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盗捕中国熊猫的美国女人下场如何?

小方说历史1990


大熊猫体态肥硕,头圆尾短,性情温顺,憨态可掬,特别是慢吞吞的内八字行走,煞是可爱,它是中国的特有种,主要栖息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属于中国的国宝。



中国对大熊猫的认识由来以久,古籍记载的貔、白罴、貔貅、貉都是指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为貘,可见当时是作为名贵药材用的。法国博物学家戴维是第一个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大熊猫的外国人,1869年春天,戴维在四川宝兴科考时,发现一户人家挂着一张黑白相间的兽皮,主人告诉他,当地人叫这种动物为白熊,它很温顺,一般不会伤人,博学的戴维异常激动,估计找到了的新种,这将填补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于是戴维花重金购得一只已死亡的大熊猫,将它制成标本后在法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大熊猫标本的展出,在西方学界引起了轰动,从此以后,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险家、游猎家和动物标本采集者来到中国大熊猫产区,试图揭开大熊猫之谜并捕获这种珍奇动物的活体。


美国的威廉是个狂热的探险家,1936年,他和35岁的纽约女服装师露丝结婚,新婚两周后他就独自奔赴中国寻找大熊猫,然而他还没到大熊猫的产区,就病死在了上海,露丝接到死亡通知书后伤心欲绝,为了完成丈夫的遗志,她亲自来到了中国,她是约25岁的美籍华人杨昆延一起来的,她们先到上海后再乘小木船到的成都,然后进入汶川地界,两人在深山老林里开始了寻觅,有一天,杨昆延发现一棵大树有一个洞,手伸进去竟捉出一只毛茸茸的小动物,两人仔细一看,这个小家伙竟然是日思夜想的大熊猫,于是两人用杨昆延妻子的名字给它命名为“苏琳”,露丝带着“苏琳”返回成都,随即乘飞机到了上海。

当时的中国人对大熊猫的了解几乎为零,猎人是可以任意捕杀的,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和相应的规定,而西方人已在中国寻找了半个多世纪,他们知道这是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当露丝准备离境时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不过,那不是因为带有“苏琳”的辱,而是因为来时手续没办齐全,最后她采取的是行贿方式登上了回美国的轮船。露丝人还在太平洋航行时,越洋电报就传遍了美国,轮船在旧金山码头靠岸时,已有热心的市民为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接着熊猫“苏琳”被送到许多大城市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最后经过激烈的竞争,芝加哥的动物园得到了“苏琳”,露丝获得了一万美元的丰厚报酬。



自从“苏琳”关进动物园后,露丝总是隔三差五地去看望,看到“苏琳”孤独地成长,露丝萌生了给“苏琳”找个伙伴的想法,她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动物园的大力支持,他们希望露丝能找一只雄性来,以便长大后能生育下一代,在动物园资助下,露丝又一次来到了四川大熊猫产区,这一次她在当地组建了一支寻捕队,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捕获了一大一小两只熊猫,正当露丝高兴地装笼运回时,大的一只熊猫不吃不喝、极力反抗,哀嚎地暴怒撞笼,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被随队人员击毙,这事触动了露丝柔软的内心,她的目的是为“苏琳”找个伴,但是事实上却造成的大熊猫的母子分别,心里产生了自责和罪恶感,于是决定将可怜的小熊猫放回了大自然,从此放弃了捕捉大熊猫的念头。



“苏琳”由于不适应动物园的环境,存活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受露丝的影响,美国先后有多人到中国寻找大熊猫,从1936年到1941年,运回美国的就多达9只、英国也有5只,而因捕捉时死亡的就更多了,露丝经常能在报刊上看到,某某动物园的大熊猫又病亡了,某某动物园又购得大熊猫的报道,心情越来越压抑,她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盲目捉来“苏琳”而引起的,如果当初不从中国带回“苏琳”,不因此而获得巨大的收益,就不会有那么多逐利的人蜂拥而至,这不是在保护稀有动物,这是在加害,于是她四处呼吁,著书立学,希望大家停止这种野蛮和愚蠢的行为,但是人微言轻,已经无法阻止人类的欲望了,她在无奈、落寞和悔恨之中,于1947年得肺病去世,时年只有47岁。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直到今天,中国大熊猫依然是全球公认的世界珍稀保护动物。哪怕是世界各个国家地区首脑出面,哭着喊着“借”来熊猫看一眼,那都是何其难。怎么还会有人敢公然从中国盗捕熊猫?上世纪30年代,有个美国女人真做到了。

而且,这位做了如此“高难度”行为的美国女人,在号称“自由博爱”的西方世界,非但没有遭到批评,还获得了无数追捧盛赞,甚至收获了荣誉称号“熊猫夫人”。如此奇葩,正是美国“探险家”兼“女作家”(tou lie fen zi ):露丝·哈克尼斯(下面简称露丝)。

