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講流感的紀錄片,讓孩子也能理解“現在怎麼了?”

相信很多人和常爸一樣,近期最關注的莫過於新冠肺炎。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新增的確診人數多少,疑似病例多少,家鄉的疫情有沒有好轉。


小小常雖然年齡小,還不太能明白當前的社會,是怎樣爭分奪秒、全力以赴地和在病毒打一場嚴峻的生命保衛戰,但他也能從大人的變化和實際生活裡,直觀感受到疫情帶來的影響:幼兒園延遲開學、過年不能串門、爸爸媽媽每天在家辦公、就連取快遞都要先戴上口罩到小區門口,然後回家消毒……


被疫情影響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我們每個人都無一倖免,包括孩子,也都是這場疫情的親歷者。所以我想除了告訴孩子戴口罩、勤洗手的必要性之外,是否也應該藉此機會,引導他能多一些全面而宏觀的認知和思考?


比如現在的疫情是如何產生的?流行病是什麼?病毒是如何進入並侵佔人體的?歷史上人類都經歷過哪些流行病,它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多大的影響?該如何看待人類和自然的關係……


我希望能啟發孩子,以一個更開闊的視野和格局,來看待這次的公共衛生事件。所以,在找了很多權威紀錄片之後,我最想給大家推薦這部,稍大點的孩子也能看懂的片子——《對抗致命傳染病》。

這部講流感的紀錄片,讓孩子也能理解“現在怎麼了?”


這部紀錄片拍攝於2010年,由Discovery頻道製作出品,由當時在歐美肆虐的H1N1流感(俗稱豬流感)為切入點,從很多維度講解流行病,比如生物學角度,談流行病毒的形態和入侵擴散過程;歷史學角度,講人類社會所經歷過的大規模流行病;醫學角度,探究疫苗如何抵抗病毒。


整部片子雖然只有44分鐘,但敘述的角度大而全,可以引導孩子體會如何以不同的角度和知識深度看待一件事情。同時,這部片子或許能幫助孩子發現他的興趣點——如果他對講解病毒或流行病歷史的部分特別感興趣,那麼你還可以找相關的內容給他做一個拓展,延展他的知識深度


更重要的是,常爸希望孩子們能通過這部紀錄片,意識到人類中面對自然界的侵襲時,是多麼脆弱無力,以及我們需要永遠對自然保持敬畏。


B站的鏈接是帶中文字幕的,雖然是繁體字,不過觀看起來也算順暢,父母可以一邊看一邊給孩子講,有的地方涉及專業醫學知識比較多,跳過就好。


病毒於人類,好比螞蟻吃大象


如果告訴你小小的螞蟻能吃下一頭大象,你可能覺得這簡直是痴人說夢,但在南美洲,有一種行軍蟻,主要以食肉為生,他們自建一支幾十萬成員的隊伍,用自己巨大的顎齧噬羊、蜥蜴、甚至大象,在幾個小時之內,就能將這些比他們體積大很多的動物啃得只剩下一堆骨架。


在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漫長進化之後,人類幾乎已經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但病毒和人類的關係,依然就像行軍蟻和大象。病毒雖小,但只要入侵人體,就有可能要了人的命。所以,雖然很多微生物都能引起大規模的流感,但最讓醫學工作者擔心的,還是病毒這種微生物。病毒有多小呢,大概50萬分之一釐米大小,只有用顯微鏡才能看到。

這部講流感的紀錄片,讓孩子也能理解“現在怎麼了?”


病毒一般是單股的核糖核酸RNA,或是去氧核糖核酸DNA,外面有幾層蛋白質保護。病毒可以自行繁殖,綁架細胞裡的機制,感染活的細胞。病毒在找到宿主後,會在宿主身體裡快速大量地複製幾十億個自己。


流感病毒是如何入侵人體,導致感染的呢?病毒顆粒會入侵宿主細胞,通常在肺裡面,然後釋放出RNA,RNA會綁架酵素的釋放機制,命令細胞複製出幾十萬個病毒,被感染的細胞鞠躬盡瘁然後破裂,把病毒擴散到更多的肺細胞裡,把每一個都殺死。人體為了起兵對抗,身體的免疫系統會火力全開,送出一大堆抗體到被感染的部位,形成激素風暴,此時的呼吸道充滿了液體,當肺裡積聚了這種體液,有些重症患者會因此窒息而死。

這部講流感的紀錄片,讓孩子也能理解“現在怎麼了?”


