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番茄引入辉南地区栽培模式可行性报告

一 荷兰优势

小国大业”这四个字,用来描述荷兰这一西欧国家的经济特征,是比较贴切的。

人多地少、资源贫瘠,荷兰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但这个欧洲小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大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形成独具荷兰特色的高科技现代农业。

它的成功经值得全球借鉴,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与荷兰同样面临人多地少、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

荷兰农业的成功经验是从科学技术的产品创新,是先进的种植模式和种植理念,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到企业文化。让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荷兰农业的领先,也看到了国内农业与荷兰的差距。今天着重介绍一下荷兰番茄栽培技术。

1荷兰番茄主要是“个子高”: 荷兰生态番茄植株能长到15米,是普通番茄的近10倍,而且绝对不是转基因食品。

2其次是产量高:欧荷生态大番茄亩产高达10万斤,是普通种植的近10倍,小番茄亩产也可到4万斤。

3.再其次就是其营养价值高:有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测试中心(北京)的权威检测报告为证:欧荷生态小番茄含番茄红素、多种维生素和其他各种微量元素等共计17种营养成分;就拿番茄里最重要的营养成分番茄红素来说,欧荷小番茄每千克番茄红素含量高达325mg,是国内普通番茄的2倍。维生素E高出100%,维生素C高出67.62%;可溶性糖、果糖等含量也远高于普通番茄。

欧荷生态小番茄除了营养价值高,安全是另一大特征。众所周知,欧洲人不吃转基因食品,所以生态园的番茄和转基因没有半毛钱关系;无任何农药残留,谱尼测试后被大家所公认;无污染,完全按照欧盟现代农业的标准执行。

二 辉南优势

1 气候特征

.辉南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最低气温为零下17℃,最高月平均气温为7月,22.4℃。≥10℃的有效积温2200—2800度。年均降水量737.4毫米,最多降水量为987.2毫米,最少降水量为436.5毫米,日最大降水量为124.2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年平均无霜期为138天;年平均日照时间2,296小时。

2. 地形地貌

辉南县属半山区,分为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三种地貌类型。长白山支脉龙岗山脉斜卧县境东南部,构成东南高向西北渐低的地势。东南部低山区平均海拔500—700米;中部丘陵和半山区海拔为400—500米;西部和西北部河流沿岸为河谷平原,海拔为300—400米。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67.9%;河谷平原占23.1%;河流占1.7%。

3. 森林覆盖

辉南县植被类型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原始植被红松针阔混交林现已退化为次生阔叶林。据初步调查统计,本区有野生植物108科276属462种。其中:地衣植物2科2种,苔藓植物15科28种,蕨类植物12科21种,裸子植物3科9种,被子植物77科402种。

三 与时俱进

辉南众多森林资源造就了森林氧吧给植物提供优质的呼吸,众多的地下矿泉造就了黄金营养库给植物提供最优质的养分供给。同时随着公司全自动现代化智能温室基地落成交付使用,中国人运用荷兰技术在中国土地上拉开了荷兰番茄引入辉南地区的新篇章!

四 温室配置

1 高标准连栋智能连栋温室

2 精准的光照管理

3 及时的加温管理

4 通风降温管理

5 co2浓度管理

6 现代化水肥灌溉系统

7优质的基质栽培材料

8 合理的病虫害管理

9 精准的大数据调控管理

具体事宜如下,

1、高标准的玻璃连栋温室

最新建成的连栋温室脊高较高,最高点大部分在6.5米以上,单栋面积较大,基本上都超过两亩地,目前最大的单栋连栋温室都在10亩地以上,由于连栋温室面积增大,脊高增大,增加了温室内部的环境缓冲性,且透光率高、遮挡少,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减少病虫害,提高产量。

现代工厂化生产的基本参数包括:温室脊高7米,檐高6.3米,柱间距5米,跨度8米,吊绳高度3.1米,暖气宽度60厘米,栽培槽高度80厘米,采用吊挂系统,增加了底部通风透光,进一步减少了病虫害发生,提高了产量。

