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什麼群體才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為什麼你願意待在農村?

烏石圓夢農業


善於鑽研技術,尊重科學,吃苦耐勞的群體將是鄉村振興主力軍。 任何一個工作都是國家的大事,也是家庭的大事,應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堅持在農村為國家創造財富,也為了自己生活、興趣和 愛好。


鄒艾民


大家好,現在農村種田地的都是中年人,年輕的都岀去打工了,因為中年人上有老人要照顧,下有兒孫要撫養,只有在家裡種些田地來養家餬口,這群人常年在家裡種田有一定的經驗,現在國家對農村也很重視,我們這裡每年都對種田大戶進行培訓,講解專業知識,怎樣在互聯網上買自己的農副產品,怎樣做一個新型職業農民,這一批中年新型農民應該是振新鄉村的主力軍,這就需要他們不但進步,提高文化素質。我願意待在農村,是因為家鄉的山山水水給我親切的感覺,家鄉的人也很樸實,最主要的是,父母巳老,須要人照料,孩子還不大也要看管,我也希望在外面打工的朋友們多回家看看,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留下終身的遺撼。現在的農村對比過去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村村通水泥路,衛生有專人打掃,現在治理環境也抓的特別嚴,不讓燃燒秸杆,天空變的更藍了,城市連星星都看不見,農村裡可以看見滿天星,農村裡都是吃的自己種的菜,基本上是無汙染有機蔬菜,大米都是再生稻不打農藥,菜仔油也是自己種的。現在的農村只要勤勞,會動腦筋掙錢也不難,農村的商機也不少,現在農村種田都是機械化,多岀很多時間搞其他的。所以說我願意待在農村,農村不比城裡差,甚至還要好一些自由自在,謝謝大家!





農村豔豔姐


看到這個問題,挺感興趣的就來回答一下。看到大家都有自己的見解。

首先看了下大家的回答,有人認為是知識分子的、有認為是技術人員的、有認為是返鄉青年人的。我其實都同意這些看法,但這些看法都不夠具體。

我認為應該從某一個微觀的群體來看,所以從我自己的觀點和身邊親眼所見看來:振興鄉村的群體是那些去邊遠貧困地區支教的鄉村教師。

有個很好的朋友,因為我這裡不能透露她的名字,就稱她為“阿紅”吧。阿紅是我考教師證培訓班認識的,記得當時我們考的是教師資格證。培訓班的大多數人來考這個證的理由都無非是:為了升職、為了找工作、為了評職稱等一些為了自己未來規劃的理由。但經過我後來的瞭解,阿紅自己說,她是為了去瀾滄江邊的小村莊支教(ps:瀾滄江位於雲南,是溝通中國和東南亞的一條河流,但這個地區是國內較為貧困的地區)。聽了阿紅的話後,我並沒有特別的在意。直到半年後看到她的朋友圈,才知道她真的去支教了。

看到她每天陸陸續續的更新著朋友圈:很多孩子擠在狹小的教室的場景、孩子們簡單看著吃不飽的飯菜、常年穿著髒兮兮但認真看書的孩子...這些場景當時真的震撼我了,所以當時就忍不住開始找她聊天。後來通過和她聊天中瞭解到:她曾經也是那個地方出來的大學生,去支教是為了報答養育她長大的村子,雖然她不會待太久,但我也被她的精神震撼了!不是感動而是震撼!那個時候我們都還是20歲出頭,都有自己的夢想,幾年也是耽誤不得的,她願意為了報答自己的家鄉愿意犧牲自己追逐夢想的這幾年,拿著不足3000元的工資!

後來,她會到省城工作了,我們也成為了經常見面的好朋友。每每聽著她源源不斷講述著她支教的那2年半,她帶出的那2個班的學生怎麼樣,每個細節她都如數家珍...這個時候我都會在想,這些孩子。這些鄉村的未來,如果沒有像我朋友阿紅這樣的老師,他們的未來將會變成怎麼樣一番昏暗的景象呢?也許不能改變他們的人生,但也許一絲光亮都不會有的吧!

