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39岁猝死,为何临终前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孙子?

邸苗苗


我是亮仔,我来回答。

郑成功在临终前确实下达了杀死妻子董氏和长子郑经的命令,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想法,于39岁壮年之时撒手人寰,他一生所追求的“反清复明”的大业也只能由后人来实现了。


郑成功杀妻儿的前因

郑成功于顺治18年,在清军不断蚕食东南沿海的情况下,决定收复台湾,为自己“反清复明”的大业找一个稳固的大后方,于是派遣长子郑经留守厦门,自己率领大军进攻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

而此时的郑经19岁,正值青春旺盛,他对于父亲给他指派的政治婚姻极度不满,当时他的妻子是南明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郑经对自己的夫人爱答不理,甚是讨厌,根本就没有感情可言。

而空虚寂寞的郑经闲暇之余竟然勾搭上了自己四弟郑睿的奶妈陈昭娘,两人不久就有了私情,并且陈昭娘还给郑经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郑克臧”。

而郑经并不敢把孩子生母的身份报告给父亲郑成功,只是给他写了封信,告知他自己生了一个儿子。得知此信的郑成功大喜过望,面对后继有人的场景,郑成功大犒三军,并且当众宣布自己有了孙子。


郑成功难道真的如此无情?

而纸里终归是包不住火的,得知内情的唐家人十分震怒,这简直就是骑在自己脖子上拉屎,欺负人有点太过了。

于是唐显悦决定为孙女讨回公道,他给郑成功写信道:“你自己的家风就如此不正,用什么管理一方土地,有何脸面为天下伸张正义?”郑成功接到信后,先是不解,再是疑惑,最后派人去调查,果真是这么回事,于是郑成功大怒,这才下令将妻儿全部斩杀。

郑成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儒将,自幼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对三纲五常极为看中,不容许任何人践踏圣训,更不许家人做此乱伦之事。当年面对父亲郑芝龙降清,他毅然决然与父亲断绝关系,在他的世界里,大义永远要重于小情。

还有一点,他作为三军统帅,如果连自己的家事都处理不好,有何威仪来统军作战,部下们的私下议论必不会少,不但会大大损失自己的威信度,还会瓦解部队的战斗力,给清军以可乘之机。


郑成功为何想杀而没杀成?

在得知丑闻之后,郑成功派郑泰和洪旭前往厦门务必将妻子董氏、长子郑经、陈昭娘和“孽种”郑克臧斩首示众。

可郑泰认为这并非什么大事,况且夫人和长子都是自己的主人,怎么能去做这种让郑成功“自灭三族”的事情?于是请求郑成功收回成命,可郑成功不准,于是郑泰等联合诸将共同抵抗郑成功的命令。

又加上顺治十八年对“反清复明”的事业是极度悲惨的一年,永历皇帝在云南被吴三桂绞杀,大明彻底失去了皇帝,郑成功悲愤交加,家中又出了如此丑闻,不久连忧带气病倒了,最终在39岁正值壮年时撒手人寰,杀妻儿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郑成功死后,郑经因为乱伦之事被许多人认为没有资格继承“延平王”的爵位。而郑经则率军攻台打败了竞争对手郑袭,虽然郑经如愿以偿的登上了王位,但经历此次浩劫之后,不少将领投降了清朝,台湾彻底成了孤悬海外的小岛,再也没有能力对清廷构成威胁,郑成功一生追求的“反清复明”也就中道崩殂,戛然而止了。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郑成功39岁猝死,临终前给兄郑泰一份杀人名单,令他到思明斩杀名单上的人:自己的妻子、长子郑经、长媳董氏和长孙郑克臧、还有一名奶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都是缘于郑经。郑经随父亲郑成功转战多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候,19岁的郑经奉命镇守金门、厦门等地。郑成功为他找了个门当户对的曾做过兵部尚书的唐显悦的孙女为妻。虽然小两口郎才女貌,但是彼此感情却并不好,郑经也没闲着,看上了弟弟的奶娘陈昭娘,两人很快有了儿子郑克臧。郑经给父亲汇报自己的侍妾生了了儿子,得到长孙的郑成功体验到当爷爷的喜悦,赏给了些银物。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可是唐显悦却暗中调查出这事的来龙去脉,大怒,给郑成功说孩子不是侍妾的而是那名奶妈陈氏的,这是乱伦!郑成功生气的让郑经把陈氏杀掉,可是郑经却不听,把陈氏藏了起来。唐显悦写信给郑成功说“你治家尚且不严,怎么能治理好一方土地?!”恼羞成怒的郑成功于是拟了这份死亡名单。

