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民間傳說故事有哪些?

靜怡勤反覆練


我不知道民間的中草藥故事,但凡是中國人都知道,現代的中醫藥都是平民百姓,小小土郎中發現,並學會用來治病療傷的。不是大醫學家發現的,也不是皇朝國醫發現的。可是他們的發現被皇朝人拿走了,自已連土郎中的職業也丟了。這樣的中草藥故事能傳下來嗎。


無憂草2775


砂仁

傳說很久以前,廣東西部的陽春縣發生了一次範圍較廣的牛瘟,全縣境內方圓數百里的耕牛,一頭一頭地病死,惟有蟠龍金花坑附近村莊一帶的耕牛,卻沒有發瘟,而且頭頭強健力壯。當地幾個老農民感到十分驚奇,便召集這一帶牧童,查問他們每天在哪一帶放牧?牛吃些什麼草?牧童們紛紛爭說:“我們全在金花坑放牧,那兒生長一種葉子散發出濃郁芳香、根部發達結果實的草,牛很喜歡吃。”

老農們聽後,就和他們一同到金花坑,看見那裡漫山遍野的生長著這種草,將其連根拔起,摘下幾粒果實,放口中嚼之,一股帶有香、甜、酸、苦、辣的氣味衝入了脾胃,感到十分舒暢。大家品嚐了以後,覺得這種草既然可以治牛瘟,是否也能治人病?所以就挖了這種草帶回村中,一些因受了風寒引起胃脘脹痛、不思飲食,連連呃逆的人吃了後,效果較好。後來人們又將這種草移植到房屋前後,進行栽培,久而久之成為一味常用的中藥,這就是“砂仁”的由來。

車前草

相傳,堯舜禹時期,江西雨水過多,而河流因泥沙淤阻,致使逐年發生水災,使老百姓的水田被淹沒,房屋被衝倒,無家可歸。舜帝知情後,要禹派副手伯益前往江西治水。他們採用疏導法,疏通贛江,工程進展很快,不到一年就修到了吉安一帶。當年夏天,因久旱無雨,天氣炎熱,工人們發昏發燒,小便短赤,病倒的人不計其數,大大地影響了工程的進展。

舜帝知道後,派禹帶醫師前往工地診治仍無濟於事,急得禹和伯益將軍在帳蓬前來回踱步,坐立不安。一天,一位老大爺捧了一把草要見伯益將軍和禹,禹命老大爺入帳,問其何事,老大爺說:“我是餵馬的馬伕,我觀察到馬群中有一些馬匹撒尿清澈明亮,飲食很好。而有一些馬匹卻不吃不喝,撒尿短赤而少。原來那些飲食很好的馬經常吃長在馬車前面的這種草。我就扯了這種草喂那些生病的馬,結果第二天這些病馬全好了。我又試著用這種草熬成水給一些有病的工人喝,結果他們的病也好了。”禹和伯益聽後十分高興,於是命令手下都去扯這種草來治病,結果患病的士兵喝了這種草熬成的水後,不到兩天就痊癒了。

因為馬匹是在馬車前面吃的這種草,所以就將這種草藥命名為“車前草”。

麻黃

有個挖藥的老人,無兒無女,收了一個徒弟。誰想,這個徒弟很是狂妄,才學會一點皮毛,就看不起師傅了。有的時候,賣藥的錢也不交給師傅,自己偷偷花掉。師傅傷透了心,就對徒弟說:“你翅膀硬了,另立門戶吧。”

徒弟倒滿不在乎:“行啊!”

師傅不放心地說:“不過,有一種藥,你不能隨便賣給人吃。”

“什麼藥?”

“無葉草。”

“怎麼啦?”

“這種草的根和莖用處不同;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記住了嗎?”

“記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張口就背了一遍,不過,他背時有口無心,壓根兒也沒用腦子想。

從此,師徒分手,各自賣藥。師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膽子更大了,雖然認識的藥不多, 卻什麼病都敢治。沒過幾天,就讓他用無葉草治死了一個。死者家屬哪肯善罷甘休,當時就抓住他去見縣官。縣官問道:“你是跟誰學的?”

