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心腹楊信,被提拔第二年就啞巴了,去世前為何突然又能說話了?

Y_______平源


宋初有這樣一個略帶傳奇色彩的武將,名為楊信,楊信有何傳奇呢?他剛被宋太祖趙匡胤任命為殿前都虞候不久,就啞巴了,這一啞巴就是十五年,直到楊信去世的前一天,他突然又會說話了,把宋太宗趙光義嚇了一跳。很多人認為楊信並沒有真的啞巴,他是裝的,為的就是讓趙匡胤和趙光義對他放心,但四姑娘卻認為並沒有這麼簡單。

人們之所以認為楊信是在裝啞,是基於宋初的大環境所做出的判斷。很多時候,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之間的關係是極為複雜的,皇帝覺得功臣們會功高震主、擁兵自重,而功臣們又認為自己理所當然應該備重用,所以雙方成為君臣之後,關係就變得很微妙。

也因此,有一些君王殺死了很多的功臣,比如越王勾踐、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也有一些君王還算是比較善待功臣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等,但這種善待也只是相對而言,畢竟沒有幾個皇帝喜歡功高震主、恃功而驕的臣子,尤其對方還是武將。

所有總有一些武將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被處理掉,而活著的那些就格外的愛惜生命,以至於不得不低調低調再低調。畢竟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歷史上趙匡胤算是比較善待功臣的,但也並非沒有殺功臣,只是殺的很少而已。

宋初的政治形勢比較特殊,這種特殊早在唐中後期就已經形成了,即節度使擁兵自重,武將篡位時有發生,我們看整個五代十國時期的朝代更替,基本全是擁兵自重的武將篡權的結果,趙匡胤自然也不例外,他當初就是後周世宗身邊的一員大將,等柴榮去世後,不過半年就來了一個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所以趙匡胤一繼位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他可不希望好不容易到手的天下不久再易主。

但是又不可能將這些功臣們都殺死,畢竟他們都有效忠的部隊,況且趙匡胤這樣做很容易失去民心,於是就和趙普來了一個杯酒釋兵權,輕而易舉解決了近兩百年沒有解決的問題。但怎麼樣,也還是需要武將為他效力,比如說管理殿前侍衛,這個任務原本是趙光義的,不久之後,趙匡胤就讓張瓊做了殿前都虞侯,來管理這批狼虎之士。

而這個張瓊自然也不是普通人,他勇武非常,曾經還冒死救過趙匡胤的命,因此,趙匡胤登基之後就讓張瓊做了殿前都虞侯,這是一個很敏感的官職,尤其是趙匡胤又非常擔心武將作亂,所以武將們必須夾起尾巴做人才能保住自己,但這個張瓊偏偏不是這樣的人,他性格暴躁沒有什麼心機,得罪了不少官員,還對一些官員進行人身攻擊,侮辱史珪、石漢卿等,結果被石漢卿來了一個栽贓陷害,說張瓊囂張跋扈,還養了部曲百餘人。

趙匡胤將張瓊抓了來審問,張瓊自然什麼都不承認,於是趙匡胤命人打了張瓊,然後賜死。張瓊死了之後,趙匡胤才讓人去查張瓊的犯罪事實,結果自然是張瓊並沒有做那些事,為此,趙匡胤還責問了石漢卿,並將張瓊的家人進人撫卹。

不過也不過是做做樣子,畢竟石漢卿並沒有受到處罰, 而趙匡胤殺張瓊也並不是因為張瓊養所謂的部曲,原因其實僅僅是張瓊恃功而驕,讓趙匡胤很是厭煩,要不他也不會在賜死張瓊之後才去命人查案子。

張瓊死後,楊信被任命為殿前都虞侯,說來也巧,不久之後,楊信就啞了,說不了話了,趙匡胤還專門到楊府中去看望楊信,“賜錢二百萬”。第二年就成為靜江軍節度使,後期還有數次職位變動。不管怎樣,楊信的工作是挑不出錯來的,969年,杜廷進等人謀劃作亂,結果事情洩露,楊信進行緊急抓捕,很快,十九人全部被抓獲。

還有一次,趙匡胤曾經在皇宮中的水池中教習水戰,有鼓譟聲傳出來,當時楊信在玄武門之外,聽到之後,立即穿著盔甲進入保護趙匡胤,得知真相後又退出,等等,總之,楊信的臉上“寫著”兩個詞:忠心、靠譜。

楊信雖然不會說話了,但是他卻深受趙匡胤和趙光義的信任,箇中原因不外乎是這麼幾點:楊信做得多說得少,平時低調得很,但操兵有道,善待部下,紀律嚴明,行動力強,夠忠心又不會被皇帝忌憚。

當然這和他說不了話也有關係,畢竟不說話,就不會得罪人,也不會成為焦點,更不會被皇帝猜忌。而當他必須要“說話”的時候則是通過名為田玉的一個奴僕來做翻譯而與別人進行交流,十數年從未有過差錯,也算是楊信的得力干將了。

978年的春天,楊信因為身體的原因告假在家,突然有一天,楊信竟開口說話了,趙光義知道後還嚇了一跳,親自跑到楊府去看望楊信,“信自言遭遇兩朝,恩寵隆厚,敘謝感慨,涕泗橫集。”然後第二天,楊信就病逝了。

這不能不讓人想到楊信或許只是在裝啞,這實在是太巧了,剛被任命為殿前都虞侯不久,他就啞了,等到臨死前一天,他又忽然會說話了,這真的很難讓人不會懷疑,或許楊信是不想步張瓊的後塵,所以選擇裝啞這種保全自己的方式。

