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讨论,中国发展中医药的阻力来自哪些方面?

任人说道


更多的源自于自己本身 中医能治疗某些疾病这是肯定的 但是目前中医还在盲目的认为祖宗是完全对的一直按照古代医书去坐没有发展 比如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女士及其同伴验证了多种中医古方就发现了青蒿素一种能治疗疟疾的 到很多中医紧紧把青蒿素的发现挂在嘴边而忘却了验证过无用的古方没有进一步去验证去总结发文去淘汰无用方子 另外很多民间中医看了几本中医古书就认为自己能看病这点就很值得商榷


好久不见gy


中医阻力,不在中医本身,而是技术,加代替品,重点还有风险,76年我和一个有明的老中医谈过,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病情你说对了,为什么治不好,他说了两点,一没有他要的原药,二是风险。只能减量而为。我提了很多问题,两人,从喝酒到喝茶,再喝酒,只为我爱人治病。很多,很多问题。噢,最后他说,很多药材是经过处理,而我学的是用原药材…。


老侯


首先,中医死在中药上,中药的炒制一直是大难题,合格和不合格,很难区分,同种药材,炒制不同,药效差距太大 ,年份产地对于药材也有相对应影响,一直以来的标准不够明细,与西药比起来,管控难度太大。

然后,同种病,人不同,药方也有差异,没法标准化治疗,西医相对来说比较规范,现在医学仪器的发展也是一直围绕着西医在转圈。

再就是中医师的培养太难,经验要求太高,易误诊。


背包客37787079


这个时候能不能放大一些?如果可以放大,我真的想好好说说。

医者父母心。

没有这种想法绝对做不了国医圣手,中医自古就是穷人看病,富人花钱。中医的没落我一直想找个理由,那就是标本兼治。而兼治就已经不适合这个快节奏的生活。

我很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庸医也治病"。

小时候我清楚记得,很多病是不用吃药的,也更清晰记得很多江湖医生治疗疑难杂症。

那个时候大凡中医,不用看什么检查结果,三个手指就能知道八九,再加问几句话就敢抓药,母亲那个时候总是说吃别人的中药不管用,只有焦庄焦连举的,只是比别的地方贵一点,而药包也比别人的看起来大一些。后来我明白,他是把药剂量加大了!!!

女儿一岁左右口腔溃疡,吃了几天西药也没好,我抱着女儿去了焦庄还有一个江湖郎中家,我清楚记得人家看了一眼女儿的嘴里,回去拿了一个铜鹤,让女儿含着铜鹤的嘴,然后一按机关,女儿哭的声音我都想打人,人家告诉我不用来第二次了。

大约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和弟弟每天吃很多梨,结果我们两个都出现了像现在说的带状疱疹一样,一圈一圈的向外套,我们那里有个中医叫"光举",光举给配了一种药,开始抹上忘记了什么颜色,但半个小时后就开始变黑,漆黑那种,两天就好了,只是后来那种颜色在身上待了十来天。

那个时候好像发羊癫疯的人很多,你见过或者听过把病人头朝下吊起来在树上的吗?我真的知道。

这些后来不让治疗了,是因为某一年国家实行了医师资格证才能行医,没证的看病要犯法,所以,,,,

都是证书害了中医,因为那个时候中医都是言传身教,代代流传。

其实中医真的很简单,三个手指就知道木火土金水,心里就明白肝胃心脾肾,什么是亢,衰,平,弱,丝。

中医作为国学,国医,国粹,早就被哪疼医哪的西医替代,而现在的医生也忘记了阴阳调和,制约均衡。

很多时候我都想,如果哪天放开政策,我也会真的开个私人诊所,或者开方不卖药,只卖有钱人那种。

当然了,我更会重新写一副千百年流传的对联"但愿世人皆无病,不怕架上药生尘"横批






山昌正


先讲个人对中医的观点,再分析问题,最后结论。不同意观点的不要往下看,没时间和缺乏基本逻辑和常识的人磨时间。我承认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1、如何看中医?中医是传统医学,是经验积累。所以中医中的药方,是有有效的,这不用质疑,这是几千年用人命堆出来的疗效。当然里面也有无效的,原因很多诸如安慰剂、幸存者、传播学等效应。穿山甲能通、蝙蝠粪便能明目就是典型的糟粕。其次、基于经验总结出的理论,与传统文化中的五行阴阳的结合,那就是一种世界观而已。但用这种理论来指导研制新的药方,呵呵那就是搞笑。

2、中医的发展,主要有这几个问题。1、更好的治病效果,不讲疗效讲爱国的都是耍流氓。2、寻找更多的药材和药方,不然谈什么发展?3、更有效的培养人才,没人继承就没了。4、整理传统,留精华去糟粕。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新的理论。

3、现状:

3.1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个不清楚。但中成药确实是一大进步。吃药更方便有效,药质量稳定,也证明了中药可以标准化,也有了双盲检测的可能。所以说中药不能双盲的也是在耍流氓,不是不能而是不愿。 至于现代技术检测手段,当然要用啊。降低医生诊病的门槛,拿刀的打不过拿枪的,这是战争打出来的经验,无需质疑。

3.2新的药材和药方,这个很差。现在放眼全球,中国以外的植物动物有多少入药了?有多少基于这个的新药方?估计西洋参是最后一个新药材了吧?不要说没有,金鸡纳树皮就是典型的东西。还有东南亚的土方、非洲巫医的有人去看过一眼吗?