徒弟只好說出師傅的名字。縣官命人把師傅找來,說:“你是怎麼教的?讓他把人治死了!”

師傅說:“小人無罪。”

“怎麼能說你無罪?”

“關於無葉草,我清清楚楚地教過他幾句口訣。”

縣官聽了,就問徒弟:“你還記得嗎?背出來我聽聽。”

徒弟背到:“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

縣官又問:“病人有汗無汗?”

徒弟答道:“渾身出虛汗。”

“你用的什麼藥?”

“無葉草的莖。”

縣官大怒:“簡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虛汗還用發汗的藥,能不死人?”說罷,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獄。師傅沒事,當堂釋放。

徒弟在獄中過了三年,這才變得老實了。他找到師傅認了錯兒,表示痛改前非。師傅見他有了轉變,這才把他留下,並向他傳授醫道。打這兒起,徒弟再用“無葉草”時就十分小心了。因為這種草給他闖過大禍惹過麻煩,就起名叫作“麻煩草”,後來又因為這草的根是黃色的,才又改叫“麻黃”。

斷腸草

民間傳說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微服察訪,他為的是設法到海寧去看望一下自己的親生父母且又避人耳目。一路上,眾多大內高手在暗中保護,他晝行夜宿,鞍馬勞頓,對人間旅途之苦頗有領略。

這一天,他來到了鎮江。在一家客店投宿後,乾隆輾轉不能入睡,身上感到奇癢難熬,他便披衣起床,去了一家草藥鋪,一中年人持燭為乾隆開了門。“恕小生深夜打擾,求先生配點草藥。”年輕儒雅的乾隆像個富家公子一樣上前行禮。“客官請坐,反正我還未就寢。”主人答。乾隆藉著燈光一看,這位草藥先生深夜還在抄寫藥書,可見是個勤奮之人。主人為乾隆沏上茶,兩人便攀談起來,無奈乾隆身上各處時有奇癢,忍不住要去抓撓,又怕失禮,於是將自己的病症先告訴了草藥郎中。這郎中先生十分認真地檢查後,告訴乾隆說:“你患的是疥癬,民間又叫疥癩瘡,是皮膚病中的一種頑疾,能治,但需遵醫囑:用藥後不能用手直接抓癢,更不能入口,因為此草藥有劇毒。”“先生能告訴我此草藥的名字嗎?”乾隆好奇地問。“叫‘斷腸草’。相傳當年神農嘗百草,遇到了一種葉片相對而生的藤子,開著淡黃色小花。他摘了幾片嫩葉放到口中品嚐,剛嚼碎嚥下,就毒性大發,還沒來得及吃解毒藥,神農的腸子已斷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這種令神農斷腸而死的藤子,就被人們稱為‘斷腸草’。”郎中告訴這位好奇的年輕人。


人生就像打電話


當歸的藥名有很多傳說,這是本草綱目中的《本草綱目》:“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有思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

傳說有一男子當兵打仗多年未歸,妻子日夜想念,天天盼君歸來,後來臨死之日,未見夫君,流淚寫下了,當歸你不歸,不歸何時歸,相思而死,最後上天感念這個夫人,便此人間聖藥,取名當歸。所以,婦女任何的中藥裡面都可以加入當歸。



萬物生禾


應悟空盛情之邀,今特介紹這方面的民間故事,以飡讀者。

這裡流傳有十二大中草藥民間故事——

1、唐太宗巧遇徐長卿愈蛇傷。

2、漁翁出謎考藥聖李時珍。

3、南朝宋武帝劉裕命名箭傷藥劉寄奴。

4、牧童巧識砂仁草治牛瘟。

5、誤用麻黃草惹麻煩。

6、大禹治水巧識車前草。

7、斷腸草治癒乾隆疥癬病。

8、漢代賢妻思邊關夫種紅豆。

9、民婦偶用甘草療愈咽喉痛。

10、唐代宋之問口含丁香掩口臭。

11、哪吒巧取龍眼療海子。

12、樵夫巧遇羅漢果治母咳嗽病。

舉隅如下:

《漁翁出謎考藥聖李時珍》

李時珍為了在實踐中求得真知,終日雲遊名山大川,江湖海灘,忙碌採藥。有一天來到南方的一個湖邊,正置夏季風雨交加的下午,李時珍為了避雨見湖邊有一小舟,舟中有一位老漁翁和兩個孫子。見李時珍釆藥至此,忙熱情接待請入舟中休息。

老漁翁送來茶水和食品,李時珍從行囊中拿出一壺白酒,招呼主人一齊坐下共飲。在交談中漁翁對李時珍早有耳聞,為此,老漁翁把自己知道的藥物知識全都告訴了他。臨行前,漁翁告訴李時珍這裡有一種草藥可治療身癢、癬瘡等皮膚病。

李時珍急問:“它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特徵呢?”漁翁忙說,它長在水上,離我們很近。

於是,祖孫三人出謎考考藥聖李時珍。老漁翁首先說道:“天生靈芝本無根,不在山間岸不生。始因飛絮逐東風,泛根青青泛水面”。

接著大孫子說出一首童謠:“有根不帶沙,有葉不開花。最愛隨風飄,塘湖是我家。”

小孫子也不示弱,忙背出一段兒歌:“有根不著地,有葉不開花。整日隨風飄,四海乃我家。”

漁翁說這三個謎語都是一個謎底。李時珍聽後忙說:“原來你們祖孫三人出題來考我呀!”

李時珍低頭思索了一會兒,忽然眼睛一亮,抬頭看到船外有一種水草在風雨中依然團聚不散,飄飄遊遊,便指著船外道:“就是它!就是它!它是什麼?”你能猜得出來嗎?原來他就是水生植物——浮萍。

故事雖然久遠,可見醫聖躬身實踐,不恥下問,造就一部偉大的不朽著作——《本草綱目》問世!人們永遠懷念這位偉大的藥物學家的功績!

明白了嗎?答讀者疑問,傳岐黃仁術。欲知更多相關知識,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一葉輕舟85為你諮詢解答,感謝閱讀和熱心贊評。未經允許,不得搬襲。


一葉輕舟85


傳說很久以前,廣東西部的陽春縣發生了一次範圍較廣的牛瘟,全縣境內方圓數百里的耕牛,一頭一頭地病死,惟有蟠龍金花坑附近村莊一帶的耕牛,卻沒有發瘟,而且頭頭強健力壯。當地幾個老農民感到十分驚奇,便召集這一帶牧童,查問他們每天在哪一帶放牧?牛吃些什麼草?牧童們紛紛爭說:“我們全在金花坑放牧,那兒生長一種葉子散發出濃郁芳香、根部發達結果實的草,牛很喜歡吃。”

老農們聽後,就和他們一同到金花坑,看見那裡漫山遍野的生長著這種草,將其連根拔起,摘下幾粒果實,放口中嚼之,一股帶有香、甜、酸、苦、辣的氣味衝入了脾胃,感到十分舒暢。大家品嚐了以後,覺得這種草既然可以治牛瘟,是否也能治人病?所以就挖了這種草帶回村中,一些因受了風寒引起胃脘脹痛、不思飲食,連連呃逆的人吃了後,效果較好。後來人們又將這種草移植到房屋前後,進行栽培,久而久之成為一味常用的中藥,這就是“砂仁”的由來。


心中的日月521


這個大致分為兩大類,一是草藥來源,說是誰變的啊或者神仙賜給某人的啊之類;二是藥效,說救了某人啊吃了產生什麼奇異效果之類,傳說非常之多不勝枚舉,幾乎每種藥材都有傳說。


閒雲一縷風


在東北以前的採人參人都會講人參有靈性!採時先要喊“棒槌”然後用紅色的繩子綁住!不然人參就會跑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