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是怎麼死的?

葛大小姐


座山雕與謝文東一樣,並不是小說杜撰,而是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且都是惡名在外!

在小說《林海雪原》中,座山雕勢力龐大,並且還坐擁易守難攻的威虎山,但現實中,座山雕的原型張樂山,並沒有小說中座山雕那樣大的勢力!


但是張樂山在東北地區的林海雪原中能縱橫幾十年,足見其擁有不小的過人之處!相傳張樂山有三絕,即槍法絕,腿絕,眼絕!

槍法絕:張樂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神槍手,百發百中。眼絕:張樂山走夜路不用照亮,大山之中不會迷路,偵查意識強,危機感十分靈敏。腿絕: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張樂山生於清朝末年一個貧苦人家,後在東北伐木為生,加入當地土匪後,因身懷絕技而被推舉為土匪頭子,從此開始了其搖擺不定的一生!

張樂山曾經打過日本人,也投靠過日本人,並接受了偽滿洲國的任命,抗戰結束後,張又投靠了國民政府,最後被解放軍剿滅!


但是呢,正如小說中描述的那樣,張樂山是被解放軍偵查員給活捉的,而並沒有在戰鬥中將其擊斃。

解放軍歷來有一個優良傳統,那就是優待俘虜,雖然張樂山在東北地區為匪期間,幹盡了壞事,可以說是無惡不作,百姓深受其害!
但是後來解放軍將其俘虜以後,被關押在監獄中,還沒來得及對其進行審判教育,張樂山就因病死在了監獄中!


Mr這史香


座山雕是《智取威虎山》中的藝術人物,他帶著手底下的數百匪眾,長期盤踞在東北的深山老林裡,綁票勒索,打家劫舍,無惡不作。

在影視作品中,座山雕同時還是一個首鼠兩端的人物。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他先是和抗聯合作,以獲取生存空間。後來他又置民族氣節於不顧,和日本人眉來眼去。在抗戰勝利後,座山雕轉而投靠國軍,將槍口對準了我軍,最後被智勇雙全的楊子榮生擒活捉。

(座山雕劇照)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是怎樣的人?最終他又是怎麼死的呢?

座山雕的真名叫做張樂山,原籍山東新泰,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因此後來號稱“三爺”。張家到他這一代時,已三代做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土匪世家。

由此,張樂山的血液裡都流淌著匪性,從小就浸淫在匪窩裡,看著父輩們燒殺搶虐,魚肉百姓,充分感受著不勞而獲的“好處”。

可是,張樂山這種不勞而獲的日子也沒過幾年,他的父親在一次搶劫的時候,遭到頑強抵抗,被人開槍打死了。母親也因驚嚇過度,集鬱成疾,緊隨父親而去了。8歲的張樂山,瞬間成了孤兒。

好在張樂山還有兩個哥哥照顧,在老家艱難生活了幾年後,15歲的張樂山隨堂哥開始闖關東,希望能在東北這塊黑土地上生存下去。

但他除了對土匪行業熟悉外,再無一技之長。所以在舉目無親的東北,張樂山更是窮苦潦倒,只好替人伐木,以維持生計。

但習慣了不勞而獲的張樂山,幹不了這麼粗重的體力活。他渴望輕鬆賺錢,渴望花天酒地。這時,張樂山體內的匪性,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機會終於來了,張樂山打聽到附近山上有一夥實力不俗的土匪,正在招兵買馬,決定前去投靠。

張樂山非常熟悉土匪拜山頭的規矩,必須得有“投名狀”,也就是人頭。只有入夥的匪徒雙手沾血,匪眾才會放心接納,本人也才會死心塌地地追隨匪首。

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張樂山帶著兩個人,搶劫了一戶老百姓,還用斧頭砍殺了男主人,帶著人頭投奔了匪首。匪首見他心狠手毒,絕非善類,便讓他坐了第二把交椅。

(張樂山入夥,圖取其意)

但張樂山豈能甘居人下,他乘著和匪首外出搶劫的機會,伺機打了大當家的黑槍,因而堂而皇之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成為匪首。

張樂山做匪有別於其他土匪,首先是他身懷絕技,人稱“三絕”。

一是“槍絕”。張樂山出槍迅疾,當別人剛剛摸到手槍時,他就已經將槍頂在了你的腦袋上了。同時,張樂山的槍法奇準,指哪打哪,百步穿楊,彈無虛發。

二是“眼絕”。張樂山走夜路從不用火把,能在漆黑的深山老林裡來去自如,從不迷路。張樂山還生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斷人識人奇準,只需看上一眼,就能將人的來歷看個明白。

三是“腿絕”。張樂山的腿上功夫很好,翻山越嶺簡直如履平地,在崎嶇不平的林間小道上也能健步如飛,一般人完全跟不上。據說在張樂山60歲的時候,還能在雪地裡逮著兔子。

其次,張樂山的嘍囉少而精。

張樂山不追求大隊人馬,他只擁有二三十人,但這些人具有極強的戰鬥力,就像一支特種部隊。這夥人能衝能打,亡命嗜血,專以綁票為生,以贖金養活自己。

正因為張樂山具備這些實力,因此從清末開始,直到民國,他一直盤踞在夾皮溝一帶(並非威虎山),危害百姓數十年。

實際上,張樂山既沒有打過日本鬼子,也沒有參加過抗聯,倒是在抗戰結束後,先是被我軍收編,而後公然投靠了國軍,調轉槍口,悍然與我軍為敵。

(楊子榮劇照)

1946年末,部分被我軍收編的東北土匪,在國軍的挑唆下,聯合起來,想攻佔牡丹江,其中就包括張樂山這夥匪徒。當然,土匪們的企圖沒有得逞,他們被鎮守牡丹江的抗日名將李荊璞迎頭痛擊,匪眾落荒而逃。

其後,我軍決定對張樂山實施追擊和清剿,以絕後患。

1947年1月,楊子榮帶著一個小分隊,混進了張樂山的匪巢,最終將他生擒活捉,帶回牡丹江,投進了監獄。

那麼,張樂山最後是怎麼死的呢?

