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在銀行裡借錢的開奧迪,而存錢的卻騎著電動車?

筷樂味來


金融本質就是槓桿,

開公司辦企業、甚至投資都是需要合理的槓桿,才能取得最大化收益。

能夠在銀行借錢,說明借錢人具有良好信用或者是可以抵押的資產,銀行才會同意借錢,資產越龐大,信用度越高,借錢越多,意味著借錢人資產也越多,財富也越多,自然可以開好車,開奧迪可能僅僅只是起步價。

融創的孫宏斌是內地知名的地產富豪,可是融創欠錢也是很多,截至2019年6月底,融創借貸總額達到3202.8億元,較2018年底增長31.7%,融創最新的淨負債率達到205.9%的歷史高位,較去年年底大幅提升了56.5個百分點。

融創緣何能借到那麼多錢,在於融創有大量的土地儲備,在於良好的現金流,2019年上半年,集團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2,141.6億元,同比增長12%,

存錢的大部分都是打工者,因為沒有項目可以投資,一點點辛苦錢,也不敢投資,就怕把本錢虧完了,以後生活無依無靠,要留著養老,或者是給孩子買房結婚用。

因此打工者總是騎著電驢到銀行存錢,而超級富豪是開著豪車到銀行借錢。這就是鮮明的對照。

富豪就是拿著打工者辛苦留存的錢,去投資賺錢,


杜坤維


我的看法是能發財致富的人都是有膽量膽識和智慧過人之人,從我身邊認識的已經成為大款老闆的人身上總結出來的經驗告訴大家,會“借雞下蛋”很重要,這些老闆沒有一個不是依靠銀行貸款發達起來的。而且到現在雖說他們的資產少則幾千萬多則幾個億十幾個億,但仍然在向銀行貸款,他們本人開豪車,乃至給他們打工的公司管理人員也都開著奔馳寶馬奧迪,這是人家的能力,這沒什麼不對。

再說給銀行存錢的人吧,錢少的人才會把錢存在銀行,而且是定期。他們或者有吃有喝但絕不會奢侈浪費的生活,這是經濟基礎決定的,不是不想開豪車,而是確實沒有那個能力,這很好理解,不是嗎?

當然現代社會有些年輕人沒有多少錢但也開輛不錯的汽車,大部分都是貸款買車,這是時下流行的一種時尚,年輕人有他們的想法,我覺著這無可厚非。

總之,人各有各的活法,只要自己開心快樂就好,當然不能把自己的快樂生活建立在別人的身上,就是說不要借錢消費而且不及時償還就好。


平淡有趣


哈嘍,大家好!我是二胎幸福小生活。對於如何看待銀行裡借款開奧迪,而存錢的卻騎著電瓶車。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個人理解,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謝謝大家!

1.

俗話說有錢的,不一定非得體現在外表。我看過很多事情,有一戶人家,他們家拆遷拆了幾千萬。額外還加了幾套房,而且家還是大城市了,在我們這些人看來,可以說是衣食無憂,隨便怎麼過都過完。但是他們還是出來工作,有些人開著早餐店。每天忙忙碌碌的,對於歲數大的人來說也是很累了。但是人家真的很高興,就是閒不下來。

2.

層次的不同也體現出不同的思想,有些人就喜歡簡簡單單。為以後,未發生的事做打算。假如生病或者其他一些事情,需要錢怎麼辦?所以說他們就掙錢存錢,從不亂花錢。

但是有些人卻恰恰相反,喜歡到處攀比。能過一天是一天,打著人生苦短這個口號。每天大魚大肉,消費著他辛辛苦苦掙來的錢,結果家裡面如果遇到什麼事兒,或者說生了一場大病。可以說是無錢可治,只能在家等死。

3.

