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對李蘭娟院士建議控制明星高片酬怎麼看?

拍客姜哥


戲子誤國誤民,強國才是根本,明星頭銜應歸於國家棟梁,娛樂圈暴利讓青年人迷失方向,正確導向引行是科技興國的力量,青年強國家才有希望。



能量評論員


對於這一觀點,我對是否來自李蘭娟院士之口持懷疑態度。我嘗試搜索了一下視頻,未找到李蘭娟院士“張口”說這段話的視頻,能找到的都是放一張圖,然後出字幕,說李蘭娟院士曾講……對於這些觀點,我並不是很能認同。首先來談薪酬問題,明星的薪酬基本上是由市場決定的,而科研人員的薪酬一部分可以由國家發放(比如廣為流傳的院士享受副部級官員待遇),另外一部分同樣可以由市場決定,比如王堅院士,他在互聯網方面所研發的成果,在推動中國這一行業進步的同時,也極大增強了阿里的營收,他個人的收入也會隨著科研成果的轉化而增長。再談關注度的問題,人們覺得明星的收入要比科研人員多很多,我想很大程度是因為明星的關注度要遠遠超過科研人員,那麼,關注度高就真的好嗎?明星在享受高關注度帶來的流量紅利的同時,也必須承擔過高關注所帶來的惡果,每一個錯誤,都可能會帶來輿論巨大的反噬。而反觀科學,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記得曾看過這麼一句話,能量守恆定律的發現,不僅僅需要感謝焦耳,亥姆霍茲等科學家,還得去感謝那些嘗試做出永動機的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知道嘗試做永動機是錯誤的,但當時去嘗試的人,恐怕也都是那個年代傑出的工程師與科學家吧!當一些科研人員去證明某一結論錯誤時,如果有著過高的關注,對他們來講,就一定是好事嗎?比如前一階段曾爆出的曹雪濤教授的論文事件,先拋開他的論文真偽不談,曾有人用他曾經做過的氣功研究來攻擊他,如果人們像關注明星一樣來關注科研人員,那麼十幾年後,是不是又會有人用證明的東西來攻擊現在去證明它的科研人員呢?除了容錯性,真正的科學家的一些行為,本就不能用常人的思維來看。再舉一個例子,楊振寧先生回國時,就有人攻擊他是回國來享受退休待遇的。這裡拋開理論物理的研究在過去的時間能否在我國開展這一議題不談,看看如今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看看七十多歲的李蘭娟院士,楊振寧先生回國的年紀,難道就真的到了他們退休的年紀?但因為他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受到的關注超出常人,所以就有了困難時不回國,老了回國享受退休待遇的說法。最後,再來談一下價值觀培養的問題。人們認為科研人員以及軍事人員的認同感,對明星的排斥,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們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的多少。而在高校的思政培養中,愛國主義元素必不可少,重要領導人的講話,也多次強調,廣大青年,要把個人理想,同民族、國家前途命運相結合!這是官方主流的價值觀,我們現在的價值觀培養,有問題嗎?再談及明星高薪的問題時,不妨先思考一下,自己又是否做到了平時對家國大事的關注呢?我本人沒法做到對明星一點也不關注,所以我也不苛責明星的收入。本人觀點,理性討論,不喜勿噴。


鴻鵠博志


這句話的出處不知道是不真的出自於李蘭娟的口,但也確實是伸張正義,非常具有輿論導向的一段陳述,讓人極度舒適,像是有人替我們出了一口氣似的,因為我們普通人確實賺不到明星那麼多的錢,即便是傾其一生賺的工資還不如明星隨便出席一場活動賺的多,卻還要用來交房租,還房貸,車貸等,所以我們會覺得極度不公平,所以對於這樣的發聲當然是舉雙手贊成,但是這句話沒有官方文件的引用,所以無從考證就是李院士所說的話。