並非沒有這種可能性,畢竟趙匡胤是真的不信任武將,但是四姑娘卻認為楊信並非一開始就是裝的,剛開始啞了或許真的是得了某種病,但後期這給楊信在官場帶來了很多便利,比如皇帝不會將過多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只要自己夠忠心,踏踏實實做事,皇帝就會信任他,而且不必和朝中的文官們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天長日久,楊信覺得啞了也是好的,所以等他好了之後,依舊還是裝作沒有好,繼續將自己當做是一個啞巴,直到去世的前一天,他想要說點什麼,於是將自己好了的消息放出去,對著趙光義感恩皇恩浩蕩。所以四姑娘認為,楊信確實真的啞過一段時間,但後來就是裝的。

  

  


尚宮女史


北宋宋太宗時期,先帝趙匡胤的心腹,殿前指揮司啞巴將領楊信病重垂危,在彌留之際,也許是迴光返照的緣故,楊信的疾病突然痊癒,竟然能開口說話了,並親口對宋太宗說:“我有幸遇到了兩代英明的君主,感激之情難以溢表”。要說這個楊信曾經因為疾病纏身而啞巴了11年,臨死之際從新開口說話,這鬧的是哪一齣呢?



楊信的前任張瓊被人陷害慘死

這事情說來話長,話說在後周時期,趙匡胤擔任禁軍殿前司都點檢,這個職位的特點就是手握重兵,也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的底牌。公元960年,趙匡胤在手下的擁護下發動了陳橋驛兵變,輕鬆奪取了後周的天下,自己登基當了皇帝,是為宋太祖。

趙匡胤做了皇帝后,當然是大力獎勵陳橋兵變的功臣,趙匡胤十分清楚自己的前車之鑑,明白自己是怎麼樣登上皇位的,所以他對手握兵權的武將特別多了些心眼。特別是殿前都點檢這個禁軍職位,趙匡胤為了分化禁軍勢力影響,特別把禁軍分為了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共三個司,目的自然是加強皇帝對軍隊的控制力度。

(宋太祖)

北宋建立之初殿前指揮司的最高長官叫做殿前都虞侯,由慕容延釗擔任。後來趙匡胤派遣慕容延釗出征打仗,並乘機解除了慕容延釗的殿前都虞侯職權,就是不讓慕容延釗在禁軍統領這個位置上在任太久,防止他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

石漢卿陷害張瓊罪名包括:擅自選用軍隊的戰馬為自己的坐騎;違背禁令私養家丁;恣意打罵將士等。

幕容延釗之後,禁軍由一個叫張瓊的人統領。這個張瓊雖然在軍中威望不高,但是曾經救過趙匡胤的命,而且對趙匡胤一直都是忠心耿耿。剛巧另一名大臣石漢卿曾經和張瓊有過節,並一直懷恨在心,後來石漢卿終於找到機會,誣陷張瓊官馬私用,而且暗中私養武士,平時飛揚跋扈,有謀反的嫌疑。 宋太祖大為震怒,然後下旨御史嚴查這事,最後那些御史當然是會“嚴查”了,最終張瓊也被趙匡胤下旨處死。

楊信走馬上任,裝聾作啞11年

張瓊死了之後,趙匡胤想到了另一個親兵部下楊信。 這楊信曾經追隨趙匡胤立下過汗馬功勞,為人低調軍中威望不高,對趙匡胤也是忠心耿耿,於是趙匡胤便下旨楊信擔任殿前都虞侯一職。


(楊信等人和宋太祖)

聽到聖旨後,楊信並沒有開心得起來,因為他之前親眼目睹了張瓊這個都虞侯的悲慘遭遇,他相信下一個很快就會輪到自己了,但是抗旨不遵馬上就會死,在別無選擇之下楊信只好硬著頭皮就任殿前都虞侯。

據《宋史列傳》記載:信雖喑疾而質實自將,善部分士卒,指顧申儆,動有紀律,故見信任,而終始無疑焉。

楊新上任以後茶飯不思,一直在苦苦思索對應良策,經過一段時間的苦思冥想,終於讓他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裝。然後某一天殿前都虞侯楊信突然生了一種怪病,得這種怪病的人不能說話,也就是說楊信變成了啞巴。宋太祖認為,一個不會說話的殿前都虞侯,並非不是好事。事實果然如此,一直到宋太祖駕崩前,始終都信任楊信。後來趙光義繼了皇位,楊信都穩坐殿前都虞侯這個職位而安然無事。


結語:楊信是為了保命,作聾作啞十多年,方法雖然有些別具一格,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卻很實用。


雨霽視角


楊信,初名義,世居麟州,北宋開國將領,名將楊業的父親。裝啞十年,只為不被皇上猜忌,可見在宋朝當將領活的有多屈辱。

公元962年初,宋太祖趙匡胤下旨詔賦閒在家的楊信接替張瓊任殿前都虞侯。接到聖旨後,家人及親朋多有上前道賀者,可楊信卻是一副悶悶不樂的神情。

家人詢問之下,他才道出實情。

公元960年2月,宋太祖皇袍加身之時,張瓊也因“杯酒釋兵權”回家養老。不久,宋太祖卻發現殿前都虞侯一職空缺。左思右想之下,想到了曾經的救命恩人張瓊,遂詔其就任。

然而,自古君王皆多疑,孤家寡人道其性,他們永遠只相信自己。僅僅任職兩年,張瓊便被誣告下獄,不久自殺於獄中。這前車之鑑的痕跡還沒有消退,自己只不過因一點點的忠名,才有了這樣的“機會”,既沒有張瓊對宋太祖的救命之恩,又沒有超越他的才能,更不能不接旨,因為抗旨可是誅九族的大罪,所以楊信根本高興不起來。最終,只好硬著頭就任要職,處處謹慎小心,勤勉用事。

公元969年,舊將杜延進等人圖謀發動宮廷叛亂,結果被巡邏的楊信看出端倪,於當夜突然襲擊,逮捕數十名叛亂賊人,並交由宋太祖處置。一場威脅宋太祖安危的精心政變密謀,就此中途夭折。宋太祖甚是欣慰,於大殿之上拔擢楊信為殿前指揮兼任禁軍總指揮。自此,宋太祖對楊信更加信任有加,並將自己的安危完全交到了他的手中。

