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戰“疫”故事② 村裡有個“活”廣播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局駐方和村韋良偉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張芳琳

“春節期間不聚會、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出現疫情症狀及時和村委會反映……”2月5日一大早,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氣象局派駐武鳴區靈馬鎮方和村的第一書記韋良偉,又開著皮卡車、架著大喇叭“走街串巷”做廣播宣傳去了。這些疫情防控的宣傳語,他早已牢記於心,但依然不停地重複著。

2018年1月,軍人出身的韋良偉轉業進入南寧市氣象局,很快被組織選派到方和村擔任第一書記。

駐村以來,韋良偉發揚軍人的優良傳統,以鋼鐵般的意志和雷厲風行的態度,爭做富民奔小康的“領頭羊”、扶貧攻堅的“急先鋒”,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如今,面對肆虐的疫情,他的肩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職責——守護好方和村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1月23日,正是萬家團圓的除夕夜。韋良偉還在方和村召開會議安排佈置疫情防控工作。他原本打算會議結束後趕回河池老家陪父母過年,隨著武漢“封城”消息傳來,他立刻決定不走了,帶著妻兒留在南寧過年,隨時待命。

“對父母又要‘失約’了。”韋良偉十分愧疚,面對幫扶的5戶貧困戶,他每月上門看望;但父母家,他卻常常一年半載難得回一次。“以前,保家衛國是職責所在;現在駐村在方和村,我的陣地就在這兒。”

1月28日,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在南寧市區的家裡待了4天的韋良偉終於放不下心中掛念,匆匆趕赴方和村。

“農村是疫情防控的薄弱地區,我是第一書記,我更要在一線!”到了村裡,風塵僕僕的他來不及休息片刻,就帶領駐村工作隊聯合村“兩委”成立防疫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開展聯防聯控等工作。

“做好農村防疫,要想在前面,更要注重細節。”韋良偉考慮到方和村有近6000人,安裝在村委會的氣象預警大喇叭雖然每天定時播放防疫常識,但無法保證每個人都能聽到。此外,村裡很多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對防抗疫情嚴峻的形勢也可能缺乏瞭解。於是,他特地錄製了壯話和普通話“雙語”版的防疫廣播,開著車、提著大喇叭在村裡移動播放,確保防控宣傳到家到戶到人。

瞭解到方和村那河屯外嫁女自發籌資近10萬元,計劃在春節期間舉行“回孃家”大型聚集宴席這一情況後,韋良偉與工作隊員立即前往宴席籌辦組委會成員家中,與之分析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並挨家挨戶進行勸導。經多次說服教育後,活動取消了。而這是整個春節成功勸散的20餘場群眾性集會、聚餐之一。

他還與村裡的黨員幹部進行巡查。春節期間,村民們喜歡聚在一起烤火、聊天、打牌。“非常時期,這些習慣一定要改。村民不理解,我們就多走走、多說說,提醒大家做好防控。”

人員排查工作也刻不容緩。全村有14個自然屯、19個村民小組,為了確保排查不留一個死角,他帶領幹部群眾把全村劃分為6個網格,分別由包片村幹、村醫、駐村工作隊員、村民小組長實行包乾負責,重點落實外地返鄉及其接觸人員的上報、隔離等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做到村不漏屯、屯不漏戶、戶不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