3.3更有效的培养人才,这个只能说有在培养,但基本还是传统的医书,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几百年上千年了,又不是哲学书籍,要治病救人的应用学科,这些书作为中医史学没问题,用来看病?是不是太过时了?学一辈子也学不透怎么去看病? 目前中医院教大量西医(其实是现代医学)知识,这个对中医发展是有好处的,学贯中西,睁眼看世界才能成为大医家。

3.4整理传统,留精华去糟粕,这个极差。老祖宗的书不敢改啊。我去,出个勘误,补遗不行吗?蝙蝠粪便入药是不是应该注明有可能存在大量病毒,84消毒液或高温杀毒再用?

至于新理论,以现代医学、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中医,识别有效成分难道没有意义吗?虎骨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总不至于中医就等动物园的老死的老虎骨头吧?人参皂酵素到底是不是有效成分?是的话直接人工合成就不用野山参了啊。

最后,中医针剂直接打进静脉的别用,99%以上都不是有效成分,打进血管里。这个和血管里打洗衣液也没多大差别。就算按现有的据说先进的理论解释说中医的有效成分是大分子聚合物,那也不是应该注射进血液里的。因为大分子聚合物不可能通过消化系统(内服)和皮肤(外敷)原样进入血液!

所以针剂弊大于利。

建议双盲检测药方,分离药材有效成分,中成药,以现代医学解释和提高中医才是正路

所以,制约中医发展的是在中医传统路上抱残守缺的专家(不肯改进医书,又阻止他人去改,这个涉及地位和话语权),把中医和爱国等同的脑残粉,为了解释而牵强附会又不肯做实际的双盲大数据检测的伪研究者。至于不信中医的,连理都不理你怎么可能成为中医发展的阻碍,压根不在同一个维度啊。


懒爸爸育儿日记


我想说说对中医的认识,以前看过一些小说影视剧里经常会提到,有些药物是具有毒性的,但是通过传统医学 搭配,或者通俗点讲通过药方,将其放进几种或者几十种药物当中,让其药性得到改变或者局部释放,更或者说一种现在人还不理解的化学反应,最终熬练出一品好药。没学过中医,但是我觉得这种情况应该是普遍性的,为什么会有药引子一说。

再说说为什么中医到现在不再主流了,一方面是西医更新迭代的速度快,更符合现代科学对微量元素的认识,也更贴近生物的本质。而中医,是老祖宗几千年不断试错,去粕存精,花了几千年时间统计出来的,很多方子流失不说,现存的对新型的疾病像艾滋,肿瘤这些并没有时间去归纳总结出有效果的方子,如果是古代医师穿越来了怎么做呢,不断的试,不断在已有的药物效果里找不同的搭配去试,也许花个几年十几年真的可以试出一个对艾滋,肿瘤有效的方子,但是同样的时间,也许西方学者已经将中药的一些有效成本剥离出来,注册专利,变成了所谓的西药,是的,很讽刺对不对,西方药企对中医药的渴求正在提升,而只有我们自己还对中医不重视。

不重视的原因也很简单,学医的也是想有个好的生活,受人尊敬,治病救人,而不是悬壶济世,短平快是目的,也是手段,用西药啊,短平快,中药?那是得悬壶熬煮的,得花时间精力去搭配实验总结的,现在年轻医生有几个能吃的这种苦,没有新生力量去挖掘去碰壁去推陈出新,中医怎么发展的了,没有发展没有对现代疾病的新方子出来,谁还要学,这是个死循环。

最后也希望借这次的疫情,中医能受到更多学者的重视和扶持吧,别让老祖宗的东西在我们这代最求短平快的年轻人手上断了根。


笑崩了牙可好_cp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肚子疼为例,中医问吃什么,啥时候吃的,再看难受程度,角色,还会脉象,有八九成的把握再让你去拍片或者抽血,西医先去抽个血,再去拍个片,看不清再去核磁共振,这里没事,再拍别的地方片子。区别太大了。去趟医院跟去地狱走一趟一样,钱不少花,病也不好查。


一梦醉千年80708926


发展中医没有下功夫。

中医的学习周期比较长,中医学的高等教育应该一次设定12年,西医学5年,中医学7年,毕业直接是博士研究生。同时,在县以上行政单位都要设中医院和中医研究所,中医院也要设外科,外科包括针灸、刮痧、手术等。

中医学是实证性的医术,脱离了临床治疗,一切都是空谈。



旭照荷塘


我个人认为,限制中医发展的是政策,古代没有行医资格证,但是那时候遍地医生,名医辈出,现在一个小小的证件就阻挡了中医的发展,有资格证的不一定就是良医,只不过它是符合了发给它资格证的条件,没有资格证的也不一定就是庸医,它只不过是不符合发资格证的条件而已,古代华佗、孙思邈、扁鹊、张仲景、李时珍他们都有行医资格证吗?医术不是有理论就行,还得有实践和经验,行医资格证只是根据医学理论和医学常识来判定是否符合发放资格证,所以行医资格证不是医术的护身符,它是医者的通行证。


纵横D捭阖


第一.走老模式中医路;保住中医的根!在探索中求发展!毕竟老模式成就了中医!不能把中国特色中医体系西医化!

第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不能老收高校毕业生为徒;也要游历民间、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中医院,寻找学中医的好苗子重点培养!要给民间中医向专家教授学习的机会毕竟患者不全在大城市!

第三.深度挖掘像老瑶医这样的确有技术没有证的民间老医者!经专家评判给予发证并允许师带徒!

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医能真正的活过来并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