很多人願意相信這是李院士說的話,就是因為他是替普通大眾發聲了,所以我們願意接受這樣的發聲,這樣的表達。

也有人說一個院士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當然現在奮戰在一線也沒有時間說這些話。為什麼說一個院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這句話的指向性太強了,一下將矛頭指向了娛樂領域的的所謂“明星們”,容易引發網絡衝突和有針對性的發聲。

但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句說確實說的很好,可以起到校正現在新一代年輕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作用。其次科研人員和軍事人員都是真正為國效力的,都是真正意義上時代的英雄;而娛樂明星只不過是譁眾取寵,博得大家閒時一樂,屬於茶餘飯後的消遣,可有也可沒有,而在對比工作報酬時卻相差懸殊,真正做事的人永遠得不到高薪。

這讓我想起了老一輩演員陳道明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所吐露的心聲,他說現在的年輕演員都太矯情了,而且特別會賣慘,比如說拍個戲不小心受傷了要公開發到網上告訴觀眾“我拍戲很累的。”陳道明對此的看法是,你就是吃演員這碗飯的,受點傷,受點累算什麼?誰的工作不辛苦?你咋不說你賺的還比別人多呢?好演員就是要用好的作品來證明自己,別的花架子都沒用,個人感覺這段採訪十分的中肯。

所以說還是要將個人的三觀慢慢的恢復到正常狀態,不能被一些娛樂圈的明星帶歪了,我們要知道真正在改變時代的英雄是誰,很多人在說起民族英雄時一問三不知,說起娛樂明星時頭頭是道,所以也要倡導大家:“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為大眾謀福利者,不可使其孤軍奮戰。 為自由開路者,不可使其困頓於荊棘。”

最後希望真正的英雄常在耳邊被談起。


感謝閱讀@筆記簿杏豆:企業培訓師,勞動糾紛諮詢師,社保專家,專注職場乾貨、社保問題分享,歡迎點贊與評論,關注向我提問!


筆記簿杏豆


但凡帶著腦子的人,對於李院士這個建議,都會表示支持!

但是,重點不是支不支持,而是如何控制?怎麼控制呢?

我看好多人關注這個問題,但是大多隻分析了建議的合理性,卻很少能給出解決思路。

01

首先我要重複一下,在這次疫情面前,衝鋒陷陣在第一線的,不是大明星們,而是眾多醫護人員、解放軍戰士、病毒醫學專家,還有諸如阿里、華為、百度等高科技從業者以及他們的研究裝備,例如AI計算系統、物流系統等等,是他們在協助攻堅。

而所謂的網紅、娛樂達人、影視明星、綜藝大咖們呢?

不是說他們沒出力,對,他們有些人確實捐錢捐物資了,也有諸如韓紅這樣的公益人忙前忙後協調外圍援助。

還有捐了1.5億的網紅創業人辛巴,他們是好樣的,我們不否認,不否認他們的善意,也必定能銘記他們的善舉。

但是,即便如此,即便明星們捐款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會抵制娛樂圈的發展呢?

02

有人說了,這些大明星賺的太多,動輒百萬千萬甚至是幾個億,但是又偷稅漏稅,所以我們抵制他們。也沒錯,這確實是事實,也確實是人們抵制的一個原因,但這不是全部。

另一個因素,我們可以毫不掩飾的講,我們有一部分人是處於仇富心理,就是看明星賺錢多,就是看不順眼。

不管是賺得多納稅少,還是仇富,這都不是問題的關鍵之處。

最核心最要命的問題是,如今很多小孩子,你問他的理想是什麼?他會告訴你:長大了,我要當網紅,我要拍視頻;我要當大明星!

甚至於有相當一部分年輕父母也在無意識中陷入其中,比如誇孩子:哎呀,我們的妞妞真漂亮,就跟個大明星一樣!小孩聽到父母這樣誇她,你覺得會對她有影響嗎?

