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称中国85%的企业难熬3个月,不知道各位老板们怎么看?

厚德载物20101104


如果确定3个月,大家都能扛,问题是扛住3个月然后呢?谁能打包票3个月,现在是止损还是投入的问题,为了不确定而投入和硬扛,很多老板不干的。


大槽儿


曹德旺的话我信。我刚刚看到一个消息,说目前已经有270多家房企破产了,这才半个月的时间,就有这么多企业破产,如果疫情持续3个月之久,不难想象一定有大批的企业破产,而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占比95%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3个月足以将它们拖垮,85%的比例并非毫无根据。

还有,从目前一些企业复工的表现来看,有的第一天就通知员工全体降薪,有的干脆大规模裁员,有的打算申请破产,这说明企业的经济条件恶化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而很多企业都或多或少出现了降薪、裁员的想法,这其实都是因为缺少资金导致的,如果企业3个月不开工,很多企业必然出现资金链断裂,倒闭一大片。

还有,从复工的这两天来看,由于疫情的影响,企业没办法举行线下的人才招聘,都把招聘工作搬到了线上,可是据说目前企业的招聘岗位数同比下降70%多,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去年这个时候,企业提供了非常多的岗位,而今年大多企业都不打算招工了。为什么不招工了?因为企业没钱,生产又受到影响,所以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减少岗位。这就很明显地说明,企业已经非常难过了,已经难过到了必须减员的地步,离破产就差那么一点点,如果再延迟3个月开工,那企业最后的翻身机会也没有了,不破产才怪。而今年这么多企业不招工,就说明有大量的企业经济难过,所以时间拖的越长,企业倒闭的也就越多。

还有,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很短,有说只有2.5年的,有说只有3.9年的,也有说不到7年的,总之这都说明很多企业存活非常难,也存活的时间很短,而企业3个月不开工,必要无法熬过去,加上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厂房或办公地点,都是租用的,同时还有很多刚刚成立不久的企业,所以一旦企业停工三个月,光租金就能把企业拖垮。

总之,中国的企业是很多,但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实力本身就差,资金不多,如果停工3个月,各种固定成本支出就能把企业的钱耗光,熬不过去也就是必然的。所以曹德旺说85%的企业难熬3个月是有道理的。



Sir聊HR


其实在武汉实行封城以后,对于封城这件事情,我本身还是比较赞同的,毕竟这反映出了一个城市领导的魄力,虽然这个决定有点晚,并且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次决定,但是也是一个正确并且艰难的决定。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其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当武汉封城以后,作为过年期间有物流派送经验的顺丰快递,居然在整个湖北地区出现了物流停摆的现象。

这就让我感到有点恐惧了。顺丰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并且有那么多年在春节进行运营的经验,如果因为封城造成派送出现停摆,大量的快件滞留,这说明封城这件事情已经做的有一些矫枉过正了。

封城以后,湖北省内的人民肯定是要通过网购来获得他们想要的食物,药品,防护物资,以及其他的生活相关的物资,这些物资都是必须要通过物流来进入的。

我个人理解的正确意义上面的封城应该是封锁人员的流动,但不封锁物资的流动,毕竟一个城市的人要生存下去,物质的流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地方最后把封城变成了交通管制,变成了封路,这样就不太对劲了,如果一个城市里面物资的运输断了,就意味着食物会越来越少,生产需要的物资会没有办法及时运进来,企业就会停摆,这样经济上的损失就非常大了。

可是封城这件事情,慢慢就变成了交通管制。顺丰的物件没有办法顺利的运送。可想而知,其他小型的物流企业在这个春节必然也没有做生意。本来愿意在这个非常时期做运输的人就非常的少,再加上封路有可能要白跑,还赔上一大笔钱。所以物资的运送就变得感觉非常的困难。

于是我就发现我楼下的那些小超市里面的食品一天天的减少,货架慢慢的变空。让我不得不做起了囤积食物的打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上游的企业开工生产,可是它生产的产品没有办法运送到下游的企业去,下游的企业即使开工员工到位,可是原材料没有办法到位,那么就没有办法完成订单。因为道路的封锁造成物流没有办法正常的运输,这件事情让我觉得比较可怕。

除此之外,很多地区都实行了封村的操作。可是又有很多的企业是把自己的公司地址安排在村内的,特别是一些城市的城中村,有很多的物流企业都在里面上班。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上市公司的圆通公司在1月31号就已经开始上班了,他们的官方网站上也是这么宣布的,可是事实上,各地出现了快件能收不能派,能派不能收的情况。我所在的地区,圆通公司的地址就位于城中村内,由于封村,圆通的员工根本没有办法正常上班。