可笑的攀比嫉妒之心,恨不得別人過得很差,自己過得很好,從而把別人踩在腳下。

嫉妒是一種極想排除或破壞別人優越地位的心理傾向,是含有憎恨成分的激烈感情。在個體之間差異性很小、外界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嫉妒心理,具有明顯的對抗性,從而引發消極情緒,導致極端的攀比行為,嚴重地可能會危害到他人的利益。

有上進心可以理解,但是過分的攀比。就是非常不可取,雖然錢不是省出來的,但是我們要為以後做打算,不能只顧眼前那好日子。


二胎幸福小生活





曉石60374176193


這是社會上在正常不過的現象了,我麼也無數次強調過,錢是不能存在銀行的,但是這又得分情況,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的財務管理好,而借錢的開奧迪,存錢的騎電動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前段時間看到過一個段子,說小王文老王家裡有多少錢?老王說足夠你三輩子用的;小王又問老王,家裡欠多少錢?老王回答道,10輩子都還不完……

這個現象是這樣的,首先,願意存錢的人大多是60後或者70後,而80後往往負債較大,90後是沒錢存,不過這說的是大部分人,還是有少部分人有存款,而願意存錢的人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受教育相對較少的情況,為什麼?因為當初的時代侷限性導致了這樣的現象,所以,這部分人除了把錢放在銀行,沒有更好的地方可去。

也就是說,這部分人如果當年沒有下海經商,大概率只能放在銀行,這屬於知識的缺失,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而這些儲蓄則被銀行拿出去放貸,很多有生意頭腦的人,通常就能借助融資來擴大企業,但是還有些沒有生意頭腦的人,他們借到了錢卻虧損了,最後只能還債。

這說明一點,要想發家致富,首先是需要成本的,而這個成本或許來自借貸,或許來自自己前期的積累,但是有一點,借貸資金用於投資的人,並不是人人都跟跟表面上那樣光鮮亮麗。

這麼說吧,有的人看似開著奧迪,但實際上還在為生活費發愁,銀行欠了一大筆錢,但有的人也的確是比較有經商的頭腦,可以快速的扭轉局面。

然而你會發現,騎電動車的人實際上生活過得挺好,至少小日子很滋潤,沒有為了生計而發愁,能夠自給自足,我覺得這樣挺好,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至少生活很美好,這也是更多人的真實寫照……


易論招財圈


你不捨得吃不捨得穿,辛辛苦苦的積攢了好多年,攢下了20萬存到銀行,你端著手中的泡麵,看著卡里的餘額,想著心中暗戀的女同事小娟,你開心的笑的像朵花一樣。你的鄰居小王,卡里的錢不及你的四分之一,一狠心一跺腳,勒緊褲腰帶,從銀行貸出了你的積蓄,付了奧迪的首付,拉著你暗戀的小娟,小娟坐在嶄新的奧迪裡,高興的跟電動車上你的打招呼,你尷尬的回應著,悟出了一個人生至理:再快的電動車也追不上怠速前進的奧迪車…


馬六車主的快樂生活


這個問題分開來講,能夠開奧迪車的一般是有來頭的,借錢做生意用來週轉或者用去投資,不是短時間能回籠資金,都熟正常,如果借錢來賭博另當別論,有個賣鋼材的老闆講,開車來買的記帳,騎三輪車來買的給現金,但開車來買的是做生意賺錢,騎車來買是消費者,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母黃牛


一是個人物質追求不一樣,比如有些人,喜歡講排面,愛面子,所以借錢消費也很正常。

二是生意人,小企業主,不開豪車談不成生意,有些人會帶有色眼鏡看人,開好一點,能夠證明自己有那個資金和實力。

總之來說,存在既合理,這種現象的存在,肯定有他存在的道理,就別糾結奧迪還是自行車了,符合自己,能夠適合自己就好。


藍色打工仔


我覺得這種情況主要看個人想法,有的人攀比心理和自尊心較重,就會有借錢開豪車的事情,而有的人比較淡然,不喜歡讓別人看到,也不攀比。不管有多少錢都依然如舊



好吃的金額可


在銀行借錢的當然開奧迪啊,剛給自己的企業貸了幾個億的款擴大規模。

存錢的當然騎電動車啊,剛省吃儉用把孩子下學期的學費湊夠趕緊存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