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現在種植反季節茭白,大棚如何實現高產高收?

農人顧流芳


茭白,又叫高瓜、菰筍、茭筍、高筍等。是禾本科菰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為雙季茭白和單季茭白。古時候茭白被叫做“菰”,結出來種子叫菰米,是六穀之一。

茭白的大棚反季節種植,一般種的是單季茭白。下面就把大棚反季節茭白高產技術介紹給大家,供參考。

品種選擇

由於利用了大棚的增溫保溫作用延長了茭白的採收期。所以茭白品種應選擇採收期長、品質好、分櫱能力強、耐熱、抗逆性強、早熟、產量高優良單季茭白品種。單季茭白具有適應性強,對水肥條件要求不高,比較耐乾旱,生長旺盛,管理方便,採收期集中的特點。比如優良品種一點紅、美人茭等。

留種茭白的選擇

茭白的繁殖方法是分株繁殖,留種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茭白的結茭率、產量和品質。母株的選擇要選當面株形整齊,結茭率高、茭肉肥大,結茭部位低而且成熟期一致的茭墩留種。種苗應精選三回,第一回應選當年種植的茭白,選留結茭率高、結茭早、茭肉粗厚、外觀整齊、肉質細嫩、抗病能力強的單株留種,採收時要根據優良母株的特色作好標記;第二回選種應結合冬季茭白田間管理及時挖出雄株、雜株、灰株及殼裡青、畸形茭等不符合本品質特徵、特性的留種株;

第三回選種在春季挖墩分苗是可根據苗情苗色及時去掉劣質株、發病株,將灰茭、殼裡青、雄茭連根挖掉,以保持原有的品種特性。

每畝需要種200~300墩。選好的優良種株採收,要在12月中旬到第二年1月中旬將種茭連根挖出。種株以地表向下1~2節地下莖所萌發的芽為有效分櫱,切掉種株最上部和最下部各節,留中間一段進行扦插假植。假植的株距為15釐米,行距為50釐米,每隔6行留出80釐米的走道,假植的深度以齊茭墩泥為標準,並保持1~2釐米的淺水層。防止種茭白受凍害,促進提早成熟和提高產量。當假植的苗成活後,每畝茭白田可施入碳酸氫銨3~4千克,促進幼苗生長髮育。春季發現根莖密集、分櫱擁擠的茭墩,當苗高10釐米左右時應將纖弱的分櫱除去,同時向根部壓一塊泥,使櫱芽向四周散開,以促進營養狀況和通風透光狀況的改善。在移栽定植前一週,要去掉長勢過旺、有雄化跡象的幼苗,以減少雄茭的發生。

施基肥、翻耕茭白田

在定植茭白苗前要翻耕田地,翻耕的深度為15~25釐米,晾曬幾天後,把土塊弄碎耙平,打好田埂,田埂高度能保證灌入15~20釐米深的水就行。然後每畝施入腐熟優質農家肥3000千克,碳銨30千克、鈣鎂磷肥50千克,然後耙平,最後灌入2~3釐米的水,要做到田平、泥爛、肥料充足。

定植

要定植帶有老莖和分櫱苗4~5個的種株,定植的深度以老根埋入土中10釐米,老薹管齊平地面為好,一邊挖一邊分株定植,要儘量在晴天的下午定植。過高的茭白苗可剪去葉尖,使苗高保持在25~30釐米,要防止栽後倒伏。要採用寬窄行定植,大行距1.2米,小行距0.8米,株距0.4~0.5米,一般每畝定植1300~1600株。秋冬定植時剪取長度為20~25釐米選好的茭墩的稈,稈基部一端帶根作為扦插母株,扦插後田裡要保持有一層薄水,以促進成活。

換茬

茭白栽培一次可連收2~3年,到第三年後植株長勢就弱了,灰茭、雄茭增多,產量降低。所以,要每隔三年換茬一次。換茬時間要在採結束後,將全部的老茭墩挖出,再栽入優選好的種株,以保證茭白植株的優良種性。

灌溉

要根據茭白生長特性和氣候條件,掌握好淺水移栽,深水活株,淺水促櫱,適時露田,活水孕茭,溼潤越冬的方法。

  • 移栽活株期 淺水灌溉要保持3~5釐米的水深,以促進土溫提高,使分櫱早發。
  • 扁稈拔節期 要適當露田,控制無效分櫱,增加土壤供氧量,促進根系往深處扎。
  • 孕茭膨大期 要加深水層到10~15釐米,並用清潔活水串灌以利於茭白肉莖膨大,保持嫩莖潔白,提高品質。
  • 每次施肥前要先放淺水,等施肥耙田和田水乾後再灌水。