2、现代化的环境控制体系

从补光系统、加热系统、二氧化碳增施系统三个方面阐述,这其实就是智能化农业,可以说连栋温室目前已经基本实现智能化。

(1)补光系统

光照是满足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其他因素满足的条件下,增加1%的光照意味着增加1%的产量。园区日常管理应该特注重玻璃清洁,一般温室都配有玻璃清洁机,一般每年清洗8~10次,保证温室透光率可达70%以上;另外现代化智能温室一般没有外遮阳,内部一般只有一层保温幕,兼做内遮阳,大大提高了光照透过效率;现代智能温室大概20%左右温室配备有补光灯,以高压钠灯为主,功率为1000W/盏,悬挂密度为每盏灯补光面积为10平米。我国冬季基本上都是短日照天气,用于果蔬生产光照水平远远不够,尤其冬季需要补齐12小时光照时间。

例如几个作物的补光面积及补光量为,番茄补光量在13000lux -16000lux,定植日期8月至10月份;彩椒补光量6000-8000lux,定植日期11月份;黄瓜补光量9000-10000lux,定植日期12月份!

(2) 加热系统

现代温室番茄生产加热方式以热水管道加温为主,温室底部的热水管道同时作为轨道车的行进轨道。一般园区主要采用天然气锅炉加热,通过电脑自动控制,可以满足棚室温度需要!

(3)通风降温管理

现代化智能温室通风降温系统主要包括温室天窗、循环风机、内遮阳等设备。温室内通风降温主要是通过温室屋顶天窗开启来实现。现代化的连栋温室可根据时间、温室内温度、外界光照条件、室内湿度条件等因素来控制天窗是否开启及开启角度;为保证温室内气候均衡,温室内一般设有空气内循环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循环风机组成,根据温室内不同位置温度变化情况开启或关闭,使温室内的气候保持在稳定平衡的状态;为防止夏季温室内温度过高,一般现代化温室还配有内遮阳,兼做冬季时保温幕,在夏季光照强度高、温度高时开启,防止温室内温度过高。

(4) CO2 浓度管理

CO2是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番茄产量的限定因素之一。番茄CO2浓度饱和点为1400μmol/mol,而在实际生产中,温室内的CO2浓度远低于饱和点。现代化智能温室生产中必须设有CO2增施中系统,能够维持温室内CO2浓度在900μmol/mol左右,可以提高产量30%以上

五 现代化的栽培技术是实现高产的核心

温室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体系。以Red Harvest农场番茄生产为例,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植株管理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嫁接技术等,这些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实践经验总结成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体现出较高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规范性,是实现番茄高产的核心。

六 现代化水肥灌溉技术是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

1 自动化的灌溉系统

目前国内蔬菜灌溉以经验灌溉为主,在适宜条件下番茄灌溉总量、灌溉频率数据无法和番茄生长及气候环境结合,导致无法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化。荷兰设施模式采用精确控制系统,不但可以根据作物不同时期调整灌水量,而且可以在一天当中,根据太阳辐射的情况及时调整供水量,以保证在满足作物需求的同时,避免水分浪费。

2 配肥及肥料供应标准化

荷兰模式番茄生产施肥精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质量上,每周的肥料配方都是由主业肥料咨询公司为其提供,生产者根据回液测试值、雨水的测试值,调配符合某一特定时期的配方的营养液母液。温室也有专门负责收集每天每株植株的供应量,并且每天都会收集岩棉块中(无土栽培槽)的营养液,对EC值、pH值等主要指标进行测试,同时及时输入施肥系统,以确保制定第2天所用的营养液的合理配比。二是用量上,番茄营养液用量由施肥系统控制,根据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不同而不同。为保证植株生长期间提供适宜的营养成分,荷兰温室生产模式一般采取定期的检测体系,及时进行调整。

七 系统的病虫害防治体系是实现高产的保证

荷兰温室模式病虫害防控坚持源头控制和综合防控的理念,以温湿度精准调控以及有益昆虫生态系构建为基础,充分发挥自然调控和生态调控优势,同时以科学化学防治为必要补充,通过定期监测预警,制定最佳防治策略,以达到有效防控病虫害、减少产量损失、保障产品安全的目的。

八 确保生产环境安全

荷兰模式温室一直在打造密闭的作物生长系统,进入生产温室有一套严格的消毒流程,一般外来人员必须经过更换一次性消毒服、手部消毒、脚底消毒的程序后才能进入生产温室。操作工人每天进入温室也必须经过更换工作服,手部消毒的程序。另外,具体操作工人每操作完成一项工作后,还必须对工具进行消毒。每茬作物生产结束后,会对温室内进行彻底的消毒。完善的病虫害隔离体系,杜绝了人为将病虫害带入温室,保证了温室洁净的生产环境。

