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庞敬然 崔莉:“印太战略”视域下的中印关系

庞敬然 崔莉:“印太战略”视域下的中印关系

作者:庞敬然,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讲师;崔莉,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讲师

来源:南亚东南亚研究,2019年第6期;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

近年来,国际上对“印太”概念的研究和使用日益增多,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成果对“印太”概念的由来和发展、战略内涵及局限性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学者最初提出到后来得到官方认可,“印太”逐渐由最初的地缘政治概念演变为现实战略构想,影响日益凸显。“印太战略” 由美国大力倡导和推动,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给予积极回应和互动。该战略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战略的参与方具有共同的对象国指向,即具有很强的针对中国之意;二是从传统的“亚太”概念转变为“印太”,印度和印度洋的重要地位被突出出来。在此战略中,中国和印度两个相邻大国分别以受动者和施动者的不同身份被关注和重视。基于此背景,本文拟从“印太战略”这一视角审视中印关系的发展。通过剖析印度与“印太战略”的关系,探究“印太战略”对中印关系的影响,并尝试提出我国的应对之策。

一、“印太”:从概念到战略

“印太”一词的使用经历了一个演化过程,最初是作为地缘政治概念来使用的,近年来则逐渐作为一个新的地区战略名称来使用。在“印太”由地缘概念到现实战略的演进过程中,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学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该词汇逐渐被本国的官方所接受。美国学界虽然接受和使用“印太”概念较晚,但美国官方却高调、频繁地使用该词汇,并在特朗普总统上台后不断充实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而形成美国大力推崇的“印太战略”。美国正式宣布“印太战略”后开始积极布局,与“印太战略”体系国家开展积极互动,并谋求将参与国家拓展至东南亚地区。

(一)作为地缘政治概念的“印太”的出现

“印太”一词最早是作为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出现的。20世纪初,德国地缘政治学者豪斯霍弗(Karl Haushofer)在《太平洋地缘政治学》一书中就使用了“印太”词汇。缘于本国的地理位置因素,澳大利亚的学术界很早就开始研究和使用“印太”概念。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澳大利亚学者就提出了“印太”概念,认为维持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战略平衡将有助于确保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进入21世纪后,除澳大利亚外,印度、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也开始研究和使用这一概念。2007年,印度学者库拉纳(Gurpreet Khurana)在《战略分析》期刊上发表《海上安全通道:印日合作的前景》一文,成为印度最早正式使用“印太”这一概念的学者。2013年,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的《亚洲的安全保障秩序》报告指出,一个新的“印太安全保障综合体”正在崛起。与这一时期澳、印、日学界对“印太”词汇的热切关注截然不同,美国学界对这一概念比较冷漠,使用这一概念的学者寥寥。

近年来,除了学界对“印太”概念的研究和使用外,多国官方也开始对这一概念进行关注和频繁使用。2007年8月,日本首相安倍访问印度期间在印度国会发表演讲,强调了印度洋和太平洋两洋交汇的重要性。此后,安倍在很多场合多次提到“印太”概念。2010年10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在夏威夷的讲话中使用了“印太”一词,成为美国高官中第一个使用该词汇的人。2012年12月,印度总理辛格在印度-东盟峰会上,首次使用了“印太”一词,称“一个稳定、安全、繁荣的印太地区对我们自身的发展与繁荣至关重要。”澳大利亚则是最早把“印太”一词写入官方报告的国家。澳大利亚2012年10月发表的《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书以及2013年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白皮书中都多次提到“印太”。

(二)作为地缘战略的“印太”的形成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官方开始频繁使用“印太”一词,并对这一地缘概念进行解释,不断充实其内容,最终形成“印太战略”。2017年10月,美国前国务卿蒂勒森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所的演讲中首次使用“自由而开放的印太”提法。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亚洲5国进行访问,并在这次就任总统后的首次亚洲之行时,正式宣布了美国的“印太战略”。2018年5月30日,在太平洋司令部指挥权交接仪式上,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正式宣布将“太平洋司令部”改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简称“印太司令部”)。同年6月,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19年国防预算案》对“印太战略”进行了系统阐述。2019年6月,美国国防部公布了第一份《印太战略报告》。这标志着美国的“印太战略”已然成型,从概念设想已发展为现实战略。