有人說,他是病死的。也有人說他吸食鴉片成癮,在監獄裡沒有鴉片可抽,被活活憋死在在監獄裡。

其實,張樂山是被槍斃的。

在楊子榮把張樂山逮住後,由於他危害百姓多年,許多群眾自發地來到監獄,紛紛要求嚴懲張樂山。我軍對張樂山進行了審訊,也發現他確實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於是判處了他死刑。

執行槍決張樂山的人,名叫董仁堂。據他回憶,當年槍斃張樂山時,這個慣匪只說了一句話:“我死後,牡丹江就太平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死了,牡丹江就太平了。”座山雕被槍斃前,如是說。

座山雕,本名張樂山,原籍山東,幼年父母雙亡,也是窮苦人出身。

之所以窮苦,是因為雖然他家是一門三代的土匪世家,但是奈何業務水平有限,所以能力有限之下,沒有搶到太多錢。

之所以父母雙亡,是因為土匪這個職業,實在是屬於高危工種,命運半點不由人。

(梁家輝扮演座山雕的造型)

伐木累,非常累,“華麗”轉身變土匪

在他幼年和少年時期,山東多地並不容易討生活,自清代中期,被生活所迫闖關東的人就絡繹不絕,12歲的張樂山也走了闖關東這條路,不遠千里到黑龍江伐木累,伐木雖然累,但好歹也是正行。

三年後,剛剛有了些頭腦和力氣的張樂山,毅然決然的重操舊業,以悍不畏死的堅定精神拾起了祖、父從事的行當,一如當初他的父親接過他爺爺的傳承衣缽,在參加土匪工作三年後,因為工作成績優異,個人匪績突出,榮升土匪頭目,那時候的他,已經具備了土匪所應具有的一切渣滓品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幹不出來的。

座山雕生性狡猾多端,又因為以前的伐木工作基礎,對深山老林的地理地貌非常熟悉,所以在東北地區,雖然想抓他的人很多,比如老疙瘩張作霖,但無奈的是,從清朝末年一直到解放前夕其被捕之前,從來沒有人能抓到他。

(倪大紅扮演的座山雕造型)

座山雕的立場就是沒有立場

雖然在偽滿時期,座山雕曾經被抗聯收編,但這種人哪來的什麼立場,不久後又被日本人利用,其實座山雕既不想忠於抗聯,也不想忠於日本人,他看中的只是兩方手中所能賺取的資源和利益,而一旦好處到手後,自然誰的帳都不買,他脫離了抗聯,後來也不服日本人管。

1945年日本戰敗。本著盡力挽救的目的,座山雕再次被牡丹江軍區收編。但是不久,又被國民黨策反,從中賺取好處無數。

1946年。牡丹江等地的土匪,絕大多數都被消滅,而座山雕,生性狡猾。別說本人,就連他的匪窩也都一直不曾找到。

(原始造型是否令你心血澎湃)

飢寒交迫中自廢武功洩露信息

座山雕放棄資源逃入深山,但不可能一直不露頭,沒多久,黑龍江省海林鎮農會主席,收到一封威脅恐嚇勒索信件,要他交出10袋白麵,20件棉衣,否則人頭落地,這就暴露了座山雕的基本位置和匪眾不多的現狀。

牡丹江軍區當然不能容忍這種土匪行徑,再次橫行於東北大地,遂以一個營的兵力,進山搜索一個月,但還是未見絲毫蹤跡。

二團副政委曲波,也就是《林海雪原》的作者,派楊子榮帶領5名偵查員假扮土匪,混入座山雕的匪巢,裡應外合,端掉他的殘餘土匪勢力。

楊子榮等人,先在附近村子抓了兩個舌頭,楊子榮冒充了二團剛剛剿滅的吳三虎匪幫幫眾,經他報了所謂的家門以後,得到了土匪的“信任”。

(張涵予扮演的楊子榮造型)

真實的抓捕過程,並沒有電影、電視劇和戲劇中描述的這麼精彩

雖然得到了土匪的初步信任,但據點小頭目以請示為由,走了很多天不打照面,意在試探,而楊子榮一行人,身上只有槍和手榴彈,沒有多餘的錢糧,所以只能找附近的村落老鄉去借,搞得老鄉也摸不著頭腦,土匪竟然來借糧食,而且還保證要還,很是奇怪。這還不算,放不下心的小頭目還非要楊子榮等下山現場“劫掠”一把,大吃大喝才最終信任了他們。

這時,距離楊子榮離開團部已經將近8天,必須要給組織彙報情況,所以派人回去,並在沿途向其他解放軍部隊說明情況,儘快撤離村莊,以免打草驚蛇。

(鄒衍將軍,現104歲,座山雕死刑令簽署者)

等到土匪小頭目迴歸據點的時候,楊子榮假裝暴怒,以說理為由,押著他們步行將近30裡,去見座山雕,這就把座山雕打了個措手不及,他們所蝸居的大山,連路都沒一條,根本看不出人跡存在,他們自以為絕對安全,又因為出於他們的安全需要,按正常程序,任何人不能直接帶領生人上山,以防不測,尤其是當時的那種特殊時期。

而小頭目給楊子榮等人引路上山,沒有受到應有的盤查,甚至直接就進了座山雕的帳篷,趕得很巧,座山雕此時正在吸食鴉片,根本沒有防備他的親信竟然破壞規矩,直接領人進入“內室”。等到楊子榮等六人,用槍口對準座山雕及其一干土匪的時候,他們自是不敢亂說亂動,就這樣,擒賊擒王,6名解放軍偵查員竟然押著25名土匪,凱旋而歸。

(倪大紅扮演的座山雕造型)

