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卑的怪圈,從提升自我認知開始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卑感,或多或少。

他強調:“自卑能毀滅你,也能成就你。超越自卑,你將成為內心強大的自己!”

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無法超越自卑,走不出自卑的怪圈。他們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無論外人怎麼讚揚他們,他們也無法客觀地看待自己,堅持認為自己不夠好。

那麼,對於這樣的人,該怎麼走出自卑呢?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自卑情結嚴重的人,如何走出自卑的怪圈。

走出自卑的怪圈,從提升自我認知開始

走出自卑的怪圈,從提升自我認知開始

說到如何走出自卑的怪圈,需要先澄清兩個概念:自卑感和自卑情結。

前面說了,每個人都有自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自卑感和自卑情結就是根據程度不同來區分的。

自卑感,是我們對理想和現實之間差距的不滿,這種不滿程度比較輕,且容易轉換為積極的動力。比如,當別人比自己學習好時、媽媽更愛弟弟時、自己收入沒有別人高時,我們心裡會有不滿,而這個不滿也是我們努力上進的動力源之一。換句話說,這樣的自卑是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成就自己的力量。

而自卑情結則相反,它給我們產生痛苦的時間持續比較長,且會形成習慣否定和批評自己的情緒,對我們的成長是不利的。比如,當同學比自己學習成績好時,自己想的不是努力上進,而是擔心媽媽指責自己、說自己不爭氣,進而產生羞愧和不足、憤怒和自我否定;媽媽更愛弟弟時,自己想的不是當時自己做錯事,而是覺得自己不值得愛,自我價值感嚴重降低,而這就是在固化思維,讓自己習慣性地用逃避、否定和指責等方式來保護自己。換句話說,這樣的自卑情結是我們要走出的自卑怪圈。

這裡強調一下,自卑感未必是一件壞事,而我們需要擺脫的是自卑情結,文章中說的自卑更多指向自卑情結。

走出自卑的怪圈,從提升自我認知開始

澄清自卑感和自卑情結這兩個概念後,我們要考慮的是,自卑情結是如何產生的,只有找到原因,才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每一顆自卑的種子,都源於原生家庭。

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些因自卑情結而產生痛苦的人,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因為父母是每個人成長最開始的老師。

就像我的一個好朋友,她很難接受他人的讚揚,更多的是自我否定,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卑情結很嚴重,而這種強烈的自卑感和她媽媽有直接關係。因為她媽媽是個強勢的、成就型的人。只有女兒表現好,她才給予鼓勵和愛,否則就是打壓、貶低和諷刺。

當父母的愛變成有條件時,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己不夠好的想法,因為孩子不可能完全滿足父母的期待。

正如《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境的影響》一書中指出的,童年時,只有在取得好成績時,他們才會得到父母的獎勵,因此他們追求高分或出色的表現,以確保獲得父母的認可。

但是,他們即使取得成功,也會過度自我批評,經常受到無價值感、自卑感、失敗感和內疚感的困擾。

因為過於重視他人的認可和外部獎勵,並不會讓人持續快樂。

走出自卑的怪圈,從提升自我認知開始

走出自卑的怪圈,從提升自我認知開始

當我們瞭解到自卑情結和原生家庭有關時,還要進一步瞭解,為什麼自卑情結如此頑固,這樣才有助於找到走出自卑怪圈的方法。

有自卑情結的人,很難走出自卑怪圈,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習慣在人際交往和感情中尋找優越感,而這個習慣時常會矇蔽他們,讓他們自以為問題已經解決了。

壞習慣之一:他們喜歡以取悅和順從的個性來吸引別人,因為令別人開心會使他們感受到被認可和被接受。

壞習慣之二:他們喜歡找到各種角度證明比自己好的人其實不如自己,從而產生自信。

壞習慣之三:他們喜歡制定脫離實際、遙不可及的目標,這樣可以為自己的實力不足找到藉口,更不必考慮應該如何提升自己。

壞習慣之四:他們喜歡選擇性地收集失敗的預兆,一旦真正失敗,就有足夠多的理由證明這和自己的能力無關。

就像我的那個好朋友,她的壞習慣就是喜歡取悅和順從他人,擔心別人不開心,進而否認自己。而後面三種壞習慣,就是固化的思維習慣,目的就是掩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進而回避內心的自卑感,以得到他人的認同。