明天是另外一个上市物流公司中通正式上班的日子,可是,和熟悉的中通里面的人联络以后,发现他们也因为公司的地址位于城中村,由于封村操作,他们没有办法进入到村内正常的上班。他们在外地的货物已经运来了一些,可是货车跟没有办法到达仓库,只能停在村口。所以和圆通一样也出现了能收不能派,能派不能收的情况。

我也经营着小型的企业资金流上面还算可以,可是上游的原材料马上就要断了。可是物流还没有正常,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及时的运过来,现在只能节省节省再节省。由于普通的物流根本就不起作用,所以往下游运输货物的成本也是成倍的往上翻。

所以,曹德旺说中国企业在这场风波中可能存在着倒闭的风险,我觉得是一种靠谱的表述。个人觉得要缓解企业这方面的压力一定要先解除对物流企业的封村,封路,保证这些企业的开工。

只有物流企业能够正常开工,上下游企业才能够真正的对接起来,最起码手头上的库存还能够消化一阵。物流不正常,对于本身利润就不高的企业来讲,那是致命的。

除此以外,企业就算正常开工那些依赖于大量外地员工的企业,还会面临着用工荒。如果一个企业本来就以临时工为主体的员工配置,那么在这场风波之中,可能将面临好几个月无工可用的情况。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没有办法到岗,那么订单就没有办法完成,没办法按时完成订单的情况下,可能就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索赔,如果这个时候向你索赔的公司来源于国外,可能情况又更加的危急。

个人建议是尽快恢复物流,正常解除对物流公司的交通限制。先解决老百姓网购以及小型企业网络采购的问题。与此同时分批有序的安排,各个企业的员工陆续到岗。按非典时期的操作,做好体温的检查工作,可能社会经济所要承担的损失会更小一点。


外语那点事


实际上,曹德旺本人并没有直接表示85%的企业难熬3个月,而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曹德旺对当前疫情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表达了担忧,认为很多实体经济可能会在短期内支撑不下去。而85%的企业难熬3个月,这个观点是由北大、清华的一些教授提出来的,这个黑锅不该由曹德旺来背。

就在2月6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领衔,会同北京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魏炜等共同撰文称,他们对995家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收入下降幅度、可维持的时间、成本支付压力、自身对策及对政府诉求等8个问题,得出结论是85%的企业难以熬过3个月。

其实,85%的企业难熬3个月,也并非危言耸听,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方面,这次非常时期来得太不是时候,正好是各企业已经发掉工资和奖金,账面上没有多少资金,而新一年的工作又没有正式开始之际,实属于黑天鹅事件。一边是企业春节前资金基本用完了,另一边遇到非常时期,即使复工订单也稀少,资金回笼速度又非常缓慢。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説苦撑三个月,就连一二个月发工资、付房租的资金都周转不过来。

另一方面,这次疫情来得太突然,打了企业一个措手不及,很多企业恐怕难以恢复。举个例子就是餐饮行业,本来认为春节长假的到来,餐饮行业会人满为患,便早早的囤积大量食材,并做了很多的广告宣传,没想到现在非常时期的到来,于是不仅是囤积的食材浪费了,而且还会面临巨额的房租和人工支出的压力。虽然在特殊时期,一些餐饮行业也接一些外卖订单自救,但是这样的行业低迷,部分餐饮企业确实难熬三个月。

还有就是贺岁片市场,本来影院和制片方为了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来看片,获得良好的票房佳绩,便投入巨资,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也撒了不少钱在广告上,而现在特殊期间一停放,这样不仅仅是影院损失惨重,而且制片方也是亏得很惨。当然,新片现在不放,到今年的五一节、国庆节也可以放映,但是徐峥导致的喜剧贺岁片却在网上免费放映,人们不去影院,不用花钱,就可以看到影片,试问以后还有多少人去影院看电影呢?这次非常时期的发生,将影响到整个行业发展。

当然,还有生产制造业,主要是外销订单被取消,国内订单却越来越少。即使现在复工,企业本身就开工不足。客户拖欠应收账款越来越高,即使银行不抽贷,但是新的贷款投放下来也有风险,银行出于自身信贷资金的考虑,也不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生产制造企业各种开支却在哗哗地流出,流动资金逐渐趋于枯竭。如果在无外力的帮助下,很多制造企业也确实支撑不了长达三个月这么长的时间。