“印太战略”由美国高调提出,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三国大力推动或追随。2017年11月,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四国外交部高级官员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了首次四国安全会议,四国认为“一个自由、开放和包容的印太地区符合本地区和全世界范围内所有国家的长期利益。”2018年6月,四国在新加坡举行第二次安全对话,强调东盟在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努力将东盟国家拉入“印太战略”体系。从四国频繁的互动来看,目前“印太战略”已经形成四国联动模式,并且试图寻求将战略范围进一步向四国以 外的印太地区国家拓展。

二、印度与“印太战略”

印度在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中被赋予了重要地位,日、澳两国也认为印度是该战略的重要支点国家。印度对“印太战略”经过审慎观察和评估后,逐渐开始积极参与该战略的实施。印度参与“印太战略”有其自身的战略考虑,希望利用该战略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抗衡中国的力量,还想借此获取来自美日等国的先进军事技术和装备,并为本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一)“印太战略”体系中的印度

从“亚太”到“印太”概念的转变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战略实施的地域范围扩大,印度和印度洋被包括进来,并在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除了传统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亚继续发挥作用外,印度也被认为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10月18日,时任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演讲中强调:“美国和印度在和平、安全、航行自由以及自由开放的体系方面有着共同目标,必须作为太平洋印度洋的西方与东方的灯塔。”2017年底美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则指出,“美国欢迎印度成长为一个全球领导型力量和一个更强大战略与防务伙伴。”日本和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盟国也在大力推动“印太战略”,两国都认为印度是该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支点国家。2016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在东盟峰会上向印度总理莫迪“推销”其“印太战略”时指出,“印度是连接亚洲和非洲最重要的国家”,希望“日印紧密携手,推动这一构想的具体化”。

在具体的战略实施中,印度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独特地位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向印度示好,特朗普政府改变了上届政府的对印政策。美国一改以往的印巴政策,在反恐问题上开始公开指责巴基斯坦,主动邀请印度参与解决阿富汗事务。美国甚至赋予印度“战略贸易许可地位”,以便印度可以合法获得美国的军民两用技术,此举更是将印度提升至美国的亲密盟友的特殊地位。2018年9月,印美举行“2+2”部长级对话,进一步提升了两国防务战略伙伴关系。从美国的这些政策转变和具体安排可以看出,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需要印度的参与和支持,印度在其中可以发挥独特的地缘优势。

(二)印度对“印太战略”的反应

“印太”概念和战略提出之初,印度国内战略学界对“印太”的看法并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印太战略”是对过时的亚太战略版图的扩展,印度将在这一新战略构想中受益;另一种观点认为,“印太战略”未必能给印度带来真正的好处。随后,面对日本积极推销“印太”概念和美国对印度参与“印太战略”的种种拉拢,印度意识到该战略目前对本国并无威胁,主要针对的国家是中国。而中印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印度对参与遏制中国有着“天然”的需求。

同时,与“亚太”概念相比,“印太”明显突出了印度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印度对本国长期被排除在“亚太”之外非常不满。正如印度海军前参谋长普拉卡什(Gurpreet S Khurana)所言:“作为印度人,每当听到这个词时,就感到一种被排斥的感觉,因为它似乎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它终止于马六甲海峡,但在马六甲海峡以西还有一个完整的世界。”所以,在美国提出“印太战略”,并向印度频频示好时,印度紧紧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2017年6月到8月间,中印之间发生洞朗对峙危机;同年11月,美国官方正式抛出“印太战略”。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出台的“印太战略”对于刚刚走出危机的印度无异于雪中送炭,印度欣然回应并予以积极参与和推动。同时,印度与日澳两个支点国家也展开积极互动。

(三)印度参与“印太战略”的意图

印度经过权衡后选择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体系,主要出于政治、军事、经济三方面的综合考虑。首先,印度认为参与“印太战略”可以提升本国国际地位,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压力。印度自尼赫鲁时代就梦想成为世界大国,莫迪上台后对提升印度国际地位的诉求更加强烈。美国推出的“印太战略”一方面可以使印度获得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另一方面通过与战略支点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可以提升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在中印实力差距明显的情况下,印度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印度在中印博弈和应对中国崛起的压力时增添了信心。其次,印度认为参与“印太战略”可以获得先进装备和技术,提升本国的军事实力。印度是美国推进“印太战略”需要倚重的重要国家,也是日本这个战略支点国家积极寻求合作的国家。为拉拢印度,两国主动向印度提供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使印度可以通过参与“印太战略”提升本国的军事实力。最后,印度认为参与“印太战略”可以加强与战略支点国家的合作,提升本国的经济实力。印度的“印太战略”是“印度洋地区共同安全和增长”与“东进战略”的复合体。所以,印度参与“印太战略”的重要意图之一是通过合作获得经济利益。虽然经济合作不是美国推行“印太战略”的重点,但在客观上战略支点国家间的合作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政治、安全合作,还会有经济上的合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升印度的经济实力。

