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時期的大連萬達和廣州恆大踢一場比賽,你覺得誰會贏?為什麼?

一扇門的距離98


這又是一道“關公戰秦瓊”的題呀!大連萬達和廣州恆大都是中國足壇史上名聲顯赫的球隊。

當年甲A時代的大連萬達擁有郝海東、孫繼海、徐弘、李明等國字號球員。甲A時期,萬達(實德)是中國足壇當之無愧的霸主!甲A十年裡,萬達(實德)奪取了其中的七座聯賽冠軍,實現過兩次三連冠。哪怕放眼亞洲,他們也是具有非常強勁的競爭力。


而廣州恆大在中超聯賽中也是赫赫有名的霸主,實現了七連冠與大連萬達的八連冠僅差一冠,又曾豪奪兩次亞冠冠軍。尤其孔卡和穆裡奇時代的廣州恆大所向披靡。


不過要是讓這兩支霸主同臺競技,這還需要來一次穿越啊!他們內援也是包括眾多國腳,外援也是非常優秀的。他們要是同臺競技一場,我不敢說誰會贏誰會輸!


無理侃球


在恆大之前,大連萬達就是中國足球歷史上最強的俱樂部,沒有之一,可上賽季恆大拿下了第八個聯賽冠軍,加之2個亞冠冠軍,恆大成為了中國職業足球聯賽最成功的俱樂部。很多球迷會討論:巔峰時期的打臉萬達VS廣州恆大,究竟誰會贏?今天快遞員就來侃侃自己的想法。

大連和恆大對比

巔峰時期的大連就是靠著本土球員打天下,隊中有多名國腳:郝海東、孫繼海、張恩華、李明、小王濤、徐宏等人。而且那個時候外援政策和水平沒有現在開放,引進的外援在名氣和實力上都差恆大一截,這是不可否認的。

自從恆大入駐廣州男足後,廣州恆大一直就是中國足球的牌面,聯賽橫掃全軍,亞冠賽場也2次登頂。靠著無限制支票和優秀的人才引進計劃,恆大在各項賽事中都有建樹,可大家都明白,恆大挖來大量國腳和青年才俊囤在隊中,不僅增強本身板凳深度,還從側面削弱對手的實力,這一點也是不少球迷一直詬病的。

快遞員侃球:

大連萬達隊中擁有的國腳和恆大都差不多,參考國足各個階段的成績,我覺得大連在國內球員的對比中明顯佔優;在外援對比方面,恆大擁有多名巴西國腳級的球員,大連的內梅切克、漢斯、金斯水平都差一個檔次。

國內球員和外援對球隊的貢獻值來看,大連的主要功勞還是要算在本土球員身上,外援只是錦上添花,恆大對外援的依賴程度就顯得十分高,少了保利尼奧、塔利斯卡、樸志珠等人,恆大實力會下降一大截。

恆大的模式類似皇馬,大連萬達模式類似巴薩,每個俱樂部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取勝方面,這裡我斗膽說一句:在外援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巔峰大連>恆大;在資本運作能力方面,恆大>巔峰大連!

各位,意下如何?

謝謝閱讀,祝您心明眼亮~


體育快遞員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確實不太好說,但是我們可以稍作分析:

1⃣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最強時期的大連萬達陣容,個人認為最強的大連萬達應該是98年,這時的大連已經進入全盛時期,當時的塔瓦雷斯有句話說:“我丈母孃帶大連都是冠軍”。當時的陣容大概是這樣的:

1.韓文海

17.孫繼海 2.張恩華 5.徐弘 3.吳俊

15.內梅切克

6.李明 14.金斯

10.漢斯

9.郝海東 20.王濤(小)

11.魏意民在當年聯賽的後半段代替出國的孫繼海打首發右後衛;8.王鵬有時候也替補出場。

但是當年的鼎盛為日後的人員結構斷檔也埋下了隱患。人員固定,小將沒有鍛鍊的機會,有能力的都離開大連。99年直接導致成績大滑坡,直到最後一輪才勉強保級成功。

2⃣再來看廣州恆大,個人認為最強時期的廣州恆大應該是2013年,特別是那一年亞冠恆大除了最後的決賽是兩戰皆平外,其他亞冠比賽基本上是大勝,那個時候恆大主要陣容如下圖所示👇👇👇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鼎盛時期的萬達與全盛的恆大相比,萬達在國內球員擁有著孫繼海、郝海東、張恩華、李明等強力本土球員,與13年的恆大中郜林、鄭智、孫祥、張琳芃相比孰強孰弱這個自不必說。而外援方面,恆大當年的亞洲鐵三角穆裡奇、孔卡、埃爾克森個人認為要強過曾經的金斯、漢斯、梅內切克等人。儘管如此,我覺得恆大的這條後防線還是防不住曾經巔峰時期的郝海東、王濤、李明等人,而萬達後防線張恩華、孫繼海等人當面對恆大三叉戟進攻時應該有的一拼。而13年恆大的主教練裡皮的執教能力與臨場應變能力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如果最強時期的大連萬達在今天的中超聯賽應該能穩居前3,但是和恆大的比賽還真不好說。





龍江大佬


我認為大連萬達會取勝。

兩隊巔峰時期都是中國足壇的絕對霸主,但兩個隊一統天下的方式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區別在於萬達靠的是眾多優秀的國腳,而恆大靠的是實力超群的外援。進一步來說,萬達更倚仗整體,而恆大更依賴外援去解決問題。

萬達巔峰時期隊內國腳眾多,徐弘、張恩華、孫繼海、李明、郝海東等人都是國家隊的中流砥柱,外援對於球隊起到的更多的是一個查缺補漏的作用。而恆大之所以能夠兩奪亞冠,幾乎完全是依靠穆裡奇、孔卡、埃爾克森等人的出色發揮。

說到這有的球迷可能會質疑,足球是十一個人的運動,況且恆大的國腳也不少,鄭智、馮瀟霆、張琳芃、黃博文、曾誠不也都是國家隊的主力麼?