在36岁以前,这位露丝女士,只是宾夕法尼亚州一个普通的服装设计师,嫁给了一个喜欢探险(tou lie)的科学家哈尼克斯。当时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中国熊猫“爆红”西方世界的年月。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的一张熊猫皮,就惹得欧美观众纷至沓来。看一眼活的熊猫,更是多少西方人疯了似的愿望。瞅准其中“商机”的露丝丈夫尼哈克斯,也兴冲冲杀奔中国,本想逮一只熊猫回去,不料却在上海染了重病,竟然撒手人寰。

闻听丈夫死讯的露丝,也就果断放下了服装设计师工作,从1936年起宣称“继承丈夫的探险事业”,几乎倾家荡产拉起队伍来到中国,开始继续抓熊猫。

为什么如此执着?表面上的原因,是继承丈夫的遗志,根子上说,却是熊猫的诱惑力太大了。露丝在信里就承认当时“见过大熊猫的百人不超过三人”。如果真能成功抓到一只活熊猫并待到美国,那从欧洲到美洲,多少人会为之疯狂。名利财富,都将滚滚而来。

不得不说,这个露丝,确是个极度执着的女人。

1936年10月20日,露丝率领的19人探险队从成都出发,由华裔向导杨昆廷指引,每天沿着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路穿行,瞪红了眼在四川大地搜索熊猫。整整两周时间,这支疯狂的探险队经历了无数次暴雨冰雹,每天在“爬上翻下的世界”里颠沛,还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终于在四川省汶川县境内,抓到了一只出生不到十天的雄性熊猫幼崽。欣喜若狂的露丝,将这只熊猫命名为“苏琳”(当时露丝弄错了熊猫性别)。

“美国女人捕获熊猫”的消息,瞬间轰动了全世界。当露丝带着“苏琳”来到上海,准备出境时,上海各大报纸也蜂拥而至,但愤怒的质疑声也随即扑来:你一个丧夫的美国女人,就可以随意捕捉盗猎珍稀保护动物吗?难道美国人就可以无视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公然盗猎,然后大摇大摆的把中国的珍稀动物带出境?

虽然当时上海境内,许多美国人办的刊物,以及收了美国人好处的刊物,都对露丝一行人大唱赞歌,但抨击声也越发响亮。装聋作哑的国民政府,也不得不出面了。1936年11月,本想乘坐“俄罗斯女王号”轮船离开的露丝,被南京国民政府官员拦了下来。抱着小熊猫的露丝,也一度被扣押在海关大楼。许多国民政府政要也纷纷发声,表示绝不让中国熊猫被带走。但关键时刻,美国政府出面了。

深知此时熊猫价值的美国政府,何尝不想利用这个机会?他们更深知国民政府的软弱本性。于是,经过一来二去的交涉,各大报纸也纷纷失声。露丝也奇迹般的恢复了自由,熊猫呢?国民政府的海关机关,特意将其登记成“一只形状怪异的哈巴狗”。就这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露丝走人了。

中国珍稀保护动物大熊猫,就以这样的方式被偷运了出去,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

以偷猎的方式,盗走他国珍惜保护动物,美国人怎么看这事?那时美国人顾不上这个,他们都沉浸在获得熊猫的巨大喜悦里。露丝抵达旧金山时,码头上就挤满了欢迎的人群。美国报纸惊呼“这是具有头等价值的科学发现”。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用八千美元高价买下了熊猫“苏琳”,展出的前三个月,就有三十二万人来参观。就连感动过全球无数孩子的美国盲人励志女作家海伦凯勒,这次都公然给露丝们“站台”,就为摸一摸熊猫。

铤而走险的露丝,这下也如愿火了,不但有了大笔的钱,更是红遍了美国。次年,她再次来到中国,打着“帮苏琳找到伴侣”的名义,又偷猎了一只熊猫“美美”,也是卖到了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1938年,在一次偷猎活动中,露丝的同伴打死了一只成年熊猫,良心未泯的她悲痛欲绝,才决定结束这不光彩的行动。

这以后,露丝也曾靠写书为生,作品《夫人和熊猫》一度畅销西方,她也因此被称为“熊猫夫人”,还被西方许多媒体誉为“慈善”的代表。可这位“熊猫夫人”抓回来的熊猫“苏琳”,却在美国动物园里受尽了虐待,于1938年痛苦的死去。然后被制成了标本,至今还在展出。

在经过了一段走红后,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熊猫夫人”也终于渐渐被遗忘。人生最后几年的露丝,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直到1947年,病故在匹斯堡一所廉价旅馆里。

看过这个事件的全过程,有唏嘘有感慨,但相信也一定能看明白,面对这场偷猎事件,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究竟是怎样的厚脸皮。

同样能看明白的,还有国民政府在其中的软弱表现:那个落后挨打的时代,就连自家的熊猫,也是保不住啊!


