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有轨电车,是缓解了交通压力,还是增加了交通拥堵路段?

五月古月


这几点不好:

1.占用了两条车道,占用资源多。造成小车容易堵车,有时会为了有轨电车通行,而使其他方向的车辆等待红灯的时间过长

2.线路之间相互比较独立,不连贯。车也跑的慢,太慢了,并且这车也得等红灯。3.车内的座位不太多,相对来说,这么大的空间,吗么几个座位,还是少了点。

总之就是,占用的资源多,效率低下影响交通。

个人觉得应该是拓宽马路,增加公交运行线路。而不是大多数公交都以光谷广场为中心,要多辐射其他地方,这样才好转公交车一点。


全球汇武


首先本人住关山,上班在光谷广场,所以关山大道是每天必走的路,想吐槽有轨电车很久了:

1.有轨电车本身非常慢,还要等红绿灯,810师傅分分钟把你甩出两条街!

2.班次不稳定,间断时间太长,有一回想从金地门口的站台上车坐到华科坐地铁,到了站台一看要等半个多小时…随后还是走去了地铁站!用时整30分钟。

3.以前关山大道以东的车子因为都是圆饼灯右拐进关山大道是不用等红绿灯的,现在都是箭头指示灯,平时到还没什么,不会等太久,一到下雨天,能挤进关山大道的不是的哥就是莽夫!

4.为了维持有轨电车正常运行,每个路口会有至少一名管理人员在看守,也是辛苦他们了,每天风吹日晒的,但是感觉他们并没有受过太多的培训,给人感觉就是电车来了就是一顿小口哨,也不知道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反正我每次过路口一听到他们的小口哨就慌的不行,咱也不敢问。从另一方面考虑,整条线路这么多路口,这么多人员去维护电车正常运行,成本是不是太大了?

虽然在缓解交通压力上起不了作用,但是只把它当作给外地游客的一种观光方式,感觉还是可以的。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Pomato


光谷有轨电车开通以来,在网上的评价上,可以说受到的吐槽很多,不少网友认为阻碍了交通,挤占了车行道,影响了道路通畅。

但实际上大学园路的交通拥堵一方面是因为道路施工,另一方面是沿线居民以及车辆的大量增加。这是客观原因。

光谷有轨电车开通后其实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已经成为不少居民出行的选择。而吐槽多的网友大多数是自驾车上班者,他们把堵车和拥堵都归罪于有轨电车上。其实这也是不合适的。

总的来说,有轨电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希望发展越来越好!

更多精彩详见大武汉新鲜事头条号、大光谷新鲜事。






大武汉新鲜事


相比有鬼电车,雄楚大道BRT也是一大败笔,周边居民过马路也过不了,地下要么走很远才有天桥或者地下通道,而且电梯只有早晚高峰开,幸亏我手脚健全,残疾人朋友根本不用出门了,根本没有办法过马路,我想问一下,如果BRT这么好,怎么不在江边市委或者水果湖东湖省委门口修啊,拿我们这些老百姓当试验品是吧,现在中间公交车不让走,旁边辅道也没有修好,电动车,行人全部混杂在一起,而且现在很多公交车还是把站放在外面,不是全部在BRT里面走,你修个BRT有何用!希望能过尽快取消,还路与民!


八卦的车友


有轨电车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作为一款中大容量交通工具,在规划合理、运营科学的情况下是可以解决城市通勤问题的。

光谷有轨电车被频繁吐槽,就是在规划、运营层面存在很多问题。为啥吐槽汉阳有轨电车的人不多?因为汉阳有轨电车沿线人流、车流小一些,且经开路网相对完善,对道路交通组织影响小一些,引起严重拥堵可能性小。

而光谷有轨电车则不同。花了大把的钱,让沿线的老百姓吸了几年的灰,结果越弄越堵,老百姓不骂你骂谁?

因此在关山大道闹市区建设有轨电车是不合适的,对交通组织影响大,客观上加剧了交通的拥堵;三环外因为人流、车流较小,建设有轨电车则比较合适。

关山大道号称“宇宙中心的中心”,沿线是光谷片区发展最成熟、产业最集中、人流最密集的区域。产业与人口催生了庞大的交通需求,而关山大道却缺乏地铁、高架等快速出行方式来支撑这种需求。

5公里长的关山大道北端与珞喻路交汇,南端接大学园路,沿线与创业街、雄楚大道、新玉路、新竹路、凌家山北路、高新二路、软件园路等多条道路相交。关山大道在光谷路网中承担着主血管的作用,有轨电车对这条主血管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一:有轨电车的存在,让路口交通组织形式更加复杂。关山大道由于缺乏立体道路,本身就红绿灯极多。建设有轨电车后,需要照顾电车通行,路口放行时间大大增加。加之靠近轨道一侧的路口都不能直接右转,需要等待信号灯指示,放行速度减缓。路口通行效率下降,极容易出现大面积交通拥堵。比如上下班高峰期,高新二路的车流可以拥堵到光谷大道。