根据名单,郑经有错且不改,连同有错的陈氏和错误出生的郑克臧都要杀,郑经的母亲没有教育好儿子,该杀!郑经的妻子董氏作为发妻不能管好自己的丈夫以至丈夫获罪,该杀!唐显悦也算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可见郑成功也是真的气上头了!但是郑泰却没有执行,和大臣一致抗命,只杀了陈氏。


(郑成功雕像)

而在此时,传来父亲郑芝龙被清廷杀害、郑家祖坟被挖和永历帝朱由榔在缅甸被人杀害的消息,郑成功数痛攻心,死前痛哭无言见先帝,抓破脸面而亡。

郑成功明知明朝会灭亡还宁死不降清军,宁愿杀了至亲也要严家法,对民族大义和家庭伦理一样看重,如此刚直不阿的人很容易经常遭遇不快,所以他最终英年早逝也是性格所致!他死后,郑经在金门发动政变,自称延平王,打败叔叔郑世袭在台湾继位。


(郑经画像)


墨梅逸清寒


郑成功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诞,不过这的确是事实。

先说儿子,郑成功并不是一个残暴的人,他之所以选择杀死儿子政经,是因为他做了离经叛道的事情。

政经作为郑成功的长子,他娶了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这段婚姻是属于政治联姻,所以他和妻子之间的感情非常差。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和四弟的奶娘陈氏有了私情,并生下了一个孩子。



政经曾打算瞒天过海,不过最后这件事还是暴露了,郑成功也是因此动了杀心。

后世对于郑成功的评价之所以非常高,让人钦佩,不只是因为他取得了无数耀眼的功绩,是民族英雄,更是因为他严于律己。

而严于利己的人,一般都会是一个要面子,相对传统的人,所以他在知道儿子干了这种蠢事后,没有想着袒护他,而是治他。

而这个时候,唐显悦在知道女儿受欺负后,更是写下了“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这句话来火上浇油,讽刺郑成功。

前面提到郑成功是要面子,自尊心非常强的人,本来就家丑已外扬,如今更是被人写信嘲讽,他的内心自然是相当悲愤,这件事他不占理,所以他没有办法回击唐显悦。

他杀死郑经,明显就是为了挽回声望。如果这件事不及时处理,肯定会不断发酵,最后这把火甚至有可能烧到他的头上。

而且郑成功有很多的子嗣,单是正妻董酉姑就给他生了五个孩子,剩下的那些小妾诞下的孩子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也不会特别看重某个孩子的生死,即便是长子亦是如此。

说完了政经,咱们再来看看他的母亲。

史料当中没有写郑成功对董酉姑的态度,不过我们完全可以从史料当中了解他妻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史料有一段关于她的记载,即:又辛丑之变,踉跄逃难,人竟怀珍宝,董氏独包裹姑之神主以出,成功大加敬服,亦足证家训也。

这是说什么呢?说在撤离的时候,其他人都是背负财宝,只有董酉姑背着祖宗的排位还有郑成功的机密文书。


因此可以看出,董酉姑对丈夫郑成功也算是真爱,郑成功和董酉姑之前应该不会有不和。

而他之所以下令杀死董酉姑,只能是因为迁怒了,而不是她真的犯了什么错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郑成功下令要杀死政经,但是政经最后并没有被杀,因此很多人都觉得郑成功只是在做给外人看。

如果大家这么理解,可就真的是冤枉他了。

郑成功原本命令郑泰杀死妻子,但是郑泰担心郑成功是被怒气冲昏了头脑,所以他只是杀死了陈氏,没有动政经和董酉姑。

郑成功之后又数次派人追击,但是这些人全部都被郑泰给扣下了。换句话说,要是没有郑泰从中作梗,郑成功应该真的会杀死妻儿。


夏目历史君


谈及郑成功,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民族英雄。他出生于日本,四岁时乃父郑芝龙归顺明朝,他第一次踏入大明的领地。自那以后,他的一生都与明朝不可分割。当年清军强盛,明朝衰亡,郑芝龙携数十名亲信投降清军,郑成功极力劝阻,但终究无果,于是他率领亲兵誓死效卫南明。再后来,他又赶走了荷兰人、收复台湾。纵观他的一生,可谓尽忠报国。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值得世人尊敬的英雄,在将死之际竟命人将自己相敬如宾二十年的发妻、骨肉相连的儿子及襁褓中的孙子杀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strong>