我们爱历史


也得亏了这个人偷的早,要是现在想碰到熊猫,都不可能碰得到。这件事情发生在上世纪初,一个美国女人从中国偷走了一只活的大熊猫。


在19世纪的世纪末,一位法国的传教士从中国带走一张熊猫皮。回到巴黎之后,请人把熊猫皮做成了标本,放在了巴黎的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熊猫标本一经展开之后,立刻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来观看,很多人甚至能以合照为荣。这股熊猫热席卷整个西方国家,所以很多人都想去见一次活的大熊猫。

1929年的时候,一对美国的兄弟,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他们花钱组建了一支探险队伍,来到了中国的川藏交界地。然而找了三个多月时间,才看到一只熊猫。

当时他们追寻了整整一个星期,由于熊猫的野性比较足,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带走的时候,于是开枪将这只大熊猫射杀。杀死大熊猫之后,他们将大熊猫的皮剥了下来。

随后这支队伍回到美国之后,将大熊猫的熊猫皮制成了标本,放在了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而这两兄弟也一时间成为了热门。不过相对于标本来说,很多人还是想见到活的大熊猫。


因此从这之后,陆陆续续的有十几支队伍来到中国,想一睹大熊猫的风采。其中有一个名叫哈克尼斯的美国人,靠着一股激情来到了中国。但是一年半之后还没找到大熊猫的踪影,便因为食道癌去世。

听到这个噩耗的妻子露丝痛苦万分,发誓要为丈夫完成遗愿,于是只身一人来到中国。找了丈夫在中国的朋友杨帝霖,希望他可以担当导游。

还别说经过两个月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只野生的大熊猫。这只野生大熊猫,当时刚刚生了一个小熊猫。露丝找到的时候,大熊猫出去觅食了,所以她就趁机抱走了小熊猫。

随后她给这个小熊猫起名叫做苏琳,每天小心翼翼的对他进行照顾。而美国人抓到大熊猫的消息也传回了美国,很多人都希望他能把这头大熊猫带回去。

不过想要带出一只大熊猫出境其实并不简单,虽然别看当时清政府腐败,但是这一点卡的还是比较严。后来他托人办了一张动物出境许可证,把大熊猫伪装成宠物狗,就这样顺利的混了出去。


1936年的12月18日,露丝带着苏琳乘坐豪华客轮来到美国。在她还没有抵达港口的时候,就已经有几百个人在这里欢迎。到了美国之后,一家动物园开价2万,想要买下这只大熊猫。

不过她并没有选择这家动物园,而是选择了芝加哥的一处动物园,虽然这处动物园只出了1万美金。但是却承诺给露丝,以后只要她继续去找大熊猫,路上的钱全部由他们来承担。

这种大熊猫一经展出,只是三个月时间,就超过了325,000人前来观看。有一些比较有商业嗅觉的商人,还做了很多熊猫的周边。而这位露丝夫人,也做到了名利双收。

1937年的8月11日,露丝准备再次来到中国寻找大熊猫。在4个月之后,她又从当地的一个猎人手上,买下了一只大熊猫美美。然后在1938年带回美国,卖给了芝加哥的一家动物园。

随后在中国的露丝,又捉到一只成年的雄性大熊猫,和一只幼年熊猫。但是因为成年的雄性大熊猫反应太过激烈,最后被打死。然而大熊猫的死让露丝愧疚无比,偷偷的把那只刚捕捉到幼年熊猫放生。
从此之后,她再也不愿意参加类似捕捉大熊猫的活动,回到美国之后写了一本名叫《夫人和熊猫》的畅销书。一直到1947年,露丝因为心脏病去世。她的墓碑上刻的是熊猫夫人露丝·哈克尼斯。


