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直接参与战疫的一线医护工作者子女升学特殊照顾,你怎么看?

野鹤闲人


我尚未看到确切信息。如果真如题主所言:四川省发出通知,对于那些凡是在这次“战疫”中的一线医护工作者子女的升学予以特殊照顾,我个人觉得应当!

在国家困难或灾难面前,能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都可称之为“民族英雄”。

对待英雄的儿女,仅仅在升学时给予适当优先,也算是对英雄和做出贡献的人一点点回报吧。

首先,从这次“控疫战”中,我们无不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医护人员,既没能好好地与孩子、家人过个团圆年,而且几乎也没安稳地度过一天“春节假“。一直以来,他们日夜不停地奋战在抗疫一线,做出了重大牺牲。

至于医护人员的子女学习问题,他们更是无遐顾及。

最后,“三味”对此优待政策,也有一点想对学校提及:

学校在落实这项优待政策时,一定要做到依法、有度。切不可因为优待医护人员的子女,而歧视、伤害或故意刁难其他孩子。因优待而损害他人权益,是不公平公正的!

何况,在这次全民抗疫战中,全民都在做着自己的努力。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三味聊教育


坚决反对这种方式的奖励,对抗疫战士奖励理所应当,奖励本人无论采取升值或者加薪我都举双手赞成。但不能给他们的子女特权。做贡献是他本人,而不是子女。父母优秀不代表子女一定优秀,给他们特权既不利于选拔最优秀的人才,也是在制造社会的不公平,让部分更努力更优秀的学子情以何堪。


大山66


我的儿子保家卫国,外敌来临,冲锋在前,退役后从头再来。疫情来了,医疗队伍应该无私奉献,这是你们的使命,凯旋后,肯定加薪升职,个别人还想再加码,这种人不配在医疗队伍……


三人行必有我师587


惠不及子女,罚不及子女。对做出贡献的医护人员,政府予以表彰奖励我们举双手赞成,但是孩子升学是两码事,孩子有自己的尊严和能力。


归来148169819


我觉得因公殉职的子女可以,其余的都给升职加薪吧!高考毕竟是国家选拔人才,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你优秀不代表你的子女同样优秀.对别的考生来说同样不公平.


放手赌未来


对于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为的是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危战胜疫情,国泰民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给他们的子女提供政策帮助是对战斗在一线的勇士最大的安慰,给四川政府的举措大大的赞👍🏻👍🏻👍🏻也希望全国推广!


佛香缘起名


非常赞同!直接参与战役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战斗,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应当照顾他们的子女,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我将从2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政策解读

有人会说,一码事归一码事,这样的福利政策实在是对普通家庭不公平。但是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福利政策看清楚,再讨论。

政策内容如下:经卫健部门审定,在省指挥部公布的定点医院直接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支援湖北医疗队全体人员的子女,由当地教育部门统筹,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在当地就读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的,按照家长和学生意愿优先安排;需在当地就读普通高中的,按照家长和学生意愿,在同批次学校中直接录取;在省内就读中职的,按照家长和学生意愿直接录取;对报考普通高校的,实行全程“一对一”服务。

我们来看一些关键词:

享受福利的对象:(1)定点医院(2)支援湖北的。

福利政策: (1)就近就便的原则,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

(2)普通高中

(3)报考普通高校,“一对一”服务

(4)中职可以直接录取


把这些关键词划出来之后,你就会发现,享受的福利政策是有限的,首先享受福利的医务人员的范围有限,其次,这些医务人员的子女,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到大学,能够享受的福利政策,都是有条件的。义务阶段采取就近的原则。报考普通高校,“一对一”服务并不意味着直接录取,至于中职,我想就算是普通的家庭,也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大学的吧。真正想要考上好大学,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孩子靠硬实力的,也就是成绩。

二.真实案例

好几年前,我们班有一个女生,他的父亲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是外科的一把好手,经常全国各地去做手术。但是因为工作太忙,他对自己的女儿疏于管教,所以他的女儿成绩很差很差,他给自己的女儿找了好多家教,但是成绩总不见起色。后来这个孩子只考了3本。

双职工医生的子女,智商应该不低,但是为什么最后高考成绩却不理想呢?就是因为常年丢给爷爷奶奶管,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不牢。后来怎么也补不上来。


现在回到我们讨论的问题,现在寒假全部延迟,很多家长对于网课非常抱怨,说很麻烦,对孩子的眼睛不好,可是我们想一想,普通人可以中午晚上回来陪陪孩子,哪怕只有几个小时陪伴和监督,可是在一线的医生们呢?他们有家不能回。去湖北支援的医生们,他们的子女,可能一两个月都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又有谁能管理他们的学习呢?