三、“印太战略”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印太战略”提出的主要背景是中国实力的快速提升,战略具有很强的针对中国之意。印度这个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的邻国在该战略中被作为主要支点国家,并被赋予重要战略地位。在此背景下,随着该战略的逐步落地推进,对中印关系的影响也将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印太战略”使印度与美、日、澳三国联动的举动增多,印度对华政策的牵绊也随之增多,增加了两国关系的不确定性。印度一方面希望借助“印太战略”实现本国利益,另一方面又不想过分刺激中国,这导致印度在“印太战略”中左右逢源,其对华政策往往出现矛盾,使中印关系的反复性增加。美国作为“印太战略”的主导国,对中印外交政策制定,尤其是印度对华政策的制定有较大影响,这将增加中印关系的复杂性。此外,由于印度在参与“印太战略”中一直坚持战略自主外交传统,这将使中印关系大局保持稳定,中印关系依然处于可控之中。

(一)“印太战略”明显针对中国,四国联动增加印度对华政策的牵绊,使中印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加

“印太战略”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是近年来中国的不断崛起,所以,美国等国的“印太战略”意图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遏制中国、平衡中国力量。美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费利克斯·张(Felix K. Chang)毫不掩饰地指出,“印太战略”是一个平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日本学者三船惠美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印太是对抗中国崛起的概念”。2017年5月,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不久,印度与日本联合推出“亚非增长走廊”(Asia–Africa Growth Corridor, AAGC)倡议,提出“通过促进亚非发展与互联互通实现一个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地区”。而该倡议被普遍认为是两国联手应对或反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

印度一直视中国为战略对手,两国在中巴关系、“一带一路”、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和矛盾。在两国间现有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新出现的“印太战略”有可能造成中印之间新的矛盾冲突点。由于“印太战略”支点国家均把中国视为主要针对方,这将会出现四国联手对付中国的糟糕情况;即使印度在某些问题上并不完全同意三国的做法,但印度想要独善其身也是困难的。同时中国在制定对印政策时也需要考虑到四国联动的影响或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印关系除了受到两国双边问题的制约外,还会受四国多边合作的掣肘,发展事态甚至脱离两国的控制,这些情况都会增添两国关系的不确定性。

(二)印度在“印太战略”上左右逢源的做法,导致印度对华政策的矛盾性,使中印关系的反复性增加

印度既有和美日澳三国相同的遏制中国的战略需求,同时又有自身固有的、区别于三国的战略考量。对待美国提出的“印太战略”,印度与日本有很大的不同。印度不是美国的传统盟友,更不是美国政策的坚定追随者,在具体的行动中表现出很强的两面性。印度既想借助“印太战略”与美国以及日、澳等国发展关系,借以从中获得先进的武器装备、安全保障和技术合作,从而发展本国经济,提升本国实力。但是,又不愿与之走得过近,甚至成为准盟友,从而刺激中国,影响中印关系的发展大局。

在具体实践中,印度的做法具有典型的左右逢源的特征。一方面,印度积极参加“印太战略”的各种互动。印度参加四国安全对话,以及与美、日、澳的各种双边合作,体现出与之合作针对中国的意图。另一方面,印度参与“印太战略”又有所保留。2018年6月,印度总理莫迪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做主旨演讲时表示,“印度不希望印太成为个别国家的同盟,也不希望被小集团掌控,印太区域应该是积极和多元的,开放和自由的。”印度的这种做法导致其对华政策的矛盾性,在什么时候、何种情形下,采取“友华”还是“抗华”的做法?如果印度对政策把握不好,或者我方没有准确理解印度的做法和意图,两国之间的战略猜疑就会加重。这种情况将会给两国关系带来负面影响,使两国关系时好时坏,增大反复性。

(三)美国是“印太战略”的主导国,美国因素在中印对外政策制定中的考 量加大,使中印关系的复杂性增加

在“印太战略”中美国是战略主导国,印度是重要的支点国家,而中国则被 两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所以,美国因素对中印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 制定对印政策和印度制定对华政策都会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印度尤 甚。印度参加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主要目的之一是借助美国的力量来应对中 国的崛起和所谓的“来自中国的压力”。虽然印度在与美国的合作中也会顾虑到 中国的感受和对中印关系的影响,但是印美之间的有些合作,尤其是两国日益深 化的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势必会对中印之间的战略互信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双方 战略互疑增加,战略误判的可能也将随之上升。