像阿紅這樣的人在一些人看來,也許稱不上振興鄉村的力量,但在我的心中這樣的人,這樣的一群人,就是振興鄉村的力量。

而我的家鄉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地區,但它無比的落後和貧窮。正因為這個樣子,人們才會保留那份質樸,而阿紅就是這片土地孕育出來的質樸的人。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和太多的算計,就無比的嚮往這份質樸,也是我願意待在農村的理由之一吧!








雲小南MM


年輕人群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年輕人敢打敢拼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力強,頭腦靈活,鄉村振興應該屬於年輕一代!

我喜歡呆在農村,2017年和我老公從北京搬回河北農村老家,做起電子商務,現在的農村信息發達,各種快遞分佈,這對我們來說非常便捷,並且農村發快遞甚至比在北京的時候便宜很多,農村的倉儲成本也低,勞動力也多,這也帶動了農村的閒置勞動力,讓他們有活幹,有錢賺!

農村的空氣也好,尤其在盛夏的時候,晚上吃完飯,一家人在星空下,吃西瓜,聽著蟲鳴聲,別提有多愜意了,我愛農村,大美農村!





阿珍姐


振興鄉村的群體,當然是年輕人啊,可是很多年輕人會選擇離開農村去城裡發展。我願意待在農村是因為我在農村老家生活了21年,對這裡有深深的依戀。並且在那裡娶妻生子,和我父母一起生活。一大家人其樂融融,我覺得這才是我不裡開農村的重要原因。



農村大東


什麼群體才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呢?

一,首先,要和土地一樣具有一個搏大的胸懷和奉獻精神的人。

鄉村振興,離不開土地,以土地為載體,以鄉村為依託。一切圍繞著土地來進行運作。要如果對土地沒有一種特別的情懷,是幹不來這一行的。

農業這一行不同於其他行業,可以很快見效,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時間週期性長,一季莊稼從種到收就要半年或大半年。所以,沒有對農業的獨有情懷,僅為了掙錢,是做不好農業的。這是個關鍵點。只有把做農業當成是自己人生理想的人,樂於奉獻的人,才會大有做為!

二,要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識,和綜合管理的能力。

必須要有一個全新的管理理念。不是簡單的種幾畝地那個時代了,對農業專業知識的掌握,機械化運作的流程,農副產品深加工的前景預判以及消費市場的理解,實踐經驗的應用,政策,法律法規等等,都要有一定的認知。

既要有理論知識又要有實踐能力。做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三,必須具備一種吃苦耐勞,持之以恆的堅強毅力。

各種困難,各種矛盾,難以控制的天災人禍,都有可能隨時光臨。所以,須具備臨危不懼,泰然處之的大將風度。困難面前不彎腰,不退縮的人才能夠長期堅持。

綜上所述,正應了一句民諺:好漢子不幹,賴漢子幹不了。

青年人具備知識和熱情,但卻不具備實踐經驗和豐富的處事文化,以及掌控這一切的能力。心有餘而力不足。

年齡稍大點的農村人不具備科技發展的農業知識需要,雖有一定實踐經驗但理論知識欠缺太多,跟不上時代發展。

只能放在農村走出來的7O後八O後身上。這部分人正好既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識,又多多少少具備些實踐經驗。思想理念也相對超前,還正是年富力強的最佳時期。

我覺得這個群體或許正是今後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但也必須是具備以上那些基本條件的人,否則,也是枉然。

由此可見,真正適合的人鳳毛麟角,少之又少。這也許正是當前農業十干九虧的真正原因。

一句話,鄉村振興後繼乏人。

至於你問,我為什麼願意待在農村。那是因為我對農村有一種特殊情結——農民!


心在善念


未來在農村創業發展而且國家重點培養對象主要有以下幾種人,

第一,就是復轉軍人這些人在部隊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管理吃苦耐勞的精神,並且是經過部隊培養鍛煉出來的,到了地方,回到老家發展自己的家鄉,當地相關部門還是比較願意去扶持,並且容易去接受去培訓他們。

第二,就是農村大學生,現在國家大力鼓勵農村大學生回當地發展農業創業,可以說在我國農業相關技術等保障設施都已經沒有任何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沒有人才,沒有現在新型思維的年輕人,無法解決,土地應該誰來種,應該怎麼種的問題所以這些人也會成主力軍。