首先笔者要着重强调一点,郑成功确实下了这则命令,但执行任务的人却迟迟下不了手,直到郑成功病逝也没有执行。至于郑成功为何要下这个命令就要从他的儿子郑经说起。

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率师收复台湾后,命十九岁的郑经镇守思明州(今福建厦门),并让他娶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虽然其女贤淑良德,但郑经并不喜欢她。为了解乏,他竟与其四弟郑睿之乳母陈氏(昭娘)私通。时间久了,他竟对乳娘日久生情,并诞下一子,取名郑克臧。孩子出世后他立马向郑成功报告,但又不敢说是与陈氏所生,于是就以侍妾一言概之。郑成功一听说有孙子,高兴得不得了,还专门派人待贺礼前往思明州赏赐郑经。但这件事却让唐显悦十分担忧,于是他派人去调查孩子的生母,没想到她竟是郑睿的乳娘。得知真相的唐显悦十分恼怒,立即书信一封告知郑成功——“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闻饬责,反加赏赉。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strong>

深受儒家思想教导的郑成功看后气得火冒三丈,当场下令赐死乳娘陈氏,但郑经却将陈氏藏了起来。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在责备郑经乱伦,郑成功自觉颜面尽失,为了表示“上下一体”的决心,他即刻命召来郑泰,以“治家不严”之罪将正室董氏,儿子郑经、陈昭娘及长孙郑克臧一并处死。但郑泰不忍骨肉相残,且以为夫人只是管教不严,世子则是一时鬼迷心窍,而幼子更是无辜。故郑泰拒不执行命令,仅处死了陈昭娘。郑成功闻知又派人过金门催促,郑泰依然没有执行。与此同时,顺治驾崩、康熙继位,郑氏降将黄梧向当权者鳌拜提议“平贼五策”。其内容包括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的迁界、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等。另外郑芝龙流放宁古塔(另一说其于北京菜市口被斩)、郑氏祖坟被挖。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急血攻心,于第二年就病逝了。

言归正传,郑经确实有辱家门,但毕竟都是亲骨血,郑泰都下不了手,何况是郑成功?所以笔者以为郑成功并非真的要杀至亲,而是典型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他若真想杀他们,就不会将这个命令交给他大哥郑泰。当时郑成功已病入膏肓,若他大哥在此时杀他妻儿,不就等同于叛乱謀逆吗?很显然郑成功早料到郑泰不敢,且会召集宗族商讨,最后绝不会执行这个荒唐的命令。如此一来,郑成功不仅能保住妻儿性命,还能在临死前显示自己的大义灭亲,给天下人交代。


邓海春


郑成功(1624——1662)要处死的妻子名叫董酉姑,她是礼部侍郎董飏先的侄女,1641年迎娶,郑成功当时只有17岁,他一生有7位女人,10个儿子,董酉姑是他的第一个女人,也是明媒正娶的正室。郑成功要处死的儿子叫郑经,是董酉姑所生,也是他的长子,那郑成功为什么要处死妻子和儿子呢,?这就得从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家里发生的一件事说起。


郑成功率军攻取台湾时,郑经没有随军参战,而是驻守在厦门,当时的郑经已经成婚,娶的是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当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闻听郑经生子了,心情大悦,这时接到了唐显悦的书信,他看着看着,不由的有喜转怒,原来唐显悦不是来报喜的,而是为孙女来鸣不平的,他不仅对郑经的严加痛斥,还对郑成功治家不严大加责难,他在信中指出:“三父八姑,乳母也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闻饰责,反加赏赍,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郑成功看罢,方知原委,原来郑经是勾搭自己四子郑睿的乳母陈昭娘生的私生子,不禁暴跳如雷,即刻发下令箭给都事黄毓,命他到金门与户官郑泰会合,将郑经、陈昭娘和所生的私生子杀了,以董酉姑“治家不严,教子无方”的罪名,也一并斩首。