為防其逃跑,楊子榮猛打鋪墊

他們雖然擒獲了所有匪眾,但那是因為匪眾防備鬆懈,措手不及,不明就裡,以為是同道,還有轉圜通融的餘地,為避免他們半路狗急跳牆,魚死網破,楊子榮對他們說,以前大家畢竟並不在一個山頭混,所以不得不防,要借你的招牌用用,我們走出你的勢力範圍,自然放你回去,你們的槍和糧食我們也不要,只要我們能安穩上路,我們的槍都可以給你,你大可以放心。

因為國民黨軍隊當時在吉林確實還有一定勢力,楊子榮的話也有幾分可信,況且已經被人綁住,人家說著,自己也只能這麼聽著,沒有辦法,座山雕老奸巨猾,但此時全無用處,人在矮簷下,如何不低頭。

到了夾皮溝以後,座山雕看到二團團部供給處運木料的大車,提醒楊子榮躲避,楊子榮卻要“搶馬”而行,瘋了?這時候土匪們才明白過來,自己是被解放軍俘虜了,知道了楊子榮的真實身份,供給處的戰士也都是荷槍實彈,更沒法跑了,就這樣座山雕所保持的-歷經清末、民國、偽滿,一直到解放前夕被捕之前,從未被成功抓捕的記錄,被楊子榮打破。

座山雕自己心裡也非常清楚,唯一的一次被捕,恐怕也是最後一次,自己罪大惡極,很難逃出生天。

至於座山雕對自己的性命,毋庸多言,顯然是不抱希望,等死罷了。

(徐克、張涵予)

別忘了“英雄劇”的策劃者曲波&楊子榮的英雄歸處

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來源於《林海雪原》,而《林海雪原》的作者就是此次任務的策劃者(二團副政委)曲波。

事後,楊子榮的事蹟被刊登於《東北日報》,成為了戰鬥模範,記三等功。

在後續追剿丁煥章、鄭三炮等匪首的戰鬥中,首先衝入匪巢的楊子榮,本可以率先擊斃睡夢中的土匪,但因扳機失靈啞火,被後續驚醒的土匪開槍擊中左胸英勇犧牲,軍區最終授予他“特級偵察英雄”的光榮稱號。

美國來華訪問的藝術代表團團長曾說:“楊子榮就是西方的英雄佐羅,他應受到所有人的敬仰與崇拜。”

座山雕最終得到與其祖、父同樣的結果

在海林鎮小學召開的群眾大會上,座山雕受到了牡丹江軍區特別軍事法庭的審問以及判決,決定對其執行死刑。

當時局勢不穩,條件環境比較差,軍區擔心座山雕再次逃脫。二是前車之鑑,有效仿的範例,“戰友”佳木斯軍區,對一些匪首的處理果斷且嚴厲。三是罪大惡極,不得不殺,沒有轉圜的餘地,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正國法,不殺不足以穩定地區安定。並且東北匪患當時基本滅除,即便把座山雕留下,也起不到寬大處理後,匪眾集體自首的效果。

(梁家輝扮演座山雕的造型)

所以,(原)瀋陽軍區副政委鄒衍,批准了死刑申請,鄒衍將軍如今尚在人世,業已104歲的高齡。這也是鄒衍一生之中籤署過的唯一一份死刑執行令,記憶相當深刻。

當時執行槍決的有兩位戰士,其中一位名叫董仁棠,也是楊子榮的好友(楊子榮抬棺人之一),後升任瀋陽軍區邊防局處長。

(鄒衍將軍)

關於座山雕死亡的最終定論

座山雕因病死在獄中,這種說法不正確。因為對座山雕罪行的審理和宣判,程序完備。在牡丹江也有較大影響,很多群眾到達海林鎮小學審判現場觀看了全過程,再因為畢竟年代並不久遠,相關人員都有過程敘述資料留存,當初簽署批准死刑的鄒衍將軍也還在世,這些都是有力證據,毋庸置疑。

鄒延林; 劉鈞.座山雕死亡之謎[N]. 中國檔案報,2015-05-01(3).


古今通史


座山雕之所以那麼有名,跟他在歷史中的實際成就、實際實力並沒有太多的關係,他之所以那麼有名,主要跟一本叫做林海雪原的小說有關。

在這本小說以及後面的許多電視劇、電影的藝術渲染下,座山雕在近現代擁有了無與倫比的名氣。

被藝術加工過後的座山雕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但是真實歷史中的座山雕卻很少有人知道。

  • 一步步成為老大的張樂山

在民國時期,座山雕這號悍匪確實是存在的,與小說上描寫的不同,歷史中的座山雕姓張,叫做張樂山,祖籍是山東人,祖上是在清末時期山東、河北爆發闖關東熱潮的時候來到東北的。

張樂山祖輩的根底並不是很乾淨,是那種遊走在黑暗邊界上的人物,因此在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張樂山自小就沾染上了種種不好的習慣,他後來之所以會成為土匪,家風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年齡稍長一些後的張樂山生活變得非常揮霍,為了解決錢不夠花的難題,他就決定鋌而走險,當起了一名土匪。

當土匪最重要的就是選擇山頭,在產生了當土匪的想法後,張樂山就就近找了一個山頭,憑藉著自己的兇狠折服了土匪山頭的老大,讓他同意了自己的加入。

而張樂山也不愧是一個狠角色,加入土匪山頭後沒多久,他就把自己的老大給幹掉了,從而坐上了土匪山頭老大的寶座上。

張樂山的常青之道

張樂山的年齡很大,在清朝末年他就率領著自己手下的土匪們活躍在東北一帶,在後來的民國時期,他也活躍萬分,未曾遇到過能制服自己的的敵手。

張樂山當時在東北之所以能如同常青樹一般屹立不倒,並不是因為他的實力有多麼強悍。

看多了小說、電視劇的人,都覺得張樂山手下的火力強悍無比,但實際上這種感覺是錯誤的。

現實歷史中,張樂山手下人數最多的時候也就幾十人不到一百人,相對於一些沒槍沒彈的百姓來說確實是如同瘟神一般可怕,但是對於當時到處都是悍匪的東北來說,他卻只能說是一號中等水平的悍匪,他之所以能在當時局勢那麼複雜的東北生存那麼久,主要跟他的高度警覺性有關。

