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是非瘟之後豬場生產的發動機,該如何採取措施來提高其年繁殖能力?

桂南瑩姐


非瘟防控首先是靠嚴格有效的生物安全制度進行指導,其次就是超乎想象的執行力進行落實。從思想上認識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要有敬畏之心,才能夠一絲不苟,認真執行,並且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做好各項消毒工作,把握好消毒的最佳時機和地點,從人員到設備,從飼料到車輛都要進行有效的消毒。

二,消毒的方式,最有效的是物理消毒,也就是高溫消毒,從火焰到蒸汽。能使用高溫消毒的地方首先要考慮高溫消毒而不是使用化學消毒。化學消毒也很有講究,使用對人體和豬群無害的,而且能夠達到十分理想效果的消毒劑和消毒液的濃度。

三,建立健全豬群的檢測制度,特別是母豬,要對豬的主要傳染病抗體進行認真的檢測,制定相應的疫苗免疫制度。還要使用唾液檢測技術對豬群進行非瘟檢測。

四,通過寒度檢測和朊度檢測,通過飼料配方和原料的調整以及中藥製劑,功能性產品的使用,提高豬群的非特異免疫力。

五,做好母豬的驅蟲工作,特別是母豬的體表寄生蟲和血液原蟲。

六,加強母豬的運動量和飲水量,促進母豬的消化力和代謝力。

七,使用功能性產品(巴爾麥氏),多維,來促進母豬的發情和排卵。

八,苦練技術,把握母豬的最佳時機,適時配種。


雲遊150938944


養豬的經濟效益很大程度上由母豬的繁殖能力所決定,因此被稱為豬場發動機。非瘟並沒有過去,在此情況下,從事養豬生產的豬場,除了恢復母豬存欄數量外,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同樣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和機會。

一、母豬繁殖能力的重要表現

母豬分為後備母豬、懷孕母豬和哺乳母豬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母豬都有相應的生產性能指標,這些生產性能指標的綜合表現,就是衡量母豬的繁殖能力的標準。

1.母豬繁殖能力是個綜合指標

每個階段母豬的生產性能指標都有互相強關聯的,後備母豬的選育和飼養影響著懷孕母豬,懷孕母豬的生產性能又影響著哺乳母豬的生產表現。因此,提高母豬繁殖能力是個系統工程,每個階段都要做好,缺一不可。

總體上說,母豬的平均年胎次和每胎活仔數量是最重要的兩個指標。這兩個指標可以綜合體現母豬的繁殖能力,包括了後備母豬、懷孕母豬和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水平,可以簡化使用母豬PSY指標來作為衡量母豬繁殖能力,此指標涵蓋了其他母豬的生產指標。

2.母豬PSY

母豬PSY是指一頭母豬年提供活仔數,具體公式為PSY=母豬年胎次×母豬每胎平均活仔數×哺乳仔豬成活率。

母豬PSY的優秀表現約在25頭,最好的約在35頭,低於20頭就算很差的水平了。我們就拿25和20這兩個數字做個對比就很清楚地瞭解到其重要性了。

以年出欄一萬頭育肥豬,母豬淘汰率30%計算,各需要經產母豬400頭和500頭,後備母豬120頭和150頭。單從減少飼養100頭經產母豬來計算,母豬的引種或培育費用、飼料費、疫苗藥品、人工、設備等計算下來都大幾十萬或超過100萬

由此看出,任何情況下提高母豬PSY都是提高母豬繁殖能力最重要的指標。單一以恢復能繁殖母豬存欄數量已經不合時宜,非瘟情況下,能夠先做到這步的豬場必定具有很長久和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二、如何提高母豬PSY?

