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母最伤害孩子身心的行为有哪些?

邬太狼新家庭教育


你的问题是:

1、家庭教育:

2、伤害孩子身心:

3、10大行为:

那么我认为

  • 一千个莎士比亚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父母,也会有一千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那么也会以有很多种不同伤害孩子身心的行为。千人前面,各有不同。


  • 原生家庭对下一代是最为关键的。人的一生和未来很多时候都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一生都会烙下原生家庭的烙印和印记。


我就讲一下最为普遍的现象和行为吧:


很多父母的口头语都是”我是为了你好啊“

其实可以去理解这一句我是为了你好,

  • 1、这是父母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任何一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孩子好,父母会心安,父母会高兴,父母也会有成就感。

  • 2、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也会得到成长和进步。

可是父母忽略了:

  • 1、你是为了他好之前的语言、内容、情绪的表达,真的能让你的孩子理解到你是为了他好么?你的棍棒之下的时候,你真的是为了他好,还是那是你表达愤怒情绪的宣泄。

那一刻,你可能真的不是为了他好,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棍棒之下或者恶言恶语之下的时候是in的情绪的宣泄和愤怒的爆发,你的孩子感受到的只是针对你的担心和害怕,这种教育的状况只是负面的结果。

  • 2、你的立场根本上是内心的付出感作怪:你认为你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你理所当然的要求孩子能做的好,你认为孩子的优秀或者卓越的表现应该和你曾经的付出挂钩。这在心理学上是”付出感“。


你没有理解明白:孩子虽然是你生的、可是他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人,他未来有他自己的人生,他的生活,他的一起,你付出确实辛苦,可是你不能用你的付出去绑架他的人生。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物品,他是属于世界的,只是借由我们的身体而来到我们的家庭,帮助家长一起学习和改变。


  • 3、表达和情绪要分开:这是两件事情,通常很多人是无法分开的,在表达内容的时候去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者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恶意的去表达,这也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和不安。你看似是表达问题,实际山对方收到的是你的情绪;你发泄情绪,孩子可能收到的是你的不理智之下错误的语言和内容,他无法Get到你的信息和内容。


所以我建议各位父母:在讲问题的时候要理清思路,减少错误的情绪;让问题更加清楚明白,孩子能理解,构建比较和谐的交流沟通环境。在表达情绪的时候,尽量减少问题的描述,避免误区和错误的理解。


谢谢大家。如果大家有其他的看法和建议,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阿鑫老师


我认为,一常拿邻居家孩子作比较,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二粗言恶语相向,伤害了孩子的人格尊严,自尊心,三这个事必须听我的,按照我的要求做,倒置孩子没有主见,依赖性强,四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哭穷,赚钱难,工作苦,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像个罪人,包袱,从而失去了快乐,压抑自已的需求,真实想法

谢谢大家!





生如夏花1312


既然说的是行为,那我们就从行为这方面来着手谈。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这句话不是又在说套话,而是深切感受)。因为孩子今后的自尊、自信、自爱都是来自于成长家庭。孩子以后的生活、工作如果一塌糊涂,那也给整个大家庭带来了阴霾。

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打地基”的角色,房子盖得好不好、斜不斜,就看地基打的牢不牢!

有些家长,是不经意中,做出了伤害了孩子成长行为,有时不一定是有意而为之:

1、冷谈、漠视:孩子的成长中,是需要与爸爸妈妈的感情亲密,才能获得非常强的安全感。如果父母冷谈孩子(特别是母亲),孩子长大后,无法与他人建立很好的亲密关系。以后长大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为:反复谈恋爱不成功、不愿结婚、没有交心的好朋友。

2、贬低、鄙视:父母与孩子相处中,有时是下意识的一个行为--轻轻一瞥,都会包含着很多内容。有爱、宽容在里面,也有的父母是瞧不起、鄙视在里面。有时父母负性的这一瞥,像针一样扎在孩子内心,有的孩子一辈子都拔不掉。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为:自卑(或是自负)、焦虑、与他人关系紧张。

3、责打、谩骂:孩子犯错了,不一定要用这样的暴力方式解决。父母的这样行为,只会让孩子长大后会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怯懦、自卑,或是脾气暴躁、个性乖张,女孩容易出现随便找个人嫁了.......。

4、凡事代劳:孩子盛饭,说你不要搞,别烫着,我来搞。孩子洗个小手绢,说你不要搞,我来搞。这样的不管男孩、女孩,长大后,都变成妈宝,永远长不大。你永远将她(他)心理上控制在你身边。不要得意,这个孩子后续顶嘴、不听话,不知感恩,啃老也在等着您。

暂时先谈这几点吧,后续还想讨论,可以关注上方【找心理】关注我们,欢迎抛问题或探讨问题!


找心理


一,口无遮拦骂孩子。二、暴力相向打孩子。三,讽喻斥责伤孩子、四、横眉冷眼逼孩子。五,自以为是疼孩子。六,横加干涉管孩子。七,人前指责批孩子,八,喋喋不休烦孩子,九,夫妻打架吓孩子,十,不懂装懂欺孩子。

以上十条不甚全面,也是对当前社会抚养孩子成长的一点感悟和浅见!