張樂山是一個如同狐狸一般狡猾的人物,他挑選的基地主要集中在一些地勢複雜無比的山上,即便對手的實力比他強大再多,他也能順利地在對方的圍攻下逃走。

如果抓不到他的話,還可能會遭受到他的騷擾和襲擊,因此對於一些實力強悍的人物來說,他就如同蒼蠅一般令人生厭,打又打不到,煩可能會被煩死。

而要說到張樂山這個人,他超乎常人的才華是不得不說的。

張樂山的身上有三個不同凡響的才華,這三個才華分別是他的眼神、槍法、腿法。

張樂山的眼神特別好,在黑夜中可以如同白天一般看得非常清楚,對於他這個習慣在晚上作案的土匪來說,這是一個很實用的才華。

張樂山的槍法特別好,差不多能達到那種百發百中的程度,土匪不同於正規部隊,使用子彈是非常節儉的,所以這個才華的實用性也很高。

張樂山的腿法特別好,只要他想逃,尋常人基本都別想跟在他後面,對他來說,這個才華可能比另外兩個才華還要重要,因為這能在很多危機時刻保住他的性命。

正是在這三個重要才華的相互呼應下,張樂山才能憑藉著自己的高度警覺性在東北屹立不倒了那麼多年。

張樂山的結局

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為了擴大在東北的影響力,他就們專門收編了東北的很多土匪,給予了土匪們軍編制以及軍銜。

在當時,張樂山就獲得了國民政府授予的編制以及軍銜。

正因為如此,才奠定了張樂山在1947年被我軍剿滅的結局。

1947年,楊子榮等戰士偽裝成投靠張樂山的土匪進入了張樂山的山頭,然後通過出其不意的進攻,這才把一直滑溜無比的張樂山等人給擒拿了下來。

被抓後,張樂山並沒有被馬上處死,而是被嚴密關押了起來。

在被關押期間,張樂山遭遇到了和軍閥孫殿英一樣的結局,在無法抑制的毒癮下,他最終被毒癮給奪去了性命。

所以說這就是現實歷史中座山雕的死亡原因,他是因為在被關押期間毒癮發作而死的。


千宇趣史


一部《智取威虎山》喚回了被遺忘的剿匪歲月

眾所周知,1947年1月26日,匪首座山雕被楊子榮活捉,後來關押在牡丹江軍區看守所,關於座山雕的結局,有很多種傳說,有人說,座山雕大煙癮不斷髮作,最後病死在監獄,還有人說,因為座山雕抗日有功,政府沒有為難他,後來釋放,曾在當地公園養花喂猴。

那麼,真實的座山雕最後結局是什麼呢?葛大小姐今天為你揭秘!

下面就跟著葛大小姐,來了解一下這個曾經的東北悍匪傳奇的一生。

自帶土匪基因的座山雕:

現實中的座山雕本名叫張樂山,生於1882年,山東泰安新泰市龍廷鄉苗莊村,兄弟7人,排名老三,家裡世代都是土匪,祖輩是清末黑幫組織“家禮教”中輩分較高的人物,幼年時候,張樂山親眼目睹父親打家劫舍,後來父親被人打死,母親驚嚇過度,不久去世,8歲的張樂山成了孤兒,為躲避仇家追殺,跟著堂兄到東北當伐木工,後來嫌伐木太苦太累賺錢少,自帶土匪基因的張樂山決定子承父業當土匪,從小就看過老爹打家劫舍的張樂山天然是個當土匪的料,身體好、心眼多,人狠話不多,漸漸從一個小嘍囉成長為大當家,在整個東三省的土匪圈都裡大名鼎鼎,人稱三爺。

清兵、東北軍、日本人、國軍都曾經圍剿過座山雕,但前後40多年過去了,圍剿了無數次,座山雕卻巋然不動,勢力反而越來越大,座山雕之所以能逃過一次次的圍剿,主要得益於三件“法寶”,一是槍法準,出槍速度快,槍法奇準無比,堪稱百發百中;二是眼神好,據說夜晚不用燈,憑藉一雙肉眼翻山越嶺如同白晝,看人準,眼光犀利,時刻都在觀察四周,不放過任何危險信號;三是一副好腿腳,生於農家,長在森林,長年的鍛鍊練就了一副好身板。座山雕在林海雪原摸爬幾十年,地形熟悉,人脈廣,加上生性多疑,屢次躲過圍剿。

最初的張樂山只是一小撮人,為了壯大實力,有奶就是娘,不斷投靠各種勢力,看到東北抗聯英勇抵抗日本鬼子,他就加入東北抗聯,但是出工不出力,就是抱上抗聯的大腿,不要被日軍消滅了,後來看到抗聯受挫,就暗地裡和日本人勾結,被封為“討伐隊長”,抗聯對他提出嚴正警告,張樂山也就不怎麼配合日本人,日軍想要除掉他,被他逃脫了,日本投降後,張樂山立馬投靠國民黨,本著“一不解散,二不下山”的原則,當上了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2總隊第二支隊司令,槍口瞄準瞭解放軍。

楊子榮

逃亡半個世紀最後落網

張樂山陰險狡詐,兇殘至極,當地百姓深受其害,前期忙於抗日和掃除國民黨殘餘,解放軍騰不出手剿匪,但是負隅頑抗的國民黨政府不願把東北拱手相讓,就向當地派遣幹部,建立組織,把一些土匪收編為先遣軍、保安軍、挺進軍,這些反動武裝一度佔領牡丹江市周邊大部分地區,叫囂“打進牡丹江,活捉李荊璞(東北抗聯1師師長)”,在這種情況下,解放軍開始了剿匪行動,楊子榮來到了風雪飄搖的威虎山下。