病毒的自我繁殖複製能力很強,在不同的宿主內的適應能力也超強,同時還會不斷突變進化,依據環境產生變異,成為更具殺傷力的病毒株。就拿H1N1流感來說,研究人員發現,病毒最早的宿主是鳥類,後來傳染給了豬,豬又傳染給了人。每次宿主不同,病毒都會產生新特徵,寄居在鳥類身上鳥啥事沒有,可一旦到人身上,病毒“因地制宜”自我升級,人就會不斷咳嗽發燒,肺部感染。


醫學專家在研究2009年的H1N1流感時就產生過這樣的擔憂:這種病毒源發於北半球,但當其蔓延到南半球時,會不會根據環境發生突變,形成更強的病毒株,然後又回到北半球,進行新一輪殺傷力更大的肆虐傳播?

這部講流感的紀錄片,讓孩子也能理解“現在怎麼了?”


小小的流行病毒顆粒,隨時可能成為人類潛在的強大殺手,甚至摧毀一座城市。19世紀反覆爆發的黃熱病,讓德國的一座城市,幾乎成了空城。人類雖然征服了世界,但在病毒面前,仍然不堪一擊。


人類社會的流行病從何時而起


相較於病毒科普的部分,常爸更喜歡《對抗致命傳染病》裡講流行病史的部分,從縱向的、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流行病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影響,這部分帶給我的震撼更大。


流行病是從何而來的


動物流行病學專家強納森·艾比斯坦認為,新興的疾病或病毒,幾乎有3/4都來自於動物,之後由動物傳給人,比如鳥類、豬、蝙蝠等等,繼而在人際間傳播,這被稱為人畜共通傳染。


從人類社會有記載以來,就不斷地經受著流行病的考驗。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城邦、城市、部落開始建立,人們開始飼養馴化動物,自此,人與人、人與動物,有了近距離的接觸,這也為人畜共通傳染提供了條件。

這部講流感的紀錄片,讓孩子也能理解“現在怎麼了?”


在遠古時代,流行病能摧毀王朝,甚至整個國家。殖民時期,大約9成的美洲印第安人,不是死於步槍和弓箭,而是死於歐洲人殖民帶來的病毒。

這部講流感的紀錄片,讓孩子也能理解“現在怎麼了?”


歷史上的每一次大流行,總是讓人們措手不及。比如2003年的非典(SARS)、2009年的H1N1流感。每一次的流行病,就像一場戰役,能深刻而全面地改變歷史進程。一顆病毒帶來的蝴蝶效應,會波及整個國家甚至全世界的經濟、醫療、社會穩定性等等。


在這一點上,孩子也能感受到自己生活,和家裡的一系列變化。而我們還可以引導他們把視野放得更遠——疫情來臨之後,武漢城市封鎖,很多疫情嚴重的地區道路不暢,在交通上給人們帶來了不便,很多商場店鋪關門、企業沒法上班,他們就沒法賺到錢了,這就是疫情對社會其他方面的影響,而不僅僅是威脅生命健康這麼簡單。


事實上,流行病產生之初,都只是表現為溫和緩慢的流行病,但這段時間很短,病毒留給人們的寬限期很有限,一旦錯過這個最佳防堵期,疫情或許就會以不可控的勢態蔓延開來。


所以信息的及時公開透明化,對防控疫情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社會發展,現代交通的發達,病毒留給人們的寬限期,也變得更短了,流感病毒幾乎能在很短的時間裡,就能遍佈全世界。

這部講流感的紀錄片,讓孩子也能理解“現在怎麼了?”

(2009年的H1N1流感,在6個星期內,已經蔓延至五大洲21個國家。)


而此次爆發於武漢的新型肺炎,病毒在短時間內擴散至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國家,就跟正值春運,而武漢是直通九省的重要交通樞紐息息相關。

這部講流感的紀錄片,讓孩子也能理解“現在怎麼了?”