史之策


露丝·哈克尼斯是美国人,她以“继承亡夫遗志”为由于1936年来到中国上海,准备参加探险队打算活捉一只大熊猫回到美国。她在华人向导的帮助下组织了一支小型探险队,在四川的崇山峻岭中寻找熊猫。
1936年11月9日,露丝一行人终于在一棵枯树里发现一只几个月大的大熊猫幼崽。由于之前没有人有养活熊猫的经验,露丝凭推测用奶瓶喂养这只熊猫。她认为这只幼崽是雌性的,并取了名字“苏琳”。露丝把熊猫带回驻地,并亲自给它按摸肚皮消化牛奶。露丝没有孩子,便把一腔热情放在了这只熊猫身上。如果熊猫有不舒服,她就找来儿科大夫给熊猫看病。但是如何把熊猫从上海带回美国是个难题,因为当时的民国政府已经有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当时的码头禁止任何人带活着的动物离境,除非是政府特批。
可后来一些美国高层机关人员顶住了中方压力,坚持向露丝发放必要的许可证。愤怒的中国官员只能被迫同意露丝带走熊猫。
露丝将熊猫放进篮子盖上布,以托运小狗的名义把熊猫带上了前往美国的客轮。回到美国后,露丝立刻成了明星。她穿着漂亮的衣服,抱着偷来的熊猫在敞篷车上让夹道让好奇的美国人围观。由于美国人都是第一次一看到活的熊猫,舆论随即沸腾。《时代周刊》称露丝偷来的熊猫是具有巨大意义的科学发现。
露丝把熊猫苏琳送到了芝加哥动物园,每天向公众展览两个小时。动物园随之宾客盈门,甚至著名盲人女作家也专程前来期待亲手抚摸一下苏琳。随之而来的商业利益不言而喻,动物园收入直线上升,露丝成了公众仰慕的对象。很多玩具公司推出熊猫公仔,还以熊猫命名了很多新产品。甚至连熊猫的写真集都十分畅销。露丝和熊猫合影时的穿戴都被竞相模仿,她的熊猫被芝加哥动物园花了八千美元的天价(在当时)购买,并怂恿露丝如果能搞到一只能和苏琳配对的雄性大熊猫,那他们给予的报酬会十分可观。
露丝竭力想把自己与偷猎者区分开来,但同时她还在享受熊猫给她带来的利益。后来露丝以给苏琳找一个小伙伴的名义再次踏上中国国土,准备再偷捕一只雄性熊猫。
后来露丝也确实捕到了一只成年雄性大熊猫。但是它远不像当初是幼崽的苏琳那么听话。这只熊猫进了笼子之后就开始绝食,很快就死了。这给露丝的打击很大,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目睹熊猫死亡,更糟的是,此时在芝加哥动物园的苏琳也死了。
当时的人们对熊猫了解很少,美国人用煮熟的胡萝卜和白菜喂养熊猫,尽管这遭到露丝的反对,但无济于事。苏琳死后被做成标本,但是这时科学家才惊讶的发现苏琳是一只雄性熊猫。
在其他盗猎者的熊猫竞争下,露丝很想重新捕猎熊猫东山再起。在她捉住一只成年熊猫加一只幼崽后,她想用宋美龄的名字命名那只幼崽。但是露丝在中国已经不受欢迎,命名之事被宋美龄本人大家谴责。后来露丝的合伙人打死了逃跑的成年熊猫,这使得露丝大为震惊。在经过一系列的心灵蜕变后,露丝把幼崽熊猫送回了四川捕到它的地方并放生。
苏琳在失去熊猫后也没了名利,她在贫病交加中孤独去世。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在西方人没有见到过大熊猫活体的时候,觉得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这种吃竹子,拍不出彩色照片的动物。


甚至当19世纪末,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一张熊猫皮做的标本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是设计师的恶搞,属于把动物皮毛染黑和染白拼接起来的。

但是到了1929年,一对美国的兄弟把熊猫皮带回了美国,并做成了标本在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展览的时候,却突然激起了整个社会的狂欢。

他们被多次邀请去讲述自己在中国的川藏交界地,如何跋山涉水,才艰难找到了这只猫熊(没写错,就是猫熊,以前也一直叫猫熊,现在台湾还这么叫)?他们是如何开枪猎杀的这只猫熊?是怎么剥的皮,艰难地带回?


于是要见到大熊猫的活体,成了这个被经济危机席卷的美国民众的G点。

这段时间,从美国出发到中国去寻找大熊猫的队伍,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了几百人,其中便有一个叫哈克尼斯的人,他在中国的川藏交界处寻觅了一年半的时间,但是最终一无所获。然而由于长久的风餐露宿,死于食道癌。

他做服装设计师的妻子露丝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只身来到中国,在他丈夫哈克尼斯曾经的向导及好友杨帝霖的帮助下,只经历了两个月的时间,便在汶川县境内找到了一只雌性野生大熊猫和一只幼体熊猫。在她的书中,她曾经写到,“在空旷的山林里,她听到了一声类似婴儿的叫声,那是她从未听过的声音。”但是这么好听的声音,并没有阻止这位一心完成丈夫遗愿的女人,趁着雌性大熊猫出去觅食的机会,她就趁机抱走了幼体熊猫。这个时候,她根本没有顾及熊猫妈妈回来之后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会怎样。


此刻露丝唯一焦虑的是如何把这只幼体熊猫带回美国。

因为他尚未到达上海的时候,就已经轰动了整个世界,当时包括上海的报纸杂志都分成了两派,一个对其行为大肆赞扬,认为她是完成丈夫遗愿的楷模,但是也有声音质疑她的偷猎行为。但是很可惜那个时候,民国政府没有动物保护法。