郑泰得令后,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找部将洪旭等人商议,大家说,夫人和少主不可杀,杀之,万一郑成功后悔了怎么办?再说董夫人也没做错什么,郑经私通的陈昭娘,只不过是给孩子喂奶的女人,不存在乱伦之说,要杀只杀陈昭娘就可以了。黄毓回奏后,郑成功很生气,命黄毓再赴金门,严令郑泰必须执行不误,没想到郑泰却将黄毓抓起来交给了郑经,郑成功闻讯后,直接命大将周全斌去厦门执行处决郑经的任务,另外又派部将洪有鼎赴南澳,结果,周全斌被郑经拘押,洪有鼎畏惧不前。


对于厦门和金门的抗命行动,郑成功急愤成疾,再加上攻台湾的过度劳累,郑成功得了风寒病倒了,第二年年初,在病榻上的他忽闻父亲郑芝龙在北京被斩首,这又加重了病情,不久永历帝缅甸被抓、昆明遇害的噩耗传来,更让他陷入了悲愤至极的地步,他心中反清复明的精神之柱崩塌了,1662年5月1日,已是病入膏盲的郑成功开始拒绝喝药,7天后,当都督洪秉诚再端药劝他喝时,他把药碗打翻在了地上,然后,大呼数声,气绝而亡,死时才39岁。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郑成功壮志未酬,却于39岁的盛年早逝。他一生以“恢复明室”为己任,但在清朝的步步紧逼下,郑成功不得不退守台湾。他在台湾的最后几年,因为抑郁成疾,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晚年爆发的一桩家庭丑闻更令他的病情雪上加霜,郑成功临终前下令杀死自己的原配妻子董氏,长子郑经,长孙郑克臧,那么,在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郑成功出生在日本,他的母亲田川氏是父亲郑芝龙的第二任妻子。郑成功在日本稍年长即被接回国,1645年郑芝龙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即隆武帝。同年郑芝龙带着郑成功入朝面圣,隆武帝抚其背说到“恨无一女以配之”,赐姓朱,赐名成功(原名郑森),封忠孝伯。隆武二年(1646年)郑芝龙决意降清,放清军入关,郑成功哭谏不听,同年隆武帝在前往江西途中于汀州被清军俘虏,不屈殉国。郑成功听闻噩耗,悲痛不已,决意起兵抗清与父决裂。




1658年郑成功率领10万大军誓师北伐,包围原明朝南都南京,控制了长江已南大片地区,但是他在南京滞留不前没有乘胜追击,最终给予了清军调兵回援的机会,郑军坐失良机,北伐以失败而终,回到厦门后,由于清军紧紧相逼,厦金弹丸之地难成气候,1661年,郑成功率领25000水师横渡台湾海峡,次年收复了被荷兰人盘踞了长达34年的台湾岛。此后,郑成功将大部兵力迁移到台湾岛,康熙继位后,鳌拜献“平贼五策”,颁布“迁界令”,沿海居民内迁二十里,断绝了郑氏集团和陆上的一切联系,不久,郑芝龙被清朝斩首于菜市口,清政府还了挖郑氏祖坟。噩耗连连之下再加上在台水土不服,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一病不起,而这期间发生的一桩家庭丑闻更令郑成功的病越加沉重。




隆武帝当年对郑成功是“恨无一女以配之”。身为福建总兵郑芝龙的大公子,其早早就被安排了亲事,迎娶南明原兵部侍郎董飏先侄女董酉姑,董氏与郑成功结为夫妻后,两人相敬如宾恩爱两不疑。郑家是一个大家族,而董酉姑治家有方,孝顺翁姑,友待叔侄,任劳任怨,贤良淑德,成为郑成功的贤内助。但是她宠溺儿子郑经,对他所求无不答应,导致郑经从小就养成了叛逆心理,为后来发生的家庭丑闻埋下了伏笔。




郑经成年后,迎娶南明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唐氏为妻,但二人感情并不好,郑经反而是迷恋上了四弟郑睿的乳母陈昭娘,两人眉来眼去珠连暗结,陈昭娘为郑经生下了私生子郑克臧。郑经的乱伦丑事郑成功并不清楚,所以当得知长孙出生时郑成功喜形于色,但唐显悦得知事情真想后很为孙女不值,抱着为孙女讨回公道的信念给郑成功写了一封信:“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闻饬责,反加赏赉。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据《台湾外纪·卷十二》)将郑经乱伦通奸之事大白于郑成功。




