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开发与农业发展如何盈利?

山西老九


1、土地成片托管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将农民土地(果园)适度成片托管,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通过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提高集中分工分业作业效率,降低投入成本,或者机械化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来获取收益。

2、产品定制

不盲目追求农业规模和产量,通过高标准生产精品品质的农产品和提高服务质量,获取高利润回报。

3、品牌化营销

通过品牌效应,整合市场资源和产品资源,提升附加值最终获得盈利。

4、托展产品深加工

通过产业链延伸,开发深加工产品,拓展了销售渠道同时,增加了盈利点。

5、融合一二三产

依托农业功能性开发,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康养度假,发挥农业体验、观光、生态、研学的作用,挖掘农业的价值。

6、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全产业链

“互联网+智慧农业”,以科技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对农事活动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实施病虫灾害预警,合理安排农事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数字影像对接销售,解决农产品销售过程痛点,实现供应、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全产业供应链发展,从中获得服务的回报。






乐之然农夫


是在本生产队包的地,本来计划1000元/亩,400亩连片,全部拿下,后因有些农户不同意,就没包成。有些人家不想种包给我们了,因为不连片,租金降到800,就这样,断断续续的也包了150亩,就从那时开始,苦难开始了(因为土地不连片)。

因为不连片,还有部分田地地头还有树,还有沟渠,严重影响我的各种机械作业,尤其是打药机。种水稻小麦,最累人环节就是打药撒肥料,如果不用机械,光靠人工操作,效率太低,人也会很累,今年7月份被累的急了,贷款买了台打药机(将近7万),买回来后用了两次后,才发现很难派上用场,因为田地不连片,沟渠太多,树太多。没辙,还得人工作业。心里是一万个悔恨当初就不该这么干,不连片害死人。所以,若有朋友想包地,一定要连片。

去年种了一季水稻,全部是旱田直播,因为各种原因,有些地块没种好,150亩的水稻,收了10万斤,幸亏去年价格高,卖了13万左右,扣除半年租金,种子,肥料,农药后,也就剩下一两万,一家三口,四五个月的收入就那么多。如果不算各种机械设备投入,创业第一季有盈利,感觉很万幸,虽然很少,但没亏。

2017年开始,划出40亩地搞蔬菜种植,剩下110亩种小麦,同样因为不连片,管理难度大,各种机械很难发挥最大工作效率,最终只收了接近5万斤(往年自家种都有亩产都有800斤以上),品质还不好,卖价很低,卖的钱不够半年租金,更别提种子肥料等成本了,这一季,亏三四万。

划出的40亩地(通过与别人互换地,整出这么一块连片)目前种韭菜,所有的盈利希望都寄托在韭菜上,但这么一弄,我们就更辛苦,更忙了。

有人建议我退地,试过了,退不掉,人家也不愿意种,都是本村人,也不好强行退掉,没辙,还得自己扛着。当初的农业梦,农场梦与现实差距太大太大,后悔了,也没办法,没退路,还是要咬牙往前走,继续坚持吧,总会好起来的。

还有网友发表了他的看法:

我是农村大包土地者,早起因为国家土地流转想在家种地挣点钱,我是90年的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干,早起还可以100亩一年赚5万左右。

我们就多包,一个人包了200多亩,种植经济作物风险很大销售是最大的难题……有的商贩看你买不出去故意压你的价格,面积太大不卖就是烂掉,网络就是个参考,种植粮食现在根本就是不赚钱,更别说补贴啦……无稽之谈。

种了7年啦,现在负债20多万,我们想退出,可是债务怎么办,种地的机械卖不出钱来。

2一些网友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做农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有这些

1.做农业的目的不是做农业。

很多人做农业都是为了申领国家补贴,根本不注意对农业本身进行进行研究。补贴到位来支付农业投入,不到位就只有亏钱。

2.贪便宜

规模小的时候,贪便宜能赚的很多投入上的成本。当规模大了,就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做生产,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3.利润点单一

很多做农业的在规划农业的时候,往往只是想到我一亩地产出多少,然后计算收入。殊不知农业风险无处不在,如果没有开发较多的农业项目作为赢利点的话,往往结果不理想。

现代农业的盈利点很多:种养结合、观光休闲、餐饮、亲子活动、生长知识科普……都可以规划到你的盈利点里。

4、不合理的角色扮演

做农业,首先要做好角色。你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一定要分清。

生产者就是要想办法生产好的、符合经营者要求的产品。经营者就是要注意对产品卖点的提取,把握市场动态、掌握生产方向。

身边做农业的包百亩以上的,几乎全亏损,原因如下:

一、没有长远规划,盲目投资,小钱看不起,大钱赚不到

因为我是承包土地做花卉苗木的,圈子里不少这样的人,这些人条件相对较好,上来就是几百上千亩的,感觉玩小了没意思。总想着苗子种下,几年后几十万变几百万上千万,却不知期间的各种开支,和市场的瞬息万变。只见出钱,不见入帐。完全可以短线养长线,可大多看不眼里短投的小钱。

二、无专业知识,盲目跟风

庄稼活不用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非播种,浇水,除草,打药。若这样想就大错特错。同样是一亩田,有年入几万的,也有年入几百甚至亏损的。关键看你种什么,怎么种。再好的种植项目,不具备专业知识,也只能眼看别人赚钱。更不可看别人种什么挣钱,就盲目跟风,今天的市场,不代表明天的市场。对未来风险要有预判。

三、不懂销售,缺乏营销技巧

再好的产品,卖出去才是钱,当你想种的还没种下时,就要考虑你将来的销路在哪里,你对你产品的定位在那里。没有这些,劝你还是不要种了,有不少苗木人,地里面的东西送人搭请人吃饭都没人要。别管种什么,目的是要把产品换成钱,你不看重销售,只能肉卖白菜价,甚至放臭。

四、总以为自己是老板

想种地,你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比如除草,打药这样的事,必须自己亲自操作过,熟悉每个工种的流程,也许百亩地,千亩地的老板都不屑于做这种小事。就拿除草来说,有些工人除大留小。这样过段时小草又长起来了,工人又有钱挣了,因为工人奋斗在一线,知道怎么做符合自己的利益。只有自己除过草,才知道草该怎样除,何时除,一天除多少。不想当将的士兵不是好兵,不了解士兵的将不是好将。

做农业应该是做生态,做平台,做规模,做附加值,做可持续发展,做人心,做境界。

这里的生态包括几个层面,第一就是政策,政府的生态,对于农业国家有补贴,如果做到某个规模,对地方政府也是某种政绩,有了政府,政策,配套的保证,就有某种保证,当然记得分享一些利益出去,你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关键是关系的建立和维系。这是关于政府生态链。

其次就是当地农业配套的生态链,你做什么农业?生产什么?销售如何?投入产出比如何?人工成本?生产资料成本?如此等等的权衡核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要的整合当地的优质资源,产生核心竞争力,把成本做低,这个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损耗,销售成本,资金周转成本。提高产量,包括亩产,年产,亩产值,年产值,亩利润,年利润。提高附加值,除了农产品的价值,开发,旅游,休闲,观光,亲子,教育,民宿,养老,度假,农家乐,多种后端系统,形成复合规模效应,开发多种盈利系统和模式,提升整体竞争力。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自己干,自己独占鳌头,这就是某种做不大的小农意识。我们应该突破和超越它。

首先我们要确保拿到政策,政府的支持,尽可能的拿到补贴,搞好关系,让政府牵头,做好配套,搭建平台,这是基础 。

如何尽可能的找合作伙伴,不一定一起承包土地,但是可以分别承包土地,这样可以抱团,拿地,搞基建,技术,用工,机械,各种农资,等等协同效应。这是一方面。

关键在于后面这个生态,就是农场的规划和管理。这也是某种生态。平台搭好了,你可以采用商业城的模式,或者创业园,工业园的模式,出租分包出去,当然其中模式可以多种多样,整体农场是你的,整体允许是你的,你留足自己的规划用地,其他都可以分包,承包出去,但是做什么,做那些,你可以规划分别招租,那是某种生态链的共存模式的搭建。

同样果树,可以种不同的果树,不同的季节收成,当然也可以互为风景,养鸡,养鱼,养虾,一定要多样化,这种多样化还要以当地的配套为基础,这样的成本,生产,销售,技术都有成熟的配套,风险低。注意一个就是要求周转快。

把整个农场做出生态来,不行就和合作伙伴一起互为风景,共同发展。为将来的旅游生态搭建平台。做农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投资之前一定要算好账,什么时间投资,什么时间回收等等,就像文中网友所说的,在传统种养不能盈利的情况下,盈利点要多样,种养结合、观光休闲、餐饮、亲子活动、生长知识科普…… 这些就需要你能做好休闲农业。