老猿1958


家庭教育,影响人的一生,而担任家庭教育的父母的行为就是家庭教育的关键,父母如果行为不当就会伤害孩子的身心。

那么哪些行为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呢?我认为:

一,语言暴力

父母对孩子语言暴力最伤害孩子,如,冷嘲热讽,不分场合的一味贬低,时常用粗俗的语言辱骂等,这些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自卑,而这种自卑会伴随孩子一生,严重的影响孩子的生活和事业。

二,粗鲁打骂

有些父母脾气暴躁,对待孩子粗鲁,稍不顺心,不问是非,就对孩子非打即骂,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父母这样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心里阴影,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一生。

三,冷漠对待

有的父母对孩子比较冷漠,无论孩子做的多好,父母都以冷漠对待,父母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缺失信心,缺失爱,而孩子长大后就不知道怎么爱别人,从而影响孩子的家庭。

四,父母相处

一些父母不和谐,时常吵架打骂,或者互不理睬,对对方采取冷暴力,这些都会造成家庭气氛紧张,而让孩子战战兢兢,从而让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孩子一生。

……

人的一生,影响最大的是原生态家庭,而原生态家庭中父母的行为是最重要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有意无意地伤害到自己的孩子。


空谷幽兰27


家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家庭教育是人生成长历程中获得成长技能最重要的源泉。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一定不能没有家,家庭教育也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个人一生之中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都是从家庭中学会的,比如语言技能、行走技能、饮食习惯、基本信仰等等都来自于家庭教育。既然家庭教育如此之重要,那么家庭教育中哪些行为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呢?

成长前行

1、多头教导

歌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本省就是多个拥有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生活习性、不同思维方式成员相互合作的集合体。家庭成员中每个人因各自的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自然会对孩子的教导活动有不同的见解,比如妈妈会细心的照顾孩子,让他们生活无忧无虑;爸爸会认为孩子应该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祖父母会认为生活中应该满足孩子几乎所有要求,不能让孩子受委屈。如此,家庭中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都有不同见解,认为孩子应该按照自己的引导方式成长。

生活中,如果您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主茎的顶端生长很快,侧芽生长很慢或潜伏不生长,这种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阻止侧芽萌发或抑制侧枝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这现象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但不同植物差异很大。向日葵有很强的顶端优势,其侧芽一生中都处于潜伏状态;稻、麦顶端优势较弱,能长出许多分蘖;灌木顶端优势极弱,几乎没有主茎与分枝的区别。是的,您或许已经发现了,

顶端优势越明显的植物会长的更为高大,而那些顶端优势没那么明显的植物则不会长的很高

人生的成长活动无论是精力,还是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精力与时间内每个人都必选择对于自己更为有利的方式才能获得更好的人生,比如选择投身种植、养殖业的农民肯定是没精力弄懂金融学的;选择运用文笔照耀他人成长的作家就必然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取物质生活资源......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必定有一个中心,也必须有一个中心,家庭教育引导孩子成长的历程中同样需要顶端优势,也就是说在教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做到对教导孩子成长的意见统一,避免多头教导给孩子造成成长方向上的迷失感。同时,如果家庭成员对于教导孩子成长有不同的方向,那么孩子就会选择相对舒适的区域,更有甚者孩子还会在不同家长间“打游击”。如果孩子学会了如何在不同家长家“打游击”,那么无论是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还是家长教导孩子都会造成无尽的麻烦。

学习陪伴

2、都是为你好

“孩子怎么一点儿都不省心......不......不......”这往往是父母抱怨最多的,然而这一系列抱怨背后的潜台词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为你好!”为孩子学习好、为孩子生活好、为孩子......作为家长几乎没有不为孩子好的。但是,这一众“都是为你好!”的出发点无一不是出于家长自身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是的,孩子与成年人最大的区别就是缺乏生活的经验、缺乏综合判断事物的能力,他们确实需要家长积极正向的教导。

积极正向的教导需要避免:溺爱。凡事为孩子代劳,怕烫着孩子而不让孩子学着自己盛饭;害怕孩子弄湿衣服而不让孩子练习洗自己的衣服;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而拒绝让孩子去和小伙伴儿一起游戏......严管。管控孩子每一个行为,不给孩子尝试、探索、试错的机会,遇到孩子犯错就非打即骂。严管制下的孩子时常会怯懦、自卑,或脾气暴躁......漠不关心。人们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孩子对于家长对待他的态度是敏感的,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冷漠带给孩子的心理伤害;

唠叨。唠叨是破坏生活和谐最大的杀手,对孩子心理伤害最大的行为就是言语上唠叨带给孩子的伤害,唠叨的言语如同滴水会浸润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都是为你好”是家长在教导孩子成长活动中最长用的,如果能用好自然能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正向的引领作用。但是,如何把握“都是为你好”的度呢?

陪伴孩子游戏

3、教导方式不连贯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成长不怕走错方向,就怕半途而废。人生成长路本没有方向的对与错,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坚持,“三心二意”是不会获得好收成的。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小猴子掰玉米》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

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导孩子成长的活动是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事业,从孕期开始直至孩子成家立业父母都还在管教。但是,越是长久的事业越需要耐心,教导孩子成长同样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某天想到一个好主意就给孩子试一试,过后看见别家教育孩子的方法不错又借来用一用,如此反复不连贯对于孩子的教导最是百害而无一利,比如和孩子约定早起,如果坚持不到两天就放弃。那么,之后孩子就会以各种方式推掉所有不合心意的被管教方式。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


育邻人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行为都有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下面列举几个家长可能会伤害孩子自尊的行为、方法。  家长应有的反思是,即使在孩子犯错给予教导的时候,家长也是需要谨言慎行,注意自己的方式和态度的。

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

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却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要学会迁怒的本事。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当众出孩子的丑。前6条都是在家庭里的“单练”。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7条才是杀手锏。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如果您掌握了以上3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如果父母做到综合灵活运用以上法宝,一事无成只是最坏的结果。更可能的是,抑郁,自杀,反社会,暴徒,杀人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