在政策上稍微的倾斜,能够让在一线拼命的医生,没有后顾之忧,我觉得并无不可。他们此次面对的疫情,是没有特效药的严重疫情。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失去生命,万一出现问题,他们的父母和子女该怎么办?这是关乎生死的大问题!



最近有一则新闻,真叫人泪目。一个中学生写信说:“我把爷爷和妈妈借给你了。”

陈琪方:“当我得知我年迈的外公也在前线时,眼眶早已通红。还有我的妈妈,他们都说自己是党员会冲上前线。”武汉市儿童医院医生 刘凡:“大敌当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国家跟社会是我们大家的、集体的,去维护它,这是我们的职责。”

这个孩子的爷爷和妈妈全部上了前线,和病毒战斗。我们的国家和政府理应让在前线拼搏的战士无后顾之忧啊。

刚刚我们分析过了,就算有稍微的政策倾斜,最终靠的,还是孩子们的努力与拼搏。我们不能叫医生替我们上前线,又担心他们抢占了我们的社会资源,这个社会,总体来说,有什么样的责任就有什么样的义务,完成了重大的使命,就该有怎样的福利待遇。我们只能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


我们不能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陈老师谈教育


为公平公正!现在自主招生都取消了(因为发表论文等荣誉称号都能买到加分),任何理由加分就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奖励有多种方式,任何奉献也不能拿他人寒窗十年苦读来决定命运的成绩来交换,学生升学最公平的就是那张考卷!!不喜勿喷


上善岳水


不是很赞同,想照顾一线的医务人员直接加福利加薪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反之将这些照顾在孩子学习身上有点不切实际,一句老话:知识改变命运,是人才的终成才,不是的怎样照顾也成不了才。经过今次疫情后,中国以后更加需要真才实料有知识、有智慧的科学家来防卫突如其来的险情。


FJF无语问苍天


随着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犹如战时奔赴前线的战士们一样,源源不断地赶赴湖北,新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正在减少,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是举国上下的努力,更是奋战在抗病毒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战绩。

2月9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了一条政策:为了让在省定点收治医院直接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优先安排支援北湖医疗队全体人员子女入园入学。

这真是一条令人欢欣鼓舞的好消息。

凡是四川省奔赴湖北的医护人员们的孩子可以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在当地的幼儿园、中小学,按照家长和学生的意愿优先安排。对于在当地读普通高中的,可以按照家长和学生的意愿,在同批次学校中直接录取,在省内读中职的,按照家长和学生意愿直接录取,对报考普通高校的,实行全程“一对一”服务。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让医护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地冲到前线,有些不近人情。诚然他们出于职业道德和救死扶伤的理念,写下这样的“请战书”是发自内心的,可我们不能用这样的话去要求他们。

白衣天使们也有父母、儿女、伴侣,他们是父母眼里最亲爱的孩子,孩子眼里无可替代的依靠。他们中有的才刚20出头,青春的美好还未尝够,有的人到中年,背负着重重责任和压力。

一时间,国家和人民需要,他们全都背上行囊,冲到了第一线。他们不怕吗?他们不累吗?他们难吗?他们也是人,他们只是不说罢了。

之前看新闻,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李薇薇为了全心全意照顾病患,把自己8个月大的女儿送回父母身边。离别时,幼小的孩子离了妈妈的怀抱,哇哇大哭。都是做母亲的,那种痛,感同身受。可她还是毅然离开了心爱的孩子,奔赴武汉。只因为她知道,此去有无数的母亲和孩子等着她去相助,今日离开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家庭可以团聚,更多的母子不用分离。

对于这样的恩情,不是一句轻飘飘的感谢就可以表达的。四川省这个政策出台得太是时候了。虽然医护人员不说,但心里肯定牵挂着孩子,如果他们的孩子进不了幼儿园,他们不心焦吗?如果他们的孩子正在考初高中,他们不忧心吗?

让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的孩子无条件入学,是政府和人民所能给的为数不多的实实在在的报答。事实上,我建议疫情过后,仍然要给予医护人员子女一些入学上的优惠政策。我们不能用人在前,不用人朝后。

经过这一次疫情,我们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白衣天使的不容易。可在此以前,对于这个职业,我们又有多少敬意,多少感激呢?有些患者因为看不好病,动辄责怪医护人员,陶勇医生、杨文医生这样的案例,不令人痛心吗?

学医需要那么多年的青春投入,报酬和他们的付出不成正比。平时又容易被误会,如果我们再不做些什么,久而久之,还有多少人愿意学医呢?我曾问过很多人,他们都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去学医。

如果人人都不学医,那么谁来给老百姓看病呢?我建议凡是医护人员的子女中高考能获得一些加分。这样这个职业才会真正地体面起来。这次要给四川点个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