遭到我軍的幾次大規模圍剿後,座山雕張樂山的嘍囉所剩無幾,帶著這些殘餘潛入到海林縣夾皮溝老林的蛤蟆塘子,日子過的非常恓惶,1947年1月中旬,張樂山派人給海林縣模範村公所送去消息,準備10袋白麵,20件棉衣到指定地點,如若不然,血洗模範村。

牡丹江軍分區2團接到模範村報告後,派直屬偵察排排長楊子榮帶領孫大德、魏成友、孫立珍、趙憲功、耿寶林等5名戰士,化妝成已被消滅的吳三虎匪幫殘餘,到夾皮溝偵查,《東北日報》1947年2月19日報道:楊子榮等人在夾皮溝發現十幾個伐木工人,很可能是土匪,就用黑話打招呼,這些人果然是座山雕部下,一盤交談之後,同意引薦他們加入座山雕匪幫,第二天,座山雕的一個小頭目到夾皮溝盤問楊子榮,說,三爺同意你們入夥,但是你們先在這兒住幾天,等我去牡丹江辦完事回來帶你們去見三爺拜把子,楊子榮等人等了十多天,乾糧吃完了就摘野果子充飢,終於等到了那個人,楊子榮裝著匪氣十足,大罵“三爺不仗義,騙我們幾個活受罪”,把兩個帶路的土匪綁了去見座山雕,自知理虧的土匪一路上不斷道歉,進入威虎山後,一路放行到了蛤蟆塘子,在一個原木搭建的半地下大棚子裡,昏暗的豬油等下,座山雕正在抽大煙,楊子榮讓孫立珍、趙憲功、耿寶林留在外面,自己帶領孫大德、魏成友衝了進去,座山雕慌忙向枕頭下摸槍,被楊子榮一腳踩住,就這樣,當了近半個世紀的座山雕被活捉了,活捉了座山雕,其他人見老大被捉,僅存的24名匪徒也就繳槍投降了。

鄒衍將軍

扯了這麼多,座山雕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99歲高齡的老紅軍,瀋陽軍區原副政委鄒衍將軍先後擔任過羅榮桓、李富春的警衛員,擔任過牡丹江軍區政治部主任,不僅指揮了牡丹江軍區的剿匪工作,還親手批准處決座山雕(張樂山)死刑。

在2012年4月2日由瀋陽軍區政治部編研室編輯出版的《我的回憶》一書中,鄒衍將軍這樣寫道:座山雕被活捉之後關押在牡丹江軍區看守所,保衛科的同志們審訊時我還去看了一次,這是個60來歲的老頭子,尖鼻子、白山羊鬍子、兩腮凹陷,他山裡情況熟,身板好,活捉他非常不容易。

鄒衍將軍書中寫道:決定處決他,主要是考慮這個人惡貫滿盈,不殺不足以平民憤,還擔心關押時間長了,一旦逃跑,就不好辦了。其次是大規模剿匪活動結束了,留著也沒有什麼意義。當時不斷有受害者家屬前來催促人民政府對其審判處決,實屬罪有應得。後來軍區特別軍事法庭,在牡丹江召開了群眾大會公審座山雕,對他執行了死刑,事後發佈了執行死刑公告,上面簽署的是我的名字,所以印象深刻。

座山雕似乎對這一結局早有預料,臨刑時微閉著眼睛,看來並不慌亂,在死前還說了一句頗有哲理的話,“我死了,牡丹江就太平了”。

那些大股的土匪雖然聲勢浩大,但不堪一擊,很快煙消雲散,而座山雕卻非常難抓,要不是楊子榮化妝奇襲,說不定還要苟延殘喘一段時間,隨著座山雕的被抓,牡丹江剿匪工作 進入尾聲,所以,座山雕臨刑前才有此一說!

《林海雪原》作者曲波

智取威虎山搬上熒幕的臺前幕後

我們都知道,《智取威虎山》這段故事來源於作家曲波的小說《林海雪原》,而曲波當時就擔任楊子榮所在2團的副政委,時年22歲,《林海雪原》的故事就是曲波和戰友們的親身經歷,書中203首長少劍波其實就是曲波本人,可愛的衛生員“小白鴿”白茹,據說就是曲波的妻子劉波,遼瀋戰役中曲波受重傷,轉業到地方工作,1955年,曲波調到北京機關部委工作,小說就在這一年完成了。1960年,曲波到醫院看病,無意中遇到賀龍元帥,賀老總問“一機部有人寫了一本《林海雪原》,你知道嗎?”曲波愣了一下,說自己就是作者,賀老總非常高興,拉著曲波向周圍的人介紹,1960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把“智取威虎山”一節改變成電影《林海雪原》,引起巨大轟動,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也搬上舞臺,成為八部“樣板戲”之一,從此之後,《林海雪原》陸續被拍成電影、電視劇,深得群眾喜愛。

真實的座山雕遠不如電影中那般威風

電影中的座山雕威風八面,手下有八大金剛,還有上萬嘍囉,有大炮、還有飛機,坐在高大上的“威虎廳”裡,儼然一個土皇帝一般,這樣的故事如果讓地下的張樂山知道了,可能都要笑醒了,估計要踢開棺材板去找編劇聊聊天。

那麼,真實的座山雕過著怎樣的日子呢?

