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钱学森同登一船被扣,为买核心设备,在美实验室打4年临工

1950年炙热酷暑的夏日里,赵忠尧从美国的洛杉矶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满怀期待地预备回国。你或许对这艘客轮的名字有些耳熟,似曾相识正是应该的,因为我国另一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当时也在这艘船上。

后来的发展大家都已经知晓,鉴于钱学森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地位,美国方面找借口强行将其扣留乃至拘押。与钱学森类似的是,赵忠尧的这趟回国之旅也同样困难重重。

那么赵忠尧是谁?为何也有此遭遇?

他与钱学森同登一船被扣,为买核心设备,在美实验室打4年临工

赵忠尧

踏入物理界

1902年生于浙江的赵忠尧,是家里的幼子,虽然得父母百般宠爱,赵忠尧却并没有养成一个任性骄纵的性格,相反在学习上他格外努力,功课在班级里总是名列前茅,22岁的时候进入国立东南大学,最初选报的是化学。后来遇到了从国外留学归来的物理系教授叶企孙,因成绩突出,被选做了他的助教,从此在物理的世界中扎根立足。

1925年叶企孙被聘请赴清华任教,赵忠尧也随了他一同去。在清华期间,赵忠尧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但仍感自身的不足,于1927年赴美留学,3年后获得博士学位,在英国的实验室工作了一年后,由于中国的战局十分紧张,赵忠尧一心惦记着祖国,在1931年底匆忙回国,复任清华教授。

他与钱学森同登一船被扣,为买核心设备,在美实验室打4年临工

赵忠尧

为一个酸菜坛子,千里跋涉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赵忠尧的传奇人生路开始展开。由于日军的持续破坏,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学校被迫迁往长沙,组成临时的联合大学。待到师生们都已经陆续撤走后,赵忠尧却忧心忡忡,他也想走,但走不了,因为清华的实验室里,还有一份极为重要的东西,他必须得取出来。就算豁出性命,也得试一试。

当然赵忠尧后来侥幸没有落入敌手,但却几乎沦为了乞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所有的随身行李都给抛掉了,只怀里紧紧抱着一只酸菜坛子,赶出来迎接他的梅贻琦校长,看呆住了,一时愣是没认出来这竟是昔日的同僚,不禁满眼热泪。

他与钱学森同登一船被扣,为买核心设备,在美实验室打4年临工

赵忠尧和家人

​赵忠尧怀里的这个酸菜坛子中装着的,正是他一直心心念念的重要东西,50mg放射性镭。这是1931年他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临走时,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赠予他的。在当时是一种极为珍贵且稀少的物理材料,倘若被日方搜去,应用于研究,将会对我国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赵忠尧于是心一横,决心去清华实验室闯一闯。

他与钱学森同登一船被扣,为买核心设备,在美实验室打4年临工

赵忠尧

他打听到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也还未出发,并且家里还有一辆汽车,于是赵忠尧找到梁思成,跟他说明了事情的原委,两人便趁着天色渐暗地黄昏,发动汽车便往清华去了。一路不断看到日军来来往往,好在校园里虽然一片被打劫般的散乱,他们却并未被注意到。赵忠尧直奔实验室,取出了装镭的铅筒,两人然后在一路提心吊胆中险险地出了城。

他与钱学森同登一船被扣,为买核心设备,在美实验室打4年临工

赵忠尧

那么接下来的计划就是把镭顺利送到长沙。但从北平到长沙,一路山高水远,如此漫长的路途,一旦遇到盘查被发现,那么一切就都前功尽弃了。赵忠尧思来想去,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尽量隐藏自己的踪迹,越不显眼越好。他把铅筒放入了一个酸菜坛子,自己破衣烂衫地挤在难逃的队伍中。

同时专挑一些人迹罕至的小路走,不敢与人过多接触,能晚上行路就不白天行动。由于山路的崎岖,导致他不得不一路走一路丢,将不太用的行李都给落在了身后,最终艰难抵达长沙时,已经是只剩一人一坛一拐杖了。梅贻琦迎出来,见赵忠尧,又惊又喜,良久无言。

这一年,他35岁。

他与钱学森同登一船被扣,为买核心设备,在美实验室打4年临工

赵忠尧

4年美国艰苦工作,为一台静电加速器

1946年,赵忠尧开始了另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在美国比基尼小岛上,他亲眼见证了原子弹的爆炸试验。除了此次的参观,赵忠尧此次的美国行还有一个任务,采购采购必要的研究器材,为将来我们自己的核能事业发展做准备。所有经费12万美元,人手:赵忠尧,协助:没有。临行前,萨本栋教授告诉他4个字:见机行事。

核能研究的必要装备静电加速器,一台至少需要40万美元,赵忠尧手中的12万连一半都不够,更不用说如此高等机密的东西,去哪里采购,能不能采购到,退一万步,真的买到了,怎么运出去?每一个问题看起来都只有一个答案:不可能。

赵忠尧将这些问题全都捋了一遍后得出一个结论,在美国没法买到机器带回去,那怎么办?只有一条出路了,买核心零部件,回国后自己组装。除此以外,他还要购买一些发表过相关信息的资料书刊。

他与钱学森同登一船被扣,为买核心设备,在美实验室打4年临工

赵忠尧

为了尽量节省不多的经费,赵忠尧每天用面包就开水吃,偶尔搭配点咸菜,同时成了一个长期的“临时工”,在各大实验室之间辗转,签订“换工协议”。所谓换工协议,是指赵忠尧帮他们完成某些科研项目,换取参与到加速器制造的相关技术中。他便这样东拼西凑,一点点的收集技术,4年后的1950年才终于差不多全部完成。

是年8月29日,赵忠尧登船回国,与钱学森上了同一艘客轮,就在钱学森的行李被扣押下来的同时,赵忠尧及他所携带的箱子也被搜查了,但因为他已经预先将尤为重要的一些部件托人带回国,剩下的零零散散故意杂乱地放一堆,勉强瞒过了搜查人员的眼睛。

他与钱学森同登一船被扣,为买核心设备,在美实验室打4年临工

赵忠尧

本以为一切已经OK,却没想到船行至日本横滨时,赵忠尧还是被驻日美军羁押进监狱,扣留了近2个月后才重获自由,回到祖国。1955年,用赵忠尧带回的这些材料,建成了我国第一台加速器。它的落成,给我国原子能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与钱老的享誉海内外相比,赵忠尧的名字似乎知之者甚少,随着年月的消逝,他所做的贡献也更加深埋在历史的流沙中,逐渐为人所忘却,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至于与诺贝奖失之交臂,这便是赵忠尧又一个传奇故事。

参考文献:

《我的回忆——在美国留学时期》

《南渡北归》

《核物理先驱:赵忠尧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