平衡施肥

要施足基肥,早追肥,巧施孕茭肥。追肥要分三次進行。

  • 活棵肥 定植後10天,每畝追施腐熟人糞尿1000公斤;結合耘田每畝施尿素20千克,氯化鉀10千克。
  • 促櫱肥 在第一次追肥後半個月,每畝施腐熟雞糞1500公斤或複合肥30~50千克。
  • 孕茭肥 孕茭肥在拔節期看苗情施用,每畝施尿素20公斤。植株長勢旺,土壤肥力高的田塊可少施,土壤肥力小的要多施,以滿足茭白肉質莖膨大對養分的需求。

控制溫度

茭白是喜溫的作物。越冬母株基部莖節和地下根狀莖先端萌發的開始溫度為5℃,適宜溫度應控制在15~20℃。植株主莖和分櫱生長溫度要控制在20~30℃。孕茭最低溫度為15℃,要控制溫度在20~25℃,30℃以上是難孕育茭白的。

病蟲害防治

茭白的病蟲害主要有胡麻葉斑病、紋枯病、鏽斑病等。防治茭白病蟲害要防大於治,在苗高20釐米左右時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預防一次。茭白鬍麻葉斑病的防治,要做到每年換田種植:清潔田地,消滅病源。選擇沒病的茭白留種。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施足基肥,多施草木灰等磷鉀肥,控制分櫱數量。藥劑防治可選用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者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採收和貯藏

茭白的採收標準是茭肉部膨大明顯,葉鞘一側稍張開,茭莖稍露,包嫩莖的3片葉枕基部相齊。一般從孕茭到採收需要14~18天。採收時可用廉刀從母莖基部留一節割掉,然後剪掉葉梢,留嫩莖長約25釐米毛茭,裝入網袋等待銷售。採收茭白時要注意不要踩傷相鄰幼茭,茭白最好現採現賣,帶葉稍的毛茭因受到外殼的保護,容易保持潔白、柔嫩,而且耐運輸和貯藏。提前帶嫩採收要在孕茭部位明顯膨大時採收,在保證產量的基礎上提早上市。採收時要削掉薹管,剪去葉片,留葉鞘40釐米,帶葉鞘的茭白浸在水中可貯藏3~5天,冷庫貯藏可達到一個月左右。

總之,茭白大棚反季節栽培要想高產,要及時除去根莖密集,分櫱擁擠的茭墩,要除去長勢細弱的分櫱。不要用長勢過旺,趨向雄化和匍匐莖上萌發的“遊茭”作種茭。不要採收過早,要等肉質莖充分膨大再採收,不然產量會降低的。也不要採收太遲,過遲茭肉會變青的,質量也會下降,還容易形成灰茭。


逸風三農


#大 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兒#今天我以一個農家婦女的經驗來跟大家交流這個問題,一提反季節蔬菜,肯定所有人腦子裡會想到:“大棚種植”“大棚蔬菜”。是啊,現在的大棚蔬菜“讓人歡喜讓人憂”喜的是隨時方便,而且品種繁多,憂的是,蔬菜水果農藥化肥殘留物太大,而且吃啥菜都沒有了原來的口感,這是人類的一個悲哀。

作為農家婦女,我真心不想吃大棚種植的果蔬,可是反季的東西,有些你不得不吃,所以我在自己的院子裡用薄膜搭了個小溫棚,讓我的韭菜蔥和小菠菜能早早成熟,家裡面也廢物利用,用塑料管培土種植了草莓油菜等……我經常在想,離開大棚就無法種植反季節蔬菜了嗎?再說了,大棚種植蔬菜也不是隨便的農戶就能投入的起的,動輒幾萬餘元的資金從哪裡來?



大棚種植,首先就得投入,這不是任何的農民搞的起的,很多城郊的大棚都是國家建設和驗收的,但它們佔用了耕地以後,卻閒擱在哪裡長亂草,農民朋友都知道,一來由農民變菜農,隔行不取利,二來也是由於不懂大棚種植技術怕事與願違,如果家家都種植大棚蔬菜,也就都不是反季節了,效益何在?。


如果真正想種植反季茭白,那咱們就把心收回來,想要做一個合格的菜農,首先你第一步學會整地。種茭白的地要選擇土壤疏鬆和肥沃的,農家發酵過的農家肥做為基肥最好不過了。要想在早春栽種茭白,秋天得把地翻曬,經過光照和寒冷的殺菌處理,前面說過了,茭白很佔地方,各列距離l.2米植距離為13×13cm為最佳距離,種植後大約一個禮拜就要觀察,看膜內溫度,有必要時給膜支一個換氣口讓空氣適當流通,以防止燒苗。反季節栽培茭白主要就是要調節溫度到正常溫度種植,這樣就可以保證種植育苗成功。