由于美国因素在中印对外政策制定,尤其是印度对华政策制定中的考量加大,使影响中印关系的外部因素增加。可以预见,为推进“印太战略”的实施, 美印安全合作将会更加深入持久。为此,美国对印度的拉拢程度将会成为影响中 印关系的重要变量,这使中印关系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

(四)印度外交战略的自主传统,使中印合作大局维持稳定,中印关系保持 一定的可控性

保持战略自主性是印度历届政府都一直坚持的外交原则。无论是出于现实利 益的考虑,还是追求大国地位的梦想,印度都需要坚持独立自主外交。在中印分歧问题上,两国领导人武汉会晤达成原则性共识,明晰了印度将坚持战略自主 性,继续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在“印太战略”下,印度对华外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与美、日等国保持一致,会出现针对中国的做法。但是,印度外交一直奉行的战略自主性传统,并不会因为与美国在“印太战略”上的合作而轻易放弃。

澳大利亚学者大卫·布鲁斯特(David Brewster)指出:“美国和印度进行军事合作有很多不错的理由,两国关系的发展有时却很艰难。如果华盛顿的一些人默默地希望印度成为一个关键盟友,成为印度洋地区的日本,他们很可能会失望。从印度的角度来看,与美国的关系似乎更像是为得到便利而进行合作,印度对战略自主的关切以及两国有些难以相处的经历也制约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可见,印度的战略自主传统加之中印间的共同利益,使印度不会完全追随美国的政策。所以,虽然印度参与了“印太战略”,但由于印度一直坚持战略自主传统,它不会加入遏制中国的同盟。可以预见,印度在利用美国大力倡导“印太战略”的有利机遇的同时,不会挑战中国的底线,中印关系仍将继续向前发展,保持一定程度的可控性,中印关系仍将维持稳定的大局。

四、中国的应对之策

印度在我国外交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美国推进“印太战略”的新 形势下,我们要针对该战略对中印关系的不利影响提出应对之策。在“印太”取代“亚太”概念的现实面前,我们应该坦然接受,并寻求在此新区域下的中印关系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在印度支持我国参与“印太战略”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寻求以渐进参与的方式,逐步瓦解其对我围堵。鉴于印度与美国在“印太战略”中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可以通过在其中打入“楔子”的做法减少印度参与四国联动,减少冲击中印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在美国推动“印太战略”落地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塑造于我有利的话语权,提出中国方案,把握中印关系发展的主动权。此外,对印度一贯坚持的战略自主的外交做法,我们应大力鼓励,使之成为中印关系的稳定器,从而减少“印太战略”对两国关系的冲击。

(一)接受“印太”概念并寻求渐进参与“印太战略”

“印太战略”的重要目的是制衡中国,但是“印太”作为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本身是中性的,并没有任何敌对色彩。“印太”取代“亚太”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区域,并为多国认可和热捧,代表了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同时也代表了“印太”概念已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们难以改变。而且,我们中国也身处此区域,尤其是我国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地理范围上已经涵盖了整个“印太”区域。所以,在此情形下,我们应该接受这一概念。在这一概念框架下,我们与印度关系的发展有了“印太”这一共同的地域背景,更便于两国在该区域的合作。

“印太”这一地理概念一旦转变成为一国的战略,则具有了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美国领导的“印太战略”针对我国进行围堵、遏制的色彩非常浓厚,我们有理由进行坚决反对和抵制。在“印太战略”中,印度是重要的支点国家,也是影响该战略成败的关键国家。但是,在针对中国的问题上,印度与其他支点国家不同。印度并不排斥中国加入“印太战略”,而是认为“符合各方利益的做法是将中国纳入印太战略体系,使其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作为‘利益攸关方’承担维持和平与稳定的责任。”所以,出于与印度发展关系和分化“印太战略”体系的考虑,我们可以以渐进的方式尝试参与该战略,先在“印太战略”框架下扩大与印度的合作,然后再逐步扩大到与其他“印太战略”国家的合作,最终消解该战略对中印关系的不利影响。

(二)在印度与“印太战略”系统中打入“楔子”