LjS乱世之道


农业的开发和发展要实现盈利,作为经营者(此处特指规模化农业经营者或者家庭农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盈利:1、产品盈利:就是要把种植和养殖的品种选好,要选对品,因地制宜,同时考虑市场供需,这是基础;2、服务盈利:把旅游,餐饮结合起来,农旅文的融合,这是趋势,自己一定要提前规划好;3、政策盈利:就是要把政府的政策利用好,补贴、贴息,各种项目申报,都要做好规划,找对门路。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经验,也做分享。


农村阿杰9897


一、现代规模化农业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以小农经营为主,生产规模比较小,效率比较低,成本却很高。

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规模化趋势也将加强。

二、新型农业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相对于传统的小规模、自给半自给农户家庭经营提出的。通常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农人等。

据相关数据表明,截止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数量已经超过270万家。

三、互联网 农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

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互联网 农业”被提上发展日程。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销售方式的转变,以此来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四、高科技、机械化农业

今后一、二十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会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

最后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将会大肆兴起。

五、农产品加工

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严重滞后,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突破这一瓶颈,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产品加工业加工的一般都是些土特产品或优势农产品,原料分散,技术含量低,所需劳动力大,对于乡镇中小企业来说最适合不过。

六、农业文旅

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鼓励和支持农业文旅发展的政策层出不穷,各类补贴持续加大,政策的风向标已经为农业文旅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用地政策将进一步有了优惠,比如鼓励利用村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用于休闲农业。

七、品牌农业

现在,随着农产品供需关系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不再是质量和价格的要求,而是对农产品品质要求越来高。

在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农业企业往往会在价格上做文章,长此以往,势必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








农道小妹


1、专业化趋势

各地区、各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打造核心竞争力,将自身所擅长的领域发挥到极致。

2、标准化趋势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营养、口感等要求日益提高,推动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与流程成为行业趋势。

3、规模化趋势


宋小喵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回顾中国农业园区20年来的历程,成功的农业园区要做好市场定位,打造主导产业优势,形成支撑自产自销的产业链,找准赢利点,才能区别于传统农业。以下是现代农业6种常见的盈利模式分析

1、高效农业生产盈利模式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将土地等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使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来获取盈利,或者提高土地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来获取收益。

2、精品定制型盈利模式

精品定制型农企盈利模式是不盲目追求规模和产量,更在意品质及用户的感受。它主要靠单品的高毛利来获得盈利。

3、品牌农业型盈利模式

通过企业形成比较知名的品牌,通过品牌去整合市场资源和产品资源,最终获得盈利。与精品定制型有相似处,但范围更广。

4、产品深加工型盈利模式

深加工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平抑一个行业价格大幅波动,因为它可以吞吐这个行业的原料。

5、休闲创意型多功能盈利模式

充分发挥农业的作用,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从农业的休闲、科普、观光、生态文化功能中挖掘农业的价值。

6、流通服务型盈利模式

希望的回答能让你帮到你。


虾米说三农


农业的开发和发展要实现盈利,作为经营者(此处特指规模化农业经营者或者家庭农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盈利:1、产品盈利:就是要把种植和养殖的品种选好,要选对品,因地制宜,同时考虑市场供需,这是基础;2、服务盈利:把旅游,餐饮结合起来,农旅文的融合,这是趋势,自己一定要提前规划好;3、政策盈利:就是要把政府的政策利用好,补贴、贴息,各种项目申报,都要做好规划,找对门路。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经验,也做分享。


繁星春水桃花茶


我觉的农业开发与农业发展有密切关系,农业开发会让大部农民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小利的农村事


农产品开发和发展的盈利点不完全在产品本身,而是多元化,系统化。
具体在于,一政府被贴是对农户的有效支持。二农产品本身的盈利。三农产品的深加工。四线上平台的推广。五打造一日游的农业体验旅游的项目。六带动当地就业创收。七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盈利。八发展农业先从品类入手,规模化发展,死磕品类,打造亮点,点燃品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49acedffa537425e8c4dcff048d9a98f\

安化老茶匠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农业发展也是如此。

以前的农业属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也要信息化,要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要专业优趋化,各地区,各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打造品牌效应,打造产品的核心竟争力。传统粗放的经营模式己逐渐退出,用最少的资源或投入换取量最大回报和收益,将是未来经营的趋势。

深加工模式,从而延长产业链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回顾中国农业园20年的历程,成功的农业园要做好市场定位,打造产品的主导优势,形成支撑自产自销的产业链,找准赢利点,才能区別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的盈利模式和竞争方式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更多采取优质优价的竞争方式,替代过去的放量杀价的竞争方式,提高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