如果出苗順利,就可以提前種植時間,種植要注意病蟲危害。其他基本栽培過程跟正常種植差異不大。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苗期追肥也關鍵,隨著幼苗的生長期,要逐步跟進肥料的供給,在苗期也可噴施蔬菜壯莖靈促進杆莖生長,提高營養輸送量。茭白灌溉時水位的標準是,使整個茭白下沉到水下。當茭白到達分櫱的頂峰時,應填充田地倒入深水來控制幼苗。在栽培茭白上,大型水庫下游的農民有福了,建一個大棚千辛萬苦,但也要看天時地利人和才可謂條件的成熟。首先在茭白的澆灌問題上,你們所佔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種植茭白的土壤用水庫的底層冷水灌溉。先要把握水的深度,把它把握在5釐米左右,孕茭的前夕再加深15釐米左右才行。


在我們北方,人們則可以利用機井水灌溉。但能打井的人家也不多,我家的園地就有一口井,自我嫁過來它就已經存在了,這樣,你想種反季茭白,條件是有了,選擇品種方面,建議你選一些早熟單季茭白,如蘇州的白種等,也可以選擇晚熟的浙江茭白系列,如龍茭2號、浙茭2號等。現在的茭白品種越來越多,當然假的也一定存在,所以選種一定要小心謹慎。除了大棚反季以外,大地種植也能做反季種植,農民朋友只要做到把肥料下遲,然後早澆水或者延遲灌溉,那麼你的茭白就會在平原茭白下市的時候,瀟灑地走入市場。


我在這裡囉囉嗦嗦說了這麼多,但想說的話還太多,建議你在確定了當地市場最高價格的月份以後,提前一個月給茭白灌溉冷水。但一般不要太深的水,如果水位太深了,茭白的苔管容易伸長,會嚴重減產的。 當然我不種茭白,這些知識我只是瞭解,相比茭白,我更喜歡吃一些綠葉蔬菜,我的小韭菜,油菜,菠菜也能讓我反季節享受,而且無公害,我也不種大棚,但院子裡的小棚能保證我吃到反季蔬菜和草莓等,不管怎麼活,主要是把握自己的心態,心態好了,吃什麼都香,你說是嗎?(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兒)


金秋麥穗兒


選擇優良的品種進行培育種植是提高產量和大棚種植的要點,我們應該遵循早熟、適宜秋季栽培、質地白而細嫩的品種進行培育。比如:小蠟苔雙季茭白、浙茭6號、臺福一號等優良的品種。茭白屬於分株繁殖的植物,由於植物的特性所以茭白在種植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年年選種。

由於茭白的生長環境是以和諧冷浸田地、深泥田地以及一些淺水中生長。因此我們再選擇種植地的時候需要注意水源問題,同時肥沃的土地是保障茭白生長的必要條件,因此種前需要對土地進行整理。一般情況下,冬季旱地我們需要在種植前半個月把給種植的土地疏鬆,施基肥,再種植前夕還需要整理一次;冬浸種場只需要在種植前3天整理即可。耕作前我們要施足基肥,我們以公頃計算,每公頃約施1500Kg雞糞類腐熟肥,以及30kg複合肥。

茭白生長過程中會有不斷分離的特徵,因此在育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選留母鐘,選留母種以植株較矮、分櫱密集、生長整齊、葉片寬而無明顯下垂、茭肉肥嫩且整個植株無灰茭和雄茭的植株,並做標記。

為了更好的使茭白早熟,品質更高,我們通常用寄秧育苗方式進行,這樣還能提高品種的純度和茬口安排。具體的做法是在母株處於休眠期的時候將選好的母株整個挖到茭白種植田中寄植一定的時間後,再分苗定植,寄植的間距以15cm×50cm的間距進行栽植。需要注意的是寄植的土地要有足夠的基肥,一般我們按照公頃施1500kg有機肥即可。

育苗期棚內溫度不能高於32℃,如若出現高溫時需要咱棚兩頭及時通風,以避免燒苗。

一般移植再4~5月進行,苗高達到25cm左右即可移植,移植時水土溫度一定要在10℃以上進行,一般晴天的午後都能達到要求。在定植時我們一定要遵循隨挖、隨分、隨栽的“三隨”原則,若出現過高苗的時候需要剪去葉子尖,讓所移植的苗保持在25cm左右,深度以老莖薹管剛好沒土為準,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移植後倒伏現象發生。定植密度不宜過密,一般以75cm×65cm的密度進行。定之前要施足基肥。