第二、建设有轨电车后,堵死了关山大道拓宽的可能。现状关山大道是双向8车道,貌似很宽的道路面对快速增长的车流已经力不从心。有轨电车建设后,关山大道后期扩宽已经没有空间。未来要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唯有建设高架桥。

有轨电车被吐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运营组织差,速度慢、交路少。

由于关山大道沿线路口多,有轨电车需要频繁的启停,运行速度起不来。加之部分人交通素养不够,为了保证速度不可能太快,光谷步行街到光谷天地段的速度甚至赶不上自行车。规划中说的保证路口有轨电车优先通行,现实中也是一句空谈,这样做会影响到路口车辆的通行,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拥堵。

有轨电车交路也偏少,规划中宣传的6个交路目前只开了两个,大家需求极大的汤逊湖到步行街的交路迟迟没有开通,导致许多乘客需要在当代国际花园等站换乘。

光谷有轨电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没有考虑城市实际情况和高估了我国国民交通素养的城市面子工程,这几十亿花的不太值,还不如给关山大道修个高架桥。

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过如此。


风暴星球


一个有轨电车+雄楚BRT妥妥的把光谷整废了,为什没不效仿日本把车吊再光谷大道高架下面跑呢?这么好的高架资源浪费了。这车真的是慢,自行车都比它快,还影响关山大道右转车辆同行,影响周边右侧商铺生意,增加人力成本。在雄楚大道左转出来的车辆有种想死的感觉,只有一个运转道,同行10几秒,还有行人电动车乱穿马路,一个红绿灯过4.5台车,不堵就稀奇了。BRT说是可以走,结果成了电动车专用车道。管理真的是无语了。请些爹爹婆婆站在路口维护秩序照样出了好几起事故,有轨容错率太低,有很多外地人不清楚武汉交通很容易出事。没钱就不要搞,不实用以后又拆,就是浪费!


凌凌漆开箱


我是宜昌的,宜昌也有BRT,这条BRT在宜昌的主干道东山大道上,使用以来也是被宜昌的车主们吐槽的体无完肤,认为东山大道就这么宽,还搞得一半路被 BRT占了,造成开车堵的很。但我自己不这么认为,虽然我也是主要开车出行为主。为什么呢?作为公共交通,BRT方便了大多数人的出行,一辆公交车坐的人可能比一条路上堵的小车载的人都多,嫌堵的车主你应该去走别的路,或者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武汉我也待过六七年,而且是满城挖的最凶的六七年,所以我现在离开武汉了,现在有时候出差去武汉,交通可以说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还是堵,但各位车主们想想,没这几年的大拆大建,现在你的爱车可能门都出不去。


啥名字都被yong了


应该说,武汉光谷的有轨电车真的是一大败笔!对于本身就很拥堵的武汉交通来说。有轨电车挤占了专用的一条道路,使得道路更加拥挤。而且坐上这个有轨电车后的感觉,更像一条慢悠悠、晃晃当当的观光车,……实用性很差。


dag87


对于光谷有轨电车🚃,我觉得有利有弊

1,光谷有轨电车不像前面很多评论那样上座率低,特别是上下班时间,车厢里是比较挤的,一般时间和公交车差不多,有空位但不多

2,光谷有轨电车的速度只有关山大道这一段路的速度比较慢,过了华夏学院速度就比较快,同样的从光谷到佛祖岭有轨电车终点站,有轨电车比405等公交车快近二十分钟

3,光谷有轨电车在关山大道路段比较慢,是因为红绿灯,每个红绿灯之间距离就只有几百米,车体重,速度快不了,启动后速度还没有加起来就得刹车,启动刹车不能过快,车上不少人都是站着的

4,光谷有轨电车增加了部分红绿灯的时间,比如说关山大道与雄楚大道交叉处的红绿灯时间会多出一点,有轨电车双向大概几分钟一趟,影响有限,只是让人心里有点焦急

5,我来光谷的时间不长,没有办法对比有轨电车有和没有之前的区别,但我知道,现在的私家车肯定比以前多

6,光谷有轨电车关山大道断设计在地面上而不是高架的确对此路段的交通增加了压力,但是也给住在沿线居民,特别是离光谷有点远的沿线居民带来了便利


无处可逃57985555


有轨电车的开通有利于交通出行和缓解交通压力,但是武汉目前的情况有点不同,武汉的有轨电车占用了机动车道,这点不太好,虽然有利于乘车人的换行,但是对交通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给双向四车道的路面交通造成交通压力,因为有轨电车占用了一条车道,绿化带又占用了半条车道,造成行车道路有点狭窄,交通不便等等。以前开通的有轨电车行车道在非机动车道的内侧,不在非机动车道的外侧,所以那时候的交通出行未受到影响,现在设计的不一样了就造成了一些对交通不太方便的影响,以后可以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