後備母豬、懷孕母豬、妊娠母豬三個階段的飼養管理關鍵點影響著母豬PSY,因此需要把這些關鍵點的工作做好,才能提高母豬的PSY。下面我們就從母豬PSY公式裡的三個因素展開說明

1.提高母豬年胎次

母豬年胎次由母豬妊娠期、哺乳期、母豬斷奶至配種的間隔期決定

母豬妊娠期的計算通常以114天為標準,這個數字基本是相對固定不變的,那麼縮短母豬哺乳期和斷奶後的配種間隔期成了唯一可以考慮的兩個因素。因此實施早期斷奶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技術。

對於規模豬場傳統的雙月齡或者35日齡斷奶已經相對落後,太早或太晚都不太好,同時也要考慮哺乳舍的飼養管理水平和養豬設施設備。母豬泌乳量通常在21日齡達到高峰值,以後慢慢回落,

所以目前大多采用21-28日齡斷奶

另外對於母豬的發情鑑定,適時配種,提高受孕率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母豬斷奶到配種的間隔期通常要求在7天內完成,不能及時配種或受孕率比較低的情況,導致母豬配種的間隔期增加。

受孕率和母豬的體況、背膘有很大關聯,一般斷奶的母豬體況要求在2.5-3分之間,有時肉眼所看到的體況分值和背膘厚度會有會有誤差,更加準確地判斷應該以母豬背膘厚度為準,母豬背膘厚度影響母豬的產仔和使用年限。

2.提高母豬每胎活仔數

這個參數設計到豬種、營養、接種疫苗、疾病、飼養管理等因素。通常要求平均每胎活仔數不低於10頭

母豬產仔數有先天的遺傳因素,這是由豬種決定,需要選擇生產性能優秀的母豬品種或雜交組合。五系配套豬的父母代母豬優於洋二元母豬,洋二元由於土雜母豬,純種母豬的長白豬生產性能最好,在雜交組合裡也少不了長白豬,同品種豬的不同品系也有一些差異。

影響產仔數的一些疾病,比如藍耳、細小病毒、偽狂犬、仔豬黃白痢等等,需要給母豬接種預防,在豬場技術負責人的指導下合理制定母豬免疫程序,同時選擇優質和保護率高的疫苗。加強母豬舍飼養管理,比如母豬舍最佳溫溼度、清潔、通風、優質飼料及飼餵程序等等。

公豬好好一坡,優秀公豬及飼養管理同樣很重要。比如公豬的精液品質、本交或人工受精技術。

3.提高哺乳仔豬成活率

哺乳母豬和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哺乳舍的養豬設備、仔豬出生重決定著哺乳仔豬成活率。通常要求成活率在90%以上

哺乳仔豬成活率和上面提高母豬每胎成活率的因素有關聯,其他的和哺乳期間飼養管理有關聯。比如說仔豬出生重,這是和母豬懷孕期間的飼餵有強關聯,總體上說,

仔豬初生重達到1.2公斤/頭及以上,哺乳期間的成活率就要好處很多,出生重若在0.8公斤/頭時左右時,死亡率偏高

母豬怕熱,仔豬怕冷,溫度太高造成母豬熱應急,採食量下降,仔豬應在需要給予保溫才行。目前使用母豬產床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矛盾,此外產床能夠保證有清潔乾燥的地面及其他功能,提高了哺乳仔豬成活率

再有就是哺乳仔豬的早期誘食補飼,初生5-7天訓練乳豬習慣飼料,慢慢通過飼料來獲取營養,能夠避免乳豬在21或28天斷奶後容易發生的斷奶綜合症,減少死亡率。在有弱仔或母豬缺乳情況下,使用豬奶粉可以最大程度解決這個難題,其他的一些護理和飼養操作就不一一詳述。

小結:通過以上的瞭解,用母豬PSY的公式來具體計算比較一下。假設斷奶日齡分別為28和35天,斷奶後母豬配種間隔為7天,母豬平均產活仔數為10頭,哺乳仔豬成活率為90%,母豬生產期就分別114+28+7=149天和114+35+7=156天。

每頭母豬胎次分別為365÷149=2.45胎/年和365÷156=2.34胎/年,哺乳仔豬成活率為10×90%=9頭。那麼母豬PSY分別為2.45×9=22頭和2.34×9=21頭。

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慧通數據研究部監測發現:截止到2018年6月底,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在3800萬頭左右,並且全國範圍內能繁母豬年均PSY僅為16頭左右,不同區域間以及不同規模間的養豬場母豬生產成績差異巨大,這與國外發達國家的養殖水平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養豬發達國家的規模豬場平均PSY超過25頭,高者甚至能達到35頭以上)