1936年11月,到了上海之后,她把这只幼体熊猫像孩子一样裹着毯子抱在怀里,打算坐“俄罗斯女王号”轮船离开。上海海关还是在民意的压力之下,特别是当时的一些民国要人也发声,禁止将熊猫带出中国,所以还是截留住了露丝和幼体熊猫。


但是美国政府出面之后,露丝很快恢复了自由并带走了熊猫。国民政府的海关的记录是露丝带走的是“一只形状怪异的哈巴狗”。

当露丝带着幼体熊猫(露丝给它取名“苏琳”)抵达旧金山时,受到了美国的热烈欢迎,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用8000美元高价买下了“苏琳”,用于展出,3个月内有近32万人前来参观“苏琳”,连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都以摸一摸“苏琳”为荣。

成熟完整的商业运作,使得露丝名利双收。结果美国民众呼吁“苏琳”单身太可怜了,希望露丝能够给“苏琳”找一个合适的伴侣。

带着荣誉和美国民众的希望,露丝再次踏上了去给“苏琳”寻找伴侣的路。结果这次比之前更加顺利,她如愿地为“苏琳”找到了伴侣“美美”。但是这一次,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除了更高的价格。因此“美美”并未如愿地成为“苏琳”的伴侣。


因此露丝又有理由再次踏上了去中国的猎取大熊猫的道路。1938年,在一次偷猎活动中,露丝的同伴打死了一只成年熊猫,这只熊猫的死,使得露丝永远地退出了这条道路。

因为熊猫的死,使得很多人站出来指责露丝和她的团队的猎杀行为。或许一开始的确她是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但是这条路越走越远。很多野生熊猫因为她的偷猎成功,而成为牺牲品。甚至就连她最早偷到美国的“苏琳”也因为在动物园里长期接受展览,而痛苦死去。这使得露丝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且决定永远不再去盗猎熊猫了。

此后露丝靠《夫人与猫熊》这本书,再次掀起了轰动,她被美国民众称为“猫熊夫人”。然而很快就和过气网红一样,二战爆发,就没有人再记得这位“猫熊夫人”了。1947年,露丝病故于匹斯堡。




炒米视角


1929年,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2个儿子,组织探险队在中国打死一个熊猫,带回美国后做成标本,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同时也是名利双收。

小罗斯福的成功,刺激了更多人捕捉一只活熊猫的愿望,其中就包括著名探险家哈克尼斯。

1934年9月,哈克尼斯告别新婚仅两周的妻子露丝,单身一人来到中国。不幸的是,哈克尼斯探险工作还没怎么开始,就染病了,并于一年后死在上海。

露丝很伤心,她决定继续完成丈夫的遗愿。露丝到上海后找到丈夫生前好友,前驻美外交官杨帝泽。在他的安排下,杨的妻子及弟弟杨昆廷,加入了露丝组织的探险队。

露丝一行选择走水路前往四川汶川。两个月的枯燥航行,让杨昆廷和露丝勾搭到一起。由此可见露丝继承丈夫遗愿是假,为名利才是真。

不过杨昆廷到了目的地后,就不再搭理露丝,因为这个女人爱喝酒又抽大烟,实在不合口。

探险队在丛林里寻找多日一无所获,有一天好不容易发现一只大熊猫,捕捉时还被它逃掉了。正当大家很失望时,意外发现了一只才出生10天左右的熊猫幼崽。

露丝当时以为熊猫是个“小女孩”,所以为感谢杨帝泽,就以他妻子“苏琳”作为熊猫的名字。

露丝到了上海后,她捕捉到小熊猫的消息迅速传来,连美国的报纸都刊登了他们的故事。

由于当时民国政府已明令禁止捕捉珍稀动物,为了安全起见,露丝决定将“苏琳”偷运回国。露丝花了点钱,以“哈巴狗”的名义,搞到了动物出境许可证。


1936年12月18日,带着“苏琳”凯旋而归的露丝,收到了美国民众的热烈欢迎。回到纽约后,人们还为她举报盛大的晚宴。

不久,有几家动物园前来洽谈收购“苏琳”,最终芝加哥动物园以8750美元成交。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没多少,但在1936年,相当于美国企业中层员工7年的收入。

芝加哥动物园虽然花费不少,但很短的时间就收回了成本。因为“苏琳”太受欢迎,仅公开展示首日,前来参观的观众就高达5万人。

全国各地的美国人才四面八方赶来,就为一睹绝世珍宝的风采,就连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海伦,也千里迢迢赶到芝加哥,只为摸一摸它。