郑成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三纲五常尤为重视。儿子犯下如此弥天大错,身为延平郡王的郑成功面子哪儿搁的下,为了表示“上下一体”的决心,郑成功即命召来都事黄毓手持令箭前往金门找郑泰,以“治家不严”之罪将正室董氏,儿子郑经、陈昭娘及长孙郑克臧一并处死。但郑泰不忍骨肉相残,且夫人只是管教不严,世子鬼迷心窍,不该以死相逼。故郑泰拒不执行命令,仅处死了陈昭娘。郑成功闻知又派人过金门催促,郑泰依然没有执行。


这一年,郑成功又闻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绞杀,而年初父亲、四弟又被清朝斩首于北京菜市口,南安郑家祖坟被挖,而今儿子又闹出了天大的丑闻,数度打击之下彻底击垮了郑成功,他的病越来越沉重。五月初八日,民族英雄郑成功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未竟的事业病逝于台湾,年仅39岁。


大国布衣


这事最好和郑成功之死联系在一起聊。

在朴素的认知中,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他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曾经控制了中国东南半壁江山,他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被奉为“开台圣王”。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早年亦商亦盗,旅居日本平户时,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婚,生下郑成功。郑成功7岁时从日本返回中国,开始接受儒家教育。

清军进军福建时,郑芝龙降清,隆武政权随之灭亡。

郑成功得知父亲要降清,曾苦苦劝阻。眼见父亲执迷不悟,郑成功悲愤之下奔去南澳岛,招兵买马,坚决抗清。清廷曾多次派人劝降,但都被郑成功拒绝了。

康熙登基后,颁布迁界令,迫使沿海居民迁往内地,这是针对郑成功的一个狠招,相当于给郑家军来了个“坚壁清野”。

军粮供给本就十分困难的郑成功,为了拓展生存斗争空间,于是开始战略攻台。

这是郑功成一生的壮举。

可收复台湾,完成这一壮举后,仅仅过了几个月,39岁的郑成功便暴毙而亡了,为何会如此,一直众说纷纭。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收复台湾后的郑成功接连遭受到的沉痛打击,可以用无以复加来形容。

几乎就在收复台湾的同时,郑成功便接到凶信,说他父亲被家奴伊大器告发,伊大器称郑芝龙和郑成功之间不时有书信往来,有图谋不轨之举。

清廷震怒,将郑芝龙全家处死。

郑成功听闻此消息后,捶胸顿足,望北恸哭:你要听我的劝告,怎会招来如此杀身之祸。

父亲惨死的悲痛尚未平息,另一个如雷轰顶的坏消息又传来。

叛将黄梧掘了郑成功的祖坟。

哀伤恸哭下,郑成功咬牙切齿地发誓说:活人结怨,与死人何干。要是有一天我领兵打回去,不将你碎尸,我枉作人间大丈夫!

14年后,郑经替父实现了誓言,攻陷漳州后,黄梧遭到掘坟鞭尸,当然这是后话。

家仇愤懑填胸,泣血的国恨又紧接而来。

南明兵部司务林英削发为僧,从云南逃到台湾见郑成功,林英向郑成功苦诉说,皇上(永历帝)听信奸相马吉祥、逆戚李国泰之话,避居缅甸。现在吴三桂攻缅,缅王已将皇上献给吴三桂,听说已经被吴三桂杀害了。

郑成功听罢,又是痛哭不已。

大波不断下,哪知恶浪又起。

昔日东林党人、郑成功的亲家唐显悦从对岸发来告发信,说郑经此前所生之子,乃是他和其四弟乳母陈昭娘通奸所生。言语间,大有为女儿鸣不平,兴师问罪的架势。

可以想象,国仇家恨填胸压顶,自家又出了此等败坏纲常伦理的丑事,生性暴烈,用法向来严峻的郑成功会愤怒到何种程度?