但是,楊信沒有一絲升官進爵的喜悅,反而更加擔憂,無奈未曾思得萬全之策。

數日後,楊信隨同宋太祖參與水軍演練,馬匹奔跑途中,突然馬失前蹄,被摔落於地,額頭出血。因此,宋太祖急令太醫前來治療。而站立不穩的楊信則被兵士扶到一邊休息,並接受太醫的診治。

次日早朝,大臣皆深感驚訝,竟然發現楊信雖張口卻不能言。宋太祖又叫來前日為楊信診治的太醫,讓他再為楊信看看。太醫把脈後,眉頭緊鎖,回稟皇上:“楊大人身體並無大礙,前日頭部受傷,可能傷到了腦中的發音神經,因此張口不能言。對於此症,並無良方,雖然並不影響行動,但是想要恢復講話,短則需要數日,長則需要數月或數年。”

後來,楊信便成了朝中唯一的啞巴官員,本以為用不了多久,皇上就會讓他解甲致仕。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宋太祖不但沒有疏遠他的意思,反而更加信任。或許,君王就喜歡這種既能“守口如瓶”,又忠誠可靠的臣子吧

楊信感嘆之餘,為了方便彙報工作,居然自創了一套啞語手勢。每次朝會之時,他都會帶著一名親信下人,自己用手勢比劃,下人則進行“翻譯”。因此,百官感到大為驚奇,而宋太宗則大為感動,當即又賞賜他兩百萬錢。

公元978年,已是宋太宗趙光義年間。這一年,楊信身患重症,臥床不起,多方醫治無效,眼看已經撐不下去了。就在這天,宋太宗前來慰問病情。然而,當處於迷糊中的張信見到宋太宗時,突然眼中含淚,開口謝恩:“聖恩深厚,感極涕零。楊家滿門,惟有盡忠竭節,以報官家。”

楊信啞巴了近10年,當宋太宗來臨時,卻能開口講話。因此,隨同大臣在深感驚奇的同時,皆言吉兆,並紛紛向宋太祖道喜。

事後數年,那個充當啞語翻譯的下人,這才悄悄向楊家後人透露了消息。原來,楊信裝啞巴裝了近10年之久, 只為避免君王猜忌,而引來殺身之禍。

由此可見,在宋朝做一名武將有多麼的憋屈,也就不難理解宋朝戰力為何如此低下了。


祥子談歷史


大宋的歷史上,曾經有過這麼一個傳奇人物,他被任命為殿前都虞侯,專門護衛皇帝的安全,先後12年間,他輔佐了趙匡胤和趙光義兩代皇帝。在這12年內,朝堂之上,他也整整啞了12年,沒有說過一句話,就是執行禁軍命令也是由他的僕人代為下達,因為他只能通過喉嚨發出一種特殊的聲音,而這種聲音,只有他的僕人才可以聽得懂。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啞巴的殿前都虞侯,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此人卻突然開口說話了!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他一直在裝啞!此人便是楊信。可是,他為何要裝啞?對於那麼顯赫的官爵,皇帝身邊最信任的心腹,有必要這麼幹嗎?

圖:宋太祖——趙匡胤

殿前司只剩都虞候 趙匡胤削弱中央禁軍對皇權威脅

大家都知道,趙匡胤的江山是怎麼得來的,“陳橋兵變”中正是他的一幫弟兄把一件黃袍披在他的身上,擁立為帝的。而這幫弟兄,他們在北宋建立初期都擔任著中央禁軍殿前司的要職。其職位從高到低,依次是都點檢、副都點檢、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就在趙匡胤當上皇帝的第二年,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全部解除了他們的職務,同時,除了保留都虞候這一職位外,其他的職位永久的從大宋的中央禁軍殿前司中砍掉了。明擺著,趙匡胤之所以這麼做,他擔憂的正是萬一日後有人也效仿他“黃袍加身”危及皇權。於是徹徹底底的削弱了禁軍統率的權利,從而減輕禁軍對皇權的威脅。

圖:陳橋兵變

趙匡胤錯斬救命恩人張瓊為哪般?

老哥們的兵權都被解除了,那殿前司也得有人管理吧,都虞候這一職選誰更合適呢?畢竟,此一職專司護衛皇帝身命,掌管整個宮城戍衛,意義非比尋常。於是,趙匡胤想到了自己曾經的救命恩人張瓊。

張瓊是誰?《宋史》記載,張瓊擅長騎馬射箭,在周朝他是趙匡胤的部下,在趙匡胤奉柴榮之命攻打壽春時,遭到弓箭手伏擊,一時萬箭齊發,箭其粗如椽,難以進退,就在趙匡胤眼看要被射中之時,張瓊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剛好替趙匡胤檔了一箭。然而,箭頭卻刺穿了張瓊的肉和骨頭,後來張瓊忍痛讓御醫鑿開骨頭才取出了那把巨箭。如果換作趙匡胤,也許,可能會沒命了。

圖:張瓊

這麼忠心耿耿用生命捍衛趙匡胤的人,自然可以成為擔任都虞候這一要職的不二人選。可是後來,張瓊的命運怎樣了呢?