換句話說,這樣的思維就是不肯接受現實,即無法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

走出自卑的怪圈,從提升自我認知開始

這樣來看,自卑的怪圈之所以很難走出,一方面在於認識自己和接納自己不容易,另一方面在於改變思維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像本傑明•富蘭克林說的:“有三樣東西極端堅硬(困難)的,鋼鐵、鑽石以及認識自己。”同時,思維的改變也是基於認識自己,因為認識自己包括認識自己的思維方式

雖然改變習慣很難,認識自己也很難,但改變不是不可能的。

改變隨時都可以發生,只要慾望足夠強烈。

走出自卑的怪圈,從提升自我認知開始

走出自卑的怪圈,從提升自我認知開始

《假性親密關係》中說:“自卑就像是人生路上的那些交通標誌,它們存在的意義並不在於否定你的車技、頭腦或者旅行的意義,而是在提示你,是時候調整方向了。

我們在瞭解自卑和認清自卑怪圈後,是時候調整方向了。

首先,提升自我認知,從自我覺察開始。

自我覺察是什麼呢?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中指出,人類受苦的根源來自於我們大腦的思維。也就是說,思維其實不是什麼問題,問題在於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維,反倒成為思維的奴隸,成為自己“強迫性思維”的受害者。

自我覺察,就是認識到我們和大腦是不同的,我們是被自己的大腦控制著。

也可以用半瓶水的故事來理解,即問題不在於半瓶水,而是我們如何看待半瓶水的問題。如果我們意識到是自己的思維方式有問題,那麼就是在自我覺察。

自卑情結嚴重的人,如果覺察到是自己的思維方式有問題,那麼改變就開始了。

就像我的那個朋友,如果認識到喜歡自己的人無論自己是否優秀依然會喜歡,而不喜歡自己的人,自己再努力也是徒勞,那麼她就不會那麼自卑,因為她明白,愛與否,和自己的成就無關。

當然,這並不是說,明知自己有缺點,也停止進步,而是說自己的努力不該只求他人的認同。

走出自卑的怪圈,從提升自我認知開始

其次,提升自我認知,需要接納現實。

如果自卑情結嚴重的人,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思維習慣有問題,那麼就會接納現實,包括接納自己。

前面說到,很多自卑的人,會採取迴避或逃避的方式來讓自己看起來很自信,其實就是不接納自己。

接納自己,就能夠客觀看待現實和自己,這對於增強自信是有幫助的。

真正自信的人,並不是永遠都不會自卑的人,而是可以接納現實生活中的必然挫敗感和自身的缺點,進而迎難而上、努力上進的人。

走出自卑的怪圈,從提升自我認知開始

最後,提升自我認知,才能擺脫自卑帶來的痛苦。

提升自我認知,可以幫助自卑的人走出自卑怪圈。

自卑的人,如果意識到自己的自卑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就會明白自己的很多性格弱點和壞習慣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童年時期被家庭環境所影響並塑造的,這樣就會減少一些自我否定;

自卑的人,如果意識到自己很難擺脫自卑,是因為自己的思維壞習慣導致的,就不會那麼自責,進而增強改變思維方式的慾望;

自卑的人,如果意識到父母和自己都不是完美的,就會讓自己跳脫非黑即白的認知定式,以獲得更辯證、更靈活的視角,以減少自卑帶來的很多困擾。

走出自卑的怪圈,從提升自我認知開始

總之,走出自卑的怪圈,需要提升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讓我們清楚理解以往的經歷、接納現實的不完美,以及以更好的姿態迎接未來。

其實,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只有認知。

提升認知,完善認知,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走出自卑怪圈,還可以讓我們更加自信,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我們成為自己。

生命的意義,就是成為自己。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