在不知不覺中好了。


他高興地向葉天士道謝,葉天士哈哈大笑:“實話告訴你吧,長腳瘡是假的,你的眼病是憂心所致,所以我將你的注意力轉移到腳上,除掉心病,慢慢就好了。”


病人聽完,連聲讚歎。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之前說了兩種境界,下醫醫病,中醫醫人。其實還有第三種境界,那就是上醫醫國。


比如我們常說的“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一共見了蔡桓公四次,第一次發覺蔡桓公有病在皮膚紋理之間,第二次在肌肉之間,第三次在腸胃之間,第四次也就是最後一次,扁鵲掉頭就跑。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蔡桓公之前都不信,還說醫生喜歡說人有病,好做生意。


扁鵲說:“病在皮膚紋理之間,可以用湯熨;在肌肉之間,可以用針灸;在腸胃之間,可以用火劑湯。最後在骨髓裡,那就神仙也沒辦法了。”


過了五天,蔡桓公果然身體劇疼,但這時為時已晚,很快就病死了。


後來的很多人,都用這樣的典故來比喻治理國家,必須防微杜漸,從小事抓起,等到積重難返,那就回天無術了。

我們這次面對新冠肺炎的戰“疫”,鍾南山、李蘭娟等院士被稱為國士,他們捨生忘死,衝在第一線,既給人看病,又幫助撫慰病人心理,還敢醫敢言,最早提出“存在人傳人”,向國家提出全面防控的良方,一方面推進科學研究,一方面阻斷傳播途徑。號召大家從小事做起,從每個人做起,提高防護意識,做好日常。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他們是真正的醫者仁心,既醫病,又醫人,更醫國。


這是人性,是大愛。


國士在,我輩之幸。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我們要感恩於醫者仁心,或許我們的孩子有一天也會成為醫生,令人尊敬。即便不做醫生,人吃五穀雜糧,也難免會生病,都會去看醫生。


從當下到長遠,我們要加強鍛鍊,提高免疫力,這是醫者的建議,也是我們自己的認識。從更長遠看,我們要尊重醫者仁心,這既是尊重他們,也是尊重我們自己,尊重這個國家。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兒,咱們下週二見!


尊重醫者,既是尊重我們自己,更是尊重這個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