絕對有影響,而且是價值觀的影響,很可能就是五年十年甚至直至根深蒂固。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的理想嗎?我是一個80後,直到上初中時,你問我們,我和小夥伴們還是會回答:我要當科學家、我要當醫生、我要當老師……

03

所以,娛樂明星的片酬問題,只是一個表象載體。我們要遏制的不是片酬,而是這股不良風氣。

個體的自控力是很弱的,如果沒有外圍因素的干預,單憑自覺性,很難剎住這股風氣,以及大多數人對這股風氣的追捧。

沒錯,是追捧。你看著好像全網都在抵制明星抵制高片酬,其實私底下的羨慕仰慕以及追捧者的數量,絕對遠大於抵制者。

因此,我個人能想到的一個辦法思路就是從終端倒逼源頭。

什麼叫從終端倒逼源頭呢?

簡單點講,就是控制輸出端,比如院線與影院的規模、電視臺綜藝節目的數量與頻率、視頻娛樂App的輸出機制,等等。

舉個極端的例子,假如全國電視臺只保留10個娛樂綜藝節目、電影院一月只允許上映一部影片、網播劇網播綜藝節目每月只更新1集、同一個藝人在一年中不允許同時出鏡兩次。按這個標準執行5年,你試試看,80%的娛樂圈掘金者將轉行。

我們在虛擬娛樂方面消費少了,但整體消費大概不會少,那麼這筆千億級的消費可能就會轉移到其他方面,比如兒童教育方面、健康計劃、人際互動、進修深造等等。

更重要的是,我們會扭轉風氣。

04

有一種分析判斷,我覺得是有道理的,中華民族不是一個容易被打敗的民族,外人很難打垮我們,要是有一天我們真的垮掉了,必定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搞垮的。

2001年,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在50年內獲得30個諾獎。很多人笑了,一個彈丸之地,你咋不上天呢!

但截至2019年底,已有19名日本學者獲得諾貝爾獎的自然科學類獎項,其中以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居多,令日本成為歐美國家之外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

然而我們泱泱大中華,在這20年間,又有什麼呢?不是說我們一點成就都沒有,我只是覺得這些成就與我們的體量遠遠不匹配。

但這20年間,有一圈子爆發式膨脹,那就是娛樂圈,歌舞昇平,霓虹閃爍。

老百姓不再羨慕科學家,開始嫌棄老師,開始嫌棄當醫生,大家都想賺快錢,要萬眾矚目!這才是最可怕的。


關注我,關注今夜有風,一個90斤的80後美男子,十年職場人、創業人、資深文案、品牌策劃師、非專業程序猿、心靈寫手、業餘撰稿人,筆鋒婉轉、毒評犀利、勤奮好學、毀人不倦!

今夜有風


【職場問題診斷】姑且不論這段話是否有人把李蘭娟院士的話發揮過,但這個建議確實有一定必要性,尤其在當前很多年輕人想當明星們發瘋發狂的時候,看看一波接一波的選秀,經年不斷,再看拿著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明星們,拍一個戲,手替、跪替、打替、飯替、走位替、床戲替、中遠場景替、騎馬替,除了面部特寫,能替的都替了,臺詞就是:“1,2,3,4,5”。

三兩個月就淨賺幾千萬、乃至上億,比一個3、 5百人的中型企業年利潤還要高,這樣巨大的差異性確實會讓很多年輕人放棄學業,瘋狂追慕明星的一切。不說大明星,就是那些有名字有臺詞的演丫鬟的角色一部片酬都有2、 3百萬片酬,露兩次臉的也有十幾、二十萬元,耗時可能就五到十天左右。


一,有市場就是有需求,這句話是要求條件的

也許有人會說,明星們之所以能拿高薪是因為市場需求,所以他們理所當然可以拿高薪,如果市場拋棄了他們,他們就沒有高薪。這樣說法不對!大家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大市場和需求的的行業,如販賣* J火、販* 毒、走私,那為什麼各個國家都屬於嚴厲打擊的範圍?

