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士如何避免“病毒”趁虛而入,掌握這12招,提升防護力

疫情面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不給國家添麻煩。

最近幾百萬人回到了上海,很多公司已經開始復工,我也開始了正常的職場生活。上班後我發現一部分同事除了戴個口罩,其它的防護工作一律沒有做。畢竟我們面對的是疫情,而不是感冒,我覺得很多人的防範意識還是有待加強。

這兩天抽時間看完了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組織編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編著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書中詳細介紹了病毒的傳染途徑以及如何有效預防的措施。

今天主要和大家科普一下,復工後我們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該如何進行全面防護?

1、“全副武裝”,避免接觸感染源

為了避免感染,我們可以通過【物理防護】措施給自己360度全方位進行防護,將感染幾率降至最低化。

口罩:

職場人士工作期間儘量佩戴醫用防護口罩,將感染風險降至最低。口罩佩戴時間超過4小時或是感覺口罩因分泌物變溼之後應當及時更換。更換口罩時需要注意的是,手部勿直接碰觸口罩外部,先用手捏住耳邊的繫帶輕輕扯下,再將其扔至垃圾桶。

“防護”雨衣:除了部分小資人員開車上班外,大多數人還是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汙染物沾染到衣服上,我們可以為自己添置一套雨衣,成本低,效用大,身邊很多同事都這樣穿出門,這樣做的最的好處是自身的衣物、包包都能藏在雨衣的“防護”之下,降低感染風險。

手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途中,無法避免需要觸碰到車上的扶手和電梯按鈕,出門前應佩戴醫用手套或一次性防護手套,儘量避免與公眾設施直接接觸。到公司後由上至下摘掉手套,將其扔進垃圾桶。

職場人士如何避免“病毒”趁虛而入,掌握這12招,提升防護力


2、出行時,控制“慾望”與距離

為了避免在公共區域讓病毒趁虛而入,我們應當戒驕戒躁,對平時的一些行為習慣進行適當的改變與控制。

擺脫手機控: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玩手機打發時間已成常態,在這個特殊時期應儘量控制玩手機的慾望,因為手機一旦被汙染後,會直接接觸我們的雙手和臉頰。如果一定要玩,可以先把手機裝入手機袋中,雖然觸感體驗不佳,但能起到很好的防範作用。

用文字代替語音:說話時口水的唾沫星子會吸附在口罩上,如果長時間進行語音通話,口罩很快就會變得粘膩潮溼,自己也會倍感不適。而將與他人的溝通方式從語音轉換為文字,能極大的降低這種不適感,同時也能延長口罩的使用壽命。

保持適當距離:在上班路上,儘量與他人保持1米開外的距離,尤其那些正在打噴嚏、咳嗽的人。雖然每天出入小區時會進行測溫,進地鐵站時也會測溫,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應當刻意與他人保持距離,尤其是人口密集處,儘量避免與他人親密接觸。

職場人士如何避免“病毒”趁虛而入,掌握這12招,提升防護力


3、就餐時,儘量選擇吃“獨食”

為了避免“病從口入”,這段時間飲食方面應儘量從簡,減少不必要的聚餐和去人流量大的地方就餐。

自給自足:家裡具備燒飯條件的職工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己帶飯能從源頭上保證食物的安全性,吃起來更加安心。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疫情期間儘量不要接觸和食用野生動物,建議飲食以清淡、健康為主。

便利食品:對於實在沒時間做飯又不想叫外賣的辦公人員,可以選擇性購買一些自己喜愛的便利食品代餐。專家建議可以多攝入全谷雜糧,適當補充高蛋白,保證每日營養所需,另外多飲水,促進身體新陳代謝。

職場人士如何避免“病毒”趁虛而入,掌握這12招,提升防護力

4、回家後,及時清除一切汙物

為了避免將病毒帶回家,在回家後應當及時對所有與外界接觸過的衣物、飾品、電子產品等進行處理,養成好的衛生習慣。

潔淨雙手:到家後先使用洗手液或滴露徹底清潔洗手!徹底清潔雙手!徹底清潔雙手!手部清潔是重中之重,不確定雙手是否乾淨時,儘量避免觸碰家中物品,特別是不要接觸口鼻眼。

外套通風:疫情期間外出儘量選擇1-2件常穿外套,降低汙染幾率。回家後將外套、帽子等暴露在外的衣物小心脫下,將其放到空氣流通處吹風。

鞋底消毒:從外面回到家中後,先用消毒噴霧進行鞋底消毒,然後將其放在門外通風。如果是與他人合租,在自己的房內與房外應各備一雙鞋作為居家替換。

電子產品及飾品消毒:下班後電腦帶回家辦公的筆記本、隨身攜帶的手機和鑰匙等掛件都要及時消毒,可以使用消毒溼巾或酒精棉片進行擦拭,再將其風乾即可。

職場人士如何避免“病毒”趁虛而入,掌握這12招,提升防護力


結語:

外面雖不如在家安全,會接觸從各個城市趕回來復工的同事,可能會存在感染的風險,但是我們不必過度憂慮,<strong>只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病毒就無法威脅到我們。

最後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九個字:<strong>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