露丝平常抽大烟,开支很大。这次尝到了甜头,她决定再大捞一笔。1937年,露丝又到中国偷猎了一头熊猫,并取名为“美美”。


不过不幸的是,受当时养护经验及条件的限制,两头熊猫仅几年时间先后去世了。1938年,“苏琳”误食一根棍子,不治身亡。1942年,“美美”病故。

虽然两只熊猫为露丝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但她的开支太大了,生活逐渐艰难。

不过露丝的脑子还比较灵活,正当她钱快花完时,她再次蹭了一把“熊猫热”,写了一本《夫人与熊猫》的畅销书,挣了一大笔稿费。

1947年,露丝在匹兹堡一家酒店病故,年仅47岁。后来美国人为了纪念她的事迹,在她的墓碑刻上“熊猫夫人露丝·哈克尼斯”。



花木童说史


大熊猫是中国国宝,国家一级保护类动物,任何敢打大熊猫主意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处罚。我国刑法中对于非法猎杀、非法运输、非法买卖野生动物规定了相关的罪名,最高刑期可以达到十年以上。

可是你知道吗?在旧中国时期,有一个美国女人,居然堂而皇之地把中国熊猫带了出去,而且她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回到美国后,受到了如英雄般的接待。此人名叫露丝·哈克尼斯,这是一个让所有国人感到耻辱的名字,因为她创造了一个纪录,她是全世界第一个将活体熊猫带出国境的西方人。

露丝·哈克尼斯生于1900年,卒于1947年,在其短短四十七年的生命中,唯一的亮点就是偷盗了中国国宝大熊猫。她是怎么做到的,现在说起来简直让人无语,整个过程甚至都不能用偷盗两字来形容,因为这个女人最后是堂而皇之地把熊猫带出中国的。

她原本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服装设计师,正好赶上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崩溃时期,生意难做,但是全西方的人却对中国熊猫趋之若鹜。于是她追随着丈夫的脚步来到了中国,希望能弄一只活的熊猫回去。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战乱之中,人尚且无法自保,当然也就没有人去管熊猫的死活了。从1936年10月起,她带着不到20人的探险团队跋山涉水,深入四川境内的深山老林,历经艰险和磨难,终于找到了一只刚刚出生不到10天的熊猫幼崽。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把熊猫带出中国,因为国民政府虽然腐败,但是也不能当睁眼瞎吧。这个时候,美国政府出面了,向国民政府施加各种压力,在压力之下,软弱的国民政府屈服了,不知道和美国人交换了什么条件,最后让露丝·哈克尼斯抱着熊猫回国了。

这是西方世界的民众第一次看到活体熊猫,整个美国都轰动了,当她抵达旧金山码头时,受到的欢迎程度不亚于那些在疆场浴血归来的将士。她是名利双收,而远在大洋彼岸的国民政府官员,还在用“她不过是带走了一只类似狗的动物”的话来自欺欺人。

那么露丝·哈克尼斯后来怎么样了呢?1937年,尝到甜头的她再次到中国,又弄走了又一只熊猫。1938年和1942年,她先后两次从中国盗走的熊猫因为受尽虐待而去世,这也让她感到悲痛,再也没有涉足过与熊猫有关的任何活动。

随着战争的推进,人们对于这位第一个把活体熊猫弄出中国的女人开始遗忘了,这导致她人生的最后几年几乎是在过着衣食紧缩的日子,直到1947年去世。这个女人之所以让中国人感到愤怒,是因为一个落后的国家连属于自己的人民都保护不了,更不要说保护自己的动物了。这样的事当然不可能发生在今天,今天我们有完备的保护动物的法律,你就是不小心掏了鸟窝,搞不好就会被判个十年有期徒刑哟(参见闫啸天案件)。


小小嬴政


露丝·哈克尼斯是一名美国的时装设计师。她因为两次将大熊猫盗出中国而名噪一时,她也是第一个把活体大熊猫带出中国的西方人。

(露丝·哈克尼斯)

历史上对于露丝的评价褒贬不一。从中国人民的角度来说,露丝私自捕捉并转移国宝的行为,与盗猎者没有任何区别,她不配得到任何赞誉。不过,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露丝冒险从中国带回熊猫,满足了美国民众对于东方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们大开眼界。因此,她也被美国人称为“熊猫夫人”。

事实上,露丝只是个普通的美国女人,本来会平凡地过完一生。但后来一次意外,最终使她走上了盗猎熊猫的道路。

露丝的丈夫叫比尔·哈克尼斯,是一个狂热的冒险家。比尔不喜欢一般的打猎行动,他认为“真正的打猎,就是要把猎物活着带回来”。

1934年,在与露丝刚刚完婚两周之后,比尔便独自前往了中国。他打算将中国的大熊猫猎回美国去。

然而一年半过去了,比尔不仅没有寻到大熊猫,反而却突然病死在上海。

得知消息的露丝悲痛万分,为了完成丈夫未了的心愿,她独身一人来到中国。

抵达中国后,露丝很快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其中的成员,就包括著名华裔探险家杨帝泽。杨帝泽曾长年保持着人类登山的世界纪录,并且他还在1929年,追寻到了第一个完整的大熊猫标本。