大家都知道,張瓊為人耿直,直言不諱。在他被任命都虞候之時,趙匡胤還給他派了兩個部下,意在監控張瓊。畢竟,張瓊是粗人一個,有時說話對他的部下很不客氣。張瓊任職兩年後,也就是公元965年,他的下吏石漢青很受趙匡胤賞識。然而,此人居心叵測,詭計多端,一心想扳倒他,於是向趙匡胤誣告張瓊暗自蓄養了上百部曲,蓄意謀反。而趙匡胤信以為真,連查都不查便將張瓊下獄查辦了。最後被賜身亡。後來,趙匡胤知道張瓊被冤,雖然痛心不已,但卻並未追究誣告人的責任。正因如此,此後都虞候這一要職,人人都避諱。

楊信被迫受命都虞候“裝啞”12年保命

接下來,都虞候還得找個可信的人來當。於是趙匡胤又相中了楊信,此人在與人打交道時更加值得信賴。楊信在接到接替都虞候這個職位的皇命時心中異常擔心,但又不能抗命不遵,於是他被迫答應了下來,但是又不得不開始謀劃保全性命的萬全之策。由於前車之鑑,趙匡胤對部下的疑心過重,連張瓊那樣的救命恩人都不放過,豈能放過自己楊信。於是,在楊信繼任都虞候的第二年,楊信突然生了一場大病,病後嘴不能言語,成了一個十足的大啞巴。

這時候,楊信覺得自已應該可以告老還鄉了,可是,趙匡胤知道此事,非但沒有因為楊信的啞免去他的官職,反而比之前更加信任楊信,在第二年又授予楊信節度使一職,再後來,乾脆連殿前司這種更高級別的官職也由他擔任。

圖:中央禁軍

後趙匡胤去世,趙光義繼承帝位,他繼續重用楊信。接下來,殿前都虞侯這把椅子楊信一坐就是12年。那一年,楊信由於上了年紀,一病不起,在臨終前一天,突然開口說話了!他勸告後人要忠於朝廷、銘記恩德,並且對前來看望他的趙光義,他聲情並茂地表達了他對兩朝君王知遇之恩的深切感激之情。此時,眾人才知道,原來他是為了保全自己才不得不裝啞12年。此時,驚訝的趙光義非但沒有怪罪他,還下令善待楊信一家,以慰忠心。

這正是楊信為何整整啞了12年,去世前突然說話的原因。由此可見,楊信是個極其聰明的人,他勇武、果敢,既懂得為臣之道,又懂得收斂鋒芒消災避禍。自古伴君如伴虎,在歷史上因呈一時之聰明而誤了性命的人大有人在,像三國曹操手下的楊修,還有前面說的張瓊。相比他們,楊信的做法,不但保全了自己避免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同時,也蔭及子孫後福不淺,獲得世人尊敬。可以說,他的大仁大忍真的是一般常人所不能及的。


淳幀通安


歷史證明“伴君如伴虎”這句話沒毛病,誠如歷史上號稱仁慈皇帝的宋太祖趙匡胤,殺起功臣也毫不手軟。

看到這種局面,他手下一個聰明能幹的大臣楊信,被老趙提拔成為都虞侯的第二年,突然變成了啞巴。

當時人們以為他是得病成了啞巴,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做了12年啞巴的楊信,臨死前突然又會說話了,就在人們驚詫不已的時候,楊信對身邊的親人,道出了他當初裝啞巴的經過。

先說明一點,此楊信不是楊家將楊繼業的父親那個楊信,同名同姓而已。楊信之前和趙匡胤一樣,都是後周周世宗柴榮手下禁衛軍頭目。


▲楊信

我們都知道趙匡胤是怎樣得到的江山吧?

趙匡胤原來是五代後周時期、周世宗柴榮的殿前司都檢點(相當於京城衛戍司令),柴榮生前對他寵信無疑。

後來柴榮因病去世,臨死前拉著趙匡胤的手,把7歲的兒子柴宗訓交給他輔佐,趙匡胤含淚答應了。

小皇帝稱帝不久,突然朝廷上下流傳著這樣一句讖語:“都檢點做天子”。

這句讖語並非空虛來風,都檢點掌握著國家軍事最高權力,在五代十國時期,凡是做過都檢點的最後都做了皇帝。

原來這都是趙匡胤玩的鬼把戲,趙匡胤看到後周“孤兒寡母”好欺負,於是想篡奪後周江山。老趙有十個拜把兄弟,歷史上稱之為“義社十兄弟”。


▲趙匡胤和義社十兄弟

這10個拜把兄弟,掌握著禁衛軍大大小小的權力。趙匡胤的都檢點是禁衛軍的老大。十個小弟想擁立趙匡胤當皇帝。於是接下來發動了“陳橋兵變”。

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隨後建立北宋。他就是歷史上的宋太祖,這一年趙匡胤34歲。

趙匡胤稱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不傻,他的十兄弟能擁立他當皇帝。有一天有人出價更高,十兄弟就會就會擁立其他人當皇帝。

趙匡胤感同身受,心說,“別給我講兄弟情深,當初柴榮待我猶如親子,我不是一樣奪了他的江山!”

十兄弟嚇得一個個都辭去了兵權。趙匡胤重新任命了一批新貴。他認為,“新人沒有倚老賣老的資本,總比老將聽話”。

“杯酒釋兵權”後,趙匡胤做了第二件事。



就在任命禁衛軍新官職時,老趙做出了取消禁衛軍:【1.殿前司都點檢; 2.殿前司副都點檢; 3.侍衛親軍馬步軍司都指揮使; 4.侍衛親軍馬步軍司副都指揮使】這四個職位。

老趙意思很明顯,你們不是傳說“都檢點”坐天子嗎?現在我取消了“都檢點”這個職務,看你們還怎麼做皇帝?

於是,禁衛軍最高職位就從“都檢點”落到了“都虞候”身上,那麼,誰做第一任都虞候呢?