面对现在实体企业所遭遇的困境,上海、北京、重庆等12个省市相继出台政策为中小企业疏困、减负,支持它们能够安然度过难关。这些政策包括银行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各种税收和社保都可延期上交、出台房租减免倡议、对企业贷款偿还可以延后,愈期利息不再计算,以及减轻企业劳动用工压力等。相信通过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多数企业是完全能够熬过3个月的。不过,现在正是非常时期,我们要密切关注企业生存情况,要帮助企业度过目前这最艰难的日子。


不执著财经


不得不说,曹德旺所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此次病毒所爆发的特殊时期性,以及它的范围影响程度都是超出了我们想象的,所以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黑天鹅”!

举个例子你就会明白了:

要知道1-2月是一个春节周期,大部分的企业为了在春节行情期间捞一笔金都是铆足了劲的。

就好比,许多实体影院和制片方都是在春节前就大肆传播,撒了不少钱在广告上,那么春节一停当,无疑就是让他们前期的投入打水漂,还没有春节档效应的后期收入。

就算到了5、1和10/1 这样的黄金节假日再次上映,也是要重新投入宣传费用,做一个二度宣传的结果,可以说损失不小;

又好比,许多餐饮企业本来可以在春节期间人满为患的,而它们又是在春节前就早早囤积了大量的海鲜,食材等等。

如今春节全部关门谢客,无疑让他们的食材浪费了,还面临着巨额的房租和人口成本压力;

还比如那些服装行业,本来借助这春节的期间可以清理冬装,上春装的,现在大量的冬装和春装在手里,不仅没有达到清库存的目的,还限制了资金流水,导致了没有钱可以滚起来的局面;

所以,如果疫情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不能继续开门,甚至没有回到之前的正常运营状态,那确实影响很大。

要知道,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是一个负债经营的状态,现金流好的本来就特别少。这个时候还来那么一出,实则给老板们加上了许多压力。

我身边就有一个小伙伴的父亲是一个染料厂的老板,这次疫情导致了他回款拿不到,订单又做不了。可能未来就需要“节源开流”以保自己平安了。

真的希望疫情快点过去!!!!!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琅琊榜首张大仙


曹德旺老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


前两天,我在看一篇公号文上谈到,在疫情还未得到控制缓解时,第一批扛不住的企业已经开始倒闭。其中就提到了背景著名的“兄弟连教育”,和“北京K歌之王”。


兄弟连教育成立于2007年,用很短的时间就成为了国内最大的PHP培训学校,并在2015年引进资本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学科品类和校区也迅速扩张。2016年11月更是挂牌三板,营业额过亿,上市前估值超10亿,累计学员数万名。


而就在今年的2月6号晚,兄弟连创始人李超写了一封公开信,回顾兄弟连13年的发展历程,并宣布由于资金流出现问题,公司倒闭。


而作为行业里有一定知名度的“北京K歌之王”,也是在2020年2月7日,将公司倒闭的消息公示在公司钉钉公告栏中,并且还表示2月8日24点之后未答复者,将理解为默认。这一遣散员工的做法,当时也是引来了很多人的争议。


而就在2月1日,作为餐饮业的佼佼者,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在面对采访时表示,如果公司在贷款的情况下,最多也挺不过三个月。目前西贝有两万多名员工,400多家店,而根据政策要求,每个月要发出将近1.56亿工资。目前西贝只有少许外卖业务还在运行,其他门店基本处于关停状态。而且,春节期间一般7~8亿的营业额全部归零。


疫情期间,尤其是在这个春节时期,对于餐饮,电影院以及KTV,旅游业等第三服务行业,影响力是巨大的。对于本就存在一定的运营问题,或底子薄弱的公司本来也就是一个致命打击。


所以,曹老爷子的说“85%的企业熬不过三个月”的话不无道理。只希望大家众志成城,让疫情早日结束,一切都恢复生产,要不然,面临倒闭的公司将会越来越多。


80后杨同学


这个话不是曹旺德说的,但是曹旺德确实在采访的时候,说过疫情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且表示担忧。

这一段话是清华的一位教授联合一些企业对995家中小企业做的问卷调查分析出来的结果。根据我接触的中小企业情况,这个结果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

8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在硬抗

即使没有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8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过的很艰难,基本都在盈亏线上面挣扎。

