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战国的文言文有哪些名篇?

我真的不是麻瓜121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文章主要出自诸子(如《孟子》、《庄子》),史书(如《战国策》、《国语》)及楚辞(以屈原、宋玉的文章为主),

  我找了10篇较为经典的,对您看有没有帮助   长沮桀溺耦而耕(《论语》)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非攻(《墨子》)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渔父(屈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对楚王问(宋玉)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登徒子好色赋(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娴丽,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辞,所学於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美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五蠹(《韩非子》)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觅史记


《庄子》,《墨子》,《老子》(道德经),《论语》,《吕氏春秋》,《左传》四书五经。

老子的《道德经》是我认真阅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的时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创作了千古名著《道德经》,相传孔子曾向老子求教问道,《道德经》中的名句主要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庄子,是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其作品集为《庄子》,里面就有名篇《逍遥游》和《齐物论》,其中《逍遥游》一直被后人传颂,被写入高中语文教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纂的《论语》,是中外闻名的杰作,文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些名句均出自《论语》。孔子思想一直被后人所研究,他提倡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孟子,其作品集收录在《孟子》中,其中名篇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均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

还有其他名著《战国策》《国语》。《左传》中收录了《曹刿论战》,《楚辞》以屈原和宋玉的文章为主。





海贝儿美文优质创作者


关于春秋战国的文言文名篇那真的太多了,不论是该时期的著作,还是后世叙述春秋战国的著作,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存在。

恰好最近闲来无事,在品读《资治通鉴》,读到了公元前265年这个时间点,发生的一桩事情特别有意思,而且这个故事同时被记录在《战国策》当中,名为《触龙说赵太后》。

为什么介绍这一篇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当时的历史背景,秦国昭襄王因采纳范睢之策,使被舅舅魏冉与母亲芈八子掌控的权力重归秦国王室,并发动攻赵战役,迅速夺取赵国三座城池。

彼时赵国旧王驾崩新王继位,内忧外患之际无奈求救于齐国,齐国虽然答应救援,但是也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将长安君送往齐国当人质,否则免提!

赵国上下君臣无一人反对,只希望早点把长安君送过去好解决国内危机,但新王年幼,话语权都掌控在赵太后手中,唯独她提出反对意见,为什么?因为长安君是她的儿子,送谁都行就是不能送她的儿子,无奈之下只有老臣触龙出马劝说!

我们知道古今社会有一种职业大量存在,那就是说客,说客擅长用言语说服说动他人改变固有的意见。

此时,老触龙的角色便是一名说客,而他的说服过程一直被后人引以为经典。赵太后反对态度之强烈无人撼动,因为她明确表情谁和我提这事我就唾骂谁!

太后明谓左右言:“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资治通鉴-周记》

触龙可谓是任务艰难,但是还不的不出面,因为不管是资历还是年纪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赵太后还是愿意给触龙一个面子,但仍然怒气冲冲,面色不愉!

接下来的一段对话就是全篇最经典地方,触龙一上来并未直言长安君为质之事,而是唠起家常,说起自己年老体衰,以后只怕没多少机会能见您面了!这话一出顿时引起赵太后的共鸣,表示自己身体也不太好了,出门都需坐车而行,饭也吃不动,只能喝粥!

来回的一番老年人家常对话使得赵太后对触龙劝说的提防之心大大降低,看到赵太后态度稍有缓和,触龙画风一转有说起自己的小儿子,想要给他在王宫里求得一个护卫的职位!老太后问他为什么?触龙表示自己最喜爱这个小儿子想在临死之前给他谋划好未来!

这话引得赵太后新奇:“大丈夫还会宠爱自己小儿子?”触龙驳到:“那当然,而且比女人还宠爱!”赵太后表示不信,于是触龙拿赵太后对女儿和儿子的态度来比较!

因为当初赵太后将女儿送给燕国做王后时哭哭啼啼十分想念,可是却又不希望女儿经常回娘家,而是在燕国越过越好,未来生的儿子能继承燕王的位置!

可是现在国家危难之际,却阻止自己儿子为国建功立业,反而让他留在国内岂不是在害他?难道这也是疼爱儿子的表现?这一番话,引起赵太后的深思,使得其改变主意同意长安君入齐为质,齐国顺利出兵迫使秦国放弃进攻!

赵国公子留在国内的危局

为何让长安君留在国内反而是坏事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赵国一个奇葩的地方!

先秦以前都是通过宗法制维系贵族统治,而宗法制又是通过嫡长子继承制来维系的,但是赵国或者说赵人自发迹以来似乎便于嫡长子继承命中相悖!

在赵襄子与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分晋前的六代赵氏家主,便有四代是通过兵变夺取家主之位,即使是赵襄子赵无恤也是取代兄长获得家主之位!

而在赵襄子之后又放弃自己儿子改立兄长之孙赵浣继位,因此引发国内动乱!更别说三代之内的赵武灵王因改立幼子赵何(文章开头的病逝的旧王赵孝成王)而引发的沙丘宫兵变,使得武灵王悲惨而死。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战国策》

正是这种以暴烈且肆意任为的性格使得赵国公子在国内往往难以获得很高的地位,甚至难以自保!让赵太后对以子为质的态度发生转变,而触龙以己及人、因势导利的劝说过程,更是为后世说客口口相传!


子曰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的时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创作了千古名著《道德经》,相传孔子曾向老子求教问道,《道德经》中的名句主要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庄子,是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其作品集为《庄子》,里面就有名篇《逍遥游》和《齐物论》,其中《逍遥游》一直被后人传颂,被写入高中语文教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纂的《论语》,是中外闻名的杰作,文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些名句均出自《论语》。孔子思想一直被后人所研究,他提倡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孟子,其作品集收录在《孟子》中,其中名篇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均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

还有其他名著《战国策》《国语》。《左传》中收录了《曹刿论战》,《楚辞》以屈原和宋玉的文章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