從這個問題出發,我們找到了一個可以將兩個不同時代的球隊放到同一維度衡量的指標,那就是國家隊的水平!

既然足球是一項講究整體的運動,那麼隊內佔據多數的國腳就決定了這支球隊的實力。那如果想比較萬達和恆大國腳的實力,很簡單,比較一下兩隊所處時代國家隊的實力就可以了。萬達時代的中國隊亞洲二流,實力可以和日韓沙伊這樣的亞洲強隊掰掰手腕,2001年可以歷史性的進入世界盃決賽圈;恆大八冠王時代,中國隊人見人欺,經常無緣亞洲區12強賽,甚至可以輸泰國0:5。孰強孰弱一目瞭然。

因此,我認為萬達的實力要高於恆大,取得的成績也更令人信服。


足壇二三事


最強萬達也是打反擊的,不是打攻勢足球的,舉兩個例子,第一屆遠東俱樂部杯決賽,快馬魏意民連進三球差點終結比賽。亞俱杯小組賽,又是魏意民連進兩球,幫助球隊擊敗韓國球隊浦項制鐵。在這兩場比賽裡面,決定比賽勝負的不是亞洲第一前鋒郝海東,而是超級替補,快馬魏意民。到了實德時代,從吐口水事件解禁復出的郝海東向全攻全守的方面轉型,而不是禁區殺手。那時候的郝海東才成為比賽終結者,那是後話了。而恆大無論強弱,面對鐵了心打防反的球隊都是一籌莫展,比如2011賽季,面對屯兵中後場的魯能,李章洙帶領的恆大攻不破魯能的防禦體系,只能在後場倒腳,魯能球迷不斷爆發噓聲。2012亞冠小組賽,面對打防反的武裡南,全北現代(全北現代在兩場1:5慘敗以後也改打防反),恆大兩場比賽全輸,丟球數竟然達到6球。可以說防反為主的萬達贏面還是比較大。只要不作死,保證後防穩固,在中場積極拼搶,攔截,有機會就打反擊,特別是魏意民的使用,在比賽後半段就能殺死比賽。


靜夜思160519196


關公戰秦瓊,沒有一點點意義,足球從來都不是靠紙面分析就能分析出誰強誰弱的項目,更何況這還是不同時代的球隊。

有多少我們信誓旦旦的認為非常強的隊伍在實際比賽之中遭遇了滑鐵盧,又有多少我們曾經根本沒有關注過的隊伍最終創造了不可思議的奇蹟。不確定性才是足球最大的魅力,銀河戰艦沒有統治宇宙,巔峰夢三也曾倒在穆里尼奧手中,萊斯特城奇蹟曾讓多少人為之歡呼,這就是足球的魅力。哪怕是國足,每次比賽之前也總有一部分人看好他能夠贏球,你能說這群人眼光差嗎?你能說這部分人是偽球迷嗎?往往第一個歡呼雀躍的是最愛國足的那批人。

最強的大連萬達,最強的廣州恆大,比來比去本身就沒有什麼意義,而且大連最強盛的時候似乎也不叫萬達而應該叫實德,不管是萬達還是實德大連隊總沒錯的。說恆大比當時的大連強,可那時候的國家隊戰績比現在的國家隊戰績要好;說大連比恆大強,那也不對,恆大的外援都是五大聯賽頂級好手,大連那時候的外援在五大聯賽根本踢不上球。

現在的中國足球爛透了,沒有競技精神,沒有榮譽感,起不到絲毫社會榜樣的作用。關注足球還不如關注一下小區乒乓球比賽,起碼小區的乒乓球大爺對待比賽還是認認真真的,也能起到促進小區參加運動鍛鍊身體的作用。

看足球就像你呼吸霧霾,呼吸的時候覺得這無非就是生活嘛,沒有辦法沒得選擇的事情,等你到了空氣新鮮的地方一呼吸才會發現,臥槽原來呼吸新鮮空氣是這麼爽。趁早遠離足球吧,還能多活幾年。


自我雞宇宙


最強的大連萬達曾經創造跨賽季不敗主要是國內球員太強,比其他球隊強太多,基本上都是國腳,當時的外援引進沒有現在的強。最強的廣州恆大應該是2013年恆大,當時狂屠日本勁旅和西亞勁旅,並最終登頂亞冠之巔。在國內也以巨大優勢奪得聯賽冠軍。二者沒有可比性,很難比較。如果真的要說出結果,我覺得廣州恆大會贏,畢竟是亞冠冠軍。


曉中曉


最強時期的大連不復再來了,鼎盛的恆大也過去了,誰能贏只能在足球遊戲裡實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