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印度国父甘地葬礼:露天火化,百万人送行,死后骨灰撒在恒河


【图为甘地遗体】这位印度著名革命家,出生于1869年10月2日,出生地是印度波尔班达尔。他的家庭信仰印度教,父亲则还是地方的土邦政府首相。1948年,这位印度国父遇刺身亡。

【图为人们收集甘地的骨灰】甘地家族在当地有权有势,给与了甘地相当的教育条件。但因为家族封建观念深重,在甘地十三岁时,家族竟逼其纳娶同龄的失明小女孩。

【图为甘地遗体露天火化】少年甘地非常想逃离这种家庭环境,于是在19岁时毅然决然远赴欧陆求学。也因此,甘地违反了毗湿奴教派信徒不能漂洋过海的戒律,被移出种姓。

【图为甘地的女信徒和甘地的遗体】甘地在欧洲汲取了先进思想、优秀文化,他将其与本国宗教文化相结合,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政治理论。学成归国的甘地致力于改变英国统治下印度人被歧视的局面,积极争取印度人权利,想让各人种消除歧视,实现民族平等,并且在政治上屡屡为底层民众发声。

【图为人们正在准备火化用的木头】生前的甘地致力于创建了“非暴力”的革命模式,想通过游说、不抵抗、和平抗议等形式争取印度独立。

【图为甘地和他的女信徒】极富人格魅力的甘地在印度逐渐拥有了一大批支持者,信徒众多。数十年间,甘地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支持。英国迫于压力,不得已让步同意印度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成功后的甘地得到了国内外社会中广泛的赞誉,甚至被尊称为“圣雄”,即圣人与英雄的集合体。

【图为人们在恒河边祭撒甘地的骨灰】甘地领导印度成功独立后,开始着手于社会改革,这遭到了一些宗教顽固派的强烈抵制。于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顽固派分子所刺杀。

【图为送行甘地的信徒】甘地遇刺身亡后,印度政府为甘地举行最高规格的国葬,当日参加葬礼人数甚至超过百万人。现场哭声动天,场面异常壮观。

【图为送别甘地的人群,人山人海】甘地的遗体最后在新德里东面的亚穆纳河畔火化,骨灰撒在了印度的母亲河——恒河,以告慰为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奉献一生的甘地,还有一部分骨灰撒向了大海。

【图为露天火化现场】甘地成为了印度人民眼中无可置疑、无与伦比的偶像。据说,甘地的遗体火化时,甚至不少支持者扑向火中自发地为甘地陪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