由此我們看出,除了懷孕期114天以外的幾個變數對母豬PSY的影響很大,重點要把這幾個變數做到最佳

三、其他因素

1.生物安全是前提

題目中提到的非瘟過後的描述需要更正一下,應該為非瘟高發期過了,其可能將是長期存在的狀態。非瘟目前仍然沒有有效的疫苗和藥物控制,唯一的選擇就只能是依靠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來防控,因此生物安全是保證母豬繁殖能力或其他豬隻生產效益的重中之重

2.管理出效益

養豬生產已經是一種集約化、工廠化的生產模式,豬場管理必將不可或缺,而且需要和其他行業的生產企業一樣實施科學管理。

管理的幾大要素:人、財務、生產、銷售等需要分部門,實施責權利的目標管理。比如生產,配種舍和哺乳舍需要設定具體的母豬和哺乳仔豬的生產指標,通過日常統計輸入管理軟件,掌握母豬的生產實際指標,做到時時總結調整。

將來的養豬生產,嚴格實施生物安全措施和提高母豬繁殖能力一定是成為養豬能否長久和競爭力的保證。

草木七舍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草木七舍


自從2018年8月份開始,我國各大省市受到非瘟疫情的衝擊,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產能出現直線下降,2019年12月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相對非瘟初期平均降幅為49.33%,能繁母豬是一個養殖場甚至是一個國家生豬產能最重要的環節,它能夠直接影響著生豬產量的供應鏈,非瘟疫情之後要想提高產能,增加豬場的收益,就要想方設法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


豬場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來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呢?


一,不合格母豬淘汰

有些人會有很大的疑惑,現在母豬是最緊缺最值錢,而且行情大好的時候,怎麼說要對母豬進行淘汰呢?有過養豬經驗的朋友就會知道,在母豬場總會出現一些不合格的母豬,如果不及時進行淘汰的話,它們將會佔據著很大的非生產天數,這樣一來不僅沒有給豬場帶來經濟效益,反而增加豬場的成本;

那麼所謂不合格的母豬有哪些呢?第一,連續返情兩次的母豬淘汰;第二,流產母豬,流產後21天內不發情,注射PG,12天后注射第二針PG,在間隔7天后不發情直接淘汰;第三,8胎以上持續產生惡露直接淘汰。


二,戶外運動

<strong>

每個母豬場都會有一個舍外運動場地,如果沒有可以使用圍欄製作一個簡易的運動場所,主要是提供給母豬群運動所需,由於母豬每天只能待在豬舍定位欄中,難免會壓抑和緊張,這樣是非常不利於母豬的生長和繁殖的,而通過運動能夠促進母豬卵泡發育增加排卵數量,同時也能夠促進母豬分泌更多的性腺激素,提高母豬的發情率。


三,青飼料的飼餵

<strong>

青飼料能夠改善母豬適口性,促進母豬胃腸道消化,增加母豬的採食量,讓母豬更健康的生長;而青飼料營養是很全面的,比如青飼料裡會含有蛋白質、氨基酸、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低的粗纖維,這些能夠讓母豬在採食過程中有較好的適口性和易於消化,同時在飼養過程當中合理地利用青飼料是可以節約大量的飼料成本的。


四,短期優飼

<strong>

短期優飼的目的是讓母豬在準備發情前,讓它們吃上比正常多而有營養的飼料,從而在短時間內促進卵泡發育,增加排卵數量,提高母豬發情率。都知道現在豬價行情大好,使用短期優飼能夠讓母豬每胎多產1-2頭仔豬,現在在市場上1頭斷奶仔豬淨利潤可以達到1000元左右,所以短期優飼是提高母豬繁殖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後備母豬和經產母豬短期優飼的使用方法;在豬場後備母豬都是在,後備豬第三次發情後才能進行配種的,所以在後備豬第三次發情前的1-2周之間進行短期優飼;而經產母豬短期優飼是選擇在準備發情前的1周進行。