很多企业都是靠着贷款在拆东墙补西墙,对于每一个月的费用都是计算好的,所以只要出现一次意外情况,就会对自己的现金流打击很大。没有收入来源,贷款一断,公司就无法周转,面临破产的危险。

有一些人认为,这样的企业就应该倒闭,淘汰落后产能,让更加有优势的企业代替他们。

但是这可能是一厢情愿,因为赚钱的行业基本都被大公司给抢占了市场。中小企业赚的都是最辛苦的钱,很多大企业看不上,才会有这些中小企业的机会。

这样的企业倒闭,最大的风险就是失业造成的蝴蝶效应。一大批的中低端劳动力就业困难,没有消费又会反过来影响到一些消费市场。

低风险创业才是中小企业关键

中小企业不应该跟大企业一样,去打阵地战,而应该学会“游击战”,用低成本做企业运营。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有些公司的自有产品,经常会去跟大品牌竞争零售渠道,或者学着别人去打广告,做地面活动,请大量的销售人员。

这样的经营方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风险非常大。因为对于大企业来说,获取这些渠道的成本很低,但是对于小企业来说,维持渠道的成本非常高。

依靠一批传统的销售人员,其实对于业绩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反而会成为自己的压力。

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降低成本风险,不要做资金的投入,要学会寻找和打造属于自己的轻资产模式。

对于中小企业,最好的效果是:赚钱如兼职。就是有没有收入都不会影响到生存,没有任何常规开支负担。


小渔的创业信条


曹德旺说企业撑不住三个月,是正确的!他这里说的是中小微企业。很多大型国企还能撑住很久。

飞刀在银行做小贷工作二十多年,2020年2月很忙。主要是有不少小企业经营贷难度大,利息还不上。

还不上本金的好办,可以做“无还本续贷”。还不上利息的,可以把“按月还息“变更为“按季还息”。还可以降低利率等手续。

对于医疗器械企业也压力大(上游现款,医院压账),餐饮,文化,旅游都成困难户。也要加大贷款力度………当然,贷款风险银行自担。

1,企业不会准备大量现金资源

一个经营正常的小企业,不会准备大量的现金资源。如果存储大量的现金资源就是浪费。例如,不能一家小企业账上放很多现金,不去用。

因此三个月,小企业只支出,不收入,出问题很正常。

2,现金流好的行业更容易出问题

餐饮等现金流好的行业,对现金存储量更少。反正每天都有良好的现金流,没必要小心。

对于经常被拖欠的小企业,反而没有问题,做好了被拖欠的准备,存活率相对更高。

3,小企业主都是在用钱的时候去找钱

没有规划性,不愿意在银行做信贷额度是小企业主最大的通病。

就是有抵押房产,也要在企业最好的时候去申请贷款额度(注意是额度),在企业突然困难的时候去提款,这样才是明智之举。

如果一旦出了问题,经营都没有了,这时候去申请贷款,难度可想而知。

很多人以为最近疫病,可以带薪休假,很高兴!这是愚昧,一旦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出问题,大量失业,个人生活更加困难。

不过飞刀看出来了,疫病即将过去,政府也在全力以赴,各种政策,全力支持小企业,支持大家!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家坚持住,很快就会好起来。


飞刀47号


我对这句话的解读就是在未来的3个月中,85%的企业将会面临经营上的压力,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挺过的,即便是疫情结束了。

疫情中就不用说了,即便复工,对于大多数服务业也要面临着煎熬,疫情结束了,也会引起相关的连锁反应,大家会保守为先,短时间内依然不会摘下口罩,尽量减少公共场合的聚会,培训等。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影响的可不是我们看到的某些餐饮企业。

因为现在的工业是一体化的时代,比如一家全国连锁的餐饮企业在煎熬,背后的食品供应企业也要跟着煎熬,食品企业煎熬,背后的物流企业,再加工企业,包装企业,公共交通等企业都要跟着煎熬,都是环环相扣的。

当企业在煎熬或者撑不住的时候,就会导致很多员工失业,失业员工短期内的消费水平就会降低,再次让很多企业煎熬,如此循环。但是能怪事谁呢?企业没有错,员工也没有错,只能让野生动物背锅了。


荒野发现


我现在都受不了了,天天吃泡面,每天待在这个房间里面,出门逛了一下就上来了,也不敢走多远,没有钱交房租,也没有工作干,又没有钱2020太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