因为觉得颜面让逆子彻底毁完了,郑成功于是传令厦门守将,处死郑经、陈昭娘以及两人通奸所生的孙子。

但这命令下的太狠太绝,厦门守将不敢执行,毕竟杀的是长子长孙,万一事后延平王郑成功反悔了,执行命令岂不是自掘坟墓。

郑经也不甘愿受死,他将与之通奸的陈昭娘藏匿了起来,与郑成功搞起了事实上的软对抗。

后来的郑经虽算有作为,但犯下此事时政治上着实不成熟。要知道此时的郑家军内部并不团结,而是矛盾重重。感情用事,干下如此荒唐事,不仅有损郑家的威名,更将给自己带来凶险无比的大麻烦,完全不是躲过郑成功的处罚,就能风平浪静那么简单。

见厦门的复命迟迟不来,盛怒之下的郑成功又追加一命,郑经生母教子无方,一并处死谢罪。

很明显,此时的郑成功已经恼羞成怒,失去了理智,一道无人敢执行的狠命不算,还要再加一道,厦门守将哪个敢执行。

让郑成功狠命落空的还有一点,此时的他已因这接二连三的打击,重病难为了。

如此局面下,很多人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有的为自保,有的为野心。

据《台湾通志》的描述,郑成功天天登高眺望澎湖方向有船来否,因而染上了风寒,到了第八天,突然发狂地叫喊道:“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也?”

喊完,郑成功两手抓面而逝。

细细品读这样的情节不难发现,有人刻意抓住郑经丑事,将郑成功描绘成了身败名裂的暴亡者。

实在有抹黑,掩盖之嫌。

抹黑什么无需多言,郑经通奸乳母乃为纲常不容。其实客观看待的话,此事并没有那么严重,四弟乳母和郑经并无血缘关系,严格意义上算不上乱伦,这种与乳母交好的事在宫廷中屡见不鲜,用不张扬的方式处理的话,并非迈不过去的坎。

由此看,郑成功的狠命极有可能也是伪造出来的,狠命越狠,郑成功颜面扫地的效果越足。

这符合清廷的想法,也符合郑家军内部野心家的需要。

再说掩盖。

就在郑成功遭受这一连串打击的时候,阴谋其实一直伴随着他。

什么阴谋?

有人要谋杀他。

郑成功之死,之所以没有定论,像谜团,重点就在这里,有人认为郑成功之死根本不是死于羞愤重病,而是死于毒杀。

《台湾外志》上就有这样的记述,清廷曾派人携带孔雀胆潜入郑军,用重金买通专为郑成功做饭的厨师,欲伺机毒杀郑成功。

另外,郑成功兄弟辈的郑泰、郑鸣骏、郑袭等人也有反叛夺权谋杀之心,这从郑成功死后,他们伪造郑成功遗命,借郑经丑事阴谋反叛也能看出来。

所幸,郑经最终挫败了阴谋反叛,诛杀了郑泰。

但即便如此,郑经的丑事后来还是酿出了内部残杀的苦果。

郑经死后,继位的正是他和乳母通奸所生的庶长子郑克臧。但郑克臧继位仅仅三天,就被祖母董酉姑和冯锡范联手废黜杀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方面都不及的郑克塽。

祖母为何不容郑克臧,很简单,厌恶他的来历。

冯锡范是谁?郑克塽的岳父,而他的外祖父正是早先告发郑经的唐显悦。

所以说,很多时候,丑闻都是被刻意放大的,都是为阴谋服务的。


黑句本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里要澄清一个说法,又是金庸之流旗人后代的误导。

很多人认为郑成功要求杀死郑经,是因为郑经和自己的奶妈陈氏有不正当关系。

这是胡说八道。

其实,陈氏是郑经弟弟的奶妈保姆,根本不是郑经的奶妈。

在古代,奶妈的地位特殊。奶妈虽然是仆人,但是将公子喂奶喂大的,所以地位上形同母亲。

如果公子和奶妈发生关系,形同乱伦,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然而,陈氏根本不是郑经的奶妈,也就不存在这些问题。

其实,陈氏只是郑家的一个仆人而已,被郑经收为侍妾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即便他是郑经弟弟的奶妈,也没有任何关系。

