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沒有結果的茭白移栽後還結果嗎?該怎麼做?

用戶3750144397410


多年沒有結茭的茭白,移栽後可以結茭嗎,應該怎麼做?

1、不結茭白的茭秧為雄茭,雄茭具有遺傳性,不宜作為移栽母株

多年沒有結茭的茭白,屬於“雄茭”,形成"雄茭"的主要原因,是茭秧分櫱和分株生長速度過快,導致寄生在茭秧母莖基部的食用黑粉菌菌絲體,來不及進入其直立莖中。由於直立莖拔節抽生時,花莖沒有受到黑粉菌絲體分泌生長激素的刺激,所以不能膨大充實"孕茭",這樣茭秧就變成了雄茭。

雄茭具有遺傳性,使用雄茭移栽,會再度產生新的雄茭,不能正常孕茭結茭白。所以,不能使用雄茭作為母株進行移栽。

2、移栽茭白,須選擇孕茭結實正常的種株進行移栽

選擇茭秧,不能選擇灰茭和雄茭。灰茭是因為黑粉菌的菌絲的潛育期比正常茭短,所以在膨大的肉質莖內過早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厚垣孢子堆的茭白。灰茭的表現形式有兩種 ,一種是厚垣孢子堆較少,在茭白橫切面有多個小黑點,這樣的茭白仍然可以食用;另一種是整個茭肉都是厚垣孢子堆,茭白內部充滿黑灰,已經不具備食用價值。

灰茭也有遺傳性。

灰茭、雄茭每年都會在正常的茭白植株中退化產生,因此,種植茭白必須年年進行選種。如果採用灰茭和雄茭的植株做種移栽,生長出來的就還是灰茭和雄茭,不會成為正常結茭的茭白。

因此,作為茭種的選擇,需要在茭白採收中,選取孕茭早、茭肉粗壯白嫩,主茭與櫱茭採收期一致,無灰茭,無病蟲害,無雄茭的優良單株。發現灰茭雄茭,須連根挖出廢棄。選好的優良種株在採收茭白後,於本年十二月中旬至翌年一月中旬,將種茭叢連根挖起。茭白種株以地表向下1~2節地下莖所萌發的芽為有效分櫱,所以應切除種株最上端部分以及最下部的各節,留取中間一段進行扦插移栽。移栽定植後的茭白,要適時除去長勢過旺趨向雄化的幼苗,以減少雄茭的產生。

我是老牛愛遛彎,關於多年沒有結果的茭白,移栽後還能結果嗎,該怎麼做的話題,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討論留言。


老牛愛遛彎


茭白移栽的話,退隊根系和整個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換一個新的環境後,他會慢慢的適應,不要著急。

長江流域於4~5月間母墩萌芽高33~40釐米時,茭白有3~4片真葉。將茭墩挖起,用利刃順分櫱處劈開成數小墩,每墩帶匍匐莖和健壯分櫱芽4~6個,剪去葉片,保留葉鞘長16~26釐米,減少蒸發,以利提早成活,隨挖、隨分、隨栽。株行距按栽植時期,分墩苗數和採收次數而定,雙季茭採用大小行種植,大行行距1米,小行80釐米,穴距50~65釐米,每畝1000~1200穴,每穴6~7苗。栽植方式以45度角斜插為好,深度以根莖和分櫱基部入土,而分櫱苗芽稍露水面為度,定植3~4天后檢查一次,栽植過深的苗,稍提高使之淺些,栽植過淺的苗宜再壓下使之深些,並做好補苗工作,確保全苗。





漂流的阿冬


其一:由於灰茭、雄茭每年都會在正常的茭白田內自然產生,因此必須年年選種。在一些新引種茭白的地方,往往是第1年生產較好,第2年即開始出zd現灰茭、雄茭現象,第3年種墩就不能做種,出現大量灰茭、雄茭,產量大幅度降低。若用灰茭、雄茭的種墩或分株做種,第2年還是灰茭和雄茭,絕不會成為正常茭。

底線:

1、田間水保持在10釐米以內,不可過深,否則防效下降。2、不可對茭白噴霧。 其二:茭白移栽的話,退隊根系和整個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換一個新的環境後,他會慢慢的適應,不要著急。茭白移栽的話,退隊根系和整個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換一個新的環境後,他會慢慢的適應,不要著急。茭白的種植和管理 的正確方法:茭白在生活中需求廣泛,它的適應能力強,能與水稻、席草、藕、荸芥、慈姑、芡實等輪作,也可與黃鱔、泥鰍、螃蟹或其他魚類等共生。所以種植茭白也成了一個熱門。品種選配