而且明星普遍畸高現象也只是存在我們國內,古今中外作為一個畸高收入龐大群體是絕無僅有的。正常情況下只有真才實藝的超級巨星,才會點綴在高收入人群中。

而目前能取得這樣超豪收入,又肆意揮霍地幾乎是大小明星的生態日常。面對這樣巨大的誘惑,哪個父母能抵擋,砸鍋賣鐵去整容,往死了把孩子往娛樂圈塞。根本不管孩子有沒有藝術天賦、自己願不願意。

明星當不能當網紅,再不行就當淘寶賣家模特也行,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每天拍10幾小時照片,一年至少也有7、 8百萬,超過1000多萬的也大有人在,父母辭了工作,靠孩子攬活吃飯。


二,亂象叢中,全民迷失,一場大疫看到誰是真正人類的明星

為擠入圈子,為出名掙大錢,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只要能拿到這種機會,什麼道德人倫、什麼公序良俗,甚至置國家法律法規於不顧。圈內的人不為自己的無恥亂行汗顏,圈外人又以更無節操去拼命擠入掙大錢的行列。

這種瘋狂、這種迷失,讓更多人無意識地裹挾捲入,甚至早已氾濫到其它行業領域。各種弄虛作假、各種肆無忌憚、各種權錢色交易充斥社會各界。誰還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基礎理論?誰還能俯下身來認真做事積累經驗積累學識?浮躁、喧囂溢滿,虛話、假話、套話,成了人際交往的流通語言,真話、實話成了另類打入另冊。

2020年春節前後突發的一場大疫,讓所有人看明白是誰才是我們人類真正的明星,是醫護工作者冒死捨身的逆行,與瘟疫與死神搶回蒼生的性命;是科學家不畏毒,與毒共舞研發抗疫的檢測試劑,抗疫藥物,與醫護人員並肩戰疫。是廣大軍警冒著被傳染的風險,維持疫情肆虐中全國上下的社會安定、民心安定。

自古以來大疫之後必有大亂,而我們經歷了這麼多次“非典”、“H7N9”、“埃博拉病毒”,包括這次歷時這麼久的全國禁足隔離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社會都如此安寧、祥和,社會秩序井然有序,患者有其醫,亡者有人理。所有有序的運作沒有一個是所謂的明星與網紅支撐起來的,靠的都是這些德才兼備的科技人才、醫療人才、軍事人才和其它涉及到的行業人才。

三,確立正確的世界觀,給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

不難看出這次戰疫的主將大都是年齡偏大,84歲的鐘南山教授、74歲的李蘭娟教授、54歲的陳薇少將,他們都是衝在一線指揮戰疫、制定方針。在年輕人中也有很多優秀的醫護、科技人才,但他們還是需要更多歷練。我相信,經過這次戰疫,更多90後的人才將會在各自領域挑起重擔。

因此如何為我們下一代確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是非常重要的,少年強則中國強,讓更多少年人能通過這次災疫看到什麼才是真正的人類明星,實現科技興國和強國為己任。多一點實幹、少一點紙醉金迷,這樣才是風華正茂的有為青年,我們國家的棟樑之才。




我是葛曉惠,作為一個在職場努力工作了20多年的職場資深人士,非常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職場經驗與案例,幫助大家走出職場困惑。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各自的職場心得和疑惑,我也會將盡力解答大家的疑惑,謝謝!

葛曉惠2


一個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也不過就是3~5萬而已,而一個所謂的明星一個出場費就高達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可想而知夠一個普通人掙一輩子也掙不到到這個數。他們只是扮演角色而已,並沒有普通人付出的勞動多。充分證明,李蘭娟院士說的是有道理的。國家應該獎勵那些軍事科研衛生,科技方面的人材。



漫步人生L919



多營936


全中國所有研究《微生物學》(包括《真菌學》、《細菌寫》、《病毒學》等)的人員一年的總收入不如一個明星一年的片酬、出場費和廣告代言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