嚴格來說,座山雕並不是東北最大的一支土匪,當時,謝文東、張雨新等土匪的手下動輒過萬,但是他絕對是最有戰鬥力的那一支,謝文東等人隊伍基本都是把東北的日偽軍收攏起來,人數雖然多,但是缺乏戰鬥力,而座山雕不同,他的部下都是多年的慣匪,少而精,用現代的軍語來說,謝文東等人是土匪中的民兵,而座山雕則是土匪中的特種部隊。不過,在那個年代也住的是窩棚,吃的和老百姓差不多,整天被各種勢力圍剿,哪有功夫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所以,座山雕一般是走到哪裡,住到哪裡,被抓時,他的棲身之地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半地下窩棚,附近有一眼泉水,手下只有二十多人,楊子榮把他抓獲後,燒燬了這個匪巢,建國後人們去尋找,就看見一個長方形的大土坑。

不過,幸運的是,在燒燬前,在座山雕的巢穴前拍了一張照片,我們今天才能看到原裝版的“威虎廳”,原來是這個樣子。




葛大小姐


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其實並沒有那麼厲害,徐克的《智取威武山》確實有很多藝術的誇張,不過也不像部分人說的那樣,身邊只有九個土匪,他確實是一代慣匪,非常善於躲藏,想要抓到他,也沒有那麼簡單。

在1946年年底,合江和牡丹江一代的大土匪基本上都被剿滅了,謝文東在這一年的12月3號被公審處決;李華堂在這一年的11月份被我軍抓住,死在押解途中;張黑子也在年底被公審處決;四大旗杆只剩下了一個孫榮久還躲在深山老林裡邊,除他之外,還有一些小股土匪,其中就包括座山雕張東山部。

入冬之後,我軍就對座山雕部進行了多次圍剿,座山雕(原名張東山)是個著名的老土匪,當年連張作霖和日本人都奈何不了他,而且他們在林海雪原之中,大股部隊的行動非常不方便,二團(我軍牡丹江軍區二團)曾經派了一個營的兵力,帶著乾糧進山找了一個多月,都沒能發現座山雕的行蹤。

直到1947年1月的一天,座山雕寫了一封信找海林鎮農會主席賈潤福要給養,並要求將給養送到胡家窩棚,這才給了楊子榮打入其內部的機會。

楊子榮,1946年跟所在的部隊(即二團)進駐牡丹江地區,時任牡丹江軍區二團三營七連一排一班班長,在打入座山雕匪部之前,曾經說降駐紮在杏樹村的李開江匪部四百多人,升任團部直屬偵察排的排長(相當於連級),之後又頻繁剿匪,多次立功,是名副其實的戰鬥英雄。

【戰鬥英雄楊子榮,後在追擊李德林匪部殘匪時中彈犧牲】

他藝高膽大,有豐富的鬥爭經驗,這一次對付座山雕,他化裝成剛被我軍剿滅的王枝林部殘匪,穿著二尺半黑棉襖,披著一件日軍的黃呢子大衣,帶著便衣偵查員,從駐地海林鎮一直往北走,在蛤蟆塘一帶,他們遇到了一群疑似土匪的“工人”,楊子榮用土匪黑話交談,終於試探出這群人就是土匪,這群土匪帶著楊子榮等人去夾皮溝屯搶東西,找到了一些蕎麥麵和小雞,楊子榮與偵查員們吃相粗魯,髒話連篇,終於讓土匪們相信他們就是土匪。

原來這群土匪就是座山雕的部下,打頭的是座山雕的聯絡副官,願意引薦楊子榮等人入夥,楊子榮和其他偵查員都感到非常高興,但座山雕的疑心病很重,遲遲不願意真的讓楊子榮上山,楊子榮派了一個叫魏成友的小偵查員回去和團部聯繫,準備裡應外合,但座山雕卻還是拖著,沒有準信。

在這種情況下,楊子榮決定再來土匪就把他們綁起來,押著他們上山——第二天,果然有兩個土匪來了,楊子榮假裝生氣,把他們綁了起來,讓他們帶自己上山,兩個土匪還以為楊子榮是動了氣,認為座山雕不講義氣,就真的把他們領上了山,楊子榮把沿途的崗哨的槍都下了,最後來到一個大馬架子房子前面。

楊子榮心知這就是座山雕的老巢,他一腳踢開了門,用手槍指著屋內,大喊一聲:“不許動!”隨行的孫大德和魏成友也用槍對準了房間裡的人,炕上一共七名土匪,其中一個七十多歲,下巴上一把山羊鬍子的,正是座山雕本雕。

楊子榮並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還是以土匪的語氣痛罵座山雕不講義氣,這麼多天讓他們挨餓受凍,座山雕一看原來是投奔自己的土匪,連忙道歉,楊子榮表示不信,讓座山雕親自“送”他們過鐵道,因為沿途都是座山雕設下的關卡,他們走不出去,座山雕自然滿口答應。

楊子榮把他們全都綁了起來,押到山下,遇到了二團拉木頭的大車,有一個班的人隨行保護大車,楊子榮這才放心,和這個班的士兵們一起,把土匪們帶到了團部。

需要注意的是,楊子榮押走的座山雕等13人(除了炕上七人,還有六人是之前去的兩人以及崗哨),這不代表座山雕只有12個部下,畢竟他沿途設卡都有不少土匪了。楊子榮等人抓住座山雕以後,繞過了他的那些崗哨,直接把他給帶回來了,群龍無首,自然作鳥獸散,座山雕部的其他人員也陸續被我軍抓獲。