郑成功其实知道郑经和陈氏的事情,也知道他们生有一子。然而郑成功不但没有阻拦,还给了陈氏赏钱。

郑成功之所以大怒,主要是因为唐显悦的谗言。

唐显悦是郑经原配太太唐氏的父亲,就是郑经的岳父。

本来郑经纳妾的事情,唐显悦和唐氏都是知道的,虽然不高兴也不好阻拦。

然而,陈氏的生育能力很强,很快生下了郑克臧。

当时郑经没有儿子,郑克臧就是长子。

这下子,唐氏就坐不住了,经常到父亲那里哭诉。

而说起来唐显悦也是个书呆子,看到女儿被排挤,一怒之下受到反郑经一派的挑拨。

当时郑经的叔叔郑袭颇受到台湾将领的支持,试图等着郑成功死后取代郑经成为领袖。

郑袭一派利用各种手段,攻击郑经。

这次,他们唆使唐显悦写信给郑成功,痛骂女婿乱伦荒唐,举止不端,还说了很多谗言。还说郑成功的妻子董氏,一味包庇郑经,故意误导郑成功,还做了很多坏事。

当时郑成功重病在身,时日无多。此时郑经的亲岳父写信都这么说,那还有假的吗?

郑成功一怒之下,就派人要去杀掉郑经和妻子董氏。

然而,部下将领认为这是郑成功重病下神志不清的决定,没有执行。

事实证明,郑成功刚死,郑成功之弟就自立为王。他又让黄昭、萧拱宸等人以郑经“乱伦”,不堪作为台湾之主为借口,兴兵抗拒。

好在郑经军事能力突出,突然出兵占领台湾,才平息了内乱。

而郑经统治台湾的18年时间,台湾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军事上也稳定。

满清等到郑经死后2年,才敢出兵攻打台湾。


所以,指责郑经和乳母私通,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连陈氏是谁的乳母都没搞清,就敢大发厥词。


萨沙


郑成功的儿子乱伦他的弟弟的乳娘,他的妻子董王妃还包庇儿子,郑成功一怒之下要杀掉他的妻子、长子、孙子。

图:郑成功纪念馆

我们先来看一看,郑经是怎么勾搭到弟弟的乳母的呢?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鹿鼎记》当中,我们应该也可以看到到郑成功的大儿子郑经的剧情。历史上,郑成功执掌台湾,澎湖列岛之时,郑经就是纯粹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养成了一身的戾气。

19岁时,郑成功和南明的前兵部尚书唐显悦举办了一场政治婚姻,将唐显悦的孙女嫁给自己的儿子郑经。而郑经非常的不喜欢自己这个妻子,对政治婚姻,心里有多少有些不爽。

而后来他在一次机遇下遇到了自己的四弟的乳娘陈昭娘,两人一见暗生情愫,于是便私自发生了关系,而且还生下了郑成功的孙子,也就是郑克臧。而郑经却对郑成功说,是自己的侍妾为他生下的孙子。

郑成功听后非常高兴,可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有人就向郑成功告发了郑经是与陈昭娘生下的郑克臧。郑成功听后大怒,乱伦之事太过伤风败俗。于是下令要将陈昭娘和孙子郑克臧杀了。

然而郑经也不会坐以待毙,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和心爱的小情人,就将他们藏了起来。不久之后唐显悦写信给郑成功说,他孙女在他家中受尽了气,骂郑成功连家都治不好,还怎么治军。

于是郑成功就让自己的哥哥郑泰去调查此事,就查到了陈昭娘和她的儿子并没有死。郑成功知道是自己的儿子搞的鬼,骗了他。大怒之下,决定要将自己的儿子,连同自己的妻子董王妃都杀掉。

儿子乱伦而且欺骗父亲,被杀是事出有因,为什么郑成功连自己的妻子都不放过呢?

众所周知,天下所有的母亲都疼爱自己的儿子。当初,郑经在母亲面前苦苦求情,求母亲包庇帮自己一同藏起了自己的儿子和陈昭娘。董王妃心疼儿子,于是就联合郑成功身边的人一起欺瞒郑成功。

郑成功这样一个当时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的人,非常注重家族名节。在知道自己的妻子也一同来欺骗自己的事情之后,愤怒之下,就以连带包庇的责任处罚妻子。

但由于郑成功在知道这件事之后就猝死了,所以并没有将自己的儿子妻子和孙子杀掉。

那么郑成功一代英雄、身经百战,又是因何猝死的呢?