有道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個重要的職位,非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莫屬。趙光義為哥哥稱帝立下汗馬功勞,趙匡胤並沒虧待弟弟,兩年後把他提升為最高軍事長官——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

空缺的都虞候由老趙的救命恩人——張瓊繼任。


▲張瓊

張瓊曾是老趙的救命恩人。話說後周顯德年間,趙匡胤南征,在攻打南唐壽春時,城上的士兵向趙匡胤射箭,就在危機時刻,張瓊挺身而出,為趙匡胤擋箭,趙匡胤得以撿了一命。

現在老趙感念救命之恩,加上張瓊確實忠誠不二,於是任命張瓊繼任都虞候之職。

誰知道“伴君如伴虎”,兩年後,張瓊直言不諱上書趙匡胤,說,“陛下的弟弟趙光義,利用職權結交豪傑,有不臣之心”。意思是提醒趙匡胤防備點弟弟,其實這也算合理化建議,畢竟小心駛得萬年船。

誰知趙匡胤看後勃然大怒,馬上宣張瓊覲見,趙匡胤斥責張瓊挑拔兄弟關係,實為大不敬,隨即處死了張瓊。

開寶初,太宗居晉邸,殿前都虞候奏太祖曰:“晉王天日姿表,恐物情附之,為京尹,多肆意,不戢吏僕,縱法以結豪俊,陛下當圖之。上怒曰:“朕與晉弟雍睦起國,和好相保,他日欲令管勾天下公事。粗狂小人,敢離我手足耶?”亟令誅之。”――《玉壺清話·卷七》



太祖趙匡胤為何一件小事就誅殺都虞候呢?

其實這是老趙不自信的地方,他對都虞候這個禁軍最高職位相當敏感,害怕有人效仿他利用軍隊謀反。說是為了兄弟情深純屬扯淡,老趙從沒學會感恩。

趙匡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不相信世上有感恩之人,這是他推己及人的想法。他相信任何人在皇位誘惑面前,都會失去抵抗力。

趙匡胤連他的救命恩人都不信任,於是出現了這樣尷尬的局面:“官員們對都虞候這個職位避之不及”。

不是官員不想幹,實在害怕丟性命。這時趙匡胤指名點姓要楊信做都虞候,楊信再三推辭,老趙不高興了,說,“幹也得幹,不干你也得幹”,皇帝要趕鴨子上架。

楊信無奈走馬上任,為了求自保,第二年,他就以得病變成了啞巴為由提出了辭呈。此時趙匡胤實在找不出第2個人能代替他的職位,因為沒人比楊信更能幹和忠誠可靠了。



▲宋太祖趙匡胤

老趙不批准楊信辭職,專門為他聘請了一個啞語老師,每逢佈置工作,楊信打手勢然後由啞語老師形成文字下發各部門。

楊信一看,這招不錯,可以避免禍從口出,自己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乾脆把啞巴裝到底吧!誰知一裝就裝了12年的啞巴。

這12年期間,趙匡胤去世,趙光義接替了皇位。趙光義依然任命他為都虞候,之後不斷提升他的職位。在北宋期間,他是擔任禁軍最高指揮官時間最長的人。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掌禁軍十二年的楊信病倒了,病危時他開口對身邊的妻兒說話了,當時嚇了大家一跳,以為見鬼了,太稀奇了,多年的啞巴開口說話了。

接下來大家明白了他裝啞巴的苦衷了。楊信說:“我要是不裝啞巴,早死多年了,兒啊,請記住,伴君如伴虎,最好的避禍辦法就是裝聾作啞”說完這些醒世良言,楊信腦袋一耷拉——死了。


秉燭讀春秋


雖然楊信是趙匡胤的心腹,雖然重用為殿前都指揮使,但是仍然會被宋太祖不信任,所以他自被提拔後就裝啞巴,一直到其去世之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宋太祖趙匡胤騎兵前就是此官職,他深知此職位的重要性。宋太祖在後周柴榮帳下擔任的職務是殿前都檢點,和殿前都指揮使一樣只是名字不同而已。趙匡胤就是從這個崗位上發起了,在柴榮去世後,他在陳橋驛發動政變奪得皇位逐漸建立起大宋政權。所以,他對這個崗位上的人選是慎之又慎。楊信深知此中厲害,,會不會和他一樣突發軍事政變奪權,所以,為避免宋太祖的疑慮,故意裝聾賣傻,以便讓宋太祖安心而自己保命。



【二】宋太祖歷來對武官的態度決定的。五代十國時期,之所以政權更迭過於頻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武官掌握軍權而慢慢成為割據勢力,最終武力奪取政權。趙匡胤也是這麼起家的,所以在大宋建立之初,宋太祖就以“杯酒釋兵權”的方式,將各位有功的大將兵權收回,而避免出現五代十國的狀況。所以,北宋整體路線是重文輕武,所以,作為皇帝身邊殿前都指揮使當然是被列入重點監控的範圍內。



【三】楊信對於趙匡胤的瞭解,才採取如此對自己來說過於狠毒的辦法。趙匡胤從作為後周大將到陳橋驛兵變,一直到建立大宋江山,楊信對於宋太祖趙匡胤實在是太瞭解了,他知道趙匡胤會始終提防他,何況他的前一任殿前都指揮使就是被誣陷而被殺,所以,這個崗位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如何能夠避免自己被殺,唯一的辦法就是讓皇帝放心,所以,他採取這種極端的方式,而趙匡胤為了證明他是否真啞而三試,最終經過考驗才使得趙匡胤對他徹底相信。而他也裝聾作啞,多幹事,少參與其他人的事,最終保全了自己。

最終在自己去世的前一刻,在宋太宗看望他的時候,才說出實情,宋太宗才知道楊信裝啞十幾年,可見其忠心耿耿和膽戰心驚。

所以說,伴君如伴虎,你是一位忠心的大臣還不夠,還要通過一定的手段讓皇帝知道你是忠心的,才能最終獲得帝王的信任。



看了楊信的經歷,就一個感覺,古人的腦洞比現代編劇們還要大。一個武將,為了自保及晉升裝啞巴裝了11年,這分明是腦殘劇裡才會出現的情節,播出時會被觀眾罵的那一種。可歷史上偏偏發生了。

(趙光義、趙匡胤)

《宋史》記載:“(乾德)四年,信病喑,上幸其第,賜錢二百萬。”