座山雕被公審之後,被送到牡丹江軍分區司令部審訊處理,還沒來得及處理,就病死了。


潯陽鹹魚


從樣板戲到電影,智取威虎山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題材,和同樣相同題材的其他劇不一樣,這部戲中塑造不少的出色人物,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裡面的大反派座山雕。他是一個異常狡猾的人物,座山雕原名張樂山,是東北有名的一個大土匪,他的勢力非常強,手下接受了當初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的武裝,成為當地最強的武裝勢力。此外,他的老巢處在深山中,易守難攻,當時解放軍的力量雖然強,可要想消滅座山雕,還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於是就有了楊子榮打虎上山,成功生擒座山雕的事情,那麼在歷史上,座山雕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其實後來的文學作品,也是虛化了他的形象,首先他的勢力沒有那麼強,他在當地確實是一個大土匪,可他的軍隊裝備沒有作品裡面的那麼強。這樣的土匪在東北還有很多,當初解放軍沒有功夫去管這些土匪,再加上東北地區有著很多的深山,這些土匪在山裡經營多年,有著很強的實力,想要把他們剷除掉,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座山雕他們家裡前面兩代都是做土匪的,他出生之後自己的家庭條件也不是非常好,迫於生計也外出想辦法謀生,一開始他也做過一些正經生意,可還是不夠讓自己生存下去,於是他就鋌而走險,選擇上山做了土匪。

偏偏他還有著做土匪的天賦,很快就發展起了自己的隊伍,座山雕早年在山上打獵,自己有著很出色的身體,他在山上跑得非常快,每當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總是能夠快速選擇逃命,這也讓別人很難去抓到他。

座山雕的槍法也非常精準,再加上他靈活的頭腦,在當地很快就成為了有一定規模的土匪,一開始張作霖還讓人去消滅他,可打來打去也沒有辦法把座山雕給滅掉。後來座山雕四處流竄,在到處奔走的過程中,慢慢發展著自己的隊伍,他的實力就這麼一點點發展起來。後來東北局勢發生變化,日本人全面侵佔東北,他們對當地的土匪也採取了拉攏或者剿滅的政策,座山雕沒有選擇和日本人合作,兩邊也就這樣撕破臉,日本軍隊多次想要把他給滅掉。

可座山雕的部隊還是有著一定的戰鬥力,而且還能夠利用當地的環境,不斷阻擊日軍。因此日本人打了幾次,也沒有什麼效果,反而白白浪費自己的錢糧,於是日本人也就懶得去管他,況且日本人還要準備去侵佔華北,座山雕就可以自己在當地慢慢發展自己的勢力。日本戰敗,他也看到機會,立馬就投靠國民黨,可是很快,國民黨也敗亡,東北全境被解放,此時解放軍也開始對當地的土匪動手,把這些土匪清剿乾淨,對維護東北的和平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座山雕雖然精明,可畢竟不是解放軍的對手,楊子榮等人也確實是假冒土匪,才成功把他給抓住的。那麼座山雕被抓之後,他很快也死在監獄裡面,這麼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落得這個下場,也是他罪有應得,當初他抗日也是有著功勞,因此解放軍也沒有選擇殺他。不過他那個時候的身體已經非常糟糕,座山雕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他吸毒,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他的身體越來越糟糕。

等被抓的時候,他已經由於吸毒,變得沒有人型,在監獄裡面也肯定活不了多久。座山雕在競爭激烈的東北,能夠發展出來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他前後經歷了東北不同的時期,可見他的能力是非常不錯的。不過座山雕沒有看到大局,在東北被解放之後,還選擇要繼續頑抗,這才導致他最終的失敗,在大勢面前,任何人都無法逆天改命,他就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


貓眼觀史


看過《智取威虎山》的人應該都知道座山雕的大名,電影中威風八面,身邊有八大金剛,小弟上萬的一個大土匪頭子。作為土匪,他可是達到了土匪的最高境界。有飛機有大炮,與皇帝的生活毫無差異。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到底是怎麼樣的呢?他又是怎麼死的呢?


座山雕真實的姓名是張樂山,他出生在清末,在家中排行老三,江湖人稱“三爺”。張樂山可不是一般被逼上梁山的那類土匪,他家祖上就是土匪,所以他也是子承父業的人。至於他怎麼當上土匪的,也是因為家道中落的原因。

由於他的他的祖父和父親在打劫的過程中被抓,然後被砍頭了,所以整個家族就這樣被解散了。然而張樂山由於機靈,逃脫了這次劫難。所以沒有辦法之下,在只有十歲的他只能和他的堂兄一起去闖東北了。

開始他在一家大戶人家做護院,可是他真是匪性不改,帶著自己的幾個兄弟居然把自己的主家搶了個精光,忘恩負義的進了山裡去當土匪了。在當時的東北,要說土匪勢力大也就謝文東等人。這些人基本上比張樂山早,比他強的人也多了太多。


可張樂山如果沒有兩下子,不然怎麼做的了土匪頭子。還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在東北就豎起自己的大旗,成為東北土匪大軍中戰鬥力最強隊伍之一。而座山雕張樂山就有三絕。

第一是槍絕:他的槍法可謂是百步穿楊,一打一個準。這種槍法也是他在山中所鍛煉出來的技能。在槍桿子裡面出勢力的年代,槍法就是王道。

第二就是眼絕,他的眼睛在夜裡就像貓的眼睛一樣,可以看到任何人和事務。當然這是吹的,要是貓眼還得了。但是槍法準的人,眼睛肯定不會差到哪去。

第三是腿絕,因為出生在農家,所以他的腿腳特別利索。常年的跑走。使得練的一身好腿法,跑步特別快。而且身體素質特別好,沒有什麼病痛。


張樂山不僅是個狠人,而且是個會見風使舵抱大腿的人。一開始東北是張作霖的天下。後來日本人打進東北,當時成立了東北抗聯軍,張樂山就投靠抗聯。信誓旦旦的要堅持民族大義,堅決抗日。可他看日本人的勢力很大,所以暗中又和日本人勾結,最後居然也是提出 “不抗日,也不打抗聯”的口號。

等到日本人投降之後,張樂山看到國民黨又回到東北,馬上決定就投靠國民黨接受了國民黨的招編。成為了國民黨東北軍的一個邊隊司令,但他的確很狡猾。他始終堅持不下山,不解散的原則。