這部講流感的紀錄片,讓孩子也能理解“現在怎麼了?”

(截至2月6日17:51全國數據統計)


但事情的發展總是具有兩面性。社會的發展,帶來了發達的交通,縮短了寬限期,同時也帶來了高新的醫療手段和技術。比如出行聯網,讓所有人的出行數據都變得可追溯,如果列車上出現確診或疑似旅客,利用大數據技術就能調取同輛車次的其他旅客信息,及時防控,讓疫情的擴散控制在可預見的範圍內。又比如醫學的進步,縮短了疫苗研發的週期,能在病毒爆發之後,儘可能以最快的速度研製出可與之對抗的疫苗。


儘管醫療手段在不斷地進步,在防控疾病的過程中,又存在著變與不變的關係。目前防控疫情最好的方法,仍然是一百多年前的老辦法,但也是最有效的,就是及時隔離病患,防止人傳人。


由這一點,你還可以啟發孩子關於如何看待自然的思考方式:我們的祖先在農業社會,講究靠天吃飯。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步入工業時代,為了發展,我們改變自然:砍伐森林、填埋河流和溼地,建起工廠和樓盤。


但這次由野生動物攜帶的病毒而爆發的疫情,應該讓我們重拾起關於“天人合一”的古訓:社會在變,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要長存。

這部講流感的紀錄片,讓孩子也能理解“現在怎麼了?”


這部紀錄片裡還有很多其他的乾貨,留給大家自己發掘吧。


除了這部片,常爸還推薦以下和流行病相關的紀錄片,都可以在這段時間給孩子看看,對開拓眼界和視野,減少不必要的焦慮和恐慌很有幫助:


《病毒為何致命(Why viruses kill)(有中字)》


BBC出品的這部紀錄片會更全面地介紹不同致命病毒對人體機能造成的破壞性影響。


《病毒入侵,殺死了50000萬人的大流感(The Flu that Killed 50 Million)(有中字)》


這部屬於歷史紀實類,講述的是20世紀最嚴重的大流行病—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它感染了幾乎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人數在五千萬到一億之間。


《病毒獵人:阻止下一次爆發(Virus Hunters)(有中字)》


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埃博拉病毒,它與最近的新型冠狀肺炎的宿主(動物)和控制方法(隔離)非常相似。看完這個,我們對抗擊武漢新型肺炎會更有信心。


《疫情大爆發(Killer Outbreaks)(有中字)》


這部紀錄片一共有5集,內容都是節奏緊湊的真人真事,故事性很強,主要講述了美國的科學家與致命疾病奮戰、拯救百萬生命的故事。


《人體奧義之細胞的暗戰(Our Secret Universe: The Hidden Life of the Cell)(中英雙語)》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遭受細菌與病毒這些無形生物的頻頻轟炸,人體中的細胞時時刻刻都在與它們進行正邪對抗。那這場戰爭到底是如何打響的?又是怎樣勝利的呢?你可以從這裡找到答案。


《中國醫生》


最後這部紀錄片是關於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不僅是武漢,在疾病面前他們永遠站在最前方),這裡面沒有給醫生加上“神聖光環”,而是真正帶領我們去了解他們的堅強與脆弱。


面對這場疫情,我們大部分普通人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不出門”,但同樣作為親歷者,我不希望因為孩子也不出門,還小,就限制了他感知此次公共事件帶來的種種力量。


這種力量或來自於科普知識,或來自新聞裡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專家的敬業精神,或來自我們該如何與自然相處、與野生動物相處的思考。


這也是為什麼我推薦大家看以上幾部紀錄片的原因,從紀錄片裡,結合新聞信息,以及自己的親身感受,從多個維度去感知此次疫情,我希望孩子的思考,可以在父母的啟發下,變得越來越豐富。


同時我也希望這些紀錄片能激發孩子的社會責任感,給予他們正向的啟迪。我們的下一代,是這個世界的未來,他們應當有良知,有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