匯聚會


一、選用優質的公豬

二、做好保胎措施

三、加強飼養管理


深莞漂一族


非瘟疫後的生豬養殖產業,擁有足夠的健康的能繁母豬即擁有了該行業的話語權,但提高母豬年繁殖量是關鍵。如題所問,該如何採取措施來提高母豬的年繁殖能力呢?下面鄉民鋒哥就根據自己在工作中所掌握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受此問題困擾的養豬戶朋友。

一、以提高母豬的排卵數和產仔數來提高母豬的年繁殖能力

影響母豬年繁殖力的首要因素為生產週期內的排卵數、卵的受精、胚胎髮育和胎兒成活率。在母豬正常排卵情況下,產仔數又受母豬長期管理及配種技術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正常來說,產仔數多的母豬可以得到較多的斷乳仔豬頭數。另外不同品種對於繁殖能力也有很大的影響,不同的品種繁殖力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比如我國太湖豬平均產仔可高達每窩15頭,而引進品種僅為9~12頭。此外,近親交配係數大於10%時,胚胎的死亡率較高,且胎兒的初生重也較輕,一些遺傳畸形也會引起死亡率上升,而採用雜交配種則有利於提高窩產仔數及初生重。

因此,應加強後備母豬培育,採取短期優飼及其他催情措施,達到後備母豬適時配種。應養好配種前的經產母豬和種公豬,做好發情鑑定,確保適期配種。對繁殖母豬採取“低妊娠,高泌乳”的飼養模式,即在母豬妊娠初期採取低營養水平(有利胚胎存活),後期高營養水平(保胎、促乳腺發育)。飼糧宜含適量優質青、粗飼料(粗纖維可達8%~12%),以防止母豬便秘和怪癖行為。泌乳母豬採取高能、高蛋白質(賴氨酸)全價飼糧,不限量飼餵的飼養模式。應有意識地控制近交係數。經選擇組建優質高效的雜交生產繁育豬群,並動態保持豬群處於合理結構,保證豬群具備高度生產潛力與免疫水平。

二、提高仔豬哺育期的成活率

提高仔豬哺育期成活率是提高母豬年繁殖力第二個重要環節。影響母豬哺育仔豬成活率的主要原因有:

①母豬飼養營養水平。母豬飼料營養水平適宜,哺乳母豬的乳汁營養平衡,對仔豬的長期生長髮育起決定作用。

②仔豬的生活環境。給哺乳仔豬提供適宜的溫度和溼度有利於仔豬發揮本身的生長髮育潛能,減少環境的應激,是提高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③疾病原因。按免疫規定和規程對母豬和仔豬進行適時免疫注射,增強免疫力,減少應激,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對哺乳仔豬生長、發育和成活的影響。

④擇機進行乳仔豬的開食、旺食和飲水。儘早對乳仔豬進行誘食食,可以促使仔豬的消化系統儘早發育,使消化器官的消化腺體儘量適應植物性飼料,為仔斷乳後採食飼料打下堅實的基礎,減少仔豬的死亡率。仔豬旺食階段是仔猜生長髮育加快而母乳供應又相對不足的階段,此時除應加強母豬營養、延長泌乳高峰期外,還應高度重視仔豬補料工作,給仔豬最好的飼料營養,滿足其生長髮育的需要,提高成活率。

三、增加母豬的年產胎數

決定年產胎數的主要因素是繁殖週期的長短。繁殖週期是由母豬的妊娠天數、仔豬哺乳天數和斷乳至再配種天數組成的。然而,母豬的妊娠天數(約114天)和斷乳至再配種天數(5~7天)是無法改變的,只有母豬泌乳期的長短,也就是仔豬哺乳天數,是可以人工幹抑的。它對母豬的年生產胎數起著決定性影響,母豬泌乳期的長短與母豬年生產能力之間存在負相關,泌乳期越長年生產能力就越低。通過適當縮短母豬泌乳期,使仔豬早期斷乳,是提高母豬年生產能力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實際生產中,規模集約化豬場可採用3~5周齡早期斷乳的方法縮短母豬泌乳期。另外,豬舍設施、溫度及衛生條件好,並能保證有高質量誘食料與開食料的豬場,可採取3周齡斷乳,多數豬場宜採取4-5周齡斷乳。