這件事情的背景是這樣的,楊信本是趙匡胤麾下裨校,宋朝建立後,任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頗得趙匡胤看重,在將領們大多數被“杯酒釋兵權”的情況下一路升遷。

建隆二年(即961年)任賀州刺史,後改為鐵騎、控鶴都指揮使,升殿前都虞候。殿前都虞候的職責是主掌殿前諸班軍紀整肅,不是什麼大官,但離皇帝很近,護衛著皇帝的生命安全,非心腹不能擔任。

乾德元年(即963年),楊信為儀仗都部署,掌南郊儀仗之事,同樣是護衛在皇帝身旁。對於經歷過“黃袍加身”的趙匡胤來說,如果不是非常信任楊信,不可能讓他離自己這麼近。

乾德四年(即966年),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楊信突然啞了,趙匡胤親自去楊府看望他,賜錢二百萬。

(趙匡胤團隊)

此後11年裡,楊信都是個啞巴。但雖然啞了,他有個貼心的僕僮田玉,能夠非常準確的翻譯出他的意思,所以並不影響他做官。

《宋史》這麼記載:“有童奴田玉者,能揣度其意,每上前奏事,及與賓客談論,或指揮部下,必回顧玉,書掌為字,玉因直達其意無失。”

在田玉手掌裡寫字,田玉就能明白他的意圖,不知道這種技能他們練了多久,可能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吧。

也許是因為發現啞巴更能保守秘密,此後趙匡胤更加重用楊信。

開寶二年(即969年),散指揮都知杜廷進等人想要謀反作亂,事情洩露,趙匡胤立刻召楊信拘捕造反份子,楊信圓滿完成任務,主犯從犯共抓了19個人,趙匡胤親自下旨誅殺,對楊信又多幾分倚重。

(趙光義)

趙匡胤離奇去世後,趙光義登基,楊信的仕途依然光明。

先被任命為鎮寧軍節度,並領殿前都指揮使,與侍衛司分統禁軍,掌殿前諸班直及步騎諸指揮名籍,總管其統制、訓練、輪番扈衛皇帝、戍守、遷補、罰賞等政令。相當於首都衛戍部隊,是守衛皇城的最後一層軍事力量。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的春天,楊信告病在家,病情越來越重,眼看不治,啞疾突然好了,能說話了。

趙光義大為吃驚,親自到楊府看望,楊信抓著趙光義的手說了一大通感恩戴德的話,“自言遭遇兩朝,恩寵隆厚,敘謝感慨,涕泗橫集”,趙光義也認可他對趙家的功勞,勉勵一番。

第二天楊信安然去世,可能是沒兒子,他的弟弟繼承了他的一切。

(趙光義)

啞疾好得這麼神奇,趙光義未必不知道楊信是裝的,等於是愚弄了兩代君王,但楊信向來小心謹慎,忠心可嘉,沒什麼可指責的,而且人都快死了,還能怎樣?

總之,楊信裝啞,應該是認識到了趙匡胤和趙光義對武將的防備。一個啞巴,不可能造反,因為天下人不會接受啞巴為皇帝。這一招既是為了自保,也是為了加官進爵。

事實證明,這步棋他走對了,多年來一直簡在帝心,從來不被猜忌。但裝啞11年而毫無破綻,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佩服。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提起宋太祖趙匡胤,我們肯定就會想到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其實還有一個經典故事和他相關,這個故事名字叫千里送京娘,是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所寫。

故事講的是,趙匡胤年輕的時候學雷鋒做好事的故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趙匡胤一身正氣,在出去旅遊的時候,夜宿清風道觀,無意中發現,美女京娘被賊人欺負,於是他憤然上前將賊人打跑。

那京娘年方十七,身材窈窕、面似桃花,正常男人看了,都會為之動心,我們的趙皇帝就想了,這樣一個美女,若在江湖上獨自行走,肯定是萬分兇險,於是乎他毅然決定,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走了1000多里路,將京娘送回家中。

一路上趙匡胤為京娘牽馬墜鐙,並像柳下惠似的,對京娘沒有半點非分之想,可京娘卻對他暗生情愫,還要以身相許。

趙匡胤一聽就急了,此事萬萬不可,他救京娘,只為行俠仗義,如果當真娶了她,和那些垂涎她美色的歹徒,又有什麼兩樣,就這樣,我們的趙皇帝憤然離去,京娘卻因此投湖自殺。

趙匡胤當皇帝后,聽說了此事,有感於京孃的貞節,下詔將其封為“貞義夫人”,以示紀念。

這個故事充分讚美了,趙匡胤的高大上,這個故事的最初來源,是丞相趙普寫的飛龍記,所以這個故事的真實程度就一目瞭然了。

趙普一直是趙匡胤的心腹,老趙在陳橋兵變以後,就是派趙普回朝,勸老柴家的小皇帝,把皇帝位置讓了出來,老柴家孤兒寡母,自然沒敢說半個不字,據說還給了小皇帝免死鐵券,有了這個鐵券,柴小皇帝也只活了二十歲。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趙匡胤當了皇帝以後,更深刻體會到武力的重要性,和他同時代的南唐君主李煜,也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但李煜卻忽略了老祖宗留下的“盛世習文,亂世習武”的一句話,所以,儘管他的詩詞寫的萬世流芳,仍免不了被滅國的命運。

好在趙匡胤沒太難為他,但他最終還是因為那首《虞美人》丟了性命,“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據說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看了這詞以後,就賜給他一杯毒酒,他的妻子小周後,也被趙光義霸佔,並於同年自殺殉情。



趙匡胤雖然不懂詩詞歌賦,但他從小就學習騎馬射箭,投到郭威帳下後,屢立戰功,郭威是後漢的大將,黃袍加身以後,建立了後周,郭威死後,把皇位傳給了他的乾兒子柴榮,趙匡胤深得柴榮的信任,並在臨死的時候託孤於他,可柴榮的屍骨未寒,趙匡胤就重新上演了一出黃袍加身的好戲。