九 精准的环境调控,提供植株最佳生长环境

控制温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确保植株正常生长、病虫害少发的关键因素。以Red Harvest温室番茄生产为例,通过加热系统、CO2供给系统、通风系统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综合运用,在番茄生长期内,能够确保番茄生长温度为16~22℃,白天湿度控制为75%~80%, 夜间湿度控制为85%~90%,晴天温室内CO2浓度达到800μmol/mol以上,实现了实时、精确调控,确保适合番茄生长的气候环境,避免了病虫害的发生。

十 采用无土栽培基质,避免土传病害发

荷兰番茄生产模式一般采用岩棉作为生产基质,该基质生产面积占到生产总面积的90%以上。由于岩棉是由岩石经高温融熔抽丝而成,与其他基质相比,质轻、多孔,且不含病虫害,有效避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

十一 以生物防治为基础,兼备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荷兰温室模式生产病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以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为辅。以Red Harvest温室番茄生产为例,主要虫害防治对象为白粉虱、潜叶蝇、蚜虫等,白粉虱采用盲蝽(十Macrolophuscaliginosus )、丽蚜小蜂(Encarsiaformosa )等天敌防治;潜叶蝇采用潜蝇姬小蜂(Diglyphusisaea )防治;采用蓝板防治蓟马、黄板防治白粉虱和蚜虫。在病害防治方面,除控制适宜的湿度条件外,采用硫磺熏蒸器防治白粉病。在我国,先进的园区已经开始运用生物技术生产番茄了。比如除虫菊防治蚜虫技术、熊蜂授粉技术、板蓝防治蓟马技术、以及黄板防治白粉虱技术、用氨基酸寡糖防治病毒病技术等等。

十二 定期的监测预警机制,制定最佳的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以Red Harvest农场番茄生产为例,基地采用大数据监控,农场的植保专员每周定期对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以及潜叶蝇、白粉虱、烟粉虱、蚜虫等虫害进行监测,病害发生或虫害超出天敌防治范围则及时采用农药进行防治。例如,白粉虱采用黄板进行监测,黄板大小为25cm×10cm,如果两周同一黄板白粉虱增加数量超过80头/片,则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十三 配套的硬件体系减轻劳动强度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荷兰温室模式生产人工成本占到30%以上,减少用工和降低劳动强度是温室生产一直追求的目标。温室作业省力化渗透到温室生产的各个环节。荷兰设施模式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将环境控制、水肥管理、数据检测等设施设备进行统一管理。以Red Harvest为例,该农场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为priva connext系统,该系统将加热系统、CO2增施系统、灌溉系统、通风降温系统、营养液回收利用系统等进行了集成,方便在一台电脑上可以控制整个温室正常运转;另外,温室内一般还配备有采摘作业车、可升降轨道车、运输作业车等省力化装备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工人操作效率。

十四 专业化/细节化的工人管理进一步提高操作效率

人工成本是温室生产的主要成本之一,可占生产成本的30%以上。为降低人工成本,除了应用自动化设备以外,荷兰温室生产普遍采用专业化的分工、完善的管理及监管体系来提高工作效率。以番茄工厂化农场Red Harvest为例,该农场每7.5公顷温室从事植株调整工人共计29人,按照工种的不同,分为打叶、采收、疏花疏果、落秧、绕秧打叉等操作,每项操作专人负责, 其中, 打叶11人、采收8人,落秧4人,绕秧打叉3人,疏花疏果3人。为方便工人管理,温室配备“Hortimax”管理系统,通过高效的人员管理系统和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现代智能温室番茄生产在保工作质量的同时,拥有极高的操作效率,如每名工人每小时可采收番茄550Kg,疏花疏果2600棵,落秧2650棵,打叶1100棵,绕秧打叉2700棵,是国内工人操作效率的5~10倍。

就是说专业的队伍干专业的事情!

十五经济效益分析

1,按园区,一栋智能温室3696平方米一栋

四栋2880平方米共计15216平方米合计22.81亩

2.每亩运用荷兰西红柿(小番茄)无土栽培之有机基质栽培方法,结合良种、良法全年一大茬模式,每亩生产有机西红柿(大果)40000斤,按每斤8元价格)计算,每亩实现利润32万元;如果种植小番茄每亩按30000斤计算,每斤10元计算,可实现产值300000元人民币。

3.综上所述本园区22.18亩最少可实现产值6654000元人民币。

此项目必须纯有机,才能实现项目预算数据!

项目报告人:高级农艺师刘长清

2019年6月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