第三,現在農村有為青年,很多人年輕人在外務工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商業思維,國家也是鼓勵這部分人回農村創業的。第1點他們是農村人,其次他們有現代人的思維經驗,雖然是年農村人也許學歷並不高,但是國家可以進行前期進行培訓,成為現在新型職業農民。

第四,鼓勵農村產業相關的企業家,去農村發展農村相關基礎設施,農產品深加工等相關的企業,國家會給予一定的政策等扶持,為現代新三農發展注入新活力,

以上是國家重點培養的幾種人群,並且還免費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今年2020年所有新型職業農民要超過2000萬,這些人將會解決土地應該怎麼種,應該有誰種的問題,我國農業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可想而知未來的新農民新農業,新農村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場景。

未來的新型職業農民一定是懂代企業管理運營銷售等新型人才,這些人將會成為未來的新興的農民企業家,未來的新農村一定是城鎮化率非常高,農村人口高度集中居住,不管從養老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技術保障,將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在小城鎮都可以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和待遇,不用再幻想城裡的生活。

未來的新農業一定是新型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和一些新型農業相關企業,所有的農作物將高度信息化,機械化,標準化操作生產,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雖然農民將對承包給相關企業,自己不但可以成為企業的職工,得到養老等基礎保障,而且年底還可以利用自己的承包權分紅得利。

所以說未來不管在農村還是在城市,我們進入一個發達國家的生活標準和狀態,做一個創業者不管你是不是以上幾種人群,只要你喜歡農村,愛農村就可以去發展自己,成就自己成為現在的新型職業農民,為農村發展添磚加瓦。

知識改變命運,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收穫,一起分享。


兵頭將尾朱軍強


鄉村主力軍,,,這個問題有很多友友說是有文化有技術的年輕人,我不贊同這個觀點。當今時代的有文化有技術的年輕人都在大城市或沿海發達城市裡打拼事業和發展自我。這些年輕有為知識淵博,技術過硬的人才在大城市的年薪都在十五萬以上,有的甚至百萬年薪,根本就不會去農村,更不會呆在農村的。故此這些人不是農村主力軍。

未來農村的發展主力軍是經常在外做生意或走南闖北的五十至六十的原農村中年人。因為這些人常年在外各地跑,也見多識廣,知道市場需求,瞭解各種農村產業行情和銷售,這些常年在外的中年人既知道外面市場需要,又懂得和了解農村的現實狀況。

這些懂行的農村中年人,由於年齡大了,在外跑不起了,自己又有一定的資金,就會回到農村搞些養殖業,種植業以及旅遊業。這些回農村發展的中年人會帶動全村共同發展,為啥說帶動大家共同發展呢;因為不管是養殖業還是種植業以及旅遊業,只有推廣面積大,只有發展面積廣,只有知名度高,才會有客戶,才會有外地人來進貨,才會有外地人來旅遊等等。這樣全村才會有發展,產業鏈銷售鏈就形成了。

農村發展了,都富裕了,交通,住宅,環境都好都優越了,才能吸引年輕人回農村發展和生活。


丿大地回春


你覺得什麼群體才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鄉村振興不是一句空話,要實事求是的講,主力軍肯定是帶領鄉村發展的,要有勤動腦筋的人,吃苦努力,不斷學習,現在社會是一個發展中快車道了,不學習肯定慢慢就落後了,目前鄉村就是一個比較知識落後沒有跟上現在的科技大潮,要有能跟上時代進步,且更到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每個鄉村的特點不一樣,找出自己鄉村🉐特點,放大自己🉐特點,這就要肯動腦筋,肯學習。

為什麼你願意待在農村?我個人因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心儀農村,我在村裡子裡是承包土地,種植有機水稻,做生態大米品牌的,這樣以後做大了可以把整個村子裡的種植模式改變,從而帶來真正的豐收豐產,產值翻幾翻,我個人認為現在是互聯網電商時代,只有抓住這個機會把自己鄉村的產品(特色)推廣出去,只有鄉村裡有了產值,才是鄉村振興的主要源動力,才能持久、真實。




沭東公社


在農村鄉村振興的主力軍應該是:1.目前已在農村發展產業,有產業基礎並通過農業技術系統培訓過的新型職業農民;2.掌握一定農業技術並立志在農村發展的返鄉創業人員;3.農學院、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的年輕人及復員軍人等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