為了不讓歷史的悲劇再次重演,趙匡胤總結經驗教訓,就來個杯酒釋兵權,讓手握兵權之人,乖乖的交出了手中的權力,回家樂享天年,退休金的事都不用考慮,這其中就包括他當年曾經擔任的職位——殿前都點檢。

殿前都點檢,這個位置相當重要,負責掌管京城的全部禁軍,柴榮在世的時候,禁軍的實力就很強,所以趙匡胤才能黃袍加身。

趙匡胤當皇帝以後,為了穩控大局,又在全軍範圍內選拔的精英,補充到禁軍裡面,因此禁軍的戰鬥力,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地方的軍隊根本無法和中央抗衡,可以說誰掌控了禁軍,誰就擁有了黃袍加身的資格,趙匡胤深有體會,當然更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才把禁軍的指揮權,牢牢地掌控在手裡。

為了掌控禁軍,趙匡胤把禁軍分成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這三司又稱之為三衙,這樣就分散了禁軍的指揮權,三司之中,數殿前司的權力最大。


題目中楊信擔任的,就是殿前指揮使的最高長官。

楊信當這個官,其實是不情願的,純屬是趕鴨子上架,因為在他的前兩任,一個被調出去打仗,實際上是被免了職,另一個乾脆被砍了頭,說白了,誰在這個位置上,宋太祖都不放心。

楊信被逼當上這個官以後,簡直是寢食難安,這一上火就得了一場病,病好以後,就再也不能說話了,他滿以為這樣一來,皇帝會另派他人。

可沒想到,趙匡胤竟然給他請來了一個啞語老師,就這樣他烏拉烏拉地比劃了十多年,直到臨時前才開口告訴他的子孫——伴君如伴虎,裝聾作啞,是明哲保身的最好辦法。這些年我活的容易嘛!


歷來現實


趙匡胤有一位心腹,他是專門保護皇帝安全的!這個人被提拔第2年之後就突然啞巴了,但是在去世之前又突然能夠說話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在他啞的這12年中,他先後輔佐了兩位皇帝,但是他卻沒有說過任何一句話,遇到事情需要他下達命令的時候,都是由他的僕人代勞的,而他能夠從嗓子裡面發出一種非常特殊的聲音,這種聲音只有這位僕人才能夠聽得懂!很多人都認為他是真的啞巴了,但直到此人臨死前,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12年他都是在裝啞!這個人名為楊信,關於他為何要裝啞,這件事情還需要細細道來才可以。按理說身為皇帝的心腹,應該是沒有必要這麼故弄玄虛的,更何況不說話是多麼難受的一件事情呀。

首先,趙匡胤之所以能夠得到江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他的兄弟們,他的一幫兄弟把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擁護他為帝。而這每一位兄弟都在北宋初期擔任著重要的職務!有的擔任都點檢,有的是副都點檢,還有都虞候等等。不過,當這些兄弟們擁護趙匡胤當上了皇帝之後,第2年趙匡胤就做了一件令人十分心寒的事情,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杯酒釋兵權”!除了都虞候以外,其他的職務全部都被永久的砍掉了!表面上看,趙匡胤是想把一些職務給撤掉罷了,但實際上他是害怕這幫兄弟們對他造成威脅,害怕他們再一次擁護他人,所以並決定採用這種辦法來削弱他們的權力,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會對皇位構成太大的威脅了。

趙匡胤曾經的兄弟們手中的權力全被解除了,而如今還剩下一個職位都虞候是空缺,因此他自然要找到一個人把這個位置給補上,這時他想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張瓊。張瓊曾經救過他的命,趙匡胤對他還是比較信任的,在周朝,他就為趙匡胤效命!在趙匡胤攻打壽春之時,趙匡胤受到了弓箭手的伏擊,就在趙匡胤要被弓箭射到之時,張瓊挺身而出為他擋了一箭!

這一箭讓張瓊深受重傷,箭頭不僅刺穿了他的肉,並且進入到了他的骨頭中。御醫在為他療傷之時,只能夠把他的骨頭撬開,才能夠將這把劍給取出,當時的醫療條件並不好,張瓊若不是命大,也許早就命喪黃泉了。而如果換成趙匡胤的話,相信趙匡胤的情況應該會比張瓊更加危險吧。張瓊得到了趙匡胤的重用,但是他接下來的命運卻並不好。

張瓊這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直言不諱,趙匡胤雖然讓他擔任都虞候,但還是給他派了兩個部下,目的就是監視張瓊。張瓊對這兩位部下說話非常不客氣,而這其中一位部下因為深受趙匡胤的賞識,所以便想到了一個辦法害張瓊。他告訴趙匡胤張瓊暗地裡養部隊,想要蓄意謀反!趙匡胤得知此事之後非常生氣,竟然查都不查,就把張瓊賜死了。之後,趙匡胤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雖然他很痛心,但是卻並沒有懲治誣告張瓊之人。這件事情發生之後,都虞候這個職位就成了一大忌諱,人人都會避開。

之後,趙匡胤又看中了楊信,希望他來擔任都虞候!楊信確實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但他不想擔任這個職位,不過他又無法拒絕,因此只能夠被迫答應。之後,他便開始謀劃要怎麼樣做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趙匡胤對手下的疑心病實在是太重了,連自己的救命恩人張瓊都沒有放過,自己在這個職位上豈不是非常危險。最終,楊信在擔任都虞候的第二年生了一場病,之後便不能言語成為了啞巴。楊信覺得自己也成了啞巴,自然也就會被免去官職了,但令他沒想到的是,趙匡胤反而更加重用他,並且還讓他擔任節度史,之後甚至讓他擔任其他更高級的官職。趙匡胤去世之後,趙光義成為了皇帝,他竟然也十分信任楊信。因此楊信就在都虞候的位置上當了12年,去世前他終於張嘴說出了實情!不過好在趙光義並沒有怪罪於他,並且善待了他的家人。