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搭棚,通常是在冬至前後的時期進行適時的搭棚工作,各地需要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搭棚時間,根據田塊的大小決定搭棚的長度大小,一般寬和高是5.5米×2米的規格進行,揭膜也需要選擇適宜的時節,一般在清明前後的時間。

1、施肥:茭白生長過程需要多次施肥,除了基肥以外我們需要在生長期間需要5~6次追肥,以春節為節點,分別在節前3次和節後2~3次的頻率進行。第一次一般在發芽開始期,然後間隔約210天的時候進行第二次施肥,第三次一般在節前進行,其餘施肥在基部發扁孕茭期間適時追施即可。施肥是需要氮肥、鉀肥、磷肥合理配製追施,但每次尿素量不宜超過25斤/畝 。

2、灌溉:灌溉我們一般是淺灌為主,在茭苗成活前我們保持3~6公分的水層即可,成活之後只需要乾溼間斷的方式即可

3、換氣:為了保證茭白的生長速度,我們需要對大棚室內空氣和外界的空氣進行交換,保證室內空氣的新鮮。做法也很簡單,只需要在天氣正常的時候中午打開棚兩側的開口進行換氣,當室內外溫度接近時要封閉。

4、除草及防蟲害:有及時出去雜草和做好土壤透氣性,切記不能用除草劑。在生長期間一定要做好培土工作,以防止倒伏。生長期間做好螟蟲等蟲害的防治事宜,主要以預防為主。

最後,大家一定要注意適時的分批採收,大棚茭白一般是在4月左右採摘,要比正常種植的要早將近一個多月,當然產量也是比普通種植的要翻倍。大家好我是農人小輝大家如果喜歡記得點贊評論加關注哦謝謝。






農人小輝


你好,我是農村黑妮兒,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茭白是生長在沼澤、溼泥地、的多年生宿根植物,主要是採食茭白的地下膨大莖,一般栽植茭白有單季茭白和雙季茭白。雙季栽培品種產量較高。常規栽培要在5月上市,但是反季節栽培可以在冬季栽植,第二年2月就可以採收,這樣可以搶的上市先機,爭取更好的經濟效益。具體的反季節栽培技術,下面將給大家做出具體講述。

1、選種選地

選擇低窪田地種植,但是要保持土壤的肥沃,可以翻踩一些雜草或是稻草秸稈入田,使腐熟後成為土壤養份,要在排灌方便的地方。施肥大概是3000斤農家肥,配合100斤氮肥。在水田中做育苗床,像水稻育苗的樣子,平整畦面,做成寬1.2米畦面。然後選擇之前採收的種茭,一般種茭要求分櫱力強,粗壯、完整的,先要曬乾催芽,外層葉幹掉就可以育苗。

2、幼苗管理

育苗栽植行株距都是5釐米,苗樁上要蓋稻草,稻草要消毒處理,噴灑藥劑後使用,稻草噴藥乾燥以後就可以點火焚燒燒掉外面的老葉子,同時減少病菌來源。然後就可以覆蓋地膜來保溫育苗,因為外界溫度較低,一個月以後再揭膜,外界溫度升高一些。出苗後要保持要到2釐米水層,撒施一點草木灰。

3、施肥

分櫱期施氮肥,一般一畝施尿素30斤左右,過磷酸鈣50斤,然後氯化鉀35斤。這是經過預算的施肥量,中間要靈活施肥,分櫱期施肥要少量多次,可以防植株旺長,儘快膨大根莖。為了促進根莖膨大,再追肥一次,尿素30斤、氯化鉀10斤、

4、控制水層

因為生長需要大量水分,所以栽植後就需要根據生長階段來控制水層。分櫱期只留3到5釐米淺水,防止植株徒長,當分櫱長到8株左右苗時就可以加水到10多釐米。茭白抽生是水分不要超過心葉就可以。

5、其他管理

移栽後兩週內要中耕一次,中耕是為了控制分櫱,不能分櫱太多。再生長轉入茭白生長時,就可以割掉一些老葉,通風透光。田間溼度大要注意病蟲害的發生,主要有水稻二化螟、大螟,一般使用0.1%苦參鹼乳劑1000倍液或者0.6%滅蟲靈1500~2000倍液連續噴灑防治,常發紋枯病選用5%田安水劑4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溼性粉劑400倍液來噴灑。

反季節栽培茭白主要就是要調節溫度到正常溫度種植,這樣就可以保證種植育苗成功,出苗順利,就可以提前種植時間,還有就是種植要注意病蟲危害。其他基本栽培過程跟正常種植差異不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祝您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