宜選品質好、有效分櫱多、灰茭和雄茭少、抗逆性強、產量高的品種栽培。茭白喜溫暖溼潤氣候,遇霜後茭葉即枯死。夏秋兩熟茭可分為春栽和秋栽兩種,春栽在大約穀雨,秋栽在大約立秋。南方的話應以栽培兩熟茭品種為主,栽培季節應以一個年週期為好。

栽植

春栽在穀雨前後,當分櫱苗長至30~50釐米,具有3~4片葉時,距茭墩3~5釐米處,將苗連泥挖起,用快刀順著分櫱著生的趨勢,分為7~12小墩,每小墩要求帶有老莖及匍匐莖,並有健全分櫱3~5個,隨挖、隨分、隨栽,最好是在傍晚或陰雨天栽植。如從外地引種,運輸過程中應保持一定的溫度,栽前割去葉尖,留株高30釐米,以減少水分蒸發和防止栽後遇風動搖,影響成活率。栽植密度應根據品種和土壤肥力而定。

中等肥力的田塊,採用株距40~50釐米,行距85~95釐米,每公頃2.2~2.5萬穴。瘦瘠肥力低的田塊,應適當增加密度,每公頃3~3.7萬穴。移栽如前茬為早藕、席草、早稻等,應採用早熟茭品種進行秋栽。茭秧在清明至穀雨期間於藕田或池塘四周寄栽,立秋前後栽插(最遲不宜過8月15日),此時苗高已有1米以上,並有較多的分櫱苗。栽前將苗墩的分櫱用手順勢一一扒開,逐墩起苗,每株帶1~2苗,剪去葉梢50釐米左右。夏秋氣溫較高,應選陰天或下午栽植。栽植密度行距40~45釐米,株距25~30釐米,每公頃栽6萬穴左右。當天起苗,當天栽植,栽入土深10~15釐米,移栽沒薹管為度。

水肥管理

茭白植株高大,生長期長,偏愛有機肥,需施足基肥才能獲得高產,一般基肥應占整個施肥量的一半。茭田施肥量的多少,主要與土壤肥力、栽植密度和栽植期有關。土壤肥力高、栽植早、密度大應少施;土壤瘠薄、栽植較晚、茭苗較稀應加大施肥量。一般當年春栽的兩熟茭或一熟茭,中等肥力的地塊,整地時每公頃施基肥3~3.7萬千克腐熟豬廄糞或其他相應肥力的農家肥。追肥採取重、輕、重的施肥原則,栽後12~15天追施5~2.5萬千克人糞尿或尿素220~300千克(稱為提苗肥),以促進有效分櫱;分櫱盛期看苗情追肥防止早衰,一般每公頃施尿素450~1500千克;8月中旬前後孕茭前追肥量宜大,以促進肉質嫩莖膨大,增加茭白單產。

盛夏高溫超過35℃時,應適當深灌降溫,並定期換水,以防土壤缺氧引起爛根。水位過高,會使薹管伸長,易倒伏。進入採收期和越冬期,茭田應保持淺水層3~5釐米或溼潤狀態。秋栽茭白栽植時和還苗期,保持淺水層3~5釐米。分櫱期加深水層到8~10釐米;孕茭期保持水層15~18釐米;採收期和越冬期水肥管理如上。一熟茭老茭田水層管理與上述春栽新茭田類同。兩熟茭老茭田春季萌芽期至分櫱期,保持水層3~5釐米,分櫱後期至孕茭期保持水層8~10釐米,同時應拔掉多餘的小分櫱苗。

茭田管理

茭白生長前期,氣溫低,生長較慢,水生雜草叢生,應分櫱封行之前,耘田、除草2~4次。茭田出苗後或新茭田栽後,如果出現死苗、缺苗應該及時補栽。如分櫱中期田間分櫱苗過多過旺,應拔去過密的小分櫱苗,使整墩分櫱苗控制在25株以內。分櫱後期,應及時打去黃葉,拔去小分櫱苗,踩入泥中,以增強茭田通風透光,打老葉時不應拉傷植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