木劍溫不勝


公元961年,此前籍籍無名的楊信,突然被宋太祖趙匡胤任命為殿前都虞候(相當於軍委副主席)。但是楊信在上任後不久,突然“暴疾失音”,毫無徵兆地就啞巴了。

不過奇怪的是,在楊信臨死的前一天,奇蹟突然又出現,他居然又能開口說話了,“喑疾忽愈”。當時的皇帝趙光義聽聞消息後,非常震驚,匆忙跑到楊信的府邸探視,“上聞而駭之,遽幸其第”。

楊信見宋太宗御駕親來,只好掙扎著爬起來,老淚縱橫地對趙光義表達了深受隆恩的感激之情,“遭遇兩朝,恩寵隆厚,敘謝感慨”。這一段臨死前的表白,情真意切,口齒清楚。

這種情況,讓後世充滿猜測。很多人認為,楊信其實並不是真的啞巴,而是裝啞。可是好好的,他為什麼要裝啞呢?而且一裝就是11年。

(楊信劇照)

這事兒,還得從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說起。

公元691年,依靠“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在一次皇家御賜酒宴上,於談笑風生間,輕鬆寫意地就解除了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張令鐸等人的兵權,賞賜給了他們豐厚錢財和豪華府邸,送幾個老哥們兒回家養老。這就是史上聞名的“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以和平的方式,成功奪取了幾個功臣的兵權後,又重新提拔了一批新人掌管禁軍,張瓊就是其中的一位。

趙匡胤之所以看上了張瓊,一來,張瓊不但是趙匡胤的老部下,很早就隨趙匡胤南征北戰,對趙匡胤非常忠心。而且他還曾救過趙匡胤的命,對趙匡胤有救命之恩。

公元956年4月,趙匡胤奉周世宗之命攻取南唐壽州。當時趙匡胤一馬當先,率領水兵乘皮船衝到壽州的護城河裡,城上萬弩齊發,箭矢如雨傾瀉而下,“矢大如屋椽”。眼看趙匡胤即將命喪當場,忠勇的張瓊,奮不顧身地猛撲上去,替趙匡胤擋了一箭。

張瓊身中數箭,其中有一箭射中了張瓊的髀骨,深入骨中無法拔出。張瓊在喝下滿滿一碗酒後,命人破骨拔出箭鏃,而張瓊“血流數升,神色自若”。

二來,張瓊是個猛將,治軍手腕特別強硬。趙匡胤認為“殿前衛士如狼虎者不啻萬人,非瓊不能統制”,所以,張瓊成了殿前都虞候的不二人選。

(張瓊劇照)

但是,正是由於張瓊的性格火爆,又缺乏心機,最終導致他不得善終。

張瓊手下有史珪和石漢卿兩個人,對張瓊的強硬風格特別不滿,經常在趙匡胤的面前打小報告。張瓊也對兩人深惡痛絕,在大庭廣眾之下,稱他們為“巫媼”,也就是搬弄是非的老巫婆。由此,史珪和石漢卿跟張瓊結下了很深的樑子,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

有一次,這兩人又誣告張瓊“擅乘官馬”“背後誣毀趙匡義”、“ 納(叛將)李筠隸僕,畜部曲百餘人,恣作威福,禁軍皆懼”等。趙匡胤聽聞消息後,特別害怕張瓊效仿自己,再來一出“黃袍加身”,於是傳令,將張瓊帶到殿前審問。

耿直的張瓊矢口否認。惱羞成怒的趙匡胤,下令石漢卿拿起鐵棍當眾擊打張瓊,幾乎將他打死。

後來,趙匡胤將張瓊下獄,並交給御史繼續審問。張瓊不堪受辱,自殺身亡。

張瓊死後,趙匡胤隨即任命楊信接替他,擔任殿前都虞候這一重要職位。

楊信雖然也是趙匡胤的開國將領,但此人一直籍籍無名,沒有什麼戰功。而且楊信和張瓊有著迥然不同的處事風格,其情商明顯要比張瓊高出不少。

楊信為人小心謹慎,安守本分,不輕易樹敵。憑藉著穩重的性格,他先後擔任了鐵騎軍和控鶴軍的都指揮使,以及賀州刺史。

(趙匡胤劇照)

趙匡胤正是看中了楊信的內斂和安份,才讓他擔此大任,從而避免又搞出像張瓊一樣的鬧心事件。

聰明的楊信,充分吸取了前任張瓊的教訓,上任後不久就“主動”染上怪病,啞巴了。但同時,楊信又不想丟掉已經到手的重要職位。沒辦法,處心積慮的楊信,找來一個能領會自己意圖的書童,替自己發聲。

據說這位名叫玉奴的書童,特別聰慧。只消楊信比劃幾下,或者一個眼神,他就能充分意會主人的意思,並準確無誤地表述出來。

趙匡胤一看,這楊信雖口不能言,卻絲毫沒有耽誤工作,身體也棒棒的。於是,不但給予財物賞賜,“幸其第,賜錢二百萬”,還不斷地對他加官進爵,“乾德五年,改靜江軍節度”“六年,遷殿前都指揮使,改領建武軍節度”。

就這樣,楊信裝聾作啞,不但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官職還越來越高。直到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仍然對他十分信任,繼續讓他擔任禁軍統領一職。

不過,我們仔細想想,當初的趙匡胤是真不知道楊信裝啞嗎?我看未必,只不過楊信的這種做法,恰好也符合趙匡胤的需求而已。

從本質上說,楊信的裝啞,是封建帝王集權統治下的奇葩現象,它折射出的,恰恰是古代帝王“家天下”思想下,官員的無奈和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