在杨帝泽的帮助下,露丝一行人沿着长江溯流而上。两个月后,到达四川省汶川县。随后的日子里,众人开始在潮湿的竹林中苦苦搜索熊猫的踪迹,但始终一无所获。

也不知过了多久,探险队终于发现了一只成年大熊猫。由于缺少捕捉熊猫的经验,探险队的行动很快被大熊猫察觉。在经过一番围堵之后,大熊猫最终还是顺利逃走了。

就在露丝等人失望之时,竹林深处却突然传出了一阵类似婴儿啼哭的声音。探险队顺着声音小心翼翼地前进。他们很快一个枯树洞中,发现了一只熊猫幼崽。

(憨态可鞠的熊猫)

这只幼崽体重很轻,看起来刚刚出生没多久。在经过简单辨认后,露丝认为这是一只雌性熊猫。为了表达对杨帝泽的感谢,露丝以杨帝泽妻子的名字,为熊猫取名叫“苏琳”。

露丝很快带着苏琳回到了上海。在这段期间,露丝像个母亲一样,一心一意地喂养苏琳。

随着露丝捕获熊猫的事迹流传得越来越广,当时的中国民众对这件事进行了强烈抗议,他们要求露丝将大熊猫送回四川去。

但由于一些政治上的原因,中国政府被迫给露丝颁发了动物出境许可证,证上填写的动物,是一只“形状奇特的哈巴狗”。

露丝将苏琳装到了一个柳条笼中,登上了前往美国的客轮。

回到美国后,露丝暂时将苏琳养在了自己曼哈顿公寓中。随着媒体的不断报道,越来越多的动物园开始与露丝联系,请求露丝将熊猫转让给他们。

露丝起初为苏琳标价2万美元,这个价格使得一些动物园望而却步。最终,露丝以8750美元的价格,将苏琳卖给了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

接下来的时间里,美国人从四面八方赶到芝加哥,只求能够看到苏琳一眼。这其中甚至包括只想摸一摸熊猫的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

(杨昆廷和露丝)

不过,由于不适应美国气候,苏琳开始不断生病。为了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动物园希望露丝再一次前往中国,为苏琳寻找一个能孕育后代的伴侣。

露丝又一次来到中国。这一次,她的伙伴变成了杨帝泽的弟弟杨昆廷。在杨昆廷的帮助下,露丝再一次在四川抓捕了一只熊猫。不过露丝却颇感可惜,因为她认为这一次又抓到了一只雌性熊猫。

这只熊猫被露丝取名为“美美”。露丝以同样的手段将美美送回了美国。

但在这期间,苏琳却因为淘气,不小心吞下了一根棍子死去了。在解剖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苏琳其实是一只雄性熊猫。

来到美国的美美,同样没能生活太久,仅仅在几年之后,美美也因病死去了。在解剖时,人们同样发现,美美其实也是雄性。

在两只熊猫相继死去后,露丝也没有再去中国盗猎了。她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取名叫《夫人和熊猫》。这本书成为了美国的畅销书,露丝也凭借这本书,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1947年,在美美死亡五年之后,年仅46岁的露丝,在匹兹堡一家旅店死去。


张生全精彩历史


大熊猫是世界稀有动物,其憨态可掬,胖嘟嘟的样子令人喜爱。它是我国特有的物种,主要活动在我国的四川、甘肃、西藏等地。

大熊猫的化石可追溯到800万年前,通过科学研究,现代的熊猫和化石相比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动物学家又称大熊猫为“活化石”。

有道是“物以稀为贵”,最早对大熊猫感兴趣的是西方人,因为他们没有也没见过这种动物。

1869年(同治八年),一位名叫阿尔芒·戴维的法国传教士来到四川传教,他发现猎户家墙上钉着一张黑白花纹相间的兽皮,他敏锐的感觉这就是传说中的“”大猫熊”皮。西方探险家称大熊猫为“猫熊”。

经过询问得知,当地猎户不知道这种动物到底叫什么,只称其为“花熊”。戴维心中暗喜,我何不带一只熊猫回法国。

于是他出重金让猎户给他捉一只活的。还别说,经过千辛万苦的寻找,戴维总算得到了一只活的小熊猫。他急急忙忙要偷带回法国,然而还没走出成都小熊猫就死了,他只好把它制成标本带回了法国。

戴维是第一个把熊猫标本介绍给西方人认识的。熊猫标本在法国动物园巡回展览,这引起了西方人的兴趣和关注。西方人欲一睹活体熊猫为心愿。

时隔67年后,也就是1936年,西方人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一位美国纽约女设计师——露丝·哈克尼斯,成为了第一个把活体熊猫展现给西方的人,也就是说她是第一个把熊猫带出中国的西方人。

一位服装设计师不好好设计衣服,为何不远万里来中国“研究”熊猫呢?