四、做好母豬各生長週期的關鍵性管理

隨著集約化飼養的發展,單圈飼養量增加,飼養人員的勞動強度也相應加大。因此,培養有責任心、建立良好的人豬關係已成為現代化企業的要求。據相關經驗認為,17%的窩產仔數損失及26%的總窩重損失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人對豬是友善還是粗暴,直接影響到豬的繁殖力。母豬在松馳的情況下對新奇的刺激,如公豬外激素可以做出良性反應,有利於增強母豬的繁殖能力。

實踐中應做好母豬產前準備和接產護理工作;做好仔豬產後第一週的護理(保溫防壓、寄養並窩、補鐵、開食訓練、預防下痢等);做好斷乳前後母、仔豬飼養管理;應掌握好斷乳至配種的時間間隔,不適宜的斷乳間隔對窩產仔數的影響很大。若斷乳間隔少於12天時,平均窩產好數僅為9.0頭;而28天以上斷乳,則平均窩產仔數僅為10.3頭。因此、應避免3周內斷奶、配種。一般來說,產後間隔越長,排卵數也較多。實際工作中應建立好母豬個體的繁殖登記制度,及時掌握豬群的繁殖情況,及時淘汰有病或繁殖力較低的老齡母豬,促使豬群保持良好的繁殖水平。

五、改養殖環境,注重防疫,減少疾病

  • 規模化飼養環境產生了眾多的應激因素,這些應激所導致的對豬繁殖力的損失佔到了整個繁殖力損失的30%以上。這也就說明,加強現代化養豬企業的科學化管理,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對於提高豬群繁殖力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 豬群的密度及空間明顯影響青年母豬的正常週期、配種和妊娠。空間太小,母豬配種率下降;青年母豬群太小,如少於4頭,則發情表現減弱,正常發情的比率也下降。另外,仔豬在10公斤時將公、母豬分開,有利於增強公豬性慾及與母豬的交配行為。在母豬達到初情期之前引入公豬可以刺激母豬初情期的提前,而公、母豬從小混圈沒有明顯提前母豬初情期的作用。
  • 炎熱的季節應做好防暑降溫,防止種公、母豬遭受熱應激刺激,特別是配種期和妊娠初期。母豬交配後應留在原圈4周以上才能轉圈,這樣有利於減少環境應激對胚胎的影響,可以獲得更多發育的胚胎,有利於提高窩產仔數。
  • 實際生產中,應注意豬舍通風(降低溼度與有害氣體濃度),防暑降溫。妊娠初期的3~4周內,溫度應保持在21~28℃,當環境溫度超過29℃時胎兒死亡率明顯上升。
  • 嚴格執行“全進全出”管理規程和防疫消毒制度;嚴格按免疫程序接種豬主要疫病的疫苗,並做好豬群主要疫病抗體水平監測;有條件者可借鑑國外早期隔離斷乳養豬法經驗,實施兩點式或三點式養豬場規劃與飼養工藝。

綜上所述,影響到母豬年繁殖能力的因素繁多,但只要嚴格按照上述的五項措施來加強飼養管理及防控應對,母豬年繁殖量的增產增量將不難實現。

【鄉民鋒哥】每天分享各類與農業相關的種養知識,喜歡就關注我,科普現代農業科學實用知識,推廣先進農業生產技術,讓我們一起探討當代農業的種養經驗,造福人類!!!


鄉民鋒哥


生物安全是0,其它如生產成績,料肉比等都是0;只有確保生物安全是1,再研究其它的才更有價值。家有百萬,帶毛的不算,就是這個道理!對生物安全要有敬畏之心,是每個養豬人的基本信條。場外要堅持消毒,減少對場內所有物資、車輛、人員進入頻率;場內不僅如此,更要阻斷蚊蟲鼠蟻的侵襲!現在的生豬養殖技術比較成熟,主要還以非瘟防控為首要任務,再加上今年的防肺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