其实历史上对于郑成功的死因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在《明史》中有一段关于郑成功生命最后几年的记述了要杀掉自己的儿子和妻子的事情。所以很有可能也是由于这件事情导致郑成功猝死。

而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之后,南明政府尚且占据着云南、广西一带,刚刚建立起一定的政权。而就在台湾收复不久之后。南明的皇帝永历皇帝朱由榔却在云南被杀,朱氏皇族全部被杀害。

当时郑成功已经只是最后一个汉人领导了,郑成功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伤心欲绝,自己苦苦支持的南明政府就此覆灭,不由着心灰意冷,也是使他猝死的原因之一吧。

还有一点就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投降清朝之后,被清朝政府作为招降郑成功的一个筹码。但郑成功却誓死不降,于是康熙帝就将郑芝龙杀害,还将郑成功家的祖坟刨了个底朝天。也就是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本就卧病在床的郑成功再也支撑不住了。


小小嬴政


郑成功最值得我们称赞的就是,把侵占台湾多年的荷兰殖民者驱赶了出去,从而把台湾收复了回来,为清政府收回台湾打下了基础。但是他却被伤风败俗的儿子,气得一病不起。

拿下台湾不久后,郑成功因疲劳过度卧病不起,随后早逝,年仅39岁。但是临终之前郑成功做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那就是下令杀死自己儿子,并且连妻子和孙子一同斩杀。我们说“虎毒不食子”,作为我们的民族英雄,他的儿子到底伤了什么风、败了什么俗,导致他作出此决定呢?



原来,这个令他生气的儿子名叫郑经,却一点也不“正经”。父亲率军攻取台湾时,他没有随军参战,而是驻守在厦门。但是已经成了婚的郑经不顾道德风俗,在婚内做出了出轨事件。这在儒家思想严重的古代是属于极端恶劣的家族丑闻。

郑经的原配夫人是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两人由于是政治联姻而结的婚,没有丝毫感情。后来,郑经遇上弟弟的乳母陈昭娘,两人一拍即合,并且私通在一起,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叫郑克臧。



郑经听说情人陈昭娘生下儿子后,唯恐父亲生气,于是急中生智,欺骗说他跟侍妾生了个儿子。郑成功喜得了孙子,心里十分高兴,于是下令奖赏了郑经。然而这件事让唐显悦知道后,他一纸书信将事情原委告诉了郑成功,信中说:“三母八姑,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闻饰责,反加赏赍,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

来信不仅严加痛斥了郑经,也对郑成功有责备之意,郑成功这才知道所谓的孙子原来是郑经勾搭四子郑睿的乳母陈昭娘生的私生子。于是郑成功气得大发雷霆。



乳母虽然不是亲生母亲,但好歹也是被称呼为“母”,郑经居然还和乳母生了个儿子。这简直就是乱伦!也不知道郑经是怎么想的。

作为南明大将,郑成功一向以大明忠臣自居,然而家中却出此乱伦丑闻,以致被唐显悦责骂治家不严,连家风都不正,还谈什么反清复明,安邦定国之大计?自己一世英名全被郑经这个孽子一扫而光了。想当初自己也曾警告过郑经不得与奶娘来往,以防闹出家丑,没想到这个孽子根本不听自己的话。



南明政权的最大问题,就是内部不和,现在家中出此丑闻,制造出这么大的矛盾,使南明内部更加分崩离析。此时的郑成功越想越气,最终痛下决心命令都事黄毓前往金门与户官郑泰会合,将郑经、陈昭娘及其私生子杀了,并将郑经的母亲董西姑以“治家不严,教子无方”之罪,一并斩首。

郑泰接到命令后,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找来部将洪旭等人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夫人和少主不可杀,否则,如果是郑成功一时之气而下的命令,到时候后悔了怎么办?要杀就只杀陈昭娘就可以了。

黄毓回奏后,郑成功很生气,于是再次命令黄毓赶赴金门,严令郑泰必须执行,不得有误。谁知郑泰却将黄毓抓起来交给郑经,郑成功知道后,直接命令大将周全斌去厦门执行处决郑经的任务,结果周全斌反被郑经拘押。

由于进攻台湾时郑成功劳累过度患上了风寒病,现在闻知厦门和金门的抗命行动后,郑成功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次年初,躺在病床上的郑成功忽闻父亲郑芝龙被清军在北京杀害,不久永历帝在缅甸被抓,昆明遇害的噩耗传来,更让他陷入了悲愤至极的地步,心中反清复明的精神支柱崩塌了。

1662年5月1日,已是病入膏肓的郑成功气愤至极,拒绝吃药,7天后气绝而亡,死时才39岁。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