美国为拉拢印度参与和支持其主导的“印太战略”许以很多好处,但是两国

之间还是存在诸多矛盾,影响了印度参与“印太战略”的力度。2017年4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H-1B签证申请程序进行修改;而H-1B签证的申请者近80%是印度人,这将严重限制印度的外包行业发展。此外,特朗普政府奉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当前印度大力推行的“印度制造”的前景不利,反而推动中印走向合作。美国甚至对印加征钢铝关税和威胁制裁印度购买俄罗斯防空导弹系统和伊朗石油。对于与美国的分歧,在2018年的达沃斯论坛和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印度就表现出了和美国不同的态度和立场。

为了尽可能消减“印太战略”对中印关系的不利影响,我们应该努力减少或 限制印度与美国等三国的“印太战略”发生联动。鉴于印度与美国等国家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分歧,我们可以考虑在印度与“印太战略”系统中打入“楔子”的方法。应该多寻找中印之间的共同点,尽量照顾到印度的核心利益关切,同时对印度的顾虑要多做沟通解释工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上合组织、亚投行等多平台与印度加强沟通交流,一方面打造中印巴三边沟通和互动的平台;另一方面就印度有顾虑的问题多做增信释疑的工作。通过减少或限制印度与其他三国之间的战略互动,减少冲击中印关系的因素出现,使两国关系平稳顺畅发展。

(三)塑造对我有利的“印太战略”话语权

从目前来看,对于“印太”和“印太战略”的议题,我国官方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更没有从中国视角提出中国方案。“印太”是一个客观的、中性的地理概念,我们无需给予过度解读。而“印太战略”则“不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而是具有政治意义的社会建构。”尤其是该战略的主要意图是为遏制中国实力不断提升、中国快速崛起,所以对我们有很强的敌意和威胁。对此议题我们必须要大力关注,掌握话语主动权,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塑造与我有利的“印太战略”话语权,一方面要了解美国等国家“印太战略”的内容、具体实施和对我的影响等问题;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如何使其为我所用,思考如何将我国现有战略和政策与“印太战略”进行融合和对接。例如有学者提出可以考虑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太战略”相结合等措施,最终提供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印太”视角。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可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印太战略”构想。此外,还可以联合其他“印太”区域范围内的国家进行民间和官方的交流,从而塑造与我有利的、不同于美日等国的“印太战略”话语权。只有牢牢把握了话语权,我们才能对“印太战略”下的中印关系发展拥有主动权。

(四)鼓励印度坚持战略自主的外交传统

在印度参与“印太战略”过程中我们发现,印度并不是一味迎合美国和其他支点国家,而是表现出了很强的战略自主性。目前,“印太战略”主要是一个战略和安全上的合作框架,不是经济上的;而印度对该战略的定位则更侧重经济。为此,印度主要从本国的利益需求出发去界定“印太战略”,并未完全迎合美国的战略需求,将中国作为“假想敌”。追求外交政策的自主空间意味着印度在执行“印太战略”时,一方面要从美国及其他支点国家获得好处,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关切,避免损害中印关系,以致得不偿失。

因此,我们要继续鼓励印度在参与“印太战略”时探索外交自主空间的做法,对于印度改善和提升中印关系的言行要及时给予正面回应和配合。尤其是目前印度仍在审慎地探索与美日澳共同牵制中国的新路径,迄今仍未对“印太战略”公开表态支持或参与。我们应该利用好莫迪政府战略塑造的关键期,鼓励印度继续坚持外交自主性,从而使中印关系能保持稳定和可控。

五、结语

“印太”从地缘政治概念发展到地缘战略,我们对此的关注一直不够积极主动。但是,考虑到“印太”概念已为多数国家所接受,同时“印太战略”具有明显针对我国的意图,所以当前我们应该主动接受“印太”概念,积极思考“印太战略”对地区格局和我国外交的影响,谋划我国的应对之策,争取化被动为主动,在“印太战略”大背景下有所作为。“印太战略”对中印关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有些影响在当前就已有所显现,有些影响还有待观察。有学者认为这种影响对中印关系冲击不大,不用过多关注。但是,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审慎考虑,我们还是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谋划和应对工作,把主动权握在手中。一方面针对“印太战略”的现实推进做好应对,另一方面对该战略可能的发展趋势做好前瞻性应对准备。这才是对待国家利益的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

「中印关系」庞敬然 崔莉:“印太战略”视域下的中印关系

数字经济智库

「中印关系」庞敬然 崔莉:“印太战略”视域下的中印关系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