隨著解放戰爭的不斷進行,國民黨不斷頹敗,我黨的軍隊進駐東北,張樂山一生做過最愚蠢事就是把槍口對準了共產黨。於是他被我們的解放軍部隊在幾次圍剿之下,只剩了幾十個人。


而最終座山雕的剋星楊子榮來到了白雪皚皚的威虎山下,楊子榮和五名偵察隊員進行化妝試圖摸進去。當時恰逢元宵佳節,威虎山上也要舉行一些晚會,楊子榮便扮演成土匪偷偷上了威虎山。

(當然其中也是歷經各種風險,差點被人發現。不過篇幅有限,這裡不再詳細展開。)

楊子榮一上到威虎山,便直戳座山雕的老巢。當時座山雕還準備睡覺,剛往枕頭下掏槍。被楊子榮一腳踩住,然後被楊子榮活捉了。手下幾十個人見自己的頭被抓了,就繳械投降了。
座山雕張樂山被抓的消息傳來後,就有不少百姓到政府請求要儘早處決了這個人。座山雕也是條漢子,在執行槍決的那天,笑著說“我死後,牡丹江在無風波”。


史之策


座山雕是曲波《林海雪原》中的人物,威虎山上的首匪,因為作家曲波的小說《林海雪原》多次被搬上熒幕或舞臺,尤其是其中智取威虎山,自小說出版之日起,不同的藝術形式對此都有所展現,尤其是2014年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梁家輝把座山雕這個人物形象展現的更加淋漓盡致。

影視劇中的座山雕

真實的座山雕名叫張樂山,原籍山東昌濰(今山東濰坊人),生於1882年,兄弟7人,他排老三,故人稱“三爺”。在他8歲的時候,他的祖父和父親因為做土匪被抓,處以死刑,他的母親過度恐懼後來去世,孤苦無依的他在堂兄的帶領下開始了“闖關東”,來到黑龍江額穆一帶,後輾轉到陳二爺家做長工。由於祖父和父親都是土匪,自然張樂山身上也就不可避免具有這方面的特質,在陳二爺家做了幾年後,15歲時他聯合幾個要好的夥伴將陳二爺家搶盜一空,隨後上山投奔了土匪。

影視劇中的座山雕

因為張樂山自身有“三絕”:

一絕就是槍法絕,槍法如神,百發百中,槍法準不管在哪這都很厲害的,尤其是土匪窩中,沒有經過訓練,沒有幾個槍法像他一樣好的。

二絕就是眼神絕,走夜路不用照亮,是非辨別能力強,包括看人。走山路從不轉向,再複雜的地形他都能走出來。

三絕就是腿絕,就是腿腳利索,因為畢竟是農家出身,後又千里從山東來到東北,做苦力,腿腳自然利索,登山如履平地,身體素質還特別好。

他利用他這三絕,很快在土匪窩中做出了名堂,很快在18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土匪頭,他所帶領的土匪隊伍也成為當時東北地區的一個重要勢力。這不得不說張樂山確實有這方面的才能。

張樂山堅持的總方向就是牆頭草、隨風倒的原則,看形勢來決定自己的歸屬,日本勢力大的時候,那就投靠日本,國民黨勢力大那就投靠國民黨,還投靠過東北聯軍,但都不能從一而終。

他50多年的土匪生涯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歷經清末、北洋軍閥、偽滿時期,老謀深算,詭計多端,在土匪中頗有威望,內部人稱“三爺”。當年張作霖和日軍都想消滅他,但都沒有成。

楊子榮

1947年五月初五,楊子榮一行6人奉命前去追繳座山雕,後在在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遇見座山雕的手下,用黑話獲取他們的信任,偽裝自己是落難的同道,是另一個土匪頭子“張彪”的手下,後進一步接近座山雕的手下,並通過他們與座山雕通上話,表達出上山投靠的意願,後座山雕同意,楊子榮這次經歷幾道險關,最終見到了一個禿頂、黑膛臉,長著一副鷹鉤鼻,留著一把山羊鬍的瘦小老頭,正是臭名遠揚的座山雕張樂山。

影視劇中的楊子榮

在見到座山雕之後,楊子榮就用槍逼住他,但楊子榮不敢動他,因為張樂山身邊還有“八大金剛”,都是慣匪和亡命之徒。因為張樂山手下有個連長曾經想要繳楊子榮的槍反而被楊子榮抓住了,楊子榮就以這個為理由,說那個連長壞了義氣,不該來繳自己的槍。張樂山說這是我們的錯,不應該,現在怎麼辦?楊子榮說,你和我們去見我們的老大,當面道個歉吧!

座山雕被抓

張樂山在江湖上縱橫幾十年,楊子榮化裝又很像,所以毫不起疑,為表示誠意,連槍都沒帶。就這樣,楊子榮順利的將張樂山押到山下,張樂山才發現山下等他的不是“九彪”,而是解放軍剿匪部隊,但是沒有辦法,只能哀嘆自己“打了一輩子雁,讓雁啄了眼”。


後來據說座山雕抗戰時殺過很多鬼子所以沒有公審,他大煙癮犯了引發其他疾病,一年後在監獄裡病死了。



歷史上的座山雕是在監獄裡病死的。歷史就是歷史,和小說電影不一樣。我的家就在黑龍江,關於座山雕的晚景我還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我們村有個人因為偷東西被判刑,正好和座山雕蹲在一所監獄,他出獄後回來說了一些座山雕的故事。座山雕號稱的八大金剛確實是有,不過就他們十多個人,他們有時住在山洞裡,有的時候住在自己建的簡單房子裡,不敢在一個地方住太久。東北冷,冬天一到苦不堪言,山洞裡陰冷陰冷的。他們不敢明目張膽的去搶糧食,只能偷偷摸摸的搶。主食就是小米為主,根本沒有什麼百雞宴。

我們都以為土匪頭子應該是個威武雄壯的漢子,可是我們村的人形容座山雕只不過是個小老頭的樣子,還讓我挺失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