原来露丝的前任丈夫是个美国探险家,名字叫威廉·哈里克斯,就在二人结婚刚两个月后,哈里克斯决定到中国搞到一只活的熊猫运回美国,也让西方人见识一下活体熊猫。谁知刚到上海丈夫就得病去世了。

露丝来到中国安葬了丈夫,她决定完成丈夫的遗愿——带活体熊猫回美国。她找到当地的美籍华人杨昆廷为向导,二人乘船从上海来到了四川汶川地区。

经过在森林里艰难的寻找,二人最后在一个树洞里找到了一只还没满月的小熊猫。原来母熊猫出外觅食去了,丢下孤零零的小熊猫在树洞里。

露丝如获至宝,看着胖嘟嘟的小家伙她哭了,是激动。这就是西方人梦寐以求的大熊猫活体!露丝为这小家伙起名为“苏琳”,当天二人坐船返回了上海。

露丝为了把小熊猫运回美国煞费苦心,当时民国政府把大熊猫列为保护动物,是禁止带出海关的。露丝通过行贿海关人员,把海关登记表上写上了“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露丝又通过精心打扮小熊猫,不仔细看还真以为它是一只哈巴狗。就这样蒙混过关,露丝最终把“苏琳”带回回了美国。

活体小熊猫到达美国后引起了巨大轰动,露丝所到之处受到夹道欢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儿子曾多次试图从中国弄一只活体熊猫,可惜多次失败空手而归。他激动地说道:“我宁可愿意用我的儿子换你手中的小熊猫。”

“苏琳”成了美国人眼中的偶像,小熊猫的各种卡通像和图案出现在街头和橱窗,各大动物园巡回展出成了小熊猫每天的活动。然而不幸的是小熊猫只活了一年就死了,之后露丝把它做成了标本陈列在博物馆里。

过了几年,露丝又到中国弄了一只叫“美美”的小熊猫儿,可“美美”到了纽约没两个月就病死了。

1942年,露丝出了一本儿名叫《夫人和熊猫》的畅销书,书中自称自己为“熊猫夫人”,讲她千辛万苦带回熊猫和用爱心照料熊猫的过程。她用这些稿费支撑自己的生活。

1947年,露丝在匹斯堡一家旅馆去世,年仅46岁。

从实际情况来看,露丝初心是好的,想让西方人见识一下我国的稀世珍品,从他拮据的生活来看,她并没从熊猫身上得到多大的财富。可是她从来没有想到,把幼小的熊猫脱离母亲怀抱是多么的残忍啊!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6485074484093420"} --}

秉烛读春秋


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直到今天都是非常稀有,大熊猫在全世界拥有粉丝无数,哪怕是轻微磕碰一下,都让人们心疼不已。

1869年,法国人戴维成为第一个发现大熊猫的西方人,他将大熊猫标本带回法国后,引发了欧洲世界的轰动。

由此引发欧洲探险家一波又一波前往中国盗取大熊猫的热潮,其中还真就有一个美国女人,前后从中国盗走两只大熊猫,甚至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两个儿子都参与偷盗熊猫的行动中,只是他们没有成功捕捉到活体大熊猫。

这个女人叫做露丝.哈克尼斯,原本露丝只是一个服装设计师,是他的新婚丈夫对寻找和活捉大熊猫十分狂热,在他的丈夫病死在中国以后,她便继承了她丈夫的“遗志”。

1936年4月,露丝前往中国,她经上海由水路到达成都,并继续北上到达今阿坝州汶川县境内,在这里,她们成功的发现了野生大熊猫的踪迹。

露丝等人在今汶川县境内寻找大熊猫多时,直到1936年11月,她终于如愿以偿的捕捉到一只大熊猫幼崽,并给他取名为“苏琳”。

露丝将苏琳带回美国后,以八千多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芝加哥一家动物园,美国人立刻像潮水般涌入这里。

后来,露丝又再一次前往中国,又捕捉到另一只大熊猫并带回美国,取名“美美”。

据统计,仅从1936年到1941年,光是美国就从中国盗取大熊猫九只。

后来的露丝,将她与熊猫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夫人和熊猫》,并一时成为十分畅销的书本,露丝也获得了不少的出版费。


1947年,年